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文字教学)老架一路动作分解 第一势 预备势 口令预备(图3-1) 立身中正,两目平视,唇轻闭,齿轻合(面南背北)。 口令1(图32) 身体缓缓下沉。 口令2(图33) 左脚跟抬起。 口令3(图34) 左脚横开与肩同宽。 口令4(图35) 左脚跟落下,重心移于两腿之间,气沉丹田。 要点: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唇轻闭,齿轻合,下颌微内收,松肩含胸塌腰,屈膝松髋,使心气下降。 第二势 金刚捣碓 口令1(图36) 双手缓缓抬起,与肩同高同宽。 口令2(图37) 双手随身体下沉,落于腹前。 口令3(图38、9) 双手随身体微左转向身体左前上方划弧,与肩平(左手
2、外旋,右手内旋)。 口令4(图310、11) 身体先微向左转随即向右转,双手向右运至身体右侧与肩同高。 口令5(图312、13) 重心右移,左脚先抬起向左前方45度开一步,脚跟先着地。 口令6(图314、15、16) 重心左移,身体先向右微转再左转,同时左手外旋右手内旋,左手随身体向左前方运出,右手至右后方。 口令7 (图317、18、19) 左脚尖外摆,右脚提起向右前方上步,脚尖点地,左手先上抬后向内下落,右手由后向前与左手相合,左手于小右小臂中部。 口令8(图320) 左手内旋下至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手变拳落于左掌心内。 口令9(图321) 右脚、右拳同时向上提起,左掌略下沉
3、。 口令10(图322) 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 要点:练习时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注意手法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法。左足向左前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第三势 懒扎衣 口令1(图323、24、25) 重心右移,双手分开,左手向下划弧于左侧外,右手向上划弧至右侧。 口令2(图326、27) 重心左移,左手由下向上,右手由上向下,双手合于胸前。 口令3(图328、29) 身体略左转,提右脚向右侧开步,脚跟着地,两眼目视右侧。 口令4(图330、31) 重心由左移至右腿,同时身体右转,左手稍内旋,右手
4、向右上划弧至肩平。 口令5(图332、33) 左手下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右手略下沉,掌心朝右前方。 要点:右手展开指肚用力,左手叉腰,虚虚拢住,不可用力。在即将形成定势时弓右腿,右掌逆缠旋臂向右展开的同时,左腿用力,膝关节与髋关节不可蹬直。定势时,放松左髋,气沉丹田。 第四势 六封四闭 口令1(图334、35) 左手向右上划弧,右手微收与左手相合于胸前。 口令2(图336、37) 重心左移,双手向下划弧于腹前。 口令3(图338、39) 双手向左上方划弧,略高于肩。 口令4(图340) 重心移至右腿,双手收于左耳旁。 口令5(图341) 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向右前方推
5、出与肩同宽(面向西南)。 要点:两手由捋转按,要以腰为轴。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两掌向右按时,以右掌为主,左掌为辅,气要贴脊背,裆口要圆。 第五势 单鞭 口令1(图342、43) 身体微右转,两手内旋左手略前伸右手微内收,双手掌心向上。 口令2(图344) 右手变勾经左掌向右上方运出,略高于肩,左手收于左腹前。 口令3(图345) 提左脚向左侧开步,脚跟着地。 口令4(图346、47、48) 重心移至左腿,左手由下向上划弧置于左侧,掌心向外。 口令5(图349) 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要点:左手捏拢向上提时,肘易架起来,因此要注意随着身体转正时沉肩、坠肘。成势时,
6、顶劲要领起,裆要开圆,髋要松,身要正,胸要虚虚含住,方能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第六势 金刚捣碓 口令1(图350) 身体左转,左手向外旋,右手向下划弧至左胸前与左手相合。 口令2(图351、52、53) 重心右移,双手向右上运至身体右侧,两掌心向外。 口令3(图354、55) 重心左移,双手向下划弧至左上方。 口令4(图356、57、58、59) 重心右移,双手向右上运至身体右侧,两掌心向外。 口令5(图360) 身体左转90度,左手向下运至左膝上,右手外旋向下。 口令6(图361、62) 左脚尖外摆,右脚提起向右前方上步,脚尖点地,左手先抬后向内下落,右手由后向前,双手合于右胸前,左手位于右
