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_第1页
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_第2页
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_第3页
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_第4页
2017-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正确或最优答案,每小题3 分,共 36 分)1 ( 3分)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是()A发声物体的材料和结构B传播声音的介质C声源振动的频率D声源振动的幅度2 ( 3 分)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第 40 页(共 26 页)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3 ( 3 分)一艘科考船在经过A、 B、 C、 D、 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 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s、 0.14s、 0.18s、 0.15s、 0.20s, 根据时

2、间,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BCDB 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4 ( 3 分)医用的 是因为(A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太慢B超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不能觉察到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D超声波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5 ( 3 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6 ( 3 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和岸边B都是岸边C岸边和行船D都是行船7( 3分) 陈老师喜爱环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

3、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 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他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 6km/h, 67cm B 2.7km/h, 0.7m C 6km/h, 20cmD 15km/h, 0.6m8 ( 3 分)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炖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食物一般用油而不用水,主要是利用油的熔点较高B 炒:翻炒菜肴时常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煮熟D炖:煲内的水沸腾后,炖盅内的水随后也沸腾9( 3分)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

4、色有关,于是, 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10 ( 3 分)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为物体BAB 的像,则物体ABA图中区域,比AB图中区域,比AC图中区域,比A大,箭头方向向上B大,箭头方向向下B大,箭头方向向上BD图中区域,比A 小,箭头方向向下B11 ( 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 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 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A凸面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12 ( 3 分

5、)爱吃冰棍的小强发现,从冷冻室刚拿出来的冰棍,剥去包装纸后,表面很快会出现许多“白色粉末 ”,还会冒 “白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出现“白色粉末”是空气的水蒸气发生的凝华现象B出现“白色粉末”是冰棍表面的水发生的凝固现象C冒“白气”是冷冻室的水蒸气发生的液化现象D冒“白气”是冰棍中的水发生的汽化现象二、填空题(共8 小题)13 (4 分)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 ”,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和减弱噪声。如图丙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填写声音的相关牲征),它(选填 “能 ”或 “不能 ”)减弱

6、噪声。14 ( 2 分) “天琴计划 ”是我国探测引力波的重大工程,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引力波 ”来源于两个黑洞的合并,这种波以相当于3 个太阳质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传播向广袤的宇宙。据此,引力波与声波相比,其相同点是;不同 点是15 ( 2 分)利用维恩图可对一些概念或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某同学用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 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写出一个名称即可) 若A、B、C 分别表示词句“镜花水月 ”、 “杯弓蛇影 ”、 “湖面波光粼粼”,则大圈可能表示。16 ( 6 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能识别人民币

7、真伪的区域是;其中能让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人眼不能看到的区域是。17 ( 2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平面镜MN 在某一高度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 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应。18 ( 2 分)如图所示, 后来的折射光线。19 ( 2分)小阳同学到水族馆参观,透过玻璃看到水中的一条鱼在A 点,而鱼B 点,如图所示,请画出他看到鱼的光路。20 ( 4 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从A 点用

8、F 点共运动了cm 的路程,小球从B 点到 F 点的平均速度为m/s( 2)根据图1 在坐标(图2)上画出小球的运动图象。三、解析题(共8 分)21 ( 8 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70m 处有障碍物。平时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4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20m 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m/s?(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 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四、实验、探究题(第21 题 9 分、 22 题 7 分、 23 题 7 分、 24 题 6 分;共 29 分)22 ( 9 分)在探究

9、“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及刻度尺足够长,图中仅画部分)(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调整到上。( 2)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填像的三种性质)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选填 “能 ”或 “不能 ”)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3)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 4)选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次数123456物距 cm806030201510像距 cm11.512

10、15203040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应该是第次的实验(写出实验次数),原因是:。(5) 若要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在第 1 次实验中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后,应更换一个焦距(选填 “更大 ”或 “更小 ”)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只需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适当焦距的(选填“凸透镜 ”或 “凹透镜 ”)便可。23 ( 7 分)用图中所示的器材做“水的沸腾 ”实验时。(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时,通常用温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小明认真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11、的图象,由此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上升的速度(选填序号);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慢后快再慢D均匀的( 4) 你认为产生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现象的原因是(选填序号);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5)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来验证这种猜想。24 ( 10 分)小玲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用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

12、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外界因素相同,水的和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时间t/min010203040150180泡沫塑料组水温T1/80645550412120棉絮组水温T2/80564332282020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前40min,两种材料包裹的烧瓶水温降低的情况,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13、外,你还可以采用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25 ( 6 分)小明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四驱车比赛,赛道如图所示,他买了三种专用电池,为了测量分别装上三种电池后四驱车的平均速度。( 1)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 2)实验步骤及计算方法:。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正确或最优答案,每小题3 分,共 36 分)1 ( 3分)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是()A发声物体的材料和结构B传播声音的介质C声源振动的频率D声源振动的幅度【解答】 解: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传声的介质种类和温度,而跟发声的物质、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频率无关,因

