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第四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主要内容提示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时,一般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解算方法;制订框图;编制程序;上机运算。本章着重讨论前两步,但也涉及原理框图以加深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4-1 电力 网络的数学模型描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有: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涉及节点导纳矩阵、节点阻抗矩阵的形成与修改,变压器的非标准变比,多级电压电力网的等值电路。目前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分布计算,引用节点电压方程的较普遍,这里限于篇幅,也仅讨论节点电压方程及有关问题。一、节点电压方程在电工原理课程中,已导出了运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节点
2、电压方程I B=YB U B( 4-1 )上式中,I B 是节点注入电流的列向量,可理解为某个节点的电源电流与负荷电流之总和,并规定流入网络的电流为正。Ub是节点电压的列向量。网络中有接地支路时,节点电压通常指各节点的对地电压,这是因为通常一般是以大地作为参考节点的;网络中没有接地支路时,各节点电压可指各该节点与某一个被选定参考节点之间的电压差。YB 是节点导纳矩阵,它的阶数等于网络的独立节点数。对于一个有n 个独立节点网络,YB 为 nn 阶的方阵,其对角元素称为自导纳,以 Yii 表示 ( i 1 、 2 n) , 非对角元素称为互导纳,以 Yji 表示 ( j 1 、 2 n, i 1
3、、 2 n,i j ) 。于是节点电压方程展开为:YnnU1?U2?U34-2 )Un对于 n 1 个节点的网络,有n 个独立节点,1 个参考节点,可把它看成一个抽象的无源网,如图4-1 所示。图 4-1 中, n 个独立节点中包括电源节点、负荷节点、中间联络节点等。若把各个节I =0)。点引出来,对于电源节点,注入网络为正电流(+I),对于负荷节点,注入网络为负电流(-I), 对于联络节点,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所以总和电流为零(1 -*2 n.*i 41 u.O 0n o1=0 (联络节点)图4-1等值无源网络+ I (电源节点)-I (负荷节点)下面以三个节点网络为例,说明Yb各元素
4、的物理意义:对于图4-2 (a)所示的网络,若将电源用等值电流源表示,负荷用等值导纳表示,网络参数均以导纳表示,其等值电路如(b)图,节点电压方程的形式为:IiUiU2I 2Y12丫22丫13丫23(a)简化接线图(b)等值电路图(c)自、互导纳的确定Yb也是一定的,Yb反可见,当网络结构确定后,网络参数是一定的,节点导纳矩阵映了网络的结构及性质。设把1节点加单位电压U1 1,其它节点(2、3节点)强迫接地,y20、y30被短路掉,丫3 Ui丫230Y31其等值电路如(c)图所示。这时的节点电压方程为:Y32Y330于是有:11 Yu U 1因此,在物理意义上,丫11,I2Y21U1丫21,
5、I 3Y31U1丫31。Y11可看成是在1节点加单位电压源,其它节点(2、3节点)强迫接地时,经节点1注入网络白电流。Y21可看成是在1节点加单位电压源,其它节点(2、 3节点)强迫接地时,经节点 2注入网络的电流。 Y31可看成是在1节点加单位电压源,其它节点(2、3节点)强迫接地时,经节点 3注入网络的电流。同理,其它元素的物理意义也就不难理解。通过以上讨论,可将 Yb的性质归纳如下:自、互导纳的物理意义自导纳Yii在数值上相当于在节点i施加单位电压,而其它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i注入网络的电流。因此,它的定义为YiUj 0,j i(4-3)按如上定义,自导纳 Y.在数值上等于与该节点 I
6、直接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的总和。如Y1y10y12y13 0互导纳Yji在数值上相当于在节点i施加单位电压,而其它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j注入网络的电流。因此,它的定义为UiUj 0,j i(44)按如上定义,互导纳 丫小在数值上等于连接节点i、j支路导纳的负值,即 Yjiyji 0如丫21丫21。K为对称轴,节点导纳矩阵 Yb为对称方阵。 Yb为n n阶时,以主对角线元素K Yj ,上三角元素与下三角元素对应相等。节点导纳矩阵 Yb为稀疏矩阵。也就是导纳矩阵中有零元素,所以不为满阵。因为网 络中不是所有节点都相连,有些节点与节点之间无直接联系。那么其对应的互导纳则为零。一般,网络越大,节点数越