7、小臂中部(面向东)。 口令7(图363) 左手内旋至腹前,同时右手变拳放于左掌心内。 口令8(图364) 右脚、右拳同时提起,左掌略下沉。 口令9(图365) 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 要点:双手捋向右略快,左手向前挤要慢;右脚上步时,左腿要控制好重心,以腰带腿;震脚前,右拳上提重心须下沉,震脚时将周身之劲发于右脚;身体要有意下沉,但不能左右倾斜。 第七势 白鹤亮翅 口令1(图366、67、68) 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左手外旋置于左腹前,右手由拳变掌外旋向上划于身体右侧上方。 口令2(图369、70、71) 重心左移,提右足向右后方撤步,同时,左手由下向上,右手由上向下内旋合于
8、胸前。 口令3(图372、73、74) 重心右移,左脚收于右脚内侧,与肩同宽,足尖点地,同时左手向下经左腹前至右胯前,右手向上经右胸前至头右侧上方,掌心朝侧前方。 要点:此势是明显的大开大合,两腿虚实要分清,手合足开,手开足收,上下相随。右肘两次抬高并且高于肩,不能有架肘之意,肘尖下垂。 第八势 斜形 口令1(图375、76、77) 身体左转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由下经后向左上至左胸前,略高于肩,右手向下向后至右胯侧。 口令2(图378) 提左脚向左前方30度开一大步,脚跟着地。 口令3(图379、80) 重心移至左腿,左手收于左肩前,右手由下经外向上划于耳侧。 口令4(图381、82) 身体左
9、转,同时左掌向下向左划弧于体侧变勾手上提。 口令5(图383、84、85) 右手向前向右划弧于身体右侧外旋下沉,松肩沉肘(面向东南)。 要点:右手向右划弧时,以腰带动肩、肘、手,但幅度较小,同时左手不要跟着向右转。由于身体向左侧的幅度较大,必须将两髋松开,双膝微内合,膝合勿挺直。 第九势 搂膝 口令1(图386、87) 身体稍向前,双手向下合于左膝前。 口令2(图388、89) 重心右移,左脚提起收于右脚前,脚尖点地。同时双手上合后坐腕于胸前,两掌心斜相对(面向东)。 要点:双掌从膝盖下掤起,由开转为合,必须身体先动,而后身体先回,以身领手,虚实分清;搂膝成势时要含胸、塌腰、坐腕、屈肘、屈膝、
10、圆裆,周身相合。右脚要稳,左脚虚点,人欲进之势。 第十势 上三步 口令1(图390、91) 身体略向右转,同时双手向下划弧至右侧后方。 口令2(图392、93) 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外旋向前推出,右手内旋屈肘收于右肩上方。 口令3(图394) 重心移至左腿,同时身体左转,左手向下划于左髋外侧,右手向前推出。 口令4(图395、96) 右脚提起向右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内旋,屈肘收于左肩上方,右掌外旋向前推出。 口令5(图397) 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右转,右手向下划于右髋外侧,左手向前推出。 要点:连续上步动作,身法、步法、手法,必须协调一致。 第十一势 斜行(图3
11、98至于100) 口令、动作与第八势“斜行”相同。 第十二势 搂膝(图3107至于110) 口令、动作与第九势“搂膝”相同。 第十三势 上三步(图3111至于118) 口令、动作与第十势“上三步”相同。 第十四势 掩手肱拳 口令1(图3119、120) 提左腿向左前方迈开一大步,脚跟着地,同时双手内旋,向上合于胸前。 口令2(图3121、122、123) 重心左移,双手向下向外分开再向上,抬与肩平。 口令3(图3124) 重心右移,同时左手略后收,右掌变拳内旋收于右肋前。 口令4(图3125) 身体迅速向左转,重心速移至左腿,同时左肘向左后用力击出,右拳内旋向右前方用力发出,面向东南。 要点:
12、上三步在迈第三步时,左手就开始向里与右手相合。右拳前击与左手后击要协调一致。发劲时要求:“劲起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节。” 第十五势 金刚捣碓 口令1(图3126至于129) 身体微向右转再微左转,同时左手由外向上向内,右拳变掌由外向下向内与左手合于胸前。 口令2(图3130至于133) 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同时左手外旋划至左下方,右手外旋划至右上方,略高于肩。 口令3(图3134、135、136) 重心左移,同时右脚划弧向后经左脚内侧于右前方,脚尖点地,左手向上再向下划弧内收,右手由后向前与左手合于胸前(面向南)。 口令4(图3137) 左手内旋至腹前,同时右手变拳放于左掌心内。 口
13、令5(图3138) 右脚、右拳同时提起,左掌略下沉。 口令6(图3139) 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 要点:与第二势金刚捣碓相同。 第十六势 撇身捶 口令1(图3140、141) 身体微下蹲,同时右拳变掌,双手由下向外分。 口令2(图3142、143) 双手向上于颌前交叉,左手在前。 口令3(图3144、145、146) 身体微左转,双手左外右内旋向左侧运出,随即提右脚向右横开一大步。 口令4(图3147、148、149) 重心右移下沉,身体右转,同时左手内旋于左肩前,右手外旋于右膝前上方。 口令5(图3150、151、152) 重心左移,身体左转,同时两手随身体左转向左运出。左手
