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_第1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_第2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_第3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_第4页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 下列内容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中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 “谪”指 “因罪贬官 ”,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B. 核舟记中 “天启壬戌秋日 ” 天启, “ ”是皇帝年号纪年, “壬戌 ”是天干地支纪年。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 自号醉翁 ,北宋文学家,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D. “记 ”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 “记 ”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答案】 A【解析】 【分析】 A.

2、 “陟 ”是 “提拔,奖赏” ,不是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故答案为A。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及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古代官职的知识。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答案】 B2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杜牧清明)(赵师秀约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B.没有写传统节日。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D.这两句诗写

3、的是春节。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 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 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成语 “波澜不惊 ”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 ”也出自 这篇文章。B. “更 ”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 “是日更 定矣 ”的 “更定 ”,指晚上六时左右。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弱冠 ”“而立 ”

4、“不惑 ”“花甲 ”“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 “节气 ”的身影,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分别写到了 “白露 ”、 “霜降 ”两个节气。 【答案】D【解析】【分析】A. “水落石出 ”一词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故此项表述不正确;B.湖心亭看雪中 是日更定矣”的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故此项表述不正确;C. “天命 ”指五十岁, “花甲 ”指六十岁,所以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天命 ”应在 “花甲 ”之前,故此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

5、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4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 ”, 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 “四书 ”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C.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一一女子十三四岁,弱冠一一男子二十岁左右 ,耄耋 百岁。D. “可是在

6、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答案】 D【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不正确。C耄耋一一百岁”不正确。耄耋是八九十岁。D正确。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要求学

7、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5 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垂髫 ”指小孩, “古稀 ”指八十岁; “婵娟 ”指月亮, “芙蕖 ”指荷花。B. 诗经也称 “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赋”“比”“兴”三个部分。C. 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 “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愿望。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答案】 C【解析】【分析】A.有误,古稀”指七十岁;B.有误

8、,诗经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C.正确;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6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用 “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B. “四书 ”“五经 ”是儒家经典。 “四书 ”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指 诗书礼易春秋。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

9、活动和精神面貌。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答案】 A【解析】【分析】A.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故选 A。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基本能力。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7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B. 古代把 “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 “琴、棋、书、画”称为 “文人四友 ” 。C.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

10、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D.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答案】A【解析】 【分析】A. 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要以书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8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其中 “和 ”是连词, “如 是动词。C.

11、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D.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答案】C【解析】 【分析】C 项 “韵脚可平可仄 ”有误,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9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日更定” ,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

12、始,称为更定。B. “故自号曰醉翁”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 “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 “垂爱 ”是敬辞。【答案】 B【解析】 【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10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

13、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B. 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D. 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 章回体小说,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故答案为: D【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

14、现这些知识。1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无题泊秦淮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商隐、杜牧,二人并称为 “小李杜 ” 。B.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又称 “大年夜” ,人们往往通宵不眼,有除旧迎新之意。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中 “金经 ”指佛经, “烽火连三月 ”中 “烽火 ”指烽火台。D.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生入学的身份资格,在历代是不尽相同的。【答案】C【解析】 【分析】C. “烽火连三月 ”中 “烽火 ”指战争。故选 C。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

15、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和评判,注意其语言的表达,仔细的进行判断。12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 “门庭若市 ”“无人问津” ,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B. 契诃夫,被誉为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弱冠 ”“而立 ”“不惑 ”“花甲 ”“天命 ”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 “节气 ” 的身影,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 始”分别写到了 “白露 ”“惊蛰 ”两个节气。【答案】 C【解析】

16、【分析】ABD表述正确。C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 ”是六十四, “天命 ”是五十岁。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 “弱冠 ”“而立 ”“不 惑 ”“天命 ”“花甲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1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 “黄发 ” ,又常用 “垂髫 ”来指

17、代老人。C. 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D.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答案】 B【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B 项错误。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垂髫: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孩童。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1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

18、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33 篇,分国编次。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答案】 B【解析】 【分析】战国策是按国别编次。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15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常用 “数九寒天 ”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 ”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

19、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 “久仰 ” , 好久不见用 “久 违 ” ,中途先走叫 “失陪 ” 。C. 汉语中常用 “烽烟 ”代指战争,一 “手足 ”代指兄弟, “桃李 ”代指学生, “鸿雁 ”代指书信。D.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 “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答案】A【解析】 【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A.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 "九",一直数到"九九&

20、quot;八十一天;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辩论是 “智商 ”的交锋,也是 “情商 ” 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B.允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 “阳历 ” 。C.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 “非人哉 ”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21、无礼” ,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D. “宋词 ”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风格可分为 “婉约派 ”和 “豪放派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错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和考查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

22、代混淆等。17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银花火树开元夜 避恶遍插茱萸枝 几处笙歌留朗月 角粽投江祭诗魂(1) 1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 2 )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 (3) 3 )上联: 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4) 4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 【答案】 ( 1 ) (5) (6) (7) 【解析】 【分析】( 1)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

23、此类推。 “银花火树 ”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8) 2 )写对联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角粽投江 ”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9) 3 )对联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照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本题是中秋节相关内容的对联。 “几处 ”对 “万家 ” , “笙歌 ”对 “箫管 ” , “几处笙歌 ”对 “万家箫 管”。(10)

24、 4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对联上下句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民间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插茱萸枝 ”是重阳节的习俗。故答案为: ; ; ; 。【点评】( 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元宵节放烟花焰火的习俗和 “开元夜” ,确定上联是“银花火树开元夜 ” 。(11) 2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 “龙舟 ”、 “角粽 ”、 “投江祭诗魂 ”“屈原 ”等词语,确定下联 “角粽投江祭诗魂”。(12) 3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确定上联是“几

25、处笙歌留朗月 ”。(13) 4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的习俗,可以确定下联为 “避恶遍插茱萸枝 ” 。18 填空。(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涉及中唐时期的两位大诗人,分别是 和两人志同道合,写诗互赠。( 2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他与父亲、弟弟 合称为 “三苏 ”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为 “ ”。【答案】 ( 1 )白居易;刘禹锡( 2 )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解析】 【分析】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涉及的人物一是作者刘禹锡,二是标题中的乐天:白居易。(2)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名作,

26、他父子三人:苏洵、苏轼和苏辙合称 “三苏 ”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五人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故答案为: 白居易;刘禹锡 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考查题型为填空题,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及相关知识的延伸,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19 小明的国庆假期过得丰富多彩。 10 月 1 日观看了国庆70 周年阅兵仪式, 10 月 2 日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 10 月 7 日和爷爷登山庆祝重阳节。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重阳节,除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外,文人墨客多有吟咏书写重阳节对联之好,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缕缕翰墨之香。为纪念这个节日,小明要选一副对联送给爷爷,下列对联中最合适的是( )A.天庭月华清辉千里,地上玉柱吉祥万家B.溪河携绿赏梨蕊,山野踏青寻杏花C.习射谈经,天高地爽;佩萸插菊,人寿花香D.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 )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后,小明的爱国情绪高涨。他要在同学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