7、多,Yb的零元素越多,稀疏性越好。节点导纳矩阵 Yb具有对角优势。Yb的i行j列内所有元素都有大小区别,但各行对角线上的元素总是大于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即Yi >Yji (Yi >Yj)。二、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计算时,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形成节点导纳 矩阵,一般,对多电压级网络要把全网的参数归算到同一电压等级后,才能形成节点导纳 矩阵。在实际运行中,有些变压器的变比要发生变化(如调分接头时),这样,由于变比的变化,就需要重新归算那些与该变压器变比有关的参数,因此导纳矩阵修改的工作量将很大。为减小这个工作量,使导纳矩阵在变比变化时只是局部元素发生变化,
8、解决的办法是引用 “理想变压器”。如图4-3 (a)所示,变压器一个变比为 k的变压器,用两个变压器与之相当,一个为额定变比kN的变压器,一个为理想变比 k的变压器,即理想变压器,如图(b)所示。变比之间的关系为:kk kN kN k(45)其中 k U实际变比;UikN额定变比(标准变比)理想变比(非标准变比), k Un Uin kkNUi UnN所谓理想变压器是指以理想铁磁材料制作的具有理想磁化特性的变压器。它没有损耗,没有漏磁,不需激磁电流,仅对电压、电流起变换作用,因此变压器上的损耗全部归于额定变比的变压器承担。经引用理想变压器后,若将I段的参数乙、Y归算至n段,则需经两个变压器的变
9、比折算,即在额定变比 kN下折算一次,再经理想变比 k折算一次。这也相当于一次性把 乙、Y按实际变比k折算至n次侧,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绘制(c)图。(c)图中略去了变 压器的励磁支路,Zi、Y是按额定变比kN折算至n次侧的值。由于(c)图中12段内有理想变压器存在,也就是在等值电路中仍有磁的联系,为把磁的联系转换成电的联系的等值电路,这里处理的方法是:Zi、Y不需再经理想变比 k的折算,当变比k变化时,看作kN不变,k变,让k与变压器的阻抗 Zt去中合。于是,就可把(c)图中12段等效成(d)图所示的n型等值电路,然而整个等值电路均为电的联系。1: kGD(a)原始多电压级网络(a)1:
10、kN1: k*-GD_OD(b)(b)引入理想变压器时(c)接入理想变压器后(c)(d)变压器以导纳表示时图4-3具有理想变压器的等值网络图4-3 (d)中12段式型等值电路的等值参数y12、y10、y20可由两端口网络的等效条件求得:? _U 2(A)由图4-3 (c)有 U 1 I1 Ztk理想变压器原边输入的功率 S1和副边输出的S2分别为:S212 U2? U 2SiIi k由于理想变压器无损耗,所以让Si S2 ,若不考虑变压器之间相位关系,因而有(B)Ii 12k联立(A)、(B)两式,解得IiUi U2z7zTIUiZTkIiYiiUiY2U2Y21U 1Y22U 2U22ZTk
11、与下列节点电压方程比较于是可得yi2yioy201ZTkk 1k1 kk2yTk1Zt1Z7kk1k1一 yTk2- yT(46)由此可见,采用理想变压器的好处在于不论变压器的变比怎样变化,I次侧按额定变 比折算到n次侧的参数 Z、Y不用再变。当变压器变比变化时,只看成是理想变比 变化,与k有关的参数(乂2、y。、y2°)在变化。也即导纳矩阵的局部元素发生变化。这样就大大减小了修改导纳矩阵的计算工作量。2、用直接形成法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b根据自、互导纳的定义直接求取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称为节点导纳矩阵的直接形成法, 直接形成法应遵循的原则如下:节点导纳矩阵是方阵,其阶数等于网络中除参考
12、节点外的所有节点数。节点导纳矩阵是稀疏矩阵,其各行非对角元非零元素的个数等于与该行相对应节点 所连接的不接地的支路数。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Yii 等于各该节点所连接的支路导纳之总和。节点导纳矩阵的非对角元Yij 等于连接节点i 、 j 支路导纳的负值。节点导纳矩阵是对称阵,以对角元为轴,上三角元和下三有元对应相等,因此,一 般只求上三角或下三角的元素。网络中的变压器,可采用“理想变压器”,用式型等值电路代替。按上述直接形成法,可对前面三个节点的网络图42直接形成3X3阶的节点导纳矩阵。y12y13y10y12y13YB=y12y12y23y20y23y13y23y13y23y30三、节点导纳矩