14、划于左膝外侧,右手划于左膝上方。 口令6(图3153、154、155) 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同时左掌变拳外旋向下贴于左腰前,右掌变拳向右外旋运至右太阳穴上方。(目视左下方) 要点:在动作将要形成撇身捶时,重心仍须向右偏后移并下沉,不根过低(两腿合住劲为宜)。形成撇身捶时,右拳、左肘尖与左足尖要成一线。 第十七势 青龙出水 口令1(图3156、157、158) 重心左移,身体右转,随转体,左拳变掌外旋后内旋,向左向上向右,置于右胸前,右拳向下向里收于胸前。 口令2(图3159、160) 重心迅速移至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肘内旋向左侧发出,屈肘贴于左肋,右拳外旋经腹前向右侧迅速发出(左右发力要同时完
15、成,面向南)。 要点:此拳要求下势较低,裆口要宽而圆,并以腰脊为轴,左右旋转,缠绕屈蓄,迅速抖发。重心来回移动,使腿步的缠丝劲表现得较为明显。 第十八势 双推手 口令1(图3161) 重心右移,身体微向右转,左手经胸前向上划于右手下,右拳变掌,外旋略高于肩。 口令2(图3162、163、164) 重心微右移身体左转达180度,左脚尖外摆,双手向下向左运至左上方。 口令3(图3165、166)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脚向右前方开步,脚跟着地。 口令4(图3167、168、169) 重心右移,双手继续经左向上运出,收于左肩前上方。 口令5(图3170) 身体右转,左脚收于右脚旁,脚尖点地,双手向右前方
16、推出(面向东)。 要点:左掌经胸前引右掌,身体略右转,是欲左先右的过程。一引即可左转身。即将形成定势时,要松髋、松肩、沉肘,使气贯指尖。 第十九势 肘底看拳 口令1(图3171、172) 身体微右转再左转,左手向下划于左髋旁,右掌外旋向上划于右前方,高于肩。 口令2(图3173)身体继续左转,左掌外旋再内旋划弧向上抬起,高于头,右掌向下划弧至右髋下。 口令3(图3174、175) 身体右转下沉,左手向前屈肘下沉于左胸前,右掌变拳向里经腹前向上与左肘相合,拳心向里(面向东) 要点:在身体由左转变为右转的同时,两手由逆缠变顺缠,由分变合。练习时要注意,腰要塌,气沉丹田,不仅左肘尖与右拳相合,周身上
17、下都要相合。 第二十势 倒卷肱 口令1(图3176、177) 左手外旋向左前方划出,右拳变掌由后向上划出,与肩同高。 口令2(图3178、179) 提左脚向左后方撤一大步,脚尖着地,右手收于右耳旁。 口令3(图3180、181) 重心左移,同时左手向下,后划于左髋外,右手向右前方推出,与肩同高。 口令4(图3182、183) 左手由后向上收于左肩上,掌心朝左前方,右手内旋微内收。 口令5(图3184、185) 提右脚向右后方退一大步,脚尖着地,左手收于耳旁。 口令6(图3186、187) 重心右移,同时右手向下后划于右髋外,左手向左前方推出,与肩同高。 口令7(图3188、189) 左手内旋微
18、内收,右手由后向上收于右肩上。 以下三步同前两步动作口令。(图3190至205) 要点:退步时,腿先收后伸,双掌一合一开(收足时双掌合劲,后退时双掌形成开劲),要求上下肢体协调配合,腰劲下沉,虚实分明,圆转自如;每当向后撤步时,重心要移向前腿,转体时,将中心移于后腿,双掌由逆缠变为顺缠。 第二十一势 白鹤亮翅 口令1(图3206) 重心右移,身体微右转,同时左手由下向上与右手合于右上方。 口令2(图3207、208、209) 重心左移,双手向下运至腹前。 口令3(图3210、211) 提右脚向右后开步,同时双手内旋合于左前方。 口令4(图3212、213、214) 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左脚收于
19、在脚旁,脚尖点地,左手向下划至左髋前,右手划弧经右胸到头右侧,略高于头。 要点:与第七势“白鹤亮翅”相同。 第二十二势 斜行(图3215至224) 口令、动作与第八势“斜行”相同。 第二十三势 闪通背 口令1(图3225、226) 身体微左转,同时左勾手变掌内旋,右手向左与左手合于左胸前。 口令2(图3227、228) 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收于右脚旁,脚尖点地,身体右转下蹲,同时左手外旋,再内旋向右下方划弧于右膝内侧,右手经胸前向右上划弧至右上方。 口令3(图3229、230、231) 身体左转,同时左手外旋经胸前向上至肩平后继续向后下方划弧至体后。右手内旋向左下方于左膝内侧。 口令4(图32
20、32、233) 提左脚向左前方上一大步,脚跟着地,身体微右转,同时右手收于胸前。 口令5(图3234) 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掌向左前方穿出,指尖朝前。 口令6(图3235、236) 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同时左手由后向前划出至左腿外侧。右手向上外旋划出,与头同高。 口令7(图3237、238、239) 重心移至左腿,随即提右腿转体180度,同时左手向上划弧于胸前,右手由外向下再抬起,与左手合于胸前(面向西)。 要点:身体左右旋转,动作要快,注意扭腰、松髋,稳定重心,要特别注意重心的转换与腰脊的配合,以身领手,周身相随。 第二十四势 掩手肱拳 口令1(图3240、241) 震右脚,提左脚向左
