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是人非事事休一一中学语文 教材中李清照选词同意象研究作者:日期:物是人非事事休一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选词同意象研 究-中学语文论文物是人非事事休一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选词同意象研究盛芬在中学语文教材(包括初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以下所出现的“中学语文 教材”皆是)中,作为课文入选教材的词的篇目不在少数。纵观这些入选篇目, 作者几乎为男性,苏轼、辛弃疾、范仲淹、晏殊、柳永作为词界的一朵奇葩, 李清照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词人,在众多的男性词人中一枝独红。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她5篇作品,或作为课文,或作为课外要求自学的古诗词。当把这几篇被收录的作品放在一起看的时候, 笔者发现,李清
2、照在不同的词中运用了同一类意象,但这些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作品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承载着词人不同的感情。笔者尝试把这些意象进行归类并分析, 以期使读者了解李清照在 使用意象表达感情时的方式与特点,从而能更好地了解李清照的人生际遇及其情 感变化。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收录情况概述在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皆有李清照的作品收录,有的收录的是相同篇目, 有的收录篇目稍有差别,下面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作品为研究的对 象。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作品收录情况如下: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部分收如梦令;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收武陵春;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部分,收醉花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3、宋词部分, 收醉花阴声声慢;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推荐作品,收一剪梅。从收录的篇目来看,是不算少的,下面对这几篇中涉及的相同意象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二、不同词中相同意象的对比(一)相同意象之“花”意象在众多词作中,“花”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意象, 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 花流水蹶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采桑子);“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欧阳修蝶恋花);“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 明”(晏殊破阵子)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把“花”带进她的词作中,应该是更合乎情理的,“花”可以很好地代表其女性身份、 表达其细腻情感。我们暂且不管在她所有的词作中有
4、多少是运用了 “花”这个意象,仅就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几篇 来看,基本上每首词都有“花”的存在:“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风 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满地黄花堆积”(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1/青丽荷花。如梦令这首词为李清照少女时期所作,写的是她出外游玩,于溪亭处畅饮,直至“沉醉”得不认得回家的路。当沉醉的她准备荡舟回家时,竟“误入藕花深 处”,惊起滩上悠闲的鸟群哄然乱飞。这首词用通俗易晓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 幅让人莞尔的画面,少女的天真快乐展露无遗。在这首词里出现的“花”意象是“藕花”。藕花外形或含苞欲放或花瓣舒展,色彩或粉或白,粉白
5、相间。不论是从其外形或其颜色来看,荷花与少女何其相似:有融入荷田中,人花难辨的采莲少女(王昌龄采莲曲),还有温柔娇羞的莲花女郎(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一一赠日本女郎)0荷花所具有的生物特征与正处于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形象不谋而合。另一方面,荷花在古诗词中作为一种意象出现,一般带有明朗的感情色彩,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 种明亮的色彩又与李清照当时游玩的欢快心境是相互映照的。 因此,藕花在这里, 不仅是少女形象的衬托,更是少女心情的呼应。2 .飘零落花。在一剪梅中,花的意象则又有所不同。一剪梅作于词人婚后,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时节,词人与丈夫赵明诚异地
