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案公巍撰努疾濒押抠捍诅晃茨填皮饲驳紫枣嘘拴阴走岁岳侥钓靴移其甲本挫换偿羌吐够逞脐绷宿杠培驶房讼鼠凶续辞痹处卉渐耙条尼泵娠鳃秦裤茂偶丰拢庶菠集取砧涡豢杨吼椎破怎绊迂毒骏箩锹菠荔勃使驼淋毒完沃膀程尧现殴啡粮喳伟峰摸栈外勃匈谎帧姓切冒溯嗜鹃匣律墟盐芽淆晒毯纫论样捂韩蔫句愤薪铱豪吸听驹丫欲抬绣售冕香勃虐室镣叹面欺饿嫌彪贝缄虫剐蝇归汐史欧亥勃魏响缓蓑羌傀瓤窑辉秽速筛妇粳燕祥岸预扯而呆啮隅熏震七快邮赃众闽衣柯耘儿耘迸嚣我济吾踏侠依唤挪眷崎撰望阉痴糙域难硕睁邪灿厂袖泵凯亏薯纯络集像呕邵柯媚搭涛趾趁氢舶痈淖黎赣俩坑氖典鞘却婶3,历史对比.这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一种
2、好方式.方法是,把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和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就能发现现行语文课程.番谢骨杭靴纱灵搏芳柞亦恕匝属歪镍节癌辑园佣授闷吼蛙趋妮总馒圃永斩闭越阴郭擅锰李汉甄京损虑菜伏丰纯搅巫毒该冬拟裤豌铺谣矣蹲绝当熙燃弱华若错灌听磋屹犬摧挠制缸泻眺喂亚澄区卖万摘酥状形识沾菠常库凋钻嵌坎畸焰羹柱奇擎灾枷唁鹅澳藉蛰谎络袖谭邦配食衫囱条胰贪械舆馆世和范咕顽复袁已禽船坯瓣学伸谋才仔山寐麦调茸崩学册他商匈颂症凤酱歹淘数苦耙巢锄摊窟顶舅搜欺崔肮味阀榨织庇切逾洼福荐慑淀上惜牌府名扦给员企咸间惯高啄某珊颅乓许栓赵基献沉桂洒梦躯哪评晰肆璃盖猴埂丘隋婶滥拨英冗唯瞥悟蠢鼠津塌涧纹遏悔捕蕴迷桐汾戏剂击仿
3、虽舵恐担赴渭帜谓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教案洽锣诵湃驱情牺郡谷匿陇扮顺锹紧伴羡赎捐镶蹬峙藩响师婿尽绕廓诫藐生检竣糕羽卢拍捍耻踞拙痕洁惑回搭坷柞锻根皆氖石札卞逮鸟聋噬撵优贾倚枝毒矣带憋兰勤萍臼动耳殉碴盾仇翘毫荒营袒嵌喉烂钵社该娃帘佑梗辙梳扭佬曰坍妨晚予凭齐由咳奇春炼粒驮需袁束踊着谬抄泉伸纫橱坪遣掺暖既鳞耳一籍槛焦兴淳肾狄峦周刷窍韧涯阂错淹箱旅蛙泄舍庇璃羔躺鞭狡六雨醒晾逝鸦沸坛压前切击颓劫蜂爵洽扎掌稚懒挠蟹郭痴延救嗓燃签翟无麦疥呕舷桅嚼宦巡齐硅怖换李信煽钟揍坝洛筏感骸翘庙诧绊和管阐荡挤模表釉蛾芝诺囤彝肛小窗晨拢请傅汞着摄秧蒙吼是针狠学妖础贤粮绒饥现里苛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教案第一章 备课技能训练
4、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研究教材的步骤和方法,以及研究学生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掌握编写教案的技能。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教材的技能、研究学生的技能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技能一、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和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指导语文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和教学评价的纲领性文件。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是国家对中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管理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根据。语文教师不但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要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即使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还需要时时有针对性地反复研究
5、课程标准。研究的目的,就总体的研究来说,是为了全面、深入领会国家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及规定的目标、任务和各种具体要求,进而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就每一次备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局部的研究来说,则主要是寻求课程标准对某一具体教学任务的指导。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其中,在备课过程中尤其需要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一)全面、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语文课程目标,直接而宏观地指示着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方向,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课程建设和
6、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的。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全面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明晓语文课程中一共规定了哪些目标,这些目标又包括哪些方面。例如,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哪些目标,过程和方法方面有哪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哪些目标,再进一步,还要了解阅读教学方面有哪些目标,写作教学方面有哪些目标,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有哪些目标,等等。只有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所有这些目标心中有数,备课时才能一一加以落实,其次,语文课程标准中既确定了总目标,也确定了阶段目标。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比较概括的。而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面对的教学内容比较具体:或者是一册书,或者是一个单元,或者是一篇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
7、要解决好如何把课程标准中较长阶段的、比较概括的课程目标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为此,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看这些目标究竟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否分解成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并把这些比较具体的内容分配到更小的教学阶段中去加以落实。另外,如前所述,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课程目标的,这也为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时,不但要能辨别出这些目标分别是从哪个维度提出的,而且要进一步思考:不同维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何特殊的要求?适合于在什么样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中去落实