14、此选项A、 C、 D 错误,选项B 正确。故选:B。2 ( 3 分)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解答】 解:甲、乙的波形特点是: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为两列波的形状不同反映了波的音色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3 ( 3 分)一艘科考船在经过A、 B、 C、 D、 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 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

15、s、 0.14s、 0.18s、 0.15s、 0.20s, 根据时间,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大致形状如图中的(CD解: 已知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s、 0.14s、 0.18s、 0.15s、 0.20s,则单趟时间分别为× 0.20s=0.10s;× 0.14s=0.07s;× 0.18s=0.09s;×0.15s=0.075s;根据 v= 变形 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10s>0.09s> 0.075> 0.07s,所以sA=sE> sC> sD> sB,故D符合题

16、意。故选:D。4 ( 3 分)医用的B 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太慢B超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不能觉察到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D超声波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解答】 解: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医用 “B 超 ”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故选:B。5 ( 3 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A ae B ad C bc D bd【解答】 解:如图所示,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

17、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故选:D。6 ( 3 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和岸边B都是岸边C岸边和行船D都是行船【解答】 解: ( 1) “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 ”,运动状态是“出 ”,青山运动,是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 ”,运动状态是“来 ”,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选:A。7( 3分) 陈老师喜爱环白云湖行走,通过

18、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 步,路程约 4km据此估计他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 6km/h, 67cm B 2.7km/h, 0.7m C 6km/h, 20cmD 15km/h, 0.6m【解答】 解:运动的时间t=40min= h,路程s=4km=4× 105cm,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v= =6km/h, 66.7cm/步,最接近于67cm。故选:A。8 ( 3 分)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炖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食物一般用油而不用水,主要是利用油的熔点较高B 炒:

19、翻炒菜肴时常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煮熟D炖:煲内的水沸腾后,炖盅内的水随后也沸腾【解答】 解:A、煎食物一般用油而不用水,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A错误;B、 翻炒菜肴时常冒出大量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 B 错误;C、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蒸熟,故C正确;D、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 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水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炖盅中水

20、不能继续吸热,则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故D 错误。故选:C。9( 3分)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 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 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解答】 解:对照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可知,“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这属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设环节。故选:B。10 ( 3 分)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为物体BAB 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区域,比A 大,箭头方向向

21、上BB图中区域,比A大,箭头方向向下BC图中区域,比A大,箭头方向向上BD图中区域,比A小,箭头方向向下B【解答】 解: 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区域,箭头向上。综上所述,故选:C。11 ( 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 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 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A凸面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该元件应为透镜;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当没有光学元件时,光线会聚在S点,而当有光学元件时,光线会聚在左侧的S点,

22、说明放入光学元件之后,光线较之前会聚了(即更偏向主光轴) ,因此,这一光学元件对光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故选:D。12 ( 3 分)爱吃冰棍的小强发现,从冷冻室刚拿出来的冰棍,剥去包装纸后,表面很快会出现许多“白色粉末 ”,还会冒 “白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出现“白色粉末 ”是空气的水蒸气发生的凝华现象B出现“白色粉末 ”是冰棍表面的水发生的凝固现象C冒“白气”是冷冻室的水蒸气发生的液化现象D冒“白气”是冰棍中的水发生的汽化现象【解答】 解:AB、 “白色粉末 ”是冰冻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正确,B 错误;CD、 “白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D

23、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8 小题)13 ( 4 分)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 ”,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 乙分别是从声源处 和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图丙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响度 (填写声音的相关牲征),它 不能 (选填 “能 ”或 “不【解答】 解:图甲是禁止鸣笛的图标,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图乙中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图丙中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 它不能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不能。14 ( 2

24、分) “天琴计划 ”是我国探测引力波的重大工程,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引力波 ”来源于两个黑洞的合并,这种波以相当于3 个太阳质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 传播向广袤的宇宙。据此, 引力波与声波相比,其相同点是都具有能量;不同点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能。【解答】 解:由题可知,引力波以相当于3 个太阳质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这说明引力波具有能量, 而声波也具有能量;所以, 引力波与声波相比,其相同点是都具有能量;广袤的宇宙中绝大部分为真空,由“引力波传播向广袤的宇宙”可知,引力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能。故答案为:

