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_第1页
建国70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_第2页
建国70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_第3页
建国70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_第4页
建国70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国 70 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我们伟大的祖国的70 岁生日就要到了,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以祖国为骄傲,祝福亲爱的祖国母亲70 周岁生日快乐。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建国70 周年新时代祖国的巨变作文范文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一】清晨,春雨绵绵,微风轻轻。我缓缓地骑着电动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专用道上,侧视主道上的汽车仿佛在“蚂蚁搬家”,一辆辆被甩在我的后面。耳边时不时有一股疾风呼啸而过,那是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在超越我。闲情之中,不禁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车上世纪 70 年代前后,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婆家有一辆独轮车。作为当时农村劳动和生活的运输工具,独轮车的设计轻巧、省力,将近

2、 1 米的大轮,中心车轴,若干木枝,外包胶皮,两侧木架,延伸车把,车把间栓着一根皮带,推起来两腿左右平衡,还不时发出“咿呀咿呀”声音。我经常会坐在木架的一边,另一边装着农物,跟着大人去赶集、坝场。在我上中学时,父亲给家里添置了一辆凤凰牌“独脚”自行车,是全镇第一辆凤凰牌的,很新潮,还是凭票买的; 同学家买了一辆永久牌载重自行车,也是全镇第一辆永久牌的。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骑出去“兜风”,镇上的人都很羡慕大学时期,家离城市学校比较近,只有20 多公里。家里为了我来回方便,也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时间长了,骑车很累,就会选择坐班车,那时班车票要提前买才有座位,否则只能买站票; 每次上车都是人挤人,装

3、得满满的。我家乡与城市还有一条小火车线,是专门运输木头的,速度很慢,有时候会约上几个同学偷偷地爬上去,感受小火车的风光。时间如梭,转眼进入90 年代,趁着下海风潮,坐上长途汽车、火车,沿着京九铁路线,外出打工。在汽车上,承受的是拥挤、看不到窗外风景,遇上车况不好时,还要烦躁地等待师傅修车,有时得花上几个小时; 在火车里,虽然能看到自然风光,但是拥挤的场面会让你无心顾及,困了想靠都找不到地方,上下车经常是爬窗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政策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改善,坐车轻松自如,上下方便有序。跨入新世纪,进入新时代,自主品牌车、合资车、进口车占据整个市场,很多家庭都拥有了私家轿车、电动车、摩托

4、车、三轮车,独轮车早已成为了历史。临时出门,可以自由选择,自驾游说走就走 车的变迁是普通公民生活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我们的车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的时代越来越美了。车水马龙,花月春风,映射出新时代祖国繁荣昌盛的光辉景象。【篇二】江南,过了烟花三月,便是四月芳菲,春风清拂,流水静听,季节如斯。 呢喃的鸟儿飞过天际,温柔的清风轻抚大地,草木将绿未绿,花朵将绽未绽,漫步于岁月岸边,享受着漂泊辽远,思绪瞬间定格曾经志在四方的少年。曾几何时,去了很多地方。明珠塔上登高望远,俯瞰楼林立,浦江飘游熠,周边的每座大楼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韵,展示着自身的文化底蕴,黄浦江

5、上灯火阑珊的倒影随波起伏,东方明珠反射着所有的光芒,高傲而强大。长乐下沙海滨,海水湛蓝天空纯净,悠悠白云,细软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漫步海滩静听潮涨潮落,回首岸边篝火明灭。大海、沙滩、岛礁、山峰、海滨森林比邻呼应,雄浑而壮阔。粤江河畔,迎春花市彩楼花架,繁花似锦人海如潮尽显南国风情。越秀五羊,口中衔穗微笑回眸,跪奶之恩溢于言表。客家人传统的崇文尚礼,沉稳而不张扬的文化和血脉,委婉而温情。那一夜烟雨迷蒙,勤俭少语的母亲低头收拾着我的行囊,转过身不让我看到了她湿润的双眼,促膝长谈中父亲两三叮嘱应该像他那样“身在他乡,志在远方”! 翌日,跪别发丝凌乱的父亲和欲言又止的母亲, 我便勇敢无畏地挥别故乡