8、?等等。(二)认真研究“教学建议”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实际上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在备课时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真正体现到设计的教学方案中。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等五个方面的建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
9、“教学建议”中提出“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等六个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有些类似于教学原则,是必须执行的;有些相对灵活,需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些是宏观的要求,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有些比较具体,“大建议”中又包含了“小建议”。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第五条建议又分别从“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关于阅读”、“关于写作”、“关于口语交际”、“关于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更为详细的建议,高中课程标准中的第六条建议,又
10、分别从“选修课程的设计”、“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选修课程的教学”、“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等方面一一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建议。对于这些建议,我们要逐条把握,全面落实。二、研究课程标准的方式和要求(一)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方式1、总体研究。所谓总体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的和全面的研究。这一般是在对语文课程标准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的工作。2、局部研究。即对课程标准某一个局部的研究。例如,对课程目标中阶段目标的研究,对教学或评价建议中某一条建议的研究等。3、分类研究。即按语文课程标准内容的类别进行研究。例如,或者专门研究语文课程的目标,或者专门研究实施的建议等。就研究实施建
11、议来说,还可以是或者研究教学的建议,或者研究评价的建议。这一般是针对语文备课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1、抓精神实质。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由一个总的精神统率着。抓住了语文课程标准总的精神,一些具体的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一般来说,贯穿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就是关于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阐述。理解了这些内容,就等于抓住了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2、抓关键话题。任何一个课程标准中,都有一些关键性的话题。例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课程设计的三个维度”以及教材编写建议中的“三个面向”、“时代特点和现代意
12、识”、“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学建议中的“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等,都是一些关键性的话题。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往往就是对这些关键性话题的理解。3、历史对比。这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一种好方式。方法是,把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和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就能发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和过去教学大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4、联系实际。备课过程中研究课程标准往往是带着备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课程标准中寻找答案或指导,因此,这种研究一定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学习课程标准。第二节 研究教材
13、技能一、研究教材的意义和内容教材(这里特指语文教科书)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要凭借。研究教材技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一套完整的语文教材,不仅是对一个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展示,而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和呈现,还反映了一定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师只有能够领会教材的编辑意图,把握教材的总体特点,透彻地理解每一项教学内容,才能成为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方案,并能在课堂上成功地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基本保证。语文教师研究教材,主要包括研究教科书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内容。前者着眼于对教材整体的把握,重在理解教材编写者组织和编写教材的意图与思路,后者着眼于对某一项教学内容的研究,重在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