13、阵的修改节点导纳矩阵是关于网络参数对节点电压和节点电流的导纳特性的描述,它取决于构成网络中各支路的电气参数和它们最终的连接方式。在电力网运行中,网络结构改变时,网络参数就改变,因此节点导纳矩阵就要随之而变。例如,网络中某电力线路、变压器的投入或切除,该支路的参数要发生变化,但由于改变一个支路的参数,只影响该支路两端节点自导纳和两节点之间的互导纳,因此可不必重新形成与新的运行状况相对应的节点导纳矩阵,只需将原有的矩阵作一下修改。几种典型的修改方法如下:从原有网络引出一支路,同时增加一节点,如图 4-4 (a)。设 i 为原有网络中的节点,j 为新增加的节点,新增加支路导纳为yij 。则因新增一节
14、点,节点导纳矩阵将增加一阶。新增的对角元Yjj , Yjjyij ;新增的非对角元Yij , YijYjiyij ;原有矩阵中的对角元Yii 将增加Yii,Yiiyij 。在原有网络的节点i 、 j 之间增加一支路,如图4-4(b) 。这时由于仅增加支路不增加节点,节点导纳矩阵阶数不变,但与节点i 、 j 有关的元素应作一下修改,其增量为:YiiYjjyij ,YijYjiy ij在原有网络的节点i , j 之间切除一支路,如图4-4(c) 。切除一导纳为yij 的支路,相当于增加一导纳为yij 的支路,从而与节点i 、 j 有关的元素应作如下修改:Y y Y y Y Y yii yij jj
15、 yij ijji yij原有网络的节点i、j之间的导纳由yj改变为yj如图4-4 (d)。这种情况相当于切除一导纳为yj的支路,并增加一导纳为yij的新支路。从而与节点i、j有关的元素应作如下修改:Yji yij yijYi yij yij , Yjj yij yj ,Yij"yin(c)图4-4电力网络接线变更示意图原有网络节点i、j之间变压器的变比由 k改变为k如图4-5 (a)所示。(b)图4-5修正变压器变比时%型等值电路 (a)示意图;(b)等值电路这种情况相当于在i、j节点之间并联一个变比为k的变压器,再并联一个变比为k的变压器,即相当于修改变压器。修改前,i、j节点之
16、间的自导纳和互导纳为yTkv yT k 1yT 1 kyTYii;yT Yjj ; byT正Yijyij修改后,引用“理想变压器”的 n型等值电路,变压器变比由 k改变为k时,原网中与节点i、j有关的元素应作如下修改:Yii0,Yjj11尸 17 yT'YjYjyT§ 4-2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计算方法这里潮流分布的计算方法包括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和P Q分解法。描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的,解非线性方程最有效的方法是牛顿一拉夫逊法或由它 派生出来的P Q分解法。但用牛顿一拉夫逊法解题时,其初始值要求严格,否则不收敛。 因此通常人们把牛顿一拉夫逊法和高斯塞德尔法结合起
17、来使用,即先用高斯塞德尔法 进行几次迭代,迭代后的值作为牛拉一拉夫逊法的初始值。一、功率方程和高斯一塞德尔法潮流计算L功率方程描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可由节点电压方程得到:YbU BI BSbU7其展开式为Sg1Sl;Sg2n?Yj U j ijQi -或U i(a)U101 SL1 =S 1y10y12 y20©* S L2PjQi UiYijUj(4 7)图4-6两节点系统(a)系统图 (b)等值电路(b)如图4-6所示的两节点系统有?Si U 1Y11U1 U1Y12U2?S2 U 2 Y22 U 2 U2Y21U1称此式为两母线系统的功率方程,又叫潮流方程。式(4 7)通常称为
18、功率方程,而且随节点电压相量表示形式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 形式的功率方程。?eijfi ,且导纳YjGjjBij,代入式(47)功若节点电压以直角坐标表示,Ui率方程,并将功率的实部和虚部分开,即有nnBjej(48)BjejPeiGjejBj fjfiGj fjj 1j1nnQifiGjejBjfjGj fjj 1j1若节点电压以极坐标表示,Ui Uieji ,且导纳Yj Gij jBj,代入式(47)功率方程,并将功率的实部和虚部分开,即有 nPi Ui Uj Gij cos ij Bj sin j j i n(49)Qi Ui U j Gj sin j Bj cos j j i由上可知,
