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0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 .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m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 f里写了
2、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 B,C(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4)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B项 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C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3、。说明诗人旅途之 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有误。(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 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杨花落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 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 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景物是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
4、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 二句抒情张本。(4)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 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 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说我把自己的那份对你的担忧托付给明月(让它陪伴你一直到夜郎的西部)。这句诗给无感情的明月赋予人的感情,采用拟人的
5、修辞手法,表达了远赴偏壤之地的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故答案为:(1 ) B、 C;(2)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3)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4)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对照相应诗句,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B、 C 两项有误。(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
6、的由来。“闻道 ”,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谯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4)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
7、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 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乙)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 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1 )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B. (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C.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
8、作者送友人独往。D. (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 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B. (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C. (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D.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答案】( 1 ) D( 2) B【解析】【分析】(1) A 项, “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错误,由“数声风笛离亭晚”可知,应是傍晚,是说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B 项, “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错误,甲诗标题是“送日本国僧敬
9、龙归”,是送日本国僧归国,即归于扶桑,并非是送别地点在扶桑。C 项,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错误,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是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可见作者并非要与他同行。故选 D 项。2 2) A 项, “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错误,乙诗在最后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君向潇湘我向秦”;但甲诗最后说“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但并没有指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C 项, “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错误,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是从眼前景写到想象景。D项,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
10、韵”错误,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一、二、四句都用韵。故选B 项。故答案为:D;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一一对应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即可做出选择。3 古诗阅读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 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 应未眠。【注释】 邱员外 :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属 : 正值,恰逢。 幽人 : 幽居隐逸的人。(1 )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 、 等地方看出。
1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 )凉天;松子落(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解析】【分析】(1)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从诗中“凉天 ”“ 松子落 ”可以确定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 2)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寂。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
12、艺术体验。故答案为:凉天;松子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语句进行回答。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的内容,从诗句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参考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春日(宋)晃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 桃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阴
13、阴:草木阴阴。趁:追逐。(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第一首写晚春;第二首写早春。(2)示例一:选择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 中的片片桃花。示例二:选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
14、的理解。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根据 绿交加、翻萍、春去尽、桃花”等词句分析,诗歌描绘晚春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根据 草色遥看近却、烟柳”等词句判断是早春景色。(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比如选择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比如选择“阴阴溪曲绿
15、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一句:浓浓的树阴下流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绿荫、绿水互相映衬;小雨淅沥,翻动着水面上的浮萍,浮萍摇荡着漂上了浅浅的沙滩。故答案为:(1 )第一首写晚春;第二首写早春。(2)示例一:选择“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溪中的鹅鸭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它们在清澈的流水中无忧无虑地欢叫着,争先恐后地游来游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示例二: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们捉迷藏。【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16、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春日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是晚春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是早春景色。(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梅 沈钦圻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 )这首诗首联
17、中的“ ”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颔联中 “ ”和 “能开 ”两个词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性格和精神。( 2)尾联诗人称自己为“野客 ”,称梅为“世外人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 )忽放;独立( 2)诗人称自己为“野客 ”,称梅为“世外人 ”,表明自己无意功名,与梅意气相投的情感。【解析】【分析】(1) “忽放 ”写出了作者对冰雪过后梅花突然绽放的惊讶和喜悦之情。“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写的是傍晚时梅花独自立在天地之间,说它的开放能开辟出一片春天。这里“独立 ”是拟人的修辞,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写出了梅花如人一样傲然独立,高大伟岸,形象传神。(2) “野客 ”指的是诗人自己,
18、“如逢世外人”意思是诗人遇见梅,仿佛遇见了世外高人,突出了梅花的高尚脱俗,一种对梅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在这里借赞美梅花表现了自己无意功名利禄,与世无争的情怀。故答案为: 忽放;独立; 诗人称自己为“野客 ”,称梅为“世外人 ”,表明自己无意功名,与梅意气相投的情感。【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
19、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 ”。(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答案】( 1 )愁( 2) B【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
20、、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因此,作者对友人的感情就是表达惋惜与同情之意的一个 “愁 ”字。(2) B.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故选B。故答案为: 愁;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1 ) “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
21、处。( 2)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 )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2)全诗借“山月 ”“ 霜风 ”“ 竹 ”“ 鸟 ”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的情感。【解析】【分析】(1) “夜半鸟惊栖”意思是被惊动的鸟儿不时鸣叫一声。“月出惊山鸟”中的一 “惊 ”,打破了夜的静谧,都是通过写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运用的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2)山中明月皎皎如白日,夜风寒凉夹霜吹动静寂的竹叶。深夜的鸟突然自树上惊起栖落,窗台前的人独自入眠。借“山月 ”“ 霜风 ”“ 竹 ”“ 鸟 ”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22、故答案为: 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全诗借 “山月 ”“ 霜风 ”“ 竹 ”“ 鸟 ”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中的孤独、寂寞的情感。【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创造的意境,结合语艳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写作风格等进行理解。8 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 ” 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2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答案】(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杨花 ”比喻漂泊无定所; “子规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这两种景物的选择契合诗歌的氛围,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故答
24、案为: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 )此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 ”一语则点明了暮春时令。(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
25、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 )阴阴;残花落尽( 2)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叙写的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其中的“阴阴 ”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残花落尽”点明了时令 暮春时节。(2)诗句“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叙写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阴阴 ; 残花落尽 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届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泰安市重点中学七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计划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作计划
- 大型演出的安保方案实施计划
- 浙江省杭州西湖区杭州市公益中学2025年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软件设计师考试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开拓新思维的工作计划
- 2025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第二批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28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T-CIRA 46-2023 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锶89和锶90分析 液体闪烁法
- 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 1学会尊重-尊重自己(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会计案例分析-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中国近代史纲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练习题复习资料
- 胸痹中医护理业务查房
- 装饰材料供应合同模板
- GB/T 44748.1-2024筛分试验第1部分:使用金属丝编织网和金属穿孔板试验筛的方法
-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练习题
- 墙上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