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_第1页
由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_第2页
由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_第3页
由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贾红一、试题分析:2003年作文试题由一则寓言、一段提示语、一个话题和六点“注意”事项组成。“智子疑邻”这则寓言出自韩非子说难,是小学生都熟悉的故事。此材料 在高中政治教科书第二册“辩证法” 一节中出现。“提示语”提出现实生活中既有“类似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甚至“相反 的情况”,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启迪考生思考生活、思考自我。考生 根据寓言和现实生活从“类似”、“不同”、“相反”几方面展开联想,可写的东西很多。两个富有启发性的设问,给考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或角度。“三自” 和对试题提供的材料“可用也可不用”的宽松要求,给考生写作以充分的

2、自由 度,有利于扬其个性之所长。话题以并列短语的形式呈现,要求考生谈感情与认 知之间的关系,要求回答感情的亲疏对认知是否有影响,“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关于“感情的亲与疏”,可做宽泛的理解,考生涉及感情的亲 疏、远近、厚薄、真假都可以。关于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考生认为感情与认知之间有某种关系,谈前者对 后者或后者对前者会产生影响,这是可以的;考生觉得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阐明一方对另一方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也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论是 肯定性立意还是否定性立意,不论是顺向立意还是逆向立意,都是允许的。关于切入的视觉,考生无论写什么文体,既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关于文体,

3、 指的是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 试题没有文体限定。写议论文的,从理 性的认识、理论的高度来阐述是可以的;如果写记叙文,应允许考生选取生活体 验中的某一个情节或细节去反映某种认识或表达某中情感,只要考生在叙述过程中已暗示“情感与认知”二者间存在某种关系就可以。关于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如果考生选取的是古代题材,其作文要看他是否包含有个人的认知和情感 体验,有“我”在就可以。二、高考作文命题导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 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不仅是考生关注的热点,也是各媒体争相炒作的热 点。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

4、、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 射或引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过去一般 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规定的框 框内,审题稍有不慎,就会“跑题”。命题作文有时难免与部分学校的作文训练 题撞车,因此有一些人喜欢在猜题上绞尽脑汁。 后来出现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比 命题作文有了一些改进,应考者不容易猜到题目,但要求学生立意紧扣材料,限 制过死,不利于富有创新精神的、有才华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特别是形 成了“叙一一议一一联一一结”的新八股模式后, 考生立意、选材的自由被剥夺, 文章构思也大同小异,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因受限

5、制而难以展示。 近几年的高考作 文,在命题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 文是一种开放式作文。它以提倡创新、展示个性为原则,强调见解新颖、材料新 鲜、构思新巧,结构模式不拘一格,突出的特点是限制条件少、开放性强。这种 命题可看作是对过去作文命题过死的一个校正, 从考试结果看,全国各地优秀作 文比过去明显增多。高考作文命题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可以说无论是谁来给高考作文命题,要做到 所有考生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对高考作文题也应以宽容的态度 对待它。2000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人说这个话题限制过 死,考生发挥的余地不大;2001年的话题是“

6、诚信”,有人说话题太宽泛; 2002年的话题做了一些限制,在“选择”的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心灵的”加以 限制,有人说这是引导学生说假话。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减少某些批评, 如何避开老师猜题,这是命题者不得考虑的问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这个话题,可以说在避免猜题、宿构、抄袭上是成功的。它不再只是要求考生就 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做文章,而是要求考生阐明感情亲疏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重 点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相关素质,考生的思辨力度。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 性、变通性,有很强的检测功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注重 自身的情感体验。它还能检验考生情感的真实性和个别性, 语言表达的

7、流畅性和 写作技巧的新巧性,检测考生思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阅卷时要求老师体现综 合性原则。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强调检测考生思维的 综合性,文章的整体性,体现采意给分的原则。今年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搜寻写作材料,对假话连篇的中学生 作文现状是一个纠偏或警示;它要求在思辨中立意构思,要求中学生在读写训练 中必须强化思维训练,这也给语文教师不少启示:亦步亦趋于往年高考式的作文 备考指导是行不通的。三、高考作文中显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语文新教材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 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