19、如果把功率方程分为有功功率方程和无功功率方程,则每个节点有两个功 率方程,其中有 4个变量,包括节点注入有功、无功功率及节点电压的值和相位角。如节点i的变量为P、QU-实际电力系统的等值电路中节点数较多,对于有 n个节点网络,其潮流方程有 2n个,变量数为4n个。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一般每个 节点4个变量中总有两个已知、两个未知。按各个节点所已知变量的不同,把节点分为三 类,即PQ节点、PV节点和平衡节点(s节点)。PQ节点一已知节点注入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i ;未知节点电压的值 U i和相位角i cPV节点一已知节点注入有功功率 P和电压值Ui ;末知节点注入无功功率 Qi和电压相
20、位角平衡节点一已知节点电压的值Us和相位角Bs;未知节点注入功率 Ps、Qs。设有n个(n=1、2、m 1、m、m 1、n)节点的网络,其中有m 1个PQ节点,1个平衡节点,n - m个PV节点。一般网络中,PQ节点占大部分,平衡节点 1个,PV节点占少部分(或有或无)。建立复杂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不仅根据确定解算方法的不同有所不同,而且还可根 据网络中节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高斯一塞德尔法潮流计算jQi? n ?由结点电压方程: YiUiYj U j I(410)解得:U? i PYjUYiUij 1用高斯一塞德尔法进行潮流计算就是反复利用式(410),迭代求出各节点的电压,然后再计算各节点的
21、功率以及各支路上的功率。高斯一塞德尔法潮流计算的步骤:对PQ节点有:i)设1节点为平衡节点,Ui0 Ui0 02)设其它各节点电压初值U20、U3Un03)据这些初始电压Ui 0 i 2、3 点电压。展开的一般式为n和Ui0以及PQi将式(410)展开迭代求各节? k11P2jQ2?(0)? k?U 22Y21 U 1Y23 U 3Y24U 4Y22U 2 kkY2nU n? k 11 R jQ3?(0)? k1?U 3-Y31U 1Y32U 2Y34U 4Y23U 3kkY3nUn? (0)?U 4k 14Y41U 1Y42U 2 k 1Y43U 3 k 1Y4nUY44U4kU nk1Yn
22、nPn jQnUn k? (0)YmU1kYn2U2kYn3U3Yn(n 1) U n(4 11)反复利用(411)式,求出各点电压。对PV节点有:设第p个节点为PV节点,利用下式求 p节点无功:kkkQpkIm U p YppU p U p? 0 kYp1U1k 1Yp2U2Yp3U3(412)Yp4U 4k 1Y U n kpn求得Qpk后,再将其代入下式? k1 1Pp jQ pU p -Ykpp U p? 0?k 1k 1Yp1U 1 Yp2U2Yp3U3Yp4U4YpnU(413)k 1 k 1k 1,, k 1.将U p Up p 修正为U p Upp当迭代收敛后,可计算平衡结点的
23、功率? nSi Ui YijUj Pi jQi(414)j i进而求出各线路上的流动功率和功率损耗如图4-7中:图4-7线路上流通的功率Sij U i I ijU i U i yi0 Ui U j yijPj jQ jSji U j I jiU j U j yjoU j U i yrPjijQji(4 15)Sji Sij SjiPjj Qij【例41】有一电力系统接线图如图例4-1所示。等值电路的阻抗和对地导纳标么值?均标于图中。已知:节点为 PQ节点,各节点注入功率为S11.6 j0.8、?S22 j1、S33.7 j1.3;节点为 PV节点,其注入有功功率F4 5;电压幅值?U4 1.0
24、5 ;节点为平衡节点,电压U5 1.05 0 ,试用高斯塞德尔法求出第一次迭代后的各节点电压的幅值与相位角。例4-1图解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11y1011y12 y13 j0.25 0.04 j0.25 0.1 j0.351.3787j 6.2916Y12Y21Y13Y31y12y1310.04 j0.2510.1 j0.350.6240 j3.90010.7547 j2.6415Y22y20y24yi2y 23 2k24j0.25 j0.2510.04 j0.2510.08j0.3011j0.015 1.0521.4539 j66.9808Y23Y32Y24Y42y 23y 23女2410.0