21、前方开一大步,脚跟着地。 口令2(图3242、243) 重心移至左腿,双手从上往下向外划出,至身体两侧(面向西)。 口令3(图3244、245) 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同时左手内旋收于左胸前,右手变掌内旋收于右肋前,拳心向上。 口令4(图3246)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速向左转,同时右拳外旋向前方发出,左肘向后发力收于左肋。 要点:与第十四势“掩手肱拳”相同。 第二十五势 六封四闭 口令1(图3247) 身体微左转,左掌内旋向前划弧至胸前,右拳变掌外旋与左手合于胸前。 口令2(图3248、249) 重心右移,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经胸前运至右侧方,略低于肩。 口令3(图3250、251) 重心左移,
22、提右脚随转体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左手外旋右手内旋,同时向左划于身体两侧,掌略高于肩。 口令4(图3252、253) 双手继续向左运至身体左侧。 口令5(图3254、255) 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双手经左肩向右斜下推出(面向南)。 要点:与第四势“六封四闭”相同。 第二十六势 单鞭(图3256至上262) 口令、动作与第五势“单鞭”相同。 第二十七势 运手 口令1 (图3263) 重心右移,同时左手向右上方划出与头同高,右手内旋与左手相合。 口令2(图3264) 重心微向左移,同时双手向左运至胸前。 口令3(图3265) 重心右移,双手向右运出,左手与头同高,右手
23、略低于肩。 口令4(图3266) 重心左移,双手向左上方运出。 口令5(图3267、268) 重心移向右腿,左脚收于右脚旁,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向右运出。 口令6(图3269) 提左脚向左横开一大步,双手继续向右划弧。 口令7(图3270、271、272) 重心左移,提右脚并步,左手外旋置于前方,右手内旋右腹前。 以下三步同前。(图3273至上293) 要点:要以腰为轴,以身领手,上下相随,形成合劲,同时注意屈膝松髋,保持圆裆。 第二十八势 高探马 口令1(图3294、295) 重心左移,左手由下经胸前向左划出,与肩同高。 口令2(图3296、297) 提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双手向下内旋
24、划弧合于胸前。 口令3(图3298、299、300) 重心右移,身体先左再右转,左手外旋,拉开至左上方略高于肩,右手外旋向下置于右髋外侧。 口令4(图3301) 重心左移,左手微内旋,右手经外向上划弧与肩平。 口令5(图3302、303、304) 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足收于右足旁,脚尖点地,左手内旋收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手向上,由后向前,右肘于左掌上。 口令6(图3305) 左手向下收于腹前,右手向右侧推出,掌心向下(面向北)。 要点:在右掌转臂屈肘附于右颌下时,以腰脊旋转,并于左掌配合,先卷后放,注意塌腰松髋。形成卷劲时左足要里扣,要与腰髋协调配合,做到圆满顺随。 第二十九势 右擦脚
25、 口令1(图3306) 身体微向右转,左手向右上方划出与右手相合。 口令2(图3307、308) 身体微左转,双手向下运至左腹前。 口令3(图3309、310、311) 左脚提起,经前向右跨与右脚成交叉步,外侧着地;左手由上向右下划弧与右手交叉于胸前(擦、蹬左脚时,双手交叉左手在外,擦、蹬右脚时,双手交叉,右手在外)。 口令4(图3312) 身体下蹲,双手向上经胸前抬至头顶上。 口令5(图3313、314)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上起,同时右脚向右侧上踢,双手从上向两侧打下,右掌击打右脚面,随即右脚下落。 第三十势 左擦脚 口令1(图3315) 身体右转90度,右脚跟着地,脚尖外摆,双手内旋交叉于
26、胸前。 口令2(图3316) 身体继续右转折90度下蹲,双手经胸前向上抬起于头顶上。 口令3(图3317、318) 重心移至右腿,身体上起,同时左脚向左侧上踢,双手从上向两侧打下,左掌击打左脚下面,随即左脚下落(面向南)。 要点:左右插足,以肢发劲为主,双掌逆缠上掤时注意:以塌腰为主,双掌上掤为辅。做到有上有下,双掌下击,足往上踢时,以身领手,由内而发。 第三十一势 左蹬一跟 口令1(图3319、320、321) 右脚内扣,身体左转180度,同时,左脚落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双手由两侧下落合于腹前。 口令2(图3322、323、324) 提左脚向左侧快速蹬出,同时双手用力向两侧推出。左脚随即放
