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共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文诵读中的一篇,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之美、诗人之情,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诗歌诗句的逐步用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所以,通过这首词的学习

2、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3、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审美鉴赏与创造: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培养对诗歌的意境分析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2、理解

3、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对宋词的学习鉴赏有一定难度,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导入。【教学过程】一、认识金陵,走近诗人1、导入:芳草萋萋,澄江似练,“虎踞龙盘帝王州”的金陵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记取了多少诗人的千古喟叹!2、走近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

4、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2、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吊古伤今

5、”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品味词的语言之美。3、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斜矗漫嗟荣辱寒烟衰草上片写景,下片借古讽今。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2、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跳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这是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6、风、酒旗斜矗。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澄江远翠峰征帆登临送目近画图难足酒旗彩舟远白鹭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四、深入探究,体味情感1、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2、后人以之为鉴了没有?参考答案: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7、。“漫嗟”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3、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借乐景写哀情,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促,抒发悲叹之情。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仅仅是用来批判商女吗?参考答案: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意在说明责任不在商女,而在于让商女唱曲的统治者。这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五、小结全篇,梳理知识。1、借景

8、抒情,借眼前壮美景色抒发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2、借古讽今,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3、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六、拓展延伸,总结方法。请同学们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怀古词特点:1、怀古实为伤今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词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9、)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教学重点】:读懂诗句,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教学难点】: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10、、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史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2、题解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躅,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

11、,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3、写作背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二、初读一一读懂1、上片词义: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肃:肃爽,天高气爽。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

12、震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簇:箭头,形容山峰林立。归帆去棹(zha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中为船。星河鹭(1近)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译文: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内容概述:上片先点明

13、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2、下片词义: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谩同“漫”,徒然。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商女:歌女。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

14、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译文: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内容概述: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三、细读一一赏析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或“扣题”八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

15、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2、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明确: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3、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明确:“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4、这首词的下片重在抒怀,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他们只是徒然叹息荣辱兴废,但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去反思,没有想到从中吸取历史教训。而且现实中“至今商女,时时

16、犹唱,后庭遗曲”,“至今”和“时时”两个词说明了到现在为止,这种竞逐繁华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统治者仍旧沉浸在表面的歌舞升平中而不去警惕繁华背后的危机(教师点拨,从这里看得出来,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家的锐利眼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见解。这也说明了这首词立意高远。四、拓展怀古咏史诗词的特点: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刘禹锡乌衣巷、杜牧赤壁、杜甫蜀相苏轼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