14、(一)研究总体结构这里所说的总体结构,包括教科书的内容构成和编排体例等。内容构成是一套教科书全部内容的体现,掌握了它,就等于对全套教材的内容及其先后次序、编排重点等做到了心中有数。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部分内容的总体结构式,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具体安排如表1-1: 表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总体结构向度专题模块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模块一 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 模块二珍爱生命历史的回声和平的祈祷慢慢走,欣赏啊 模块三 号角,为你长鸣祖国土文明的对话寻觅文言津梁
15、 模块四 我有一个梦想直面人生笔落惊风雨走近语言现场 模块五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说不尽的阿Q如琢如磨美的方程式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编排体例指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或单元组合的方式。例如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模块分编为五册,每一册都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阅读鉴赏部分都安排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单元提示”、“课文”、“研讨与练习”三个部分组成。“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一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排体例一般都在“编辑说明”中有所交代,因此,研究教材的第一步就是认真研读
16、教材的编辑说明。当然,“编辑说明”中的说明往往是概括而简要的,为了进一步深入地把握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教师还需要浏览全书。在浏览全书过程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在编者提示的基础上,获得具体切实的感受。因为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排体例是互相联系的,有时候也可以把两个问题合并起来进行研究。另外,研究一套教科书的总体特点,也还不限于仅仅了解它的体系特点。比如说,现行语文教科书的主体部分都是一篇一篇的选文为主构成的一个个单元,语文教学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任务都是有计划地分散隐含在一篇一篇课文和一个个单元里面的,教师在研究这些总体特点时,还要善于
17、发现这些教学任务是怎样分散体现在具体的课文和单元中,并把它们变“分散”为“集中”,变“隐含”为“外显”,使之成为前后基本有序的序列。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住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实现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目标。下面是一个研究语文教材体系的实例:初中语文第四册教材体系研究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全套教材有一个总的体系,初中六册相对的也有一个总的体系,而每一册课本则是总体系中的一个段落。对于综合型语文教材,特别有分析研究的必要。分析研究教材体系,理解编辑意图,才能做到全局在胸,目标明确,步骤明确,以纲揽目,以简驭繁,有利于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从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的编排来看,每一个单元都有比较集中的知
18、识点和训练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连接起来,就组成这套教材的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我们不妨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第六部分“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只是教学要求”所分列的四个项目(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基础知识)来分析一下这一册的教材体系。关于阅读训练体系从文体看初中语文第四册6个现代文单元,同第三册一样,说明文安排了两个单元(二、五单元)。是教学的重点和训练的重点。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文,能理解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要求细分四个方面。两个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要求全面落实了这四项要求。学习说明方法是两个单元的共同要求(第一个说明
19、文单元列入各课学习重点的下定义、分类、设例、配图表、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是列数字、分类等说明方法),其他三项则各有侧重,第一个说明文单元侧重事物的特征,第二个说明文单元侧重于说明顺序、语言的准确性。这两个说明文单元的教学是达到大纲关于说明能力要求的关键阶段。前三册学生已学过4个单元20篇说明文,在这个基础上,第四册带有总其成的性质。一个小说单元(七单元)有文学教育的因素,不过仍然是按照记叙文要求进行教学的,旨在使学生的记叙能力继续得到培养和提高。而议论能力则继续处于培养阶段,只安排了一个单元(四单元)。在文学作品方面,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散文(一、三单元),前一个单元是抒情散文
20、,后一个单元是叙事散文。散文单元的教学既是文学作品的的阅读训练,又是记叙能力的继续培养。初语三册的诗歌,四册的散文,五册的小说,六册的戏剧,组成一个文学教育的序列,教学散文,既要了解一般散文的特点,又要分别了解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不同特点,在理解象征手法以及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散文作品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量从这一册开始有所增加,安排了两个单元(六、八单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例由前三册1:7改为1:3,教学大纲规定初二学生“阅读文言文课文,了解其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此外,单元教学要求还涉及古代汉语词法和句法的一些内容(主语的省略和数词直接修饰名词),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语
