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6淳于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20200215046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6淳于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20200215046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6淳于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20200215046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6淳于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20200215046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6淳于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蚜2020021504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淳于髡圆面前后蹊.E起怦的盖头来.文本导读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 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 力。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 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基础梳理焚婿(zhu 1 )涉稽(g u )不为(f e i)十驷(s 1 )赍金(j 1 )禳田(r an g )鞠跟(j 1 )目胎(ch 1 )狼藉(j i )二、通假字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

2、,通“飞”诸侯振惊振,同“震”,惊恐汗邪满车 ,于,同“污”,低洼地威王大说说,通“悦”,高兴卒然相睹卒,通“猝”,突然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溢,通“镒”,古代的重量单位合尊促坐 尊,同“樽”,酒器髡尝在侧尝,通“常”,常常三、一词多义淳于髡说 之以隐曰 动词,劝说说一 ,笑岂有说乎名词,说法- 14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语气词,用于判断句中,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今者臣从东方来(2)者,代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工.欢然道故名词,往事故,:二一'故曰酒极则乱 连词,所以夜引兵而去动词,率领(4)弓 I- 八

3、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动词,邀请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介词,用以以讽谏焉 连词,表目的,来以髡为诸侯主客 介词,把四、古今异义长不满七尺,滑甘多辩古义:言谈辩捷,无所阻碍。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未尝屈.辱.古义:屈于压力而受辱。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百官荒乱古义:懈怠混乱。今义:社会秩序极度不安定。田哲在傍,御史在后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执行法令、法律。私的相语古义:个人情感。今义:私人的交情。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动词的活用其说可得闻 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3)形容词的活用先生少 之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髡窃乐此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译文: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句译文: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客人面前侍酒。止王之庭 省略句译文:落(在)大王的庭院里。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译文:大王当面赐酒(给我)。 嗔导狂沙屹到金.细剖深析1 .本文几处写了淳于髡的隐语?隐语暗含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名师指津第二问应先准确点出隐语暗念的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其各自的作用。我的理解本文共三处写了淳于髡的隐语。第一处隐

5、语暗含:齐威王你是一位有大志、有作为的鸿鹄,现在只是沉默观察,会有奋起的一天,从而激励齐威王,使齐国振奋起来,并威行三十六年。第二处隐语暗含:你给我的东西太少,赵国会嫌东西少而不会派兵,做大事要花大本钱。齐威王给了他足够的礼物,淳于髡拿着厚礼,让赵国出兵,救了齐国。第三 处隐语暗含:做人不能太放纵自己,不然会误国害己,最终使齐威王停止了长夜之饮,淳于 髡也成了诸侯主客,受到齐威王的宠爱。2 .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名师指津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其言行、着手,力求准确、全面。我的理解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善辩,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

6、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 地批评讽谏统治者。3 .从第一段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名师指津从齐威王的报负和对进谏的态度等方面来总结。我的理解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 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 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最后,齐威王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 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4 .在谈到淳于髡的性格时,司马迁用了 “

7、承意观色”四个字,该如何理解? 名师指津分析时,要看到淳于髡的“承意观色”多 ,是从“公”出发。我的理解淳于髡是一个合格称职的下级。他下工夫“承意观色”、学隐语,就是奢 望着有一天能变成统治者肚子里的一条蛔虫。司马迁以赞扬的口吻写他,是因为他虽然精通 下级学说,但所讽喻的事多半还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还算不得弄臣。淳于髡不是一个纯书 斋学者,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辩士,而是一个时时刻刻感受着时代脉搏,与国家命运休戚相 关的知识分子。他总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智慧、杰出的辩才、风趣的谈吐、诙谐的 语调谏君主、说卿相、平诸侯,服务于他的祖国,报效天下人民。所以淳于髡的“承意观色” 是为公不为私。古今

8、对译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言谈流畅、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不曾屈于压力而使国家受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说隐语,又喜好无节制地寻欢作乐,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通宵饮酒,迷恋于游乐,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百官荒舌L诸侯并侵,国且各级官吏处理政事懈怠混乱,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即将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危亡,就在朝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大王的庭,三年不

9、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齐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一叫就使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赏赐一人,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所侵占的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记载在田完世家中。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赵国去请求救兵