27、松下落,双手内旋微收(面向北)。 要点:当双掌相合时,肘窝要有双开之意,两膝微合,髋要松开,提足掤臂则为蓄。气沉丹田,须周身相合,支撑腿控制重心,足指抓地,足心要空。 第三十二势 上三步(图3325至此331) 口令、动作与第十势“上三步”相同(面向西) 第三十三势 击地捶 口令1(图3332) 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向左腿。双手内旋握拳。 口令2(图3333、334、335) 身体左转,右脚尖内扣,同时左拳由下向上外旋于身体左上方,略高于头,右拳由后经肩上向下栽拳,用力下击(面向西)。 要点:侧身顺膀,虽身体前俯,但尾闾正中,松腰、落髋、气沉丹田,步法要稳固。 第三十四势 踢二起 口令1(图3
28、336、337) 重心右移,同时左拳向下外旋于左膝旁,右臂屈肘向上外旋提于胸前。 口令2(图3338、341)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右转180度,右脚收于左脚一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拳经身后划弧向前于左肩前上方,右拳下落至身体右侧。 口令3(图3342、343) 身体微右转,右拳变掌经身后侧向上于右肩上,左拳外旋变掌微下落于左肩前。 口令4(图3344至347) 右脚踏实,左腿向上抬起随即下落。在未落地之前,右脚迅速蹬地,伸平脚面用力上踢,同时右掌用力向前与右脚面相击,左掌由前向后划弧至左侧,右脚下落至左脚内侧(面向东)。 要点:此势腰部先横转,继而上下折叠,左右上下换劲,练习时要注意腰腿转换,协
29、调一致。 第三十五势 护心拳 口令1(图3348、349、350) 重心移向右腿,提左脚向左开步,身体先左转再右转;左掌经胸前向右侧划弧,右掌外旋与左手合于右胸前。 口令2(图3351、352、353) 重心移向左腿,身体先右转再左转,右脚收回半步,脚尖点地,同时双手经胸前向左划,左掌略高于肩,右手于右胸前。 口令3(图3354、355、356) 提右脚向右前方开出,脚跟着地,身体微左转,双手向左运出至左上方。 口令4(图3357、358) 重心移至右腿,左手微内旋向上,右手经胸前向下划弧于右膝前。 口令5(图3359、360) 身体先右后左转,略下沉,同时左手变掌向下内旋至胸前,拳心向里,右
30、手变掌向上抬起,屈肘与左拳相合于胸前(面向东北)。 要点:在右拳上举、左拳外旋向下沉时,要以重心向右移为主,双拳的动作为辅。双拳一上一下,自然形成护胸的动作。重心移于右足时,双拳同时向里合。练习时要求裆口略低,两腿虚实变换要分清,尾闾中下正。 第三十六势 旋风脚 口令1(图3361至364) 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脚收于左足旁,足尖点地,同时双拳变掌微向右划弧经腹前至胸前。 口令2(图3365、366、367) 身体左转再右转,右脚向前半步,足跟着地,脚尖外摆,双手左上右下内旋于胸前交叉。 口令3(图3368至371) 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由左向右上做扇形里合,同时双手向两侧分开,左掌于左
31、脚内侧迎击,身体向右旋转180度,左脚顺势下落于右脚旁,脚尖点地,双手内旋合于腹前。 要点:右足外摆时,身体要保持中正,将左髋松下,双手莫失掤劲,给旋转身体提供条件。此势在身体左右旋转中完成,要快、要整。 第三十七势 右蹬一跟 口令1(图3372、373、374) 提左脚向左横开步,双手经胸前向两侧分开。 口令2(图3375、376、377)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上抬,同时双手下落向内交叉于胸前。 口令3(图3378、379) 右脚向右侧蹬出,双手用力向两侧推出,然后两臂随右腿顺势下落,至身体两侧(面向北)。 要点:与第三十一势“左蹬一跟”相同。 第三十八势 掩手肱拳 口令1(图3380、381
32、、382) 身体右转90度,两掌变拳,右拳从下经胸前向上略高于肩,左拳于左髋旁,双拳左上右下同时发力。 (图3383至389) 口令、动作与第十四势“掩手肱拳”相同。第三十九势 小擒打 口令1(图3390、391) 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左手向左下方伸出,右拳变掌向右斜上方运出,与头同高。 口令2(图3392、393、394)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前方上步,同时左手上抬收回,右手向下再向上与左手交叉于胸前,左手在右小臂中部。 口令3(图3395、396、397) 重心移至右腿,
33、身体右转90度;提左脚横开一大步,脚跟着地,双手同时向两侧分开,左手于左膝上方,右手与头同高。 口令4(图3398、399) 重心移至左腿,左手向左侧划出,与肩同高,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至腹前。 口令5(图3400、401) 重心右移,双手由左向右运出,略高于肩。 口令6(图3402、403、404) 身体微向右转再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横臂,右手立掌,向左前方推出(面向东)。 要点:向前上步时,档要开,虚实分明,屈膝松髋,重心下沉为主,身法调
