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十一册教案音乐教案_第1页
人音版第十一册教案音乐教案_第2页
人音版第十一册教案音乐教案_第3页
人音版第十一册教案音乐教案_第4页
人音版第十一册教案音乐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人音版第十一册教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同一首歌教学内容:1 、双声部歌曲同一首歌。2、欣赏声乐作品我的祖国和大中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豪的“中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歌唱祖国的激情。2、能用抒情的歌声表现好同一首歌,能参与设计演唱形式的处理。3、通过欣赏,熟悉声乐作品我的祖国和大中国的音乐主题,能辨别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教学重点:用充满深情的歌声,投入的状态演唱好同一首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中心:同一首歌,就是深藏在千万人心中的一首共同的歌,那它究竟是首什么歌?它是关于什么的?(通过学习,再作结论)二:学习歌曲1、 、清楚反复记号标示的演唱顺序。(完整聆听歌曲,

2、学会按演唱顺序看谱,记不住的同学可以在乐谱上用笔注明。)2、 学生习惯用轻柔的方式演唱歌曲,解决词曲正确搭配的问题。(跟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个别地方停下来纠正词曲搭配方式。)3、 体把握作品结构。(学生划分乐段划分乐句 “找第一乐段中最令你激动的一个乐句”学生用激动的心情唱一唱找全曲最高潮的乐句唱一唱自己在谱上做情绪变化的标记)三、深入理解作品1、 、谈话中心:歌曲中的“你”可以理解为是?千万人心中的一首歌是?2、 用包含深情的歌声唱出全曲的情绪起伏。3、 完成书上的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上节课的核心内容1 、 演唱全曲。(要求达到:唱对反复的顺序。唱准词曲配对。用轻柔抒情,且中间有激情起伏

3、的歌声演唱。 )2 、谈话中心:千万中国人心中一个共同的歌是二、欣赏两首爱国主题的声乐作品1、 、导入我的祖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思。谈话核心问题: “祖国东南西北这么大,这个作者从何入笔?”选择:A、包罗万象,抓住中国的各个特色,各种引以自豪的东西。B、只写他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东西。2、 聆听得出结论: “作者写祖国,是从他家门前的那条大河写起,再写他们村里的姑娘小伙,再到他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到他要用枪,用生命来保护这美好的家园。”3、 跟录音有感情地唱一遍歌词。4、 导入大中国谈话核心:对比这首作品与我的祖国,同样是表达对祖国的爱,它们有哪些方面的区别。5、 聆听结论:音乐风格不同。(通俗

4、唱法)描写了中国最令人自豪的一些特点。(珠穆朗玛峰、黄河长江等)演唱形式不同。(独唱)6、 跟录音一起歌唱。7、 学习秧歌舞步。8、 边听边用秧歌舞步律动感受作品韵律和欢快的情绪。三、用充满爱国激情的歌声再次表现同一首歌。第三课时方案一:学习同一首歌的二声部,训练合唱能力。(过程略)方案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一:导入1、 、 跟录音唱歌唱祖国2、 交谈歌唱祖国中出现的演唱形式。3、 延展交谈演唱形式的种类。(用小乐曲来示范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对唱、轮唱、合唱等。)二:小组设计处理同一首歌的演唱形式。1、 、个人独立思考,在乐谱上做处理标记。2、 小组交流,确定一种交好

5、的设计方案。3、 小组按方案排练。4、 小组展示。5、 组织评价,确定一中最好的设计。三:集体实践1、 、教师对全班进行分工安排。(安排领唱人选、小组分乐句对唱,齐唱,合唱等)2、 集体实践,用录音检查演出效果。3、 教师总结。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银环及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达亚波尔、 万马奔腾。教学目标:1 、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2、能够根据小黄鹂鸟及银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还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双声部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环。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达亚波尔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

6、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女中音、男高音及马头琴的音色;知道本单元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征。教学过程:第一 课 时一、导入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展示图片资料,让生从视觉上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及地理位置。二、聆听范唱师:歌曲的内容是什么?生:展开讨论,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小结:这首歌,其歌名, “小黄鹂鸟”是对恋人的一种爱称。歌中的主人公是在面对他们抒发着自己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词的内容大量的用了两朵、四朵、八朵等量词,都隐含着成双成对的意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憧憬幸福生活的意愿。三、学习歌曲生:听师弹琴