6、一路北上。景色在眼前不断地更迭后,带着憧憬和遐想来到了长江之滨的浔阳江畔,走进这座陌生的城市、这个陌生的世界,路途中有过踌躇和彷徨,但更多的是梦想和期待,带着家人的所有牵念,放飞自己自主的人生。之后的岁月里,一路上带着渴望,奔跑着、追逐着,曾沐朝露夜雾、 也遇惊涛骇浪,时有山空水静、亦有风雨兼程,也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久违的感动。每有惆怅,耳畔都响起父亲“身在他乡,志在远方”的叮咛,父亲的每封信里都告诫我待人要谦谦有礼、处事要稳重沉静、 逆境要淡定从容、顺境要不骄不躁,懂得珍惜亦懂得知足安乐,学会追求心灵的智慧,做一个单纯朴素的人。恍然间我读懂了父亲献身大山深处的无怨无悔,也领悟了父亲要我离开

7、桃江、离开风吹蝴蝶岭的客家情怀,人生就是要远离家乡、跋涉远行,方能体味和感悟独自长大的真谛,我明白了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并一直为之执着不懈努力。廿载有余,青春绽放夏花的精彩,汗水折射难忘的记忆,岁月在更替中划过天际,青春在变迁中掠过季节。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 在人生的舞台上,心灵是纸、行动是笔,一路追逐,一路选择,一路取舍,一路感悟,在追逐选择、取舍感悟中跌跌撞撞的独自成长。没有云雾就没有月光明媚,没有阴霾就没有阳光璀璨,没有梦想就没有生活多彩,如若心中有景,自然花香满径。暇时翻看父亲书信,字里行间都溢满了“万爱千恩百苦 , 疼我孰知父母” 的牵念和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薄似纸

8、应有不屈之心”的教诲,人生路程脚步永不停歇,风雨红尘人生永不放弃,志在凌云自当胸怀宽阔,心系远方自当奋勇不止。我感谢曾经拼命的自己,半生历尽千帆,我还是那个志在四方的少年!春有盎然、夏有绚烂、秋有丰盈、冬有蕴藏,选择远方就得走得坚强,心有向往自会阳光灿烂,我依然记得“身在他乡,志在远方”【篇三】偏僻的家乡也能通上高铁动车,是我的梦想、我的期盼。2016年 12月 28日,一个暖暖的冬日,在我的家乡,贵州西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岗乌镇盘江村头,清澈的北盘江边,村里一位80 多岁的老妈妈拄着拐杖,面对那座似同“天路”的沪昆高速铁路北盘江特大桥,看着动车飞快穿过,自言自语地说: “真不敢想啊,只记得

9、年轻时候盼望去北京、上海看火车啊”我还记得,14 岁那年如愿以偿考上县一中读初中,县城离我们村有上百里。家乡的小山寨和外界的联系只是一条乡村公路。路的一头连着我那贫瘠的家乡,一头连着通往县城的一条马车路。那时候,我心里渴望着:有一天沿着这条路走出去,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当时, 这是一条没有通班车的简易土路,路两边长满了不知名的灌木丛和野草,全村的人,不管是大、小队干部到县城开会,还是村民到县城做买卖都是靠走路。我们这几个到县城读书的学生,生活都比较困难,每星期都要回一次家,来回要走漫长的山路。半年过去,同学们的脚起过血泡,老茧也磨平了,能坐一次车成了所有人的愿望。一个周末的早晨,一名女同学高

10、高兴兴地跑到家里告诉我,城里来了一辆拉龙须草的汽车,开车的是她家的亲戚,大家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坐这辆车回城。七八个同学马上飞奔着来到公社收购站等待着汽车装龙须草。龙须草装了整整一车,开车的师傅看了看大家说: “车装得太满,不能再坐人了。”大家一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看到同学们进县城读书也不容易,师傅勉强同意让大家坐车进城。几个同学坐在装满龙须草的车上,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一摇一摆地行驶着。刚驶出寨头,车轮子在一个低凹的土坑处摆动了一下,我被重重地甩了下来。汽车停了下来,同学们都被吓得目瞪口呆。又爬上汽车后,大家不敢再说笑。一路上,我只觉得全身都软了。为了坐一回车,差点送了命,真是越想越害怕。一

11、转眼 40 多年过去了。家乡关岭的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下, 全县村村、组组都通了柏油路、水泥路,并有大小客车、微型面包车几万辆。手机、电话、互联网及各种家用电器遍及寻常百姓家,水泥平房、小楼比比皆是,发展变化可谓今非昔比。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相继通车。铁路上火车穿梭,公路上车辆来往,昔日宁静的关岭县布依族、苗族山村,热闹起来了。飞快的动车从中国的大都市上海开到贵州的关岭县, 晨曦中过坝陵河特大桥,缓缓地停在关岭县顶云街道关岭站,随后,又钻进11.82 公里长的大独山隧道,从隧道里跑出来以后,再钻进 13.187 公里长的岗乌隧道,然后,披着一身霞光驶上