34、整合适,开步自然轻灵。两腿虚实变化必须以身领手,上下相随。 第四十势 抱头推山 口令1(图3405) 双手相合微收交叉胸前。 口令2(图3406) 重心右移,身体微右转。 口令3(图3407、408)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右转,提右脚收于左脚旁,脚尖点地,随后双手经胸前分于身体两侧,略低于肩。 口令4(图3409、410、411) 身体左转,提右脚向右前方开一大步,同时双手经两侧置于两耳旁。
35、160; 口令5(图3412) 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右转90度,双手向前推出(面向西南)。 要点:此势大开大合,要注意上下配合,在双掌平分时两膝相合,双掌经两耳旁,同时上一大步推出,劲足而长,势如推山。 第四十一势 六封四闭 口令1(图3413、414) 重心左移,身体左移,同时双手向下,划弧于腹前。 口令2(图3415、416) 重心移至右腿,双手经左向上运至左肩上。 口令3(图3417) 提左脚至右脚内侧,与肩同宽,双手向右侧方推出。
36、60; 要点:与第四势“六封四闭”相同。 第四十二势 单鞭 (图3418至422) 口令、动作与第五势“单鞭”相同。 第四十三势 前招 口令1(图3423) 重心右移,左手向右方划出与头同高,与右勾手相合。 口令2(图3424、425) 重心左移,同时双手向左运至体前。 口令3(图3426、427、428) 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下尖点地,同时左手由左上方经体前划至腹前,右手划弧于右侧前,略高于肩。 口
37、令4(图3429) 提左脚向左前方开步,脚跟着地。 口令5(图3430、431、432)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双手由右向左前运出,左手至左肩前,右手至右腹前。 第四十四势 后招 口令1(图3433、434、435) 身体右转,左手由左上向下划弧至腹前,右手由下经左向右前方划至右肩前。 要点:练习时要以旋腰转脊为主,身体向左转(前招),向右转(后招),裆要开,两膝需合。在前招变后招时,用劲方向改变,双掌是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而两足不动,此时下肢的顺逆变化较明显。 第四十五势
38、 野马分鬃 口令1(图3436、437、438) 提右脚向右开一大步,脚跟着地,两手向右运出,左手运至头部左上方,右手运至右膝上方。 口令2(图3439、440、441) 重心右移,左手由上向下划弧运至左膝上,右手由下向上经腹前划弧运至头部右上方。 口令3(图3442、443、444)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右转180度,提左脚上一大步,脚跟着地,同时双手由左经上运至左侧方。 口令4(图3445) 重心移至左腿,双手向左侧方运至身体左侧。 要点:左右手轮流向左
39、右两侧自上而下屈肘旋臂外拨,顶劲领住,裆劲要虚、圆。两足随两手交错向前上步,要注意上下相随和身手的配合。 第四十六势 六封四闭 口令1(图3446、447) 重心右移,双手经体前向右运至右腹前。 口令2(图3448、449) 身体向右转再左转,同时双手由下向上运至面部前方。 口令3(图3450、451) 重心左移,身体左转180度,同时提右脚横开一大步。 口令4(图3452、453) 重心移至右腿,双手向右侧方运出。 口令5(图
40、3454) 重心移至左腿,双手向下运至腹前。 口令6(图3455、456) 双手向左上方划弧,略高于肩。 口令7(图3457) 重心右移,双手收于左耳旁。 口令8(图3458) 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脚尖点地,两脚与肩同宽,同时双手向右前方推出与肩同宽。 要点:与第四势“六封四闭”相同。 第四十七势 单鞭 (图3459至463) 口令、动作与第五势“单鞭”相同。 第四十八势 玉女穿梭
41、口令1(图3464) 重心微右移,右勾手向内收于右胸前。 口令2(图3465) 重心右移,左手下沉,同时右勾手变掌。 口令3(图3466、467、468)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右转,提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经左上划弧、右手由右下划弧相合于腹前。 口令4(图3469、470) 双手随身体微向上领起后,随即下蹲。 口令5(图3471、472) 双手向上与抬右脚同时进行,随即左脚微跳,随即双足下震,双手下按。 口令6(图3473) 右手前推,左臂后收。
42、; 口令7(图3474) 提左脚同时左手前推,右臂后收。 口令8(图3475、476、477) 左脚落地,提右脚,转体180度,向右开一大步(面向南)。 要点:双掌交叉,双足下震,左足先震,右足后震,周身相合,左足跳得越远越好,此势为平纵法。左掌前推时,越快越好。在左足向前落地时,重心迅速跟上,腿要弯屈,紧接着向右转体,重心下沉,身体放松,两手自然与身体配合保持平衡。 第四十九势 懒扎衣 (图3478至484) 口令、动作与第三势“懒扎衣”相同。 第五十势 六封四闭 &