25、8 j0.3011j0.015 1.050.8298 j3.1120j63.4620导纳矩阵:1.37870.62400.7547j6.2916j3.9001j2.64150.62401.45390.82980.0000j3.9001j66.9808j3.1120j63.49200.75470.82981.58450.0000Yj2.6415j3.1120j 35.7378j 31.74600.00000.0000j63.4920j66.66660.00000.0000j33.333j 31.7460求第一次迭代后的各节点电压? 0设电压初值为U11.0 0? 0U21.0? 00 、 U3?
26、 01.0 0 、 U 41.05 0 、? 0U51.05 0Y11P jQ10U 1? 0Y12U 2? 0Y13U3? 0? 0Y4U4Y15U51.37 j6.290.89 165.411.6 j0.80.8914.590.62j3.900.755.74 87.70j2.64 =6.4377.71P2 jQ2丫220U2? 1Y21U1? 0? 0? 0Y23 U 3Y24 U 4Y25 U 51.45j66.992 j10.62 j3.900.8914.590.82 j3.310.00j63.491.05166.9988.751.51j72.4572.46 88.866.9988.8
27、51.082.45? 1U3P3jQ30U3? 1Y31U1? 1Y32U2Y3Y35U1.58 j35.733.7 j1.30.75j2.640.8914.590.82 j3.111.082.450.00 j31.74 1.05135.7687.462.91j37.8237.93 85.635.7687.461.06 173.061.066.94取Q401.2,计算PV结点电压1Y44P4 jQ(0)? 1Y4iU 1? 1Y42U 2? 1Y43U3? 0Y45U50.00 j66.66166.66905 j1.21.050.00j 63.491.082.454.67 j1.142.93
28、j68.4969.6588.4966.66901.044 1.511.051.51 ,以U41.05 15上计算PV结点无功功率(调节无功功率)Q41Im U(1)?4 Y44U1(i)4 U 4Y41U1? 1? 1? 01Y42U2Y43U3Y45U5Im1.051.5166.66991.05 1.511.05 1.51 63.49901.082.45Im 73.499071.99 86.04Im 4.97 j1.68j1.68二、牛顿一拉夫逊法潮流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下,描述电力系统的方程为:n4 164 174 18P p e G e B f f G f B ei iJi ij Jjij
29、ji ij j ij Jjj 1nQQ f G e B f e G f Be i j|i j, ij j y ij j j,j i2222Ui Ui e fiPQ节点用式416)、(417), PV 节点用式(416)、(418)。式(416)含n 1个方程,式(417)含m 1个方程,式(418)含n m个方程。将以上三式按台 劳公式展开并略去高次项,整理得修正方程,缩写形式为:PHNfQJL9-eU 2RS其中雅可比矩阵各元素:HjNjP fjP ejJijLjQifjQiejRjSj在极坐标系下,描述电力系统的方程为:Ui2fjUi2ejnP P Ui Uj Gj cos j Bij s
30、in j j 1(4 19)nQiQiUi U j Gj sinBj cos 0j 1(4 20)PQ节点用式(419)、(4 20), PV节点用式(419)。式(419)含n 1个方程,式(420)含m 1个方程。将以上两式按台劳公式展开,略去高次项后,整理得修 正方程,其缩写形式为:PH NQJ LU /UPPQ其中 hP-NUJ一-ijijjijjU jjLij牛顿一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以直角坐标为例)输入原始数据和信息;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b; 送电压初始值ei0 fi0 (i 1.2 (i s); 求功率的不平衡量P0、 Qi0、 Ui0 ,校验是否收敛P PPi0按QiQ
31、iQi0220 2u2 ui2 ui求初值Pi 0、Qi0、Ui0的公式0 0 0f G f Beiij jij j0 0 0ei Gij fj 82n 0 0 0P e G e B fij j j jij jj in00000Qif i Gij ej Bij f jj 10 2Ui0 2eifi02计算雅可比矩阵的各元素(H u、Lj、Nj、J j、Rij、Sj )注意当i j时,对角元Hiibii GH fi BHei, NH an GHei B. %。其中的 a.、E是i节点注入(或流出)的电流的实部和虚部,可由下式求得:jb(6)解修正方程求fi0ei0fPHNeQJLJ 1JfPHN
