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校本课程教案_第1页
宋词校本课程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词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校本课程诗词赏析】校本课程历代词赏析略读之二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目标】1、了解唐五代词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认识;2、重点窥探重要词人的作品,了解唐五代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设想】 唐五代词是词的真正开始,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格律、艺术技 巧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影响深远,不可小觑。真可谓 “展苞初放 ”!因 此,宜让学生兴趣兴起,紧扣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来讲解。【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探讨为辅【教学课时】 共2课时【教学讲义】一、唐五代词概述 词是中国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 产生,中唐以后文人创作渐多,晚唐五代趋于繁荣,宋代

2、极盛。唐 五代一般称之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为诗余、 长短句等。词起源于民间,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与当时新 兴的民间音乐、少数民族和外国传入的音乐有密切关系。古人多认为词源于乐府诗和唐代近体诗。这是因为二者均是较整齐 的五、七言句,配乐时需依曲调的长短曲折增减诗句的字数而成长 短句,宋代朱熹、胡寅均持此论。但这只是局部情况。古乐府及近 体诗之可歌者大都是先作诗,后配乐;而词则是先有曲调,再按调 谱填词,其长短有固定格律。而且按乐填词现象在隋唐以前就出现 了。南朝梁武帝有江南弄七曲,同时的沈约有四曲,萧纲有三曲,体裁完全相同。可说是词的滥觞。词与乐府的区别还在于词所 配合的

3、是新兴音乐。隋唐时代,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大量传入中原 地区。不仅流行于民间,也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而原有的音乐则 逐渐衰败。这些音乐演奏时音调繁复,变化多端,自然需要有长短 错落、抑扬婉转的歌词与之相配合。这样,就有了严格意义上的词。唐代曲子词最早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就是证据。文人 填词之风始于唐中叶。相传云谣集杂曲子御制曲子词中就有唐 玄宗的作品。又传李白曾作词十余首, 被推为词之始祖。 肃宗以后,文人填词者渐多, 较早的有张志和 渔歌子(又称渔父词)5首,一时唱和甚多,在日本也有和作和仿作。大历间,戴叔伦、韦 应物名作有调笑令,稍后王建有宫词调笑令和宫中三台、江南三台。刘禹锡、白

4、居易更是词作的推动者。晚唐填 词之风更盛。所用词调有所增加,艺术上也较成熟。代表作家是温 庭筠。此外,杜牧、段成式、张希复、郑符、皇甫松、司空图、韩 偓、李晔 (唐昭宗)也均为词作名家。五代十国时期,词作适应女 乐声伎,畸形发展。作家作品大量出现,成就超过同时的诗高二语 文组:田智斌 文。当时中原战乱频繁,词人较少。后唐庄宗李存勗能自撰曲子词,和凝有曲子相公之称。五代词坛中心是西蜀和南唐。两地相对稳定, 经济、文化较发达。前蜀后主王衍和后蜀后主孟昶均好词艺,蜀地 聚集了许多文人词客。后蜀赵崇祚收晚唐至当时词人18家作品编成 花间集。他们因而被称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温 词秾艳华美,韦

5、词疏淡明秀。其余花间词人,多蹈温韦余风,词作 富艳精工而格调不高。只有李珣、欧阳炯、孙光宪稍能别开生面。 南唐词成就高于花间派。代表作者是冯延巳、李璟、李煜。西蜀、南唐词,尤其是后者,对 北宋词坛影响深远,在词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唐五代词的重要编集 有花间集 、 尊前集 。二、重要词人及代表作赏析(作品见发放资料)1、 温庭筠 温庭筠诗词, 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 但在艺术上却有 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 创, “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 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论

6、词杂著云: “词有高下之别,有轻 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又载 张惠言语云: “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 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 ”“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 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 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艺概更云: “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温庭 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 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 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 为大观, 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7、。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 受到后人的尊敬。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 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 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 ”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 “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 ”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 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 中萧索之象。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 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 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 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

8、 ”形 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 因“鬓云欲度 ”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 过程。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 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 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 ”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 下句“迟”字与之相应, 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 来。 一 “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 “梳洗罢,独倚望江 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 ”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 “弄妆”与“梳洗”

9、诸事。在这二句 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 ”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 人物活动中, 暗寓 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 人而如花; 自怜: 盛年独处。 此 “花”当于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而并提可知。前 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将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动作, 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 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试想她 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 “双双 金鹧鸪 ”,则其情当如何堪!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

10、的动态或物 象, 略加勾画, 省云彼此间的表面联系, 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 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 子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 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 “晨闺 ”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 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 涩,然如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2、韦庄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 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

11、,少孤贫力学, 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 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 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 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 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 “宣谕和协 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 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 帝后,任命他为宰相

12、,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 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诗词都很有名,诗 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 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着秦妇吟。长诗秦 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 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当代 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 “乐府三绝 ”。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 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 于脏腑。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赏析“人人尽说江南好 ”,是与第三首词的 “如今却忆江南乐 ”对应的,这 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 “人人尽说 ”

13、,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 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 “游人只 合江南老 ”,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 前王粲登楼赋曾说: “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 ”,江 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 “美不 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 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 了。 “只合 ”,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 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 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 终老。因为韦

14、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 在秦妇3、冯延巳 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 “学问 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 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 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 名阳春集。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 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 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 四年(946),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 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