43、#160; (图3485至489) 口令、动作与第四势“六封四闭”相同。 第五十一势 单鞭 (图3490至493) 口令、动作与第五势“单鞭”相同。 第五十二势 运手 (图3494至505)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七势“运手”相同。 第五十三势 双摆莲 口令1(图3506、507) 重心移至左腿,双手向右上方划弧,再下落至身体右侧。 口令2(图3508至511) 提右腿向左前做扇形外摆,双手向左前划弧与脚侧面迎击,随后右腿收回(面向
44、南)。 要点:右足提起时,左髋要松,用腰劲使右足上提,身法屈蓄,身体不要起伏;摆足时不要单纯以双掌击拍足面,而是以腰为轴带动右足向外摆,双掌以反方向迎击。 第五十四势 跌岔 口令1(图3512、513) 右脚下震,随即提左脚,同时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合于胸前。 口令2(图3514) 身体下蹲,左脚向左侧方蹬出,左手向前划弧于左小腿内侧,右手向外划弧于右斜前方。 要点:此时身体向下,两腿叉开下跌,为跌岔。跌岔可以将左腿伸直与右膝全部着地,也可将两腿一齐展开,为
45、双岔。练习时可根据身体条件来选择,初练可以高些,熟练后可逐渐降低,以免将腿部拉伤。 第五十五势 金鸡独立 口令1(图3515、516) 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前穿于左膝上,右手划弧下落于身体右侧。 口令2(图3517) 右脚提起向前落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右手向前至腹前。 口令3(图3518、519、520) 提右腿,脚尖自然下垂。右手由下经左臂内向上托起,同时左手下按至左腿外侧。 口令4(图3521、522)右手随右脚下震按于腹前。
46、 口令5(图3523、524、525)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脚向右横开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双手由下经右上方运至左侧。 口令6(图3526、527、528) 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先左转再右转,随即提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双手由左向下经右划弧运至体前。 口令7(图3529、530、531) 提左腿,脚尖自然下垂,左手由下经左身前向上托起,同时右手下按于右腿外侧(面向东)。 要点:跌岔下去,变金鸡独立时,身体不能硬向上起,须用腰裆之劲向前冲起。金鸡独立,必须一条腿站稳,一只手下按,另
47、一只手上推,两者上下对称,不可一味用力向上。 第五十六势 倒卷肱 (图3532至543)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势“倒卷肱”相同。 第五十七势 白鹤亮翅 (图3544至552)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一势“白鹤亮翅”相同。 第五十八势 斜行 (图3553至561)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二势“斜行”相同。 第五十九势 闪通背 (图3562至576)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三势“闪通背”相同。 第六十势 掩手肱拳
48、160; (图3577至581)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四势“掩手肱拳”相同。 第六十一势 六封四闭 (图3582至589)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五势“六封四闭”相同。 第六十二势 单鞭 (图3590至593)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六势“单鞭”相同。 第六十三势 运手 (图3594至601)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七势“运手”相同。 第六十四势 高探马 (图3602至611) 口令、动作与第二十八势“高探马”相同。
49、; 第六十五势 十字脚 口令1(图3612、613) 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方划出与右手相合,随即左手外旋右手微内旋于右侧前方。 口令2(图3614、615) 身体微左转,左手向左划弧至左上方,右手划弧下落于腹前。 口令3(图3616、617、618) 重心右移,左脚提起上半步,脚尖点地,身体右转,同时双手左上、右下划弧,交叉于胸前。 口令4(图3619) 提左脚向左前方开步,脚跟着地,同时双手左下、右上划弧分开。 口令5(图3620、621、622