12、横跨北盘江的那座沪昆高速铁路特大桥。动车带着一身朝雾,远远望去,像金色的巨龙在缓缓地舞动、升腾。当动车声从山那边响起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爬上高处,还没等乡亲们看仔细,动车便呼啸而过【篇四】发明、 制造和使用交通工具,是人类为延长自己双脚的行走距离,加快运动速度,扩大交际、交易范围而做的一种努力。交通工具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今年六十七岁,亲眼目睹故乡交通工具的变化过程,见证新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快速进1956 年, 四岁的我开始记事。那时, 我们那儿最快的交通工具,是牛车。 坐牛车出行是我那时觉着最美的一种享受。牛车是用木头做的,木厢、木轮、木轴,做车轮车轴的木头多

13、是枣树的树干枣木坚硬耐磨。车轴与车轮相接处,需要抹上用棉籽榨出的棉油。可即使有棉油的润滑,牛拉动这样的车行走时,车仍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这种响声虽然凌乱不合任何韵律,可在当年的我听来,却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因为只要听到这声音,就表明自己坐在车上,既省力气,又舒服,还比自己步行快,心里实在快活。那时,村里家境好的人家有事用车,常使用两头牛拉的木轮车; 家境稍差的,就使用一头牛拉的车 ; 倘有谁家结婚娶亲,会非常威风地使用三头牛或四头牛拉的木轮车。1958 年前后,我们那儿开始出现橡胶轮的平板车。这种车因为轮子是胶皮的可以充气,摩擦系数小,拉起来非常轻快,既适合人拉,也适合驴拖和牛拖,所以很长时间

14、,它成为我们南阳农村农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人们去地里干活,去镇上交粮,上医院看病,结婚娶亲,用的都是这种车。原先使用的木轮车,被逐渐冷落到一边。1961 年前后,我们那儿出现了拖拉机。先出现的是大橡胶轮子的拖拉机,用于拉肥料、种子和收获的粮食; 后来又出现了链轨式的东方红牌拖拉机,主要用于犁地、耙地。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以能坐一次拖拉机为荣。如果有谁哪一天坐了一次拖拉机去镇上赶集,其他的伙伴们会羡慕不已。我那时的最大愿望,是当一个拖拉机驾驶员,以便能天天坐上拖拉机。后来, 就听说在南阳通襄阳的大路上,跑起了一种烧油冒烟的汽车,跑得比拖拉机都快。村里好多人不信会有这种车,但邻村的人说是亲眼所

15、见。为了证实这种传闻,我们一帮小学生,在一个星期日,结伴跑到南阳通襄阳的大路旁,要看个究竟。我们苦等几个小时,终于看到有一个拖个大箱子的家伙很快地跑了过来,又冒着烟跑走了。我们欢呼着鼓起掌来,天呀,真的是有汽车了。我们都想坐一回这样的车,可坐车得要钱,大人哪舍得让我们把钱花在这上边?所以很久很久,我们都没坐过这种汽车。不过从此,南襄大道上就不断有这样的汽车驶过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焦枝铁路开始修建。蒸汽车头牵拉的火车终于也在南阳的原野上开始奔驰了。乡亲们北上洛阳、郑州, 南下襄阳、武汉, 也开始去坐绿皮车厢的火车了。火车厢里的座位一开始是用木条做的,是真正的硬座,后来,才慢慢变成软软的人造革坐

16、席。我当兵的前二十年,每次由山东回故乡时,都是在洛阳换乘焦枝线上的火车南行的。那时火车上的乘客特别多,逢了暑期,车厢的过道里、座椅下、厕所里,甚至行李架上,都站着、躺着人。那么多年,我往返多次,真正能买到坐票的时候很少很少,差不多都是站票。偶有一次能买到硬卧票,高兴得真如过年一样。1990 年的时候,机关配备的小轿车开始多了。在那之前,地方上一个县也就配备几辆帆布篷的北京吉普。1990 年之后,我有时由南阳回邓州老家,偶尔会搭搭机关里的便车。那时若搭上一辆桑塔纳轿车,会觉得很高兴。车到村边时,好多孩子跑过来喊:来轿车了!听了这喊声自己竟很有些自豪。谁也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轿车就在我的家乡普