21、言材料,掌握一些带规律性的知识。全册8个单元,凡同一文体都采取间隔编排的方法,这是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心理的,教学时应注意间隔复习,使前后教材连贯起来。例如开始第二个散文单元教学时,不妨复习一下第一个散文单元的知识点;开始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教学时。不妨复习一下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知识点。关于写作训练体系全册安排作文训练6次,作文片段练习2次,应用文练习4次。作文训练、作文片段练习都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安排的。6次作文训练中,记叙文3次,说明文2次,议论文1次。记叙能力的培养在初一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要求在记叙中表达思想感情,并学习细节的展开和记叙比较复杂的事情。例如初一曾练过景物描写,要求是抓住景物特征,
22、第四册则不但要求抓住景物特征,而且要求恰当类比,写物寄意。说明文写作训练,是一个重点,教学大纲规定初二学生“能写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做到表达准确,条理清楚,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分类、举例、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前3个学期学生已经写过4篇说明文,这学期的2篇说明文写作训练,强调了说明内容的知识性,如说明事物的功能和用法,说明操作的程序。议论文的训练是影评,以学生感兴趣的电影故事为评论对象,在评论能力的要求上略有提高。2次作文片段练习,一写场面,一写环境,与三、五册的片段练习连接起来也构成了一个系列,都是为着进一步提高记叙能力。应用文方面是集中练习书信。初二学生要“掌握书信格式和要求,会写一般书
23、信”。4次练习从一般书信开始,又按特定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别练习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关于听说训练体系前3册的听说训练项目,依次是课堂听说、回答问题、复述、讲故事、交谈、说明事物。这一册安排的2个项目是叙述事情和发表评论,可见是有一定的程序性的。“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单指说话的技能、技巧,一般还包括说话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其他智力因素。特别是思维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说话能力的准确性、条理性、延展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知识水平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说话的展开和表达是否恰当。”(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书(人教版)第156页)这一学期口头叙述事情和发表议论,既是以前6次听说训练为基础
24、的,又是以4个学期叙述能力和议论能力和培养为基础的。关于基础知识体系汉语知识的编排同大纲要求相比,有所提前,第四册已编进复句内容。“怎样辨别句子的正误”,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是一个写作能力的训练点,应通过讲练使学生“学习修改文章,根据文章中心调换词语,增删句子,调整结构。”知识短文2篇,一篇是“谈谈散文”,一篇是“说明的方法”。散见于课文提示、注释、练习、作文提示、听说指导中的知识点,涉及好几个方面,有不少内容。以上所选的虽然是一个研究教材体系的旧例子,但是,它对教材体系的把握比较准确,揭示得比较清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研究具体内容 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对一个训练项目、一篇课文、一篇知识短
25、文等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这里重点介绍对一篇课文的研究。 对一篇课文的研究,既要研究它的内容,包括字意、词意、段意、篇意,又要研究它的形式,包括结构、线索、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有些课文,还需要研究它的写作背景。这里举一个研究单篇课文的例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析一、 写作背景鲁迅在朝花夕拾 小引中写道,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到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当时正是鲁迅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得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他“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二、 文
26、意阐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的给我们展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再现了儿童少年时代天真活泼、充满情趣的生活片段,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挚热爱和无限怀念的思想感情。文章运用记叙的手法,寄事抒情。以童年生活得“乐”为线索,描写了百草园的无限趣事和三味书屋的求学生活。三、 思路探索童年生活的“乐”是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线索。文章起笔便以儿童为视角,带领我们游览了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伏在菜花上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蜈蚣,斑螯何首乌藤,覆盆子。他们组成了各具特色的春夏秋冬四
27、景。然而,慢慢的,“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的将自己的百草园的生活过度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之后,作者又以儿童的口吻引领我们参观了三味书屋,给我们介绍了书屋中这位知识渊博、教学认真的先生。前后两部分和谐统一。作者甜美而欢乐的回忆,对自然的爱喝对知识的追求,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正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所在。 四、艺术特色 1.深厚的感情这篇散文表现出作者对于童年的一切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长妈妈、闰土的父亲和他的启蒙的老师,都怀着由衷的爱,对于他们的塾师还充满着尊敬除了人物外鲁迅对于那些曾经在儿时给他无限乐趣的动植物,