8、展健康 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考生的高考作文中显示了近三年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 的实绩。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考生在作文中涉及的内容关系到社会 的方方面面,有今年热门的话题,“非典”,有环保、伊拉克、中日友好关系、 师生关系、母子父子关系、社会老龄化问题、应试教育、同学朋友关系、文学问 题等等,并且考生对此都有真切的感受, 都注重了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如在 优秀作文捕捉理性的灵光一文,考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从感情与理性的高度 去审视纷繁的世界,感情飞扬,有逻辑的分析、理性的判断,从孔子、诸葛亮、 海明威、梵高、司汤达、托尔斯泰、南丁格尔,将这些人物的历史和文学成就进 行了热情的

9、赞美和讴歌,显示了考生较高的文学素养和理性的思考,确实他在捕 捉理性的灵光,我们也感受到这位考生透露出文学与历史的灵气。还有的考生平 时都注意观察生活,对生活有思考的习惯,进了考场他也在思考生活,记了一件 小事,监考老师给他垫桌腿,他对监考老师由“金刚”到“菩萨”认识的转变, 表现了监考老师对考生的爱,也细致的刻画了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 写得非常感 人,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平时对生活都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2、文体多样,语言活泼,显示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涉及的文体除了记叙、议论、散文、小说等常见的文体以外,还有文学评论、 戏剧、杂文、辩论、诗歌、寓言、散文诗、读后感等新鲜活泼的文体。运用这些 文

10、体能使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如小说他是劳模 ,写了人们对劳 模不公正的待遇,致使劳模走入极端。如感情与理性的辩论 、杂文毛泽东 与赵微、读后感邹忌与齐王纳谏新解、诗歌雄鹰与麻雀的对话等等,都 显示了考生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3、显示了新教材教改的实绩,从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眼界开阔,从 课本出发走进了文学的广阔天地,如学生在作文中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进行比较阅读,很自然的从伟大的革命导师博大的胸 怀与陆游封建士大夫孤寂不得志的心态中引出“感情的亲疏与认知”之间的关 系,实际上这是教材上的一个思考题。 还有的作文将文学史上一些相同或不同文 学派别的作品进行比较,

11、也能够看出“感情的亲疏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如有的 作文李清照与柳永婉约、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李白与杜甫的风格等等。四、思考的问题:作文中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个性化。、对生命缺乏关爱,缺乏热情,如一个囚犯的忏悔、一封遗书,表现杀父、 自杀的倾向,表现一种阴暗冷漠的心态,祭高考对高考制度的诽谤,对社会 的全面的抨击,扫荡一切,全盘的否定一切。还有写考试作弊,好友给错误的答 案,显示社会的世态炎凉。寓言故事病毒与人类的对话最终人类被病毒所毁 灭。、生活体验甚浅,矫情过多。如父亲的感情与认知,父亲为了抗“非典”与 母亲离婚,对生活胡编乱造,缺乏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如给萨达姆的情书 等等。、追求

12、形式的创新,与题意相违背。如生存的寓言对话、日记、梦境夹杂, 文体非驴非马,内容与形式未做到完美的统一。、展示情感状态无感人的细节,展示状态无深度。如偷钱中的误会,作文题材低幼化:丢钱、打碎了花瓶、双亲重男轻女等等,用幼儿的眼光看待生活,底 龄化的倾向,但又失去了儿童的天真,反映了生活的匮乏,认知的肤浅。五、问题产生的原因:1文化传统与现代多元化文化的矛盾性。传统的文化价值需要反思,动摇了文 化之根,人生的传统价值与个性张扬的矛盾, 需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学而时习 之,不亦乐乎?”学习语文“悦”在何处,学习无乐趣,肯定学不好。有作文只 一句话,“见了这个题目我火冒三丈”, 还有的写“做个好媳妇”,文章结尾说 “本姑娘让各位考官见笑了”。2、文化的全球性与本土性的矛盾。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击,使弱势文化逐 渐消解。对络、追星族、爱情的荒谬追求,最主要的是语言,英语统治世界的倾向,这是很可怕的。教育者不要偏离自己的文化身份,要有民族文化身份的定位, 传播低层次的文化,对文化教育的贬低与亵渎。如作文中络语言的运用,有时虽 然能带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但语言缺乏文化内涵,长久下去,语言的匮乏,不 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如作文毛泽东与赵微,作者把毛泽东与赵微进行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