10、,(让他)携带礼品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淳于髡仰天大笑,结缚帽子的带子全都崩断。齐威王说:“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日: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呢!”齐威王说:“笑岂有说乎?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那你的笑,是不是有什么说法呢?”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来时,看见路旁有个向田神祈祷的人,拿着一只猪蹄、一杯酒,祝曰:瓯篓满篝,汗邪祷告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洼田地里收获的庄稼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装满车辆,五谷茂盛丰熟,米粮堆积粮仓。我看见他拿出来的者狭而所欲者

11、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东西少而所希望的东西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淳于髡)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携带的礼品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双,驷马车百辆。淳于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的重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撤兵而去。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齐威王大为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喝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 问他说:“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12、齐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 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听吗?”淳于髡说:“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大王当面赐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我心惊胆颤,低着头伏在地上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如果有亲有严客,髡一皤鞠踞,侍酒于前, 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在(客人)面前侍酒,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客人不时赏我残酒,(我也)屡次举杯祝酒,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如果朋友间交游,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高兴地追述往事,私情

13、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 互诉衷情,大概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宴会,男女坐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在一起,喝酒延长时间,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 为曹,握手无罚,目胎不禁,前有 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掉在地上的耳环,背后有丢失的发簪,我私心喜欢这种情景,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 饮到八斗只有二三分醉。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为一樽, 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 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错杂地放在一起,杯盘杂 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 乱无章,厅堂上的蜡烛已经熄

14、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罗襦襟解,微闻芳泽,当此之时,髡心 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一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乐极则悲,万事尽然。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言不可极,极之而衰。”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以讽谏焉。齐王曰:“善。” (淳于髡)以此来委婉地劝诫齐威王。齐威王说:“好。”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 于是,齐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各诸侯国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15、。技法借鉴jj隐语的智慧文章中,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挺身而出,“冒主威之不测”(钱钟书管锥编),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巧妙地向齐威王进谏。齐威王听出了淳于髡的弦外之音,终于发愤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威行三十六年”。淳于髡进谏的成功,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在整个 劝谏过程中,他并未直言相告或声色俱厉地指责齐威王,而是通过隐语旁敲侧击,曲折含蓄 地表达意图,既维护了君主的尊严,使齐威王便于接受意见,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其次,他熟知齐威王“时喜隐",一定能猜透他自己的意图, 便投其所好,讲出他自己要讲的话。

16、 “谈 言微中”,解决严肃的政治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他讲完隐语,又巧妙地问道:“王 知此鸟何也?”貌似平和的话语包含着咄咄逼人的豪气,无异于在说:国家危在旦夕,做为 国君的您还能“不飞不鸣”而束手待毙吗?从而对齐威王果断地弃邪归正起到了极大的激奋 作用。正是这三方面的因素,使齐威王能倾听他的讲述,继而认真思索,接受建议,干出了“一鸣惊人”的壮举。淳于髡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道:“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素材挖掘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 “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

17、”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 音,终于发愤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加大对齐用兵的情况下,派 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让齐威王增加 给赵国的礼品,从而获得赵国的帮助,最后使楚撤兵。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 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适用t法题“说话的艺术” “小人物大智慧”等。固 免却此事等鼾行.一、积累运用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祝:祷告8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弓I:邀请C.饮可八斗而醉二参(D.看能饮一石哉3解析:选C。可:大约。2.下列各组

18、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国且危亡A. - Ji 人一"一 ,,2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可以:怎么淳于髡说之以.隐曰B.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C.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D.、二臣固知公子之还也解析:选C。C项,连词,那么。A项,副词,将要;连词,况且。词,来。D项,动词,至IJ;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项,介词,用;连例句:髡窃乐此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B.先生少之乎C.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D.楚闻之,夜,引兵而去解析:选Bo B项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19、A、C两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三年不蜚又不鸣B.见道傍有禳田者C.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D.不过一斗径醉矣解析:选D。A项,“蜚”通“飞”。 古代的重量单位。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题。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B项,“傍”通“旁”,旁边。C项,“溢”通“镒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 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20、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 完世家中。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日:“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 ”髡日:“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日:瓯篓满篝,汗邪满 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 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 .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 夜引兵而去。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A.