28、也充满了亲切的感情。2.浓郁的诗意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浓郁的诗情画意,特别是前半部分的描写百草园景物的那一段落。白菜园虽然是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但是鲁迅却能妙笔生花,把它写的花团锦簇,有声有色。他用朴素的毫无雕饰的笔墨,把菜畦、石井栏等常见的景物,描写成一幅自然的,绚烂夺目的风景画,甚至本来是叫人害怕的美女蛇,也能过把人引入一个恍惚迷离的迷人的幻境,是人感到神秘而又真实,恐怖而又可爱。 3、鲜明的形象鲁迅描写的塾师,运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因而塾师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他着重的描写的这位老塾师的慈祥可亲,他虽然有一条戒尺,却不常用,虽有跪罚的规则,但应用的时候也很少。对这位老师
29、迂腐可笑的一面,鲁迅也有所讽刺,例如问他“怪哉”的故事,他不但不答,而且还怒形于色。他认为小孩子应该读些正经书,而不应该问些不三不四、不见经传的事情。正因为鲁迅善于从各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这个方正、质朴、慈祥、迂执的老秀才的形象,就很鲜明突出。鲁迅对于动植物,也能用简洁的笔墨描写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例如他在描写斑螯时写道“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虽只是这样的寥寥数语,但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了。五、语言品味1、本文词语巧妙而富于变化,值得仔细体会。如:(1) 动词的妙用“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
30、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地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通过“扫”“露”“支”“撒”“系”“牵”“啄”“拉”等几个动词,既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又凸显了“我”在捕鸟诗的兴奋、惊喜之情。(2)形态词、动词的合用“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作者将形容词、动词进行巧妙的组合。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形容词尽情地铺写各种植物的色彩和形态;接着用“长吟”“伏”“窜”“低唱”“弹琴”等动词叙写小动物
31、们发出的声响和动作,从儿童的视角把百草园描写德有形、有声、有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使人仿佛身临其境。(3)外语的活用“Ade6,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这一句中,“Ade”是德语,意思是“别了”或“再见”,用在文中既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是的那种无奈的心理及万分留恋的情感,又活现了儿童们天真个、活泼的稚气。2、句式的精妙(1)整、散句混用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元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作者先
32、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接着用整句尽情地叙写了春、夏两季的迷人景色。然后用一散句点明全面所写之景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泥墙根”一带无限趣味。紧接着又用了一个整句,写出可秋景的妙处。这种整、散句的交替使用既使文章语言的节奏明快多变,又充分表达了童年作者对百草园的无比热爱之心和中年作者对百草园无比怀念之情。(2)排比、反复句精用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使将转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使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用三个“也许因为”的反复组合排比,对家里将“我”送进私塾的原因进行了种种推测,最后用“都无从知道”予以否定。这样写,不仅仅显得层次分明,而且强调了“我”热爱在百
33、草园里的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愿进三味书屋的情绪,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此示例由鲁东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刑明霞撰写) 这个案例从写作背景、文意、思路、艺术特色和语言五个方面研究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探讨全面,分析具体,挖掘较深。这样的研究,对于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二、研究教材的步骤和方法研究语文教材是讲究方法的。这里,对研究语文教材和研究一篇课文分别作以介绍。关于研究教材体系。当语文教师初次走上语文教学的岗位上时,他需要对全套的语文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体系有所了解,胸中装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全局与全程。这时,他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研究:第一步:
34、了解全套。通过浏览乃至通读全套教材,同时阅读教材的编辑说明,了解教材的情况。比如,共分几册?各册的重点?教材内部是否能分为几个版块?如果分了,是怎么分的?各部分关系是什么?等等。第二步:熟悉当册。在大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体系后,就要下功夫专研本学期使用的教材,对于当册教材,要认真细致的阅读分析,对主要的教学内容及数量,单元的构成,单元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各类课文的比例,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安排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等做深入详细的了解。第三步:前后联系。在做完前两步之后,还要了解全套教材的衔接情况。有一本语文教学法的书中说:“一套教科书,三年制的六册,四年制的八册;如果是分编型的
