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四大经典素材_第1页
高考作文四大经典素材_第2页
高考作文四大经典素材_第3页
高考作文四大经典素材_第4页
高考作文四大经典素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区区此心可誓天日1911 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 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 “誓身先士卒, 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 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

2、捐的南洋华侨。分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话题:“诚信”“执着”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

3、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 年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宋庆龄的执著宋庆龄自1913 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 70 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 年 )、 国民大革命(1924 1927 年 )、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 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

4、451949 年 ),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话题:“忠贞”“持之以恒”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苏武牧羊公元前 100 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

5、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 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话题:“爱国”“忠贞”高考作文胜棋四步高考作文,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急就章,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在写作中,要理清思路,沉着应战,抓住几个关键,顺序展开文章,当能旗开得胜。下面是要走好的关键四步棋:一、认真审题把握文意中国从 1977 年恢复高考。1978 年开始全国统

6、一命题。从统一命题的21 年看,高考作文有缩写、改写、补写,有命题作文,有材料作文,但不给题目、不给材料,任由考生自我发挥的情况还绝无仅有。这样,作文考试,考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审题,审清题意,吃透材料,从而快速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将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弄清楚,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也就是 “题眼” ,从而抓住主题、扣住主题,才能写好文章。1996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只有抓住“更”这一关键词,考生才能在文章中将两幅请

7、以“我更喜欢漫画这一题目的“题眼”是“更” 漫画做简单的描述,进行比较,然后阐述自己“喜欢”哪一幅,同时“更喜欢”哪一幅漫画 的原因、理由。这一个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审题能力、刻划描写能力,同时又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如果未抓住“更”字,可能会全盘皆输。作文题目中,往往有明确的标记词,它们既说明了文体,又提出了写作要求。如:重在记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记、忆、访、游、行之类;重在抒情、歌颂、铺陈的颂、歌、赋、曲、赞之类;重在议论、说理的辩、析、驳、说、谈、评、论之类;重在收获的启示、启迪、感、悟之类。而题目中一个关键词的改变,就可能改变了一篇文章的体裁。如从我的课外阅读到

8、我说课外阅读,一个“的”变为“说”,文章体裁截然不同。我们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认真审题,而在材料作文中,如果需要自拟题目进行作文,也一样需要认真审题。命题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这与审题是一个反思维的问题。只有合适、恰当的题目,才能使写作顺利开展。如 1993 年的高考题: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 字。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啪!随着细微而清脆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露出了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了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说的那样有的考生吃透了材料,找准了题目,以新与老

9、、 新老交替颂之类为题目,文章主题清楚,写起来也顺畅自然。而有的考生以纳凉夜话、 夏夜,一个永恒的话题,主题依然未变,题目更见文彩。材料作文大多都对考生如何作文有几句简单的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提示,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内容和中心、选材范围、写作形式。如 1986 年高考作文的提示是: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按照题目去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可类比的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展开论述。而 1990 年高考作文的其中一项提示是: “根据提供的材料, 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

10、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这就规定了考生必须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之,在文章审题中,我们要做整体把握,认真审视题目、审视材料,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逼近题目、材料中心,弄清题目蕴含的深意,才能很好作文。二、理顺思路确定结构写作的主题清楚之后,关键问题就是理顺思路,确定结构。只有思路清楚了,结构合理了,一篇文章才能井然有条,顺序展开,所谓纲举目张是也。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996年版)定义: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 章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原子结构;建筑物上随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砖木结构、钢筋 混凝土结构。我想,文章的结构之义很有可能是

11、建筑结构之义的延伸:文章各部分的排列、搭配, 就如同建筑物的框架支撑重物一样,支撑文章的主题。所以,我觉得港澳台语言中把结构叫做“架构”更为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意义。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结构呢?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性。我们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题, 分析它本身具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我们准备分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展开议论、说明、记叙、抒情或以时空变化为序,或以问题性质为序;或总分、或递进、或对比,文章的条理、结构自然就出来了。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抓典型,我们最喜欢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际上,麻雀之于所有的动物,确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典型。弄清了麻雀的五脏,