25、都具有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能。15 ( 2 分)利用维恩图可对一些概念或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某同学用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 B、 C 不可能代表凝固(或液化、凝华)(写出一个名称即可)若A、 B、 C 分别表示词句“镜花水月”、 “杯弓蛇影 ”、 “湖面波光粼粼”,则大圈可能表示光的解: ( 1)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 B、 C 应该都是吸热变化,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 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2)“镜花水月 ”、 “杯弓蛇影 ”、则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液化、 凝华;湖

26、面波光粼粼”,都是反射现象,则大圈可代表光的反射。故答案为:凝固(或液化、凝华)光的反射。16 ( 6 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 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是; 其中能让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人眼不能看到的区域是。【解答】 解: ( 1)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区域;( 2)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在区域;( 3)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B 到 A 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即人眼能看到色光的区域是在区域;人类看不到红外线和紫

27、外线,即看不到。故答案为:;。17 ( 2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平面镜MN 在某一高度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 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应增大 。【解答】 解: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将O 点看成是一个发光点;作O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O ,连接OA交MN 于F,连接OF并延长交地面于H;连接OB交 MN于 E,交地面于G,连接OE;注意光线是由右方地面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据此标上箭头,光线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为HF、 GE,反射光线为FO、 EO;图中GH所围区域就是眼

28、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MN 中所能看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假设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降低至与障碍物的AB 面接触,则眼睛就看不到障碍物后面的地面;因此, 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应增大(即向上移动)。故答案为:见上图;增大。18 ( 2 分)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根据已知光线画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 后来的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19 ( 2分)小阳同学到水族馆参观,透过玻璃看到水中的一条鱼在A 点,而鱼B 点,如图所示,请画出他看到鱼的光路。【解答

29、】 解:连接A 点和人眼,交右侧玻璃于O,过O 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连接BO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如图所示:20 ( 4 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从A 点用 F 点共运动了12.50 cm 的路程,小球从B 点到 F 点的平均速度为0.1250 m/s( 2)根据图1 在坐标(图2)上画出小球的运动图象。【解答】 解: ( 1)由图可知小球运动的路程为:12.50cm;小球从B点到F点滚动的路程为0.1200m,时间为:0.2s× 4=0.8s;小球

30、的平均速度为:v= =0.1250m/s;(2)根据刻度尺的可得数值,(0、0) (0.2、0.50)(0.4、2.00)(0.6、4.50)( 0.8、8.00) ( 1、 12.50) ,作图如下:故答案为:12.50; 0.1250见上图。三、解析题(共8 分)21 ( 8 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70m 处有障碍物。平时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4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20m 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m/s?(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 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解答】 解

31、: (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 =20m/s;( 2)司机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 =4t=× 40.7s=2.8s,由 v= 得,汽车匀速运动阶段行驶的距离:s =vt =2×0m2/.s8s=56m;s 总 =s +s 减 =56m+20m=76m;由于 s 总 =76m> 70m,因此汽车将撞上障碍物。答: (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 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四、实验、探究题(第21 题 9 分、 22 题 7 分、 23 题 7 分、 24 题 6 分;共 29 分)22 ( 9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及刻度尺足够长,图中

32、仅画部分)(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上。( 2)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填像的三种性质)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能 (选填 “能 ”或 “不能 ”)直接看到烛焰的像。( 3)在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左 (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 4)选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次数123456物距 cm806030201510像距 cm11.51215203040通过观察数

33、据,老师发现表格中有一组数据是编造的,应该是第6 次的实验(写出实验次数),原因是: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5) 若要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在第 1 次实验中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后,应更换一个焦距更大 (选填 “更大 ”或 “更小 ”)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只需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适当焦距的凸透镜 (选填 “凸透镜 ”或 “凹透镜 ”)便可。解: (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当撤去光屏,人眼相当于一光屏,所以人眼在光屏的位置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3)在图中,保持凸透镜

34、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即物距变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 4)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第6次实验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可能在光屏上能成像,故第6 次实验的像距是编造的;( 5)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所以应更换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进行对比实验;因为远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只需在凸透镜前再放一个适当焦距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便可。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倒立放大的实;能;( 3)左;( 4) 6;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 5)更大;凸透镜。23 (

35、 7 分)用图中所示的器材做“水的沸腾 ”实验时。(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 2)实验时,通常用温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缩短加热时间;( 3)小明认真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上升的速度C (选填序号);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慢后快再慢D均匀的( 4)你认为产生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现象的原因是D (选填序号);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5)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来验证这种猜想将三支温度计放在同一杯水中测量,看读数是否相同。温度计和秒表,此时实验缺少了秒表;解:1)此实验需要按一定时间记录温度,所以重要的两个测量仪器是2)实验时,通常用温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可以缩短实验时间;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所然后水温上升加快;而水温较高时,由于水温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 散热较快,同时水的汽化速度较快,汽化需要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