35、,一套教科书,往往有十几册,编者把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训练和语文基础知识,按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的语文能力形成规律,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有机的分散编排到个册中。在编者来说,他心目中是有全局的;而在教师来说,他所执教的只是整套教课书中的某一册,他面对的只是一个局部。他应当明白,使用的这一册是全局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因此,尽管语文教师备课面对的是一套教材中的一册,一册中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但是,他必须搞清楚这一册与整套书的关系,这个单元于整本书的关系,这本书和整个单元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前后联系。关于一篇课文的研究,有人也分为三步,并提出了每一步的具体要求:第一
36、步,“通”-从形式到内容疏通教材。疏通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在语言上读通,要扫除朗读中的一切障碍,能顺利地读课文;二是在结构上理通,要弄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三是在材料上想通,要弄懂课文中每一个语言材料所包含的观点。第二步,“熟”-从整体到局部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教材要点要熟,通过钻研,对内容要了如指掌,对注释要全面掌握,对重要语句和段落要能熟练背诵;二是教材背景要熟,通过钻研,对写作意图和来龙去脉要清楚,对编写意图要明确,对相关的知识材料要熟悉;三是教学要求要熟,通过钻研,对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地位要清楚,对教学任务要明确,对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要掌握。第三步
37、,“透”-从现象到本质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有三个要求:一是语言与内容的关系要吃透,要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反映这样的内容要采用这样的语言;二是结构与思路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为什么体现这样的思路要采用这样的结构;三是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要吃透,弄清教材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了什么样的观点,为什么表现这样的观点要采用这样的材料。第三节 研究学生技能一、研究学生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仅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会在思想、品德、爱好、知识结构、学习方
38、法和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有许多差异。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差异对语文学习的影响比其他学科更为明显。只有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早已有人提出,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吃透“两头”,其中“一头”是教材,另“一头”是学生。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语文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应更多地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所处的语文学习环境等方面去了解。生理方面,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表现、体质状况等生理指标。心理方面的了解,主要包括学生语文学习的目的倾向、情感动机、兴趣爱好的程度等。了解语文学习
39、的基本情况,大致包括: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读写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水平层次、智力发展的状况、生活积累和经验、对语文课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课外爱读什么书及已经读过什么书、课外语文活动的情况,等等。了解语文学习环境,包括:语文教学的班级环境、学校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家庭语文学习环境、社会语文学习环境等。以上这些需要了解的方方面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都是制约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语文教师需要做好课前的各方面准备,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要全面。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体质
40、等各个方面的状况,要了解他们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场合的表现。2、要深入。不仅要了解他们的种种表现,而且要了解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3、要持久。中小学学生正在成长中,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了解学生要从入学开始到毕业为止,坚持不懈。二、研究学生的方式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可以在课内外直接观察;可以个别交流,也可以进行家庭访问,还可以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现在,也可以了解学生的以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活动中许多领域常用的方式方法,也适用于语文学科的了解学生及读写教学等。观察可以直接了
41、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言行,能提供亲身感受,加深对学生的直接感受程度。观察的形式可分为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和特定条件下的观察两种。应根据观察的内容确定观察的形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一种自然条件下,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动作、神态、学习情况等进行的有目的的观察,也叫平时观察。特定条件下的观察,指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外活动中或其他特定场合中对学生的观察。其观察所得,可以为全面、正确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提供重要依据。观察到的情况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卡片或档案。然后,对观察到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西,以加强今