12、其他动物的“内在结构”自然也就大致明白了。我们说文章结构,不妨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为例:花园果园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天到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天到了,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标题:(我们村是)花园、果园。文章的主题就隐含着文章的结构:并列两个层次,一说花园,一说果园。于是文章开篇在交代了大前提、必要条件“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之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层表述花园,一层表述果园。文章的层次非常简单,但结构非常完整。小学语文课文如此,其他任何文章也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只不过结构、层次复杂点而已。比如1996 年的高考作文

13、我更喜欢漫画() ,一个“更”字,即表表了文章的层次:两幅漫画,不是喜欢一幅,不喜欢另一幅;也不是两幅都一样喜欢,而是喜欢一幅,但更喜欢另一幅。它的结构应是递进式的。文章自然要简要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通过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更喜欢某一漫画。也许更喜欢的理由有三,也许有五,必须条分缕析,错落有致,一一道来,以支持“更喜欢”这一观点。“新概念”作文大赛,因邮路的原因,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未能准时参加复赛。但复赛评委被韩寒初赛作品所显露的才华深深打动,爱才惜才的评委决定让韩寒补考。上海作家李期纲受评委委托出题。他随手将一团道林纸置入一个有半杯水的水杯:“ 这就是题目。”韩寒在一个钟点后,写出了

14、杯中窥人。那么,韩寒在极短的时间内,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呢?一张纸 (韩寒文中处理成布)在半杯水的浸泡、沉降的物理过程,被韩寒机智地处理成一个人 (广义的人)从出生到被社会浸染的象征性的同构过程。文章的结构因此有了很坚实的骨架。这样,韩寒就可以很轻易地往这骨架上填塞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某些看法。韩寒的文章结构可请简单,但又非常精妙。文章的层次结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如何展开这一层次。相对来说,每一层次,在层次这一主体中,它也具有自己的主题,自己的结构。在写作中,对每一层次的条理、结构也不能掉以轻心。美学,可是讲究细节的哦。文章精彩与否,条理、 层次是一个关键。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文章的开头

15、与结尾。我们在设计文章的结构的过程结果。定要把开头和结尾一并考虑,以期取得一个功德圆满的三、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由于考试作文是人数众多的 “同题作文”, 又是考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炮制出的 “快餐”作文,那么,要想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好评,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常规之外,出众、出新,别出心裁,与众不同。(1) 、开篇引人,快速点题。当几乎千篇一律,或者千篇相似的应试作文源源不断、铺天盖地而来,忙得阅卷老师喘不过气来,腻得提不起神来的时候,一开篇引人的作文出现了,老师会是一种什么反映?一定是“味道好极了”。老师会情不自禁地把你的文章读下去,把你的分数提上来。1985 年高考作文是就环境污染问

16、题,让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解决。一考生的开头这样写道:编辑同志:看到信封上“澄溪中学”几个字,你们也许会想到我们学校一定会有一条澄碧的小溪。是的, 几年前它是澄碧的。你们猜那里面一定是鱼光鳞鳞,岸边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的,几年前确是如此。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方,学生们一定在溪边读书、散步、谈心。不错,几年前就是这样的。文章以“澄溪中学”起兴,紧扣“澄溪”,简单几笔,勾划出学校前几年的优美环境,文笔清新简洁,吸引老师读下去。同时又为下文反映学校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打下了伏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这篇文章的开头,被许多老师所称道,整篇文章也被判