15、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 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 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 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 ”,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 “娱宾遣兴 ”,题材内 容上也没有超越 “花间词 ”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 创新。如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 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

16、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但在词中,是冯延巳第一次在词中表现这种生命的忧患。人生本来就短暂,因 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爱情的幸福,在短暂的青春期及时享 受爱情的欢乐,可偏偏 “别离多,欢会少 ”。爱情失落的苦闷中又包 含着一层生命短暂的忧患,这既强化了爱情失落的苦闷,也表现出 了人生的悲剧,从而丰富了词作的思想内涵,提升了词的思想境界。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 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 冯词中的忧愁 “闲情 ”,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苦闷。比如前面例举过的鹊踏枝中的 “闲情

17、 ”,就很难 说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一种什么样的愁。他只是把这种闲情闲愁 表现得深沉而持久,想抛掷也抛掷不了,挣扎也挣扎不脱,像孙悟 空的紧箍咒,始终缠绕在心头。他的几首采桑子词,这个特点 最为突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 的忧愁苦闷,抑郁不欢;一种可能已经存在又似乎是即将来临的人 生忧患。冯词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是无法确指的,无法界定的, 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 读冯词,也会被感动,但需要联想,需要深层的思考。在艺术上, 冯延巳词也有特色。 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 常以大境 写柔情, 如 “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 ”(更漏子)

18、;“楼上春 寒山四面 ”(鹊踏枝)等。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 重。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 一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层深 ”之法,最典型的是 “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 ”。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 于用逆向配置法。词中写情,最常见的是情与景交融互写,但情与 景交融配置的方式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两种。所渭同向配置,是 客观景物蕴含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相同,逆向配置是客观 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性质正好相反。冯延巳词中,常常喜欢 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情景的逆向配置,加倍写出了 主人公的愁情。面对欢乐之景,尚且

19、苦闷,如果是悲哀之景,其忧 愁苦闷更可想而知。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谁道闲情抛掷久 ”,这是很妙的一句词。你要看他的转折。 “闲情 ” 是这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忧来无方,我并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情。所 以,我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这是第一层意思。而且我曾经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又一层意思。可是,你看 他的开头两个字, “谁道 ”,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是想要抛掷而 没有成功。这是第三层意思。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郁抑 怆怳。”香港学者饶宗颐说:“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 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 ”就是说他的感情是转了一个圈子然 后才说出来的。他说: “谁道闲

20、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我以为我的闲 情抛弃了,可是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怅还依旧。彼此呼应。 “谁道闲情抛掷久 ”,是笔法的盘郁。 “每到 ”, “依旧”,也是笔法的盘郁。他在主要内容上所写的,刚才是闲情, 现在是惆怅。都不是具体的感情的事件。惆怅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空的感受。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就是说他有一种在痛苦之前执着而 且不放弃的精神。 所以, 他说 “日日花前 ”是“常病酒 ”。为什么呢? 因为有花的日子不多,今天能够有花在你眼前,你尽管是已经病酒,已经沉醉了,你也不要推辞。就因为对花有这么珍重爱

21、赏的感情,我不能够我不忍心看到它的零落,我在它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他说 “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样的词句有什么特色?它表现了几点特色。一个是 “不辞 ”两个字 他是在艰苦困难【篇二:校本课程 李白诗仙教学设计】校本课程:古诗欣赏 李白的故事系列活动教学设计 梁才中心学校郭宜敬设计理念: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 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 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 遗产很是重要。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 “诗仙 他的诗作现存三百多首。古人云:诗以言志。只有对李白的为人和 诗歌风格有

22、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和所表达的情感。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李白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 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 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活动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诵读并且欣赏一些李白的古诗,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 格有所了解。2、感知诗歌是诗人言志,言情的方式。3、了解诗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4、学习吟诵古诗,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5、让一些学生用自己感悟到的李白的作诗方法来学习写诗。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

23、整理资料,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欣赏, 理解古诗。配乐吟诵或吟唱古诗,用自己稚嫩的文笔学习写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的情感。活动形式:搜集整理资料、讨论、交流、欣赏、办小报、诗歌比赛、出版诗集。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有关书籍、图片,主持人安排。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课前搜集资料,课余时间交流收获 李白生平简历 李白的故事 第二阶段:积累并且背诵李白的古诗(每人至少八首) 第三阶段:学习分类欣赏李白的古诗 走近李白(一) “李白是仙 教学过程:一、诵李白的古诗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

24、料,教师点评。)2、师:李白前半生积极入世,后半生非常超脱。他学了一生的才学, 称为“诗仙”,他又是 “酒仙”,人们一说到诗就能想到李白,一说到 李白就能想到他的诗,所以说李白是诗。板书3、让我们看看杜甫的诗歌,前四句就是赞美李白的,学生齐读。教师讲述故事(李白斗酒三百篇 )我们再诵诵:二、重点欣赏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1、出示:望庐山瀑布教师诵诗,指名学生诵诗。 老师看多很多的山,我们也是山城的孩子,那你看到过白色的云烟, 有看到过紫色的云雾?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紫烟产生的原因。 师:这样的景象只有诗仙看到,这是仙境那。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 “飞流直下三千尺 ” 这是夸张,你可以用哪两个词语形容?(特别极其 极度)疑是这是什么呢?这是怎样的想象?(大胆的想象非同寻常的想象惊人的想象奇特的想象)老师概括为 “奇妙 ”的想象。2、 师:李白的诗歌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