21、用使诸侯数:屡次B.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朝:朝拜C.赍金百斤赍:携带D.冠缨索绝索:尽解析:选B。朝:使动用法,使朝拜。6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淳于髡说.之以隐曰髡辞而.行笑岂有说乎夜引兵而去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选 D=中的"说”意为“劝说”;中的“说”意为“说法”;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7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他两次巧谏齐威王,解除 了国难。8 .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

22、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C.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D.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解析:选D。D项“善于用人” “敢于直谏”不准确。“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文 中无此意。9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译文:(2)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译文:答案:(1)各级官吏处理政事懈怠混乱,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 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2)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重战车。三、类文阅读阅读下

23、面的文字,完成 912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 ,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 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 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 纶,飞者可以为次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24、,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僧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 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檐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 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 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25、.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 将隐矣/强为我著书/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 将隐矣/强为我著书/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 将隐矣强/为我著书/D.老子彳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语境,把握该部分大意,可以看出该部分为两层,前半部分陈述对象是“老子”,后半部分陈述对象是“令尹”;然后具体分析断句情况。

26、由老子著道德经可知,“道德” 一词不能分开;结合语境“久之”应为强调老子在周的时间之长,而不是“久之见周之衰”;“强”是副词“竭力、尽力”的意思,因此应在“强”的前面断开。由此可知答案为B。原文标点为: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18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执政官名,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 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

27、,以率下民。C. “太史”,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 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D.“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从 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解析:选A。应为男20岁取字。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 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 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C.孔子在告别老子

28、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 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僧(后于孔子)。解析:选A。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 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译文:(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译文:(3)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

29、谓是邪? 译文:解析:(1)本题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的语气,大概。(2)本题主要考查“始”意为“当初”,“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霸王者”意为“称霸称王的人”。(3)本题主要考查“细”意为“贬低”,“相”意为“彼此”,“是”代词,意为“这种情况”。答案:(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 称王的人出现。(3)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

30、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 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 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 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 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

31、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 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 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 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 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 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 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

32、寿 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檐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 的人说太史僧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 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 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 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

33、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四、语言表达14 .试从课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答:答案:(示例)如第三段中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威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这一番对话,淳于髡描述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举重若轻。15 .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34、”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解析:妈妈是借身边的小事告诉孩子生活的大道理,作答时要围绕此角度进行。答案: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或: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新淳于髡献鹄人物:淳于髡、翠花、楚王、结巴 (楚王的侍从)故事概要:淳于髡献鹄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其人口才好,受齐王重用,多次出使各国,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献天鹅,在途中,天鹅却飞走了。淳于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仅为自己脱了罪,还得到比本应得到的多一倍的奖赏。第一幕人物:淳于髡、翠花地点:送鹅途中

35、旁白:“淳于髡献鹄”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是齐国赘婿,口才多辩,多次出使各国,未曾屈辱使命。此次,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献鹄,鹄即是天鹅,却没料到( 淳于髡,翠花提笼子上)淳于髡:( 唱 ) 最近我很烦,我很烦,我很烦,齐王他要我送鹄到楚国,我问齐王:“不去怎么办?”齐王说:“这个基本上不可能。 ” ( 说 ) 唉,人生哪!齐王最近又发癫,让我送只肥鹅给楚王!老天哪!( 对翠花 ) 翠花,把笼子给我。( 淳于髡提笼子,横眉怒目对天鹅)淳于髡:( 骂 ) 你这肥鹅!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你的,( 鹅叫 ) 别叫,别叫!不准叫。别以为你长了几根白毛,就成了天鹅!( 鹅复叫) 还叫?看我不拔你几根癞毛,让你去做天鹅!( 将手伸进笼子,被天鹅咬了一口)淳于髡:哎哟,你敢咬我!你爷爷的,小心我用“降鹅十八掌”打死你!( 继续赶路,天气炎热,前方忽现一条小溪)淳于髡:( 望望天上的太阳,对天鹅) 想你长途跋涉,烈日炎炎的也不容易,看在齐王的份上给你喝点水,你可别得意。( 提出天鹅,放在水边,将笼子交给翠花,独自坐在大树下)( 不料,天鹅饮完水,拍拍翅膀,飞出几丈远)淳于髡:快,快,捉住它 ( 翠花一扑,没有扑到,淳于髡自己上,慢慢靠近天鹅)淳于髡:( 唱 ) 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身洁白的羽毛,( 停顿 ) 我怕我自己会吓跑你,不敢让自己靠得太近(猛一扑,扑空,天鹅飞走,一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