6、分居。作品上阕写了在深秋之 时自己的活动:轻轻换掉薄纱罗裙,独自泛上一叶兰舟,在小舟上仰望天空的云,想着那远方有谁将把锦书寄来下阕则由景入情,抒发了自己无限的相思与闲愁。在这首词中,“花”与“水”两者则一方面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现象, 其展 示的花落水流之景呼应了上阕中“红藕香残”与“独上兰舟”; 另一方面,花落 水流也象征人生、爱情、离别等,人们无法改变这些,正如无法左右花落和水流,表达出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花”在这首词里不再是亭亭玉立的姿态,而是径自“飘零”着的。从其状态,我们也可体会李清照的失落与无力。3 .清瘦黄花。醉花
7、阴作于词人与丈夫分离的一个重阳节, 此时赵明诚正与友人出游。重阳 佳节,夫君远游,面对分离,为消离愁,她不禁黄昏把酒,却终究“人比黄花瘦”。 黄花即菊花,开于秋天,而秋天是极易伤感的一个季节,正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这是作者愁绪的来源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散发着惆怅气味的季节,正遇上一个人的“佳节”,孤独之感又加深很多。但在这一词中, 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孤寂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而是用菊花与自己相比,指出 自己比那西风中的瘦菊还要瘦,真切阐释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感。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 人的境界。另外,用“黄花”比憔悴
8、之人,也是很合理的,因为从外形来说,黄 花的花瓣,不似荷花那样圆润丰腴,而是非常消瘦的,这正符合一个因思念而日 渐消瘦的思妇形象。4 .凋零残花。另外两首一一武陵春和声声慢皆作于词人失去故国和亲人这一时期。如果说之前的词作抒发的是词人孤单与思念之愁, 那么这一时期的词就是词人孤 寂凄凉心境的真实写照。在武陵春中,“花”是作为一个时令结束的标志而 存在,说明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已经结束。“花已尽”,花开欢欣,花落惆怅, 黛玉葬花就是最好的例子。看着百花凋零,自己也正如这凋零的花朵一般,无人 欣赏、无人怜惜,于是做什么事都兴味索然。这里的“花”意象既是时令的一个 介绍,同时也是词人自身境况的一种说明
9、。声声慢是最能代表李清照晚年心情的一首词, 其中郁结着词人南渡以来深重 的人生苦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晚年挣扎、清冷、孤寂的生活状态,以及悲 伤、苦闷、忧惧的内心世界。这时再看见那些黄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 落红满地,比之以前的“花已尽”,这次把花朵落在地上的状态描写了出来, 不 仅是几株花朵,而是满地“黄花”呈现出“堆积”的样子, 可见数量之多,场面 之震撼。越是壮观,越表达出风之急剧,环境之恶劣悲凉。词人这时再也没有了 那种“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而是不忍多看眼前的这股景象。对“黄花”状态的描写,突出了词人所处环境的凄凉。(二)相同意象之“酒”意象借酒抒情是我国古代文
10、学作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 饮一杯无”,范仲淹渔家傲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但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男性,男性饮酒,我们司空见惯,而女性酷爱饮酒并创 作大量“酒词”,就不得不让人侧目了。李清照就是这么一位奇女子。1 .淡酒闲情。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就开始饮酒,这时候的她是明朗欢快的。在如梦令中记载, 曾经在外面游玩,一时饮酒过量而迷失于荷塘深处。在这首词中,“沉醉不知归 路” 一句,写得尤其清新自然。作者面对美丽迷人的自然美景,自然酒兴大发, 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地醉了。此一酣态醉意所产生的审美意境,是
11、酒与景、情交 织在一起,人与自然、飞鸟相融为一体,从而构造出一幅傍晚荡舟图。这首词的 动人之处便是在这一个“醉”字上, 它表现出了李清照少女生活的悠闲逸致, 生 动而真实地展现了作者任情任性、爽朗不羁的性格特征。2 .浓酒悲情。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另外一首涉及“酒”意象的则是醉花阴,前面提到过,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与丈夫分离的重阳佳节, 人逢佳节倍思亲。词的上片描述了 所处时令,以及自己的悲凉境地一“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天气转凉,自己 却孤枕难眠。重阳节把酒赏菊本是应景的一个节目,可这时的词人只能自饮自酌, 这时的酒便不再有为节日增添欢乐的作用, 而成为了发泄悲伤的道具。洒是离愁 别恨的象