32、eU2RS求节点电压新值ieioeifi1fi0fi0迭代次数为k 1eikeifik1fikfik判断是否收敛Max fikMax eik重复迭代第、 直至满足第步的条件; (10)求平衡节点的功率和的Qi及各支路的功率,为SsPsU sjQnnYj U jiQifi Gjej j iSj图4 8牛顿拉夫逊法框图Bjfjyj uSjiyji U j yj0常用的牛顿一拉夫逊法框图如图4-8所示。所谓PQ分解法潮流计算Q分解法就是利用牛顿一拉夫逊法修正方程的极坐标形式,考虑了电力系统的一些个性(如网络参数Xj远大于Rj , Bj远大于Gij ,而且电压相位角.很小,认为近似为零。再考虑节点注入
33、的有功功率与节点电压相位角关系密切功功率与节点电压幅值关系密切 Q U),得出的一种简化方法。因此,将牛顿一拉夫逊法极坐标形式的修正方程可作进一步简化:P ,节点注入的无步简化(分块去耦)由得:PQPH NQJ LU/UHL U /U第二步简化(对称化)得: P/U B UQ/U B U第三步简化(加速化)BB UBB Uf B并不相同:阶数不同B为n 1阶,包括PQ节点、PV节点,除平衡节点外。B为m 1阶,包括PQ节点,除PV节点、平衡节点外。元素的取舍内容不同B中的元素不严格是导纳矩阵的虚部, 因为去掉了那些与有功功率和角度关系不密切的量。得:P/UQ/UP/UQ/U形成B时不考虑线路接
34、地电容支路及变压器非标准变比变化后的对地支路。经验证明,这样有利于收敛, 可以克服R/X之比大于1不收敛的缺陷。B中元素的R为0,B的元素是由导纳矩阵的虚部构成,B的元素中去掉了那些对无功功率及电压幅值影响较小的因素,如线路的电阻。P 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如图4-9所示。本章基本要求一、掌握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1 . 了解计算机计算时的一般步骤。2 .掌握节点电压方程的意义和特点,充分理解并掌握节点导纳矩阵的性质和各元素的物理意义。建立节点电压方程的关键是形成其系数矩阵节点导纳矩阵。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的最简捷的方法是根据自导纳、互导纳的定义直接求取。这里要充分注意节点导纳矩阵的几点性质,如对
35、称性、稀疏性,对角元占优等。利用这些性质,一方面可大大简化计算,另外还可检验所形成的节点导纳矩阵的正误。3 .充分理解并掌握变压器非标准变比的概念及其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多电压级网络等值电路的作法。要特别注意理想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即其汽形等值电路的求法。问题的关键是将一个实际变比的变压器用它的阻抗 Zt串联一个无损耗的理想变压器来代替(忽略变压器的励磁回路) ,这样可以利用理想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相等这一特点,并计及阻抗ZT 上的电流、电压关系,导出实际变压器两端节点的电流、电压关系,从而作出其汽形等值电路。4 .熟练掌握形成和修改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二、功率方程和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1 .充分
36、理解并掌握潮流计算的功率方程,变量分类和节点分类,明确平衡节点在潮流计算中的意义。功率方程是进行潮流计算的各种方法的基础,因此,必须首先掌握功率方程,功率方程是节点电压的非线性方程,解非线性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迭代法。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表征各节点运行状态的参数是该点电压相量及复功率,每个节点都 有四个表征节点运行状态的变量,U 、 P 、 Q 。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条件,按给定变量的不同, 一般将系统中的节点分为PQ节点,PV节点和平衡节点三种类型。平衡节点亦称缓冲节点或摇摆节点,它在潮流计算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有二,一是令该点电压相角为零度,相当于在计算中以该点电压相量作为参考轴,二是