50、) 重心移向左腿,身体左转再右转,左手向上、向内收于左胸前,右手由上向下、向内划弧至左肘下。 口令6(图3623、624、625) 右脚向左前方踢出,向右做扇形外摆,同时左手向左与右脚面迎击,随即右脚下落(面向东北)。 要点:左足向前方开步,而重心自右向左移,左髋坐下,使右足在身体不上长的情况下,用腰劲将右腿提起外摆,做到虚实分清,上下相合。 第六十六势 指裆捶 口令1(图3626) 身体右转180度,双手变拳同时左拳外旋下落外侧,右拳置于胸前(面向西南)。
51、; 口令2(图3627、628) 左拳内旋上冲高于头,右拳内旋向下发于右膝外侧。 口令3(图3629、630、631) 右脚下震,左脚提起向左前方开一大步,脚跟着地,两拳变掌向内合于胸前(面向西南)。 口令4(图3632、633) 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双手由胸前向两侧分开。 口令5(图3634) 重心右移,左手向内划弧收于左胸前,右手变拳向内收于右肋前。 口令6(图3635) 重心迅速移至左腿,同时左手后收左肋旁,右拳向右前下方发出。 要点:与第十四势“掩手
52、肱拳”相同。 第六十七势 猿猴献果 口令1(图3636、637、638) 重心右移,身体右转再左转,左掌外旋再内旋变拳收于左肋旁,右拳外旋运至右胸前。 口令2(图3639)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左转45度,右腿抬起,同时右拳内旋向上划弧至右前方。 口令3(图460、641) 右腿向右侧开步着地,同时两拳变掌向上至两耳旁。 口令4(图3642) 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脚尖点地,身体略右转,同时两手向右前方按出(面向南)。 要点:身
53、体略向右转再向左转,左掌变拳微逆缠,随即抬右腿,右拳内旋向上置于右前方。拳心朝里,左拳置于左肋前,拳心向里。 第六十八势 单鞭 (图3643至646) 口令、动作与第五势“单鞭”相同。 第六十九势 雀地龙 口令1(图3647至650) 重心右移,同时两手变拳,随即右拳内旋,再向外划弧抬至右肩前。 口令2(图3651至653) 重心左移,身体左转,同时两拳左上、右下划弧合于胸前。 口令3(图3654、655) 重心右移,身体下蹲。同时两拳左下、
54、右上拉开,左拳置于左膝内侧,右拳置于右侧上方,略高于头。 要点:在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左足前伸时,气要下沉,身体下蹲要松腰落髋随气沉而下,蹲下仍要有将要上冲之意。 第七十势 上步七星 口令1(图3656) 重心移至左腿,身体上起,同时左拳由下向上弧形上冲,略高于肩,右拳向下置于右膝上方。 口令2(图3657) 提右脚,向前上步置于右前方,脚尖点地,同时右拳由下向前、向上与左拳交叉于胸前(右臂在外,面朝正东)。 要点:在左拳上冲成左弓步时,注意用腰、裆劲,身体放松,不可挺胸上拨。 第七十一势 下步跨肱 口令1(图3658、659、660) 双拳变掌,由外向内旋转一周下沉。 口令2(图3661、662) 提右腿向右后方伸出,脚掌着地,双手向前上方伸出。 口令3(图3663、664) 重心移至右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美容师执业资格考试《彩妆与美容养护技术》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翻译资格证《翻译理论与技巧》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委托合同协议2025
- 商铺租赁合同协议2025年转租手续费条款
- 商场租赁公共区域维护协议2025
- 汽车租赁2025年租赁协议
- 民宿水电费用分摊合同协议2025
- 2025年新员工融入与企业文化传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快递收发服务合同协议2025
- 土地定向开发合同范本
- 毕业活动策划设计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GPON技术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护理课件-前置胎盘
- 担保行业保证金管理制度
- 物流库区进出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频高速覆铜板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
- 中国炼丹术课件
- 2025年薄片夹持台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知识培训
- 人工智能辅助的核医学影像诊断系统-洞察阐释
- DB3704T 0041-2024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数据汇聚治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