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附小五年级新古诗_第1页
山师附小五年级新古诗_第2页
山师附小五年级新古诗_第3页
山师附小五年级新古诗_第4页
山师附小五年级新古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江楼旧感 作者:赵 嘏 g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译文】: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象是从前。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写旧事则虚实相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juàn永的韵味。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徐祯卿(14791511),字国昌,吴县(于今江苏)人,早年诗风华丽,后诗风一变,长于七言,绝句较佳。诗歌水平系前七子之首,著有迪功集。徐祯卿此首济上作,风神秀朗,情韵

2、动人。两年客居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千里孤舟济水旁”。头两句是动与静,远与近,大与小的比较。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千里济水,惟独作者一人停舟江上,孤孤零零,伤感顿生。“千里”场景之大,愈反映出“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韵悠长。“忽见黄花倍惆怅”,作者看到岸上黄花,更感漂泊的伤感。元关汉卿普天乐·张生赴选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句,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本当使人舒畅,然而秋风瑟瑟,万物凋零,在寂寞难熬之时,忽见遍地黄花,自然而然地想起故园秋天景色,“故园明日又重阳”,真是美景伤人。短短四句诗,景物描写不多,只是济水孤舟和黄花,但作者浓厚的思乡情使整个景观都

3、笼罩上惆怅的色彩。此诗是他的佳作,明后七子王士祯对他的评价很高:“天马行空脱羁靮(di),更怜谈艺是吾师。灞bà上秋居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译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

4、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鹧zhè鸪g天 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注释羌管:即羌笛。西北羌族之乐器。吴姬:泛指江南美女。“倒流”句:夸张地写月下畅饮,酒如天河倒流入杯。“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此以李白自况。赏析只可惜岁月无情,大浪淘沙,刘著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词作。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 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笛怨楼间。”山城当指南方某地,作者与情人分离之处

5、。“雪照”可见是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示分离的凄清寒意。“羌管”即竹笛。“一声羌管怨楼间”似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化出,羌管悠悠,离愁满目。景是寒景,情是离情,景情切合,相映相辉。“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羌笛幽怨,不禁使人回想江南梅花的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岁月无情染白主人公的青青双鬓。追忆往昔别离状,恍如就在眼前。 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大抒思念情怀。“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银汉方可罢休。“倒流银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6、。然而酒愁肠,化作相思泪,因而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爱。”相思情牵,即使纵酒也难掩,因而又放笔疾书,倾诉满腔的愁怨,满腹的思情,满怀的视愿。千言万语难尽说,因而只好借助欧阳修赠王安石的成句,动用“翰林风月三千首”来表达了。朦胧间,词人好似看到情人吴姬翻阅着情词,泪眼模糊,心弦颤动的景象。此情此景着实令人幡然心动。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gu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

7、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呈父亲 毛泽东 一九一O年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的诗歌都有豪情万丈、霸气溢露、语言白话而又不弃用典,文白相兼、充满着竞争意识,歌颂遒劲等特点,这首诗也不例外。写作背景:此诗作于1910年,当时我们的毛主席17岁,说到这个时期不外乎就是内忧外患,辛亥革命、清廷覆灭的前夕这些背景,从“埋骨”“青山”豪情万丈、爱国这些情感,作者情感显而易见,你自己总结就好了。作者背景:1910年春,毛到东茅塘私塾读书,师从堂伯父毛麓lù钟(毛泽东的最后一位塾师,也是最有学问的一位塾师)。在那里,毛泽

8、东打下了更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也接受了更多新思想教育,经毛麓钟推介,阅读了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在毛麓钟的熏陶下,古典诗词成为毛泽东一生的最爱,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秋,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东山高等小学堂是戊戌维新前最早兴办的新式学堂之一,在湘乡、湘潭、浏阳三县颇有名气。东山学堂是毛泽东走出乡关,走向社会的起点。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áo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9、。 译文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

10、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

11、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

12、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

13、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

14、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七 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九月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句意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到无限美好的风光。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i迤y腾细浪, 乌蒙磅bàng礴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