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_第1页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_第2页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_第3页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1.肌张力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并表现为 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 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 以维持站立 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 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2)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法0级正常肌张力.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 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

2、住和突然释放.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 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2级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 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 Brunnstrom 技术1)是由70年代的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 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 段,提出了 “恢复六阶段”理论: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痉挛状态逐渐显着,

3、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 全恢复正常。此疗法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 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2)技术包括:Brunnstrom技术主要包括:体位摆放及床上训练,坐位训练, 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引导分离运动,行走训练,日常生活练习。3)对它的理解:评定作用比它的技术更常用;既可以做评定标准,也可以是治 疗方法。Brunnstrom 运动功能恢复六级分期评定表Brunnstrom 运动恢复阶段的特点阶段 上肢手下肢I弛缓,无任何运动弛缓,无任何运动弛缓,无任何运动n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动模式仅有细微的手指屈曲

4、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m屈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伸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IV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 以下活动:1 .肩0 ,肘屈曲90时, 前臂旋前、旋后;2 .肘伸直时,肩前屈90 ;3 .手背可触及腰后部;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指,手指可随意做小范围伸展1 .坐位时可屈膝90 以上,使脚向后滑动2 .坐位时膝关节伸展3 .仰卧位雕伸展上肢手下肢V出现分离运动:1 .肘伸直,肩外展90 ;2 .肘伸直,肩屈曲30 -90 ,前臂旋前、旋后;3 .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 可上举过头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 物体,手指可一起伸 开,但不能做单个手指 伸开1 .坐位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

5、2 .坐位,雕内旋3 .立位,踝背屈VI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速度和准确性稍差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3.脊髓损伤的评定1)损伤类型: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 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月中,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 临床表现 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 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 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 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

6、动过缓,体温降 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箭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 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 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 伤。2)确定脊髓损伤水平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 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 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 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

7、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 0级)。检查结果每 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 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 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

8、评分表示运动功能 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 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3)评定标准:损伤程度的评定:完全与不完全损伤的分级ASIA分级A完全损伤:S4S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B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S4S5的感觉,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 键肌的肌力3级。D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 肌的肌力3级。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针对不完全损伤的评定运动功能:运动关健肌C4隔肌

9、C5肘屈肌(肱二头肌各肱槎肌)C6腕伸肌(腕槎侧伸肌长及短头)C7肘伸肌(肱三头肌)C8中指末节指屈肌(指伸屈肌)T1小指外展肌L2牌屈肌(骼腰肌)LL3膝伸肌(股四头肌)L4踝背屈肌(胫前肌)L5拇长伸肌S1踝跖屈肌(腓肠肌)感觉功能:28个皮区感觉关键点C2 枕外隆突C3 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顶部C5肘前窝的槎侧面C6 拇指C7 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 腋窝顶部T3 第3肋间隙T4 第4肋间隙,或平乳头连线T5 第5肋间隙(在T4、T6之间)T6剑突T7第7肋间隙(在T6、T8之间)T8第8肋间隙(在T6、T10之间)T9第9肋间隙(在T8、T10之间)T10 脐水平T11第11肋间隙(在T10、T12之间)L1T12L2距离的一半(L2在股前之中点上)L2大腿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