7、,并用哼鸣哼唱旋律,第一乐段在熟唱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词。师:纠正生错误,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必要时提示难点节奏,如:附点音符的时值。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1 、学生唱第一声部,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教师唱第一声部,生唱第二声部3、学生二声部合唱4、生分组讨论:歌曲情绪的特征及速度,并设计演唱形式。小结: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稍慢,表现出一种细腻、爽朗的情绪特征。演唱形式用齐唱、分组唱、男女生分别唱该曲。生: 听琴有表情的歌唱,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采用以上设计形式演唱歌曲。四、小结:课业结束第二 课 时演唱歌

8、曲银杯一、导入生:观看图片,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师: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银杯就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二、聆听范唱生:观看录象,感受歌曲旋律。师:在悠扬的歌声中,指导生开展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三、再听范唱生:聆听范唱,用哼鸣哼唱歌曲,注意旋律中的大跳。师:提示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要求生看谱先唱唱名。四、带词歌唱 生:在歌唱中唱出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师: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生认识歌曲的调式特征。小结:请优秀的孩子表演唱、齐唱。五、编创动作分组讨论:蒙古族

9、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 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分组练习: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习惯及耸肩、摇肩等蒙族舞基本动作。六、评价师评,互评七、小结:课业结束第三 课 时一、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 、设问: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勾勒了一幅怎样的草原美景?生 :讨论作答并欣赏音乐小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连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拖起的幸福大厦。2、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女中音的音色特征,并随音乐小声哼唱旋律

10、。3、生:讨论歌曲情绪及歌曲结构特征。总结: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二、聆听达亚波尔1 、师简介达亚波尔的背景达亚波尔是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昭乌达盟的一首民歌。歌中唱到的“达亚波尔“是一个蒙古族小孩的名字。歌曲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在句尾的长音处,不在落拍点上唱出歌词, 却有意地在落拍点之后将歌词延迟唱出。这种表

11、现方式给人们带来一种现代音乐的生活气息。2、生聆听歌曲达亚波尔,听听这个小孩在倾诉着他对生活的哪些感想?小结:在旧社会,那美如锦绣的兴安岭大草原,那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竟然是无家可归、孤独凄凉的达亚波尔哭泣的悲伤之地。这一切,又怎能不使歌者为之伤心、为之惆怅呢?!整个歌曲的情绪,都给人一压抑、忧伤的感受。3、在完整的感受歌曲。引导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或乐器的音色三、聆听万马奔腾1、 故 事 引 入 : 在 一 次 赛 马 活 动 中 , 有 一 匹 烈 马 背 负 着 它 的 主 人 飞 驰 向 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12、马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2、放录音,生初听作品提问:你想到了怎样的场景?生交流感想,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3、再听音乐聆听时,生可边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四、小结:课业结束第三单元多彩的美洲教学内容:学唱 : 红河谷、 拉库卡拉查欣赏 : 歌曲平原我的心、轻音乐化装舞会教学目标:1 、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欢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感受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演唱。2、用柔和地声音背唱红河谷,用欢快、流畅地声音演唱拉库卡拉查。 3 、能基本掌握二部和声的演唱技巧

13、。教学重点:对歌曲的演唱形式的设计,恰当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做到二部和声和谐,声音统一。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红河谷欣赏歌曲:平原,我的心教学进程1、 组织教学:以“红河”为话题导入新课。 (简单了解“红河”的地理位置)二、进行新课:1 、 听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结构。2、教师范唱歌曲和曲谱。3、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结构(弱起拍),拍子(4/4 拍) ,内容(描写人民开垦荒地,建设自己家园的喜悦心情),旋律(流畅优美、舒缓),节奏(平稳)。4、教师弹一声部旋律,学生轻声哼唱,强调弱起拍。5、学生跟琴唱谱。6、学生跟琴唱二声部旋律,用“U”来哼唱,7、两个声部合起来用“U”来唱,初步

14、体会和声效果。 (歌词在下节课完成)2、 欣赏歌曲平原,我的心向学生介绍歌曲的音乐风格及背景,这是委内瑞拉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被誉为委内瑞拉“第二国歌“。歌曲赞颂了委内瑞拉的美丽风光,抒发了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聆听歌曲。四、教师小结。下课。第一课时学唱拉库卡拉喳复习红河谷(二部合唱)欣赏化装舞会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歌曲红河谷(二部合唱)二、新课进行:1 、聆听歌曲录音(拉库卡拉喳)问: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怎样?(热情、欢快。节奏感很强,带舞蹈性)2、教师简介歌曲的背景、特点。3、教师范唱谱子,指出难点。4、学生跟琴哼唱曲谱。注意抓住强拍。5、学生跟琴唱歌词。启发学生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