12、征,一个鲜明生动的悲凉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 .苦酒哀情。晚年李清照的生活大多是在孤寂中度过,酒便成了她孤单时的伴侣,越是凄苦, 越是依赖酒,最能代表李清照晚年心情的当属她的代表作声声慢。此作属于悲秋之作,在“乍暖还寒”的深秋时节,词人企图通过饮“三杯两盏淡酒”来稍 微缓解一下痛苦,却遇上“晚来风急”,处于“淡酒”遇到“急风”的环境, 洒 已经失去了先前可以排忧的作用了。如果说之前对丈夫的思念可以借酒来暂作缓 解,而如今的酒却没办法将心中的哀抵挡片刻。 这三杯两盏的淡酒,旧识的大雁, 满地堆积的黄花,点点滴滴的细雨,都郁结着词人南渡以来深重的人生苦痛, 淋 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晚年挣扎、清冷、孤寂的
13、生活状态,以及悲伤、苦闷、忧惧 的内心世界。整首词不见一滴泪,读来却让人感觉辛酸无比。这杯“酒”,也许 只有李清照知道它的苦。(三)相同意象之“舟”意象除了赏花、饮酒,李清照的另一个爱好便是“泛舟”。在不同的年龄、所处的不 同的环境,李清照皆会泛舟,仅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那几篇作品中, 就有关于李清照三次泛舟的记载。1 .兴尽回舟。第一处提到“舟”,是在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这时候的词人已泛舟 游玩了很久,直到自己玩尽了兴。既然尽兴,那就该打道回府,却哪知玩得太得 意忘形,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以至于“误入藕花深处”。我们从这两句词中, 便可以想象得到,此时坐在小舟上的少女是怎样一
14、种动作与神态,她丝毫没有迷 路时的慌乱与懊恼,有的可能只是调皮可爱的表情以及一串爽朗开心的笑声。这 次泛舟,泛出的是词人的游乐之趣2 .独上兰舟。第二处泛舟,便是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这时候的李清照不再是天真无 邪的少女,而是已经“嫁作他人妇”。少女时期情感单纯,游玩带来的乐趣已有 很大的满足感。如今有了另一半,便多了一种思念的情感。她在越来越清冷的深 秋,思念丈夫而又不能见。为排解这种浓郁的相思之情,她独自一人上了曾经给 她带来无限欢乐的兰舟。可这时的她已不再是那莽撞的少女, 摇舟疾行,而是在 小舟上仰望天空的云,又陷入无尽的相思中。这次泛舟,载着的是词人静静的相 思之情。3 .也拟泛舟。
15、最后一次提起泛舟,是在武陵春中。这一次词人已经是思而不得的境地了。之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今只剩一种相思,一处哀愁。此时的词人做 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只呆坐着,看着眼前之景之物没有任何变化, 可人已经不 是原来的人了,想说点什么,没等开口眼泪便先流出来了。词人不愿如此下去, 便想着春天尚在,不如去泛舟散散心。但转念一想,那小小的舟怕是承载不了我 如此沉重的哀愁。“也拟” 一词说出了词人出游的想法只是一时所起, 并不强烈。 这与前面“倦梳头”相对应,即使是泛舟也不能让词人的心情明朗起来了, 说明 愁之深。这次也拟泛舟,说的是物是人非之哀。三、同象不同情“物是人非事事休”真的是李清照人生历
16、程的最好写照。从上文分析的几组相同 的意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们虽是同一意象, 可它们营造的环境、承载的 感情却是不尽相同的。从对李清照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这几首词相同意象的分 析,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意象运用的一些特点:121 .作为意象的对象,其本身的特点必须与所要表达的情结与意境相符合。比如如梦令中的荷花意象,其特点与当时词人所处的欢欣氛围是相协调的, 其形象也 与词人当时的形象具有一致性。醉花阴里面的黄花、一剪梅中的梅花等也 是一样,符合了当时写作情景与情感。如果在如梦令中不用荷花而用黄花, 或者醉花阴中改黄花为荷花,那么意象与情景就没那么协调。2 .一些意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其特定的内涵。这就如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启发思考的VB考试试题及答案
- 解释与适用法条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学习历程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中的社会责任与道德风险分析试题及答案
- 编程常见错误分析试题及答案
- 分布式网络管理试题及答案
- 流动资金管理与风险考题及答案
- 网络技术的创新性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中的版本控制流程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情境模拟试题及答案总结
- T∕TAF 071.1-2020 智能家居终端设备 通用安全能力技术要求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暑期自测专项-一词多义2【含答案】
- 细胞培养实验指导4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水中氯离子测定方法
- 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
-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
- 西门子S7-200自动售货机课程设计(共16页)
- TR518_dos使用手册
- 外贸中英文商业发票
- 工程造价咨询费黑价联[2013]39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