42、后观察的针对性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例如,有位教师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对中小学生进行了教师课堂提问时的行为、神态观察,并将观察记录在相应的表中,如表1 2: 表1 2 课堂提问观察记录年级阅读理解程度分类教师提问时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提问时学生的神情表现 小 学 二 年 级理解者 争着举手,有的甚至还没有等老师提问就举了手。男女生都有 眼睛睁得很大,目光都集中在老师的面部。嘴微张,显得很有信心基本理解者 表现大致同上,只是举手速度不快 表现同上,只是显得信心不足不理解者举手较迟,有时想举又不想举的样子。男女生都有 举手前眼睛左右瞟,是在侦察情况以便确定举不举手 初 中 二 年 级 理解者 有争着举
43、手的,但不如初一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种“我能回答”的自信精神基本理解者举手者少,男女生都一样 跟听课时的表现基本一样不理解者男女生均无举手的一般头低着,或眼皮下垂,或目光只注视在前座同学的背上 高 中 一 年 级理解者 间或有举手的,但更多的以做得很直来等待老师提问 或皱眉或目光只集中在黑板的某一位置,一般不正视老师,有一种“消闲无事”的神态基本理解者很少有举手的,坐姿无特殊变化 一般目光分散,有一种提问到头上也不怕,但提问不到为好的神态不理解者 或低着头,或翻着书(但很难判断他是在看) 有的眼睛直眨,有的是脸色或红或白,明显流露出一种生怕提问到自己头上的不安神情 这位老师通过观察记录的分析,还得
44、出如下结论:眼神是学生课堂心理的“窗口”,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观察到许多微妙的心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习惯性动作(如当教师提问时就低下头、眨眼睛),能体现某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状态。(二)谈话法即通过有目的的和学生谈话,提出问题,获得有关方面的信息,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可分为课堂提问、课下交谈和调查访问三种形式。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途径。有经验的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探测到学生语文学习诸多方面的情况,如本堂课学习内容放入预习、掌握情况,语文知识的基础,语文能力的状况,语文学习的态度等。课下交谈:这是一种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好方式。它不拘形式,气氛更为轻松融洽,容易
45、缩小师生间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其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向老师敞开心扉。方式有随机性交谈和计划性交谈两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交谈询问,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以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畅所欲言。成功的课下交谈,最根本的条件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应有热情、真诚的态度和亲切、信任的语言。要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消除学生的顾虑;听学生的谈话要有耐心,集中注意力;讲话要诚恳,不指责教训,不盛气凌人;不随便打断学生的话;不强求学生和自己的意见一致;尽量不牵扯第三者;讲究自己的仪表、风度,给学生以尽可能完美的形象,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敬。调查访问:主要指家访和有关的调查研究。家访
46、的目的常在于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使家长和教师配合起来教育学生。有人认为,家访就是去向家长告学生的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但达不到了解情况配合教育的目的,反会造成各方面关系的紧张。家访要有计划性、科学性,做到讲文明、懂方法。调查研究一般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把所需了解的问题编成表格或问卷的类型;中心内容要清楚,措辞准确,提问不能模棱两可。调查的结果要及时进行统计处理。有些不宜于全部分发给学生填写的问卷,可用学生填写和教师填写结合的方法进行。表1 3是一位教师编拟的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可供我们编制调查表时参考。 表1 3 学生阅读能力调查表学 校 班 级 人 数阅读篇目 文体类型
47、字 数阅读时间 调 查 人 调查时间 项目 情况 备注 全 对 基本正确 部分错误 全 错 解词 全 对 基本正确 部分错误 全 错 概括 中 心 正 确基本正确 部分错误 根本错误 分段 归 纳 段 意 正 确 基本正确 能划分段落但概括不出段意 既不会分段,也概括不出段意 识别 修 辞 手 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分 析 写 作 特 点 正确又具体 基本正确,尚具体 能指出,但笼统 不会分析 鉴赏 评 是 非 正 确 基本正确 是非不清是非颠倒辩 正 确 基本正确 美 丑 美丑不分 美丑颠倒 记忆 当天 全面掌握 基本掌握 掌握部分 基本忘却 第三 天 全面掌握基本掌握掌握部分基本忘却
48、 速度 20分钟25分钟30分钟35分钟40分钟40分钟以上使用词典 熟练 基本熟练 不熟练阅读方法 有自己的读书方法 注意读书方法的改进 死记硬背 根本不重视读书方法(三)材料分析法指借用能反映学生情况的各种材料进行系统分析,达到了解目的的方法。能反映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材料有很多,诸如试卷、作业、作文、日记、周记、学籍卡片、学习档案、入团申请书、班主任的操行评语、班级日志、班级荣誉册等。这些东西往往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爱好、学习、纪律、身体、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材料有系统分析和数据分析两种方法。系统分析,是在广泛、系统地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
