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_第1页
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AP十-A-、先秦文学时间:上古先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前的封建社会)特点: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最稚气、最顽皮、最具幻想的时代,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神话传说的时代。代表作:1.1.诗经2.2. 史传文学: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3.3. 诸子文学: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墨子论 语4 4 .楚辞:离骚代表作家:屈原、左丘明、两汉文学时间:西汉一一东汉特点: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幻想结合在一起,运动、力量、气势 是本质。采用五言形式。代表作:1.1.汉赋: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衡:归田赋壹:刺世疾邪赋2 2 司马迁:史记3.3.

2、汉乐府民歌4 4 古诗十九首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司马迁三、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一)时间:东汉末年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 特点:1 1 政治理想的高扬;2 2 人生短暂的哀叹;3.3.强烈的个性表现;4 4 浓郁的悲剧色彩。代表作:1 1 三曹: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 曹植:铜雀台赋2.2.建安七子:孔融:论盛孝章书 王粲:七哀诗琳:饮长城窟行 阮璃:驾出郭北门行 桢:赠从弟三首 徐干:室思诗 应场:公燕诗 蔡琰:笳十八拍代表作家: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四、正史文学时间:魏末时期特点:从玄学解释儒家经典,把老庄思想同周易结合,崇尚虚无代表作:何晏道德沦王弼:周易注老子注代表作家:

3、何晏、王弼 五、西晋文学时间:西晋时期特点:模拟古人、追求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代表作: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左思:咏史琨:重赠卢谌代表作家:陆机、左思、琨六、诗经(先秦时期,收藏西周初一一春秋中的作品)名称:诗或“诗二百”概念:是一部口头文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应西周至春秋人民各层面的生活。分类:风:160160 篇雅:105105 篇颂:4040 篇特色:赋:直接叙述比:比喻兴:借其他事物引出要歌咏的事物艺术特色:1 1 面向现实、纯朴自然的风格特征;2.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3 优美的语言艺术。容:周族史诗、颂歌与怨刺诗、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作品:卫风氓采薇蒹葭七、史传

4、文学(1 1)尚书:(殷商一一西周)名称:书书经(四书五经之一)概念:是我国最早的政治史料汇编,是史传文学的一种,属于记言的左史,反映了从殷商至西周思想观念的演变, 核心是“敬天”、“明德”、“慎 民”。文学特征:1.1.口语化的语言,即记言;2.2. 简略的人物形象;3.3. 充沛的感情;4 4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2 2)春秋:(鲁隐公哀诸公)概念:是一部专于记事的右史,开创了编年体记史的方式。叙事特点:“春秋笔法”:简而有法,即简洁严谨,凝练含蓄。“微言大义”:以平常语言讲述大道理。艺术效果:凝练含蓄(3 3)左传:(鲁隐公鲁哀公,左丘明著)名称: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概念:

5、是记事史书,仿春秋的编年体思想倾向:民本思想、崇礼思想、崇霸思想。人物形象:1.1.建功立业的伟人;2.2. 荒淫无道的昏君;3.3. 善恶典型的贵族妇女。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以春秋为纲,仿照春秋的编年体。(4 4)国语:1 1重在记言、长于说理、重于教训且平实畅达,不失风趣幽默;2.2.首创分国记史的体例。国语与左传的关系:国语先于左传,思想倾向有相似之处, 即“重礼”、“崇礼”、“尚德”。(5 5)战国策:名称:国策文学成就:1.1.纵横家的思想;2.2. 高才秀士的风采(纵横策士);3.3. 敷扬厉的说辞(纵横家的说辞);4.4. 别开生面的寓言文学。战国策与左传、国语的关系:1.1.

6、战国策与左传:崇霸思 想相同;2.2.战国策与国语:语言特 色都不失风趣,引人入胜。八、诸子文学(1 1)论语:概念:是孔子与其弟子言论的结集。思想核心:1.1.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礼,“克己复礼为仁”3 3 有教无类。语言特色: 1.1.多以三言两语为章, 言简意赅、 用意深远、 发人深省;2.2.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使用;3 3 句式灵活多变、舒缓自如、长短不拘、有很强的表现力。(2)(2)孟子:概念:记叙战国时代儒学思想家孟子的言行。思想:“王道”、“仁政”、“性善论”,即“仁”、“义”。艺术特点:1.1.感情充沛、气势极盛;2.2

7、. 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3.3. 善用比喻。(3)(3)庄子:(文学性较强)思想:源于老子,核心为“道”(主观唯心主义)创作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散文风格:(“汪洋恣肆”、“恢诡谲怪”)1.1. 奇幻的想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2.2. 描写精工,形神毕肖;3.3. 寓言丛集,寓中设寓。(4)(4)韩非子:主:“严刑峻法”、“法治”、“力”、“术”、“势”,为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容分类:政论文、寓言故事集特点:1.1.政论文:锋芒毕露、语气专断、严峻峭拔;2 2 寓言故事集:创立了“寓言群”的形式用群体集结的寓言来说明事理。它们的出现,说明了寓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