15、三、欣赏化装舞会1 、初听乐曲。2、向学生介绍“探戈”舞曲的种类和节奏。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称为阿根廷的第二国歌。3、介绍“探戈”舞曲的节奏。4、再听全曲。让学生跟着敲打节奏。四、教师小结。第四单元芬芳茉莉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欣赏 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教学目标:1 、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发学生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较和谐地演唱两个声部。3、欣赏歌剧中

16、东边升起月亮合唱及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教学重点:二部合唱演唱茉莉花用正确的方法唱好高音。第一课时欣赏 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歌剧图兰多选曲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进行:一、组织教学:1 、放江苏茉莉花录音作引子进入新课。2、教师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茉莉花属小调类。因流传地域、语言不同,各地的茉莉花在风格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体现了民歌的变异。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3、相关知识: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中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它具有曲调细腻优美、婉传抒情、节奏规整、结构均

17、匀等特点。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齐唱。二、欣赏1 、 江苏的茉莉花歌曲为起、承、 转、 合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色彩。听歌曲录音。2 、河北的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但它的旋律跳进多,并趋于刚直和干脆。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歌词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听歌曲录音。3 、东北的茉莉花东北的“茉莉花”较以上两首变化很大,在调试、旋律的行腔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并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听歌曲录音。4 、歌剧图兰多选曲东边升起月亮这

18、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的都城北京的故事。茉莉花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从18 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了欧洲和美洲。为了使图兰多(公主)的形象富于东方色彩,作曲家普契尼在这部作品里选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素材。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作曲家。其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艺术家的生涯等。三、学生讨论: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处与不同之处。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与原来的民歌有何不同?四、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熟悉旋律,为下节课学二部合唱鉴定基础)五、教师总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二部合唱)实践与创造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2、 把收集到的有关茉莉花的音响、音像、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大

19、家。3、 听录音范唱1 、学生跟琴唱二声部旋律。2 、 再唱一声部旋律。在两个声部熟悉的基础上用“U”来合唱,以达到二声部的和谐。3 、在基本熟悉后跟琴唱歌词。4、 实践与创造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他们自己的设想来表现歌曲,在参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风格和情感的体验。5、 教师小结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教学内容:演唱洛累菜、 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教科书P34 P43单元目标:基础目标:1 、 欢一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累菜、 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及作者的情况2 、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累菜。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

20、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发展目标:1 、 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2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培养自我的鉴赏能力单元重点:重点:1 、演唱洛累菜让学生关注不完全小节与弱拍起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标出换气记号。2 、 魔法师的弟子、 黄鹤的故事注意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在速度、音色力度上有什么变化?难点:音乐剧三个小和尚的创作表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演唱洛累菜(声乐曲)教学过程:老师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1 、聆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注意歌曲的结构;2 、师生讨论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

21、法;3 、介绍洛累菜的背景材料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同国家又和本国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洛累菜就 是德国诗人海涅根据德国民间的故事编成的一首叙事诗。现重点(结合书上的图画)绍作者。4 、学唱歌曲:老师范唱突出强弱和情感,在学生的学习中发 5 、歌曲熟悉以后进行唱谱训练 第二课时 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童话故事。二、新授:1 、聆听魔法师的弟子之后让学生猜想曲子所表达的内容 2 、讲解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简单介3 、再次聆听魔法师的弟子 注意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魔法师、魔法师弟子的形

22、象、心态有什么关系等。4 、师生讨论上面提到的问题5 、聆听黄鹤的故事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介绍这个传说的作者。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 1955 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 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6 、复听黄鹤的故事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分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剧三个小和尚的创作表演教学过程:1、 听音乐剧三个小和尚2、 分组讨论,然后进行表演3、 通过这个故事及大家的表演,请学生讨论这三个和尚应怎样来相处才会和睦4、 连系实际,说说同学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第六单元劳动的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嗡嘿呀欣赏声乐曲连连夯、 船工号子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各地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兴趣。2、以欢快情绪唱好军民大生产和嗡嘿呀3、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重点:了解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军民大生产欣赏连连夯和船工号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交流搜集的相关知识“劳动号子”初步了解劳动号子的一些特点,其演唱形式为一领众知。二、欣赏连连夯和船工号子两首声乐曲1 、介绍作品2、完整聆听作品感受劳动号子的特征3、复听随音乐做模仿性的劳动作,进一步体验劳动号子的特征。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号子的特征:产生于集体劳动中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