37、由于该点待求量为有功功率P 及无功功率Q ,相当于该点承担了整个系统的功率平衡。2 .了解高斯一一塞德尔法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迭代方程,迭代过程及原理框图,要注意通过原理框图来理解潮流计算过程。三、掌握牛顿22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方法理解并掌握牛顿一一拉夫逊法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牛顿22拉夫逊法的实质是一种逐步线性化的方法,其要点是在每次迭代时形成并求解修正方程式。然后用求得的节点电压修正量求出节点电压的新值。牛顿22拉夫逊法是数学中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典型方法,其特点是收敛性好。在应用牛顿22拉夫逊法解决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时,采用节点编号优化和稀疏矩阵处理技术等编程技巧以后,其计算速度和计
38、算机内存占有量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2理解并掌握以直角坐标和极坐标形式表示的牛顿一一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式及其雅可比矩阵各元素的意义和特点。修正方程的系数矩阵一一雅可比矩阵是牛顿一一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关键,雅可比矩阵有以下特点,一是雅可比矩阵各元素都是节点电压的函数,它们的数值将在迭代过程中 不断地变化。二是将雅可比矩阵适当分块以后,分块雅可比矩阵和节点导纳矩阵将有相同 的结构,这在求 解修正方程式时是有利的。 三是雅可比矩阵的元素或子块都不具有对称性。3 .可自行编制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上机计算,这样可对使用计算机计算潮 流分布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习题四4 1按定义形成如图4-1所示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各支路电抗的标么值已给出)42如图4-2所示各支路参数为标么值,试写出该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习题4-2图43已知理想变压器的变比k*及阻抗Zt ,试分析图4-3中四种情况的型等值电路。1: k *7_ZtG: 'Zt1上.* 1L_!-;_:k*1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碳中和建筑认证对工程用实木采购标准影响
- 2025-2030硅基负极材料体积膨胀抑制策略与快充性能平衡研究
- 湖州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进阶技能评估
- 2025-2030直播电商对实木产品销售模式重构影响研究
- 数字工程师试题带答案
- 2025-2030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变革与国际市场准入标准研究报告
- 2025-2030男士彩妆市场培育路径与品牌营销创新报告
- 抚州市中医院康复健康教育考核
- 2025-2030生物反馈技术在儿童情绪管理训练中的临床转化与商业模式创新
- 南京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手术配合考核
- 2025-2030智慧水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完整版)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教育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湖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26-23C)英语+答案
- 地库墙面腻子施工方案设计
- 2025年秋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高频话题08跨文化交际类(读后续写讲义)(原卷版)
- 住院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 3.2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第1课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及法律法规-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