17、及了。如今,村里镇上,稍有点条件的人家,都已经买了轿车。现在再有谁坐轿车回家,没有人会感到稀奇。1992 年,南阳也终于有了可降落大型客机的飞机场。第一次看见波音客机吼叫着降落到南阳的地面上,人们奔走相告。1996 年,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在国外看见了高速公路。当时心想, 我们老家啥时候也能建一条高速公路就好了。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高速公路就真的修到了南阳。如今,南阳境内的高速公路已经织成了网,由洛阳开车沿高速公路去南阳,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年,我由洛阳坐火车回南阳,路上得走六七个小时哩。2019 年初春,我第一次看到正在建设中的邓州东站高铁站房,其雄伟的身姿已显露出来; 路轨已基本铺好; 车

18、站的各种设施正在安装。 施工的工人告诉我们,通车后, 由北京到邓州,只需四个多小时。我听了真是高兴异常,过去,由北京坐火车回邓州,得用十五六个小时,坐得人头昏脑涨。高铁通了之后,早饭在北京吃,午饭就可以在邓州老家吃了。这在过去,真是难以想象。几十年间,故乡的交通工具一变再变。每一次变化,都缩短了人在路上的时间,这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使人在相同的生命长度内,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我有一个忘年交同乡朋友,他上世纪五十年代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去学校报到时,背着妈妈为他蒸的一袋子杂面馍, 先步行到镇上; 后找就便的牛车坐上赶到县里; 再等机会坐就便的驴车去到南阳; 又找人坐拉货的马车赶到许昌; 再等拉

19、货的汽车搭车到郑州 ; 又进郑州货场,爬上时行时停的铁路上拉货的火车到石家庄;最后才坐上只有几节车厢的铁路客车赶到北京报了到。他说, 今天的人与我那时相比,去北京一趟可以节约许多的时间,这可以干多少事情呀 !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还会有更大的提升。【篇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回家过年,数以亿计的人几乎同时涌向车站、码头和机场。不畏饥寒,不怕劳累,只求能尽快赶到千里之外的故乡,与家人吃上除夕团圆饭。中国人过年我们俗称的“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20 世纪 70 年代, 我从四川入伍来到云南怒江,80 年代初在昆明工作,每年都要回老家内江过年,与父

20、母、兄弟姐妹团圆。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在云南打工、工作、参军的四川人有百万之多,不难想象火车票的紧俏程度。买票是一件大事,每年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就得着手设法购买车票,排长队、熬通宵、托关系、搭人情,使出浑身解数。大多数时候是买不到卧铺票的,得坐20 多个小时的硬座,要是连硬座都没有,就得买站票上车。有时连站票都买不到,只好混进站台,从车窗翻进车厢,冬天寒冷,衣物臃肿,还背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返程时,从内江返回昆明,先得坐汽车从内江到成都,成渝公路常常堵车,近200 公里的路要走一天。为啥不坐飞机?坐飞机一是贵,二是要有身份,部队要团以上干部才能批准。那些年月常叹言:回家团圆真

21、好,回家的路真难!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如今,铁路有了成昆线、内昆线,公路变成了高速路,飞机成了日常交通工具。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选择也越来越多。去年1 月,渝贵高铁通车后,昆明、重庆、贵阳、成都的高铁连通了。为此,我选择了坐高铁回家过年。我在网上订了昆明到内江的高铁票,网络购票,轻轻一点,车站取票,随到随取,着实便捷。腊月二十七早上8 点,我从昆明高铁南站出发,坐上时速近三百公里的“和谐号”,红日冉冉升起,光照大地,经过一个多小时列车便进入贵阳境内,黔地天阴寒凉,但我心情舒畅。四个多小时后,列车进入重庆,天放晴,下午两点准时到达内江高铁站。全程只要6 个小时,一本书还没来得及看完。40 多年来

22、, 从云南回家数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舒适、惬意、便捷。据了解,等渝昆高铁、蓉昆高铁建成开通后,昆明到成都将从现在的 18 小时缩短为4 小时。家乡的朋友们告诉我,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四川、重庆人选择到昆明、西双版纳、大理度假,享受云南的暖冬和春城的阳光。他们认为,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与公认的旅游胜地三亚相比,自有特点:一是交通方便,飞机、汽车、高铁动车都可到达; 二是气候更宜人,绿色资源更丰富; 三是旅游景点多,住一个月都看不完风景如画的景点;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到东南亚快捷方便; 五是吃得更便宜、更丰富。未来的云南将会是北方人、四川人选择养老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交通日益方便快捷,随之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每次回家过年,都要回祖籍资中扫墓。资中位于成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