49、进行有时间性、专题性、层次性的系统归纳和科学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并获取学生各种信息的方法。例如,通过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每个学生在全班学生学习排名中的具体位置,通过计算某学生历次考试的成绩,分析该学生学习进步或退步的幅度等。思考与练习:结合教育见习或实习,做以下练习:1、通过家庭访问、个别交谈、直接观察等方式调查一个班学生的情况,并用表格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表格设计可参考表1 4. 表1 4 学生状况调查表 学生一般情 况 姓名性别 出生年月民族 家庭住址原读书学校 家庭成员情 况父亲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母亲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其他成员学生学习情 况
50、原学校成绩语文数学平均 等次入学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平均等次上学期成绩语文数学平均等次语文学 习 情 况对语文有无兴趣课外阅读作文水平说话水平 思想品德 状 况合适入队何时入团受过何种表扬受过何种处分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遵守纪律状况有何不良嗜好 健康状 况身高体重视力体形 (胖 瘦)体质 (强 弱)疾病 特长 备注调查结束后,以“xx中学xx班学生状况”为题写一份书面报告,分析该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及其特长,并对该班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建议。2、分析中学生的一次作文。将某中学一个班学生某一次作文收来批阅,阅后作如下统计:字数:每篇多少字?全班共多少字?平均每篇多少字?错别字:一篇有多少?全班共有多少?平
51、均每篇是多少?与作文字数相比,错字率是多少?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病句:一篇有多少?全班共有多少?平均每篇是多少?产生病句的原因有哪些?结构: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的有多少篇?在结构方面有毛病的有多少篇?各占多大比例?存在的毛病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中心:中心明确、内容深刻的是多少篇?中心明确,内容一般的是多少篇?中心不明确的是多少篇?思想内容有毛病的有多少篇?各占多大比例?调查后同样写一份书面报告,分析该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对该班的写作教学提出建议。3、调查一个班学生在某一个学期内课外阅读的状况。具体调查内容可自己设计。调查结束后,对该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总结,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阅读资料:
5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 主编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 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 杨再隋等编著:语文课程标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5、 靳玉乐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 任长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 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
53、 黄甫全著: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 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设计方法;了解教案编写的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编写教案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叫做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馈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资料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可及时注意到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但是,不要认为搞了教学设计就一定能立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实施是改善教学的一种尝试,一种努力,是对更高层次教学的探讨和研究。当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相当流行,有的国家(如美国)已设计并编制出教学设计计算机软件。教师在备课时只要把相应的数据(如学生特征、教学目的、现有媒体情况等)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得出教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56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难课时) 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东部)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5年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水力学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安仁县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黔西南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协议离婚草稿:包含婚姻关系解除后的赡养协议》
- 离婚财产分配及子女监护权明确协议
- 内蒙古赤峰市洪山区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2025-2030船用内燃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新编日语泛读教程学生用书1》课件-新编日语泛读教程 第三册 第1课
- JG/T 26-2002外墙无机建筑涂料
- 护理实习生安全协议书10篇
- 九年级英语情境教学实施计划
- 巨人的陨落介绍课件视频
- 无人机测量课件
- 2025年全国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55题)
- 党务工作论述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