17、为满分。1998 年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考生开头写道: “自小我就喜欢藤本植物。它们没有松柏耐看的外表,没有垂柳的轻柔,没有紫荆的繁茂,没有白杨的挺拔。但我喜欢它的坚韧。 ”在酷热的评卷场上,能多多看到这样的文章,是一件赏心乐事。应试作文开篇要简洁明快,迅速切入主题,以突兀、悬念、假设等笔法,干净、精彩的语言抓住人、打动人,一开篇就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2) 、结尾巧妙,余音绕梁。林纾先生说: “为人重晚节, 行文重结穴。” 结穴, 即文章的结尾。结尾是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的重要一环,是文章的重点。人们对文章总体印象的好坏,文章的结尾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产生意

18、味深长、余音绕梁的效果。1986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让考生以比喻论证的方式,阐述生活中“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的道理。一考生在结尾时说: “一个马胜利只能改造一个造纸厂,而森林一样的马胜利却能振兴一个国家。 ”把“人才”与“森林”巧妙结合,使主题得到了升华。1993 年的高考作文,一考生以新老交替颂为题,对给定的材料进行了改写。他在结尾写道: “正在这时,电视里传来了北京的最强音:废除干部终身制;我们伟大的祖国选出了新的”,一样把自然现象与政治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意味深长、引人回味。(3) 、独树一帜,卓然不群。同题作文,关键在新,在别致。 应试作文在立意上要跳出一般

19、人的思维圈子,大胆出新。只有这样,才能标新立异,才能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应试作文,切忌“懒”。懒于思考,懒于出新,不假思索地选一个大路的主题、简单的方法,随随便便地写下去,写下去同样是1986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考生所谈的多是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社会风气、改革等一类的热门话题。而一考生“杀出一匹黑马”,将平日谈滥的“青期男女生交往”的问题搬上了作文,注入了与题目相关的活力,一举避开了“众口一词”的俗套,在文章立意上独树一帜,取得了卓然不群的效果。而作为正处在青期的作者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因此文章新颖别致,内容充实,当然也就被评为上乘之作。总之,应试作文不仅在开头、结尾上要新,在主题、立

20、意上也要新,避开众口一词,避开千篇一律,以自己独到、新颖的结构与内容赢得好评、取得好成绩。四、巧妙构思玉润珠圆高考命题是面向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的所有考生,要求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竞争。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照顾全局,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因此,高考作文题目就必须明白、易懂。从过去20 多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人人看了都觉得题目清楚,主题鲜明,绝少让考生闷题、晕题、不知所云的现象。但是,正因为高考作文题目明白、易懂,人人都知道写什么,可写好却不容易。就如萝卜、白菜谁都会炒,但炒好,炒得色、香、味俱全,炒得适合人的口味却难。以 1998 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

21、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性格/战胜脆弱本来, 只要选准和写好造成困难、压力和脆弱的事件,具体刻画和分析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转变,写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实在的,这样的作文并不难。但根据河南省高考年报介绍,一本 30 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举这样的例子:高考临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自己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心理一下子就要崩溃了。当然,我们不能妄然断定这些考生都是编造的,但这么多的情况都集中到一起,也有点太离谱了。而另据报载,有的考区

22、,竟有高达20%(?)的考生“制造”了父母双亡、离异或自己有残疾而又奋斗不息的“事实”。这些考生由于不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选”取合情、合理的合适事件、情节,去表现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心路历程,只是一味编造、虚构,写出的文章就不真实、不感人,自然也不会有理想的成绩。而且,这种编造、虚构又会落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俗套,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一位考生仅仅选取了过去 “高考落榜”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件,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战胜脆弱七月流火,知了热得在树上吱吱啦啦地叫,而我站在成绩公布栏前,心却一阵阵发冷。黑色七月,我终于没能逃脱厄运。回到家里,不吃不喝的睡了两天,没有人理我。爹妈都是老实的农民,都指望我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也好光宗耀祖。而我却交了一份无力的答卷,没能给他们挣到脸面。第三天早上喂罢牛,爹就叫我起来同他一块去开一块荒地。我们村属岗地,好田不多, 所以每家都要种一些荒地。我有气无力地跟在爹的后面,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我却没有理由不干活,因为我生在农家。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有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并没有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