8、开始脱离散文母体,取得了独立存在的地位。九、楚辞概念: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文体代表作品:屈原:离骚艺术特色:1.1.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拓展了比兴的象征意义,把物我、情 景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2.2.打破了四言句式,出现了五言、七言句和散体化的句子。离骚:概念: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篇抒情诗,既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带有很强幻想性 的浪漫主义色彩。容:1.1.写出身、志向、操守、矛盾、不公正的待遇;2.2.被主疏远后的挣扎以及抉择。艺术特色:1.1.感情澎湃激越;2.2. 意向的运用;3.3. 浪漫主义特征;4.4. 语言精练,大量吸收楚国

9、方言;5 5 打破了四言句式,创造了“骚体”。屈原诗歌创作与离骚的不同:采用直接铺叙的手法,感情更直接奔放,浪漫屈原的伟大性:1.1.文学上:a a 创造了 “骚体诗”,开创了诗歌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b.b.以积极浪漫的创作手法,开辟了另一个影响深远的 传统,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力;c.c.楚辞体 打破了四言句式,出现了五言、七言句和 散体化句子,给后人以形式上的无限启发;d.d.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拓展了比兴的象征意义,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 表现力;e.e.作品对辞赋的发展有直接影响。2.2.政治上: 他执着的爱国热情、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典。色彩则不

10、如离骚十、汉代辞赋的发展阶段(最大特点:叙事写物)1.1. 汉高祖初一一武帝初:a.a. “骚体赋”为主;b.b. 多是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c.c. 在形式上初步有所转变;d.d. 代表作家:贾谊、小山、枚乘等。2.2. 西汉武帝初一一东叶:a a 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b.b. 容多是描写汉帝国的富强;c.c. 以“散体大赋”为主;d d:代表:枚乘:七发,第一篇散体大赋作品、司马相如H、司马相如赋特色:文章字句铺雕琢,极尽夸铺排之能事,罗列事物、堆砌辞藻。评价:1.1.是汉赋的奠基者;2.2.他的赋作标志着汉赋的基本定型与成熟,影响了两汉整个赋0坛,成为人 们效仿的对象。十二、史

11、记(既是一本史书,同时又表现司马迁的人格)概念: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自黄帝时代至汉武帝狩元年间的历史。容: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特色:1.1.纵贯三千年,包罗万象,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2.2.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容。成就:1.1.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2.2. 取材与互见法;3.3. 情节更加完整、更加故事化;4 4 细节更加性格化。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成就,包罗万象、贯通古今,还创造出了史书撰写的新 体制。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1 1 司马迁带着深切的悲痛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失败,常饱含着悲愤;2.2.史记不是客观地叙述事实,而是饱含着司马迁的爱憎,它通过对历

12、史事件、人物的描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3.3.屈原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对屈原的赞美敬重。十三、汉代诗歌1.1.汉乐府民歌:思想特色:“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容:a a 反映人民生活的困苦;b.b. 反映战争的灾难;c.c. 反应男女爱情和被压迫的妇女孔雀东南飞;d.d. 揭露上层社会的腐朽。艺术成就:a a 对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b.b. 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c.c. 语言朴素生动,常用烘托、侧面描写、比喻、夸和拟人的手法;d.d. 不拘于四言格式,而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2.2. 文人五言诗与汉乐府民歌的不同:a.a.

13、表现主题:相同:都是对人民真实生活的描写,反应政治的黑暗。b.b. 表现手法:文人五言诗:比兴手法汉乐府民歌:烘托、侧面描写、比喻、夸、拟人十四、建安风骨概念:指“三曹”、“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容: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 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南朝至唐朝,它一直是文学品评 的总要标准。十五、曹植的贡献1.1. 是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文人;2.2. 有自己的风格,发展了五言诗的抒情趋向,又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五言诗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大大丰富了其艺术功能;3.3. 是建安文学之集

14、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十六、陶渊明(田园诗派代表)人格: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 外之求。诗风:自然、清美。十七、名士风度背景: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特点:1.1.洒脱、活泼、自在适性的精神和个性表达;2.2. 与儒家思想相悖;3.3. 不拘礼法、率性纵情、风流潇洒、饮酒服药的生活方式;4.4. 个性意识的觉醒。十八、玄学背景: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容:以道家玄虚观点来解释儒学,把老庄思想同周易结合,作为其学说核心 十九、世说新语(全新的小说雏形)特点:1.1.讲究人物语言传神,侧重于谈吐中体现人物的神韵;2.2.力求以简练的笔墨描写人物的

15、外貌,表现人物在神韵。二十、上官体上官仪代表了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以写景见长,风格“绮错婉媚”,即 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 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二一、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初唐 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四杰的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川、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四杰”创作的特点: 自觉变革文风: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容上:实现了诗歌由宫廷向市井、江山、塞漠的转变;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以刚健骨气为审美追求,气势壮大,慷

16、慨悲凉。形式上:对五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二、山水田园诗派容:主要表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的陶醉和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情趣。形式: :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风格:静逸明秀其诗作从题材容到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有:王维山居秋暝、鹿柴;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还有储光羲、 祖咏、裴迪等。二十三、宋宋是佺期与宋之问两位诗人的并称。主要活动在武后、中宗时期。他们总结 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 终使律诗定型。宋对近体诗体制的完备作出应有的贡献,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 律诗的影响。他们倾力于律体的写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了五七言近体的

17、形 式规。二十四、边塞诗派盛唐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 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 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 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二十五、韩孟诗派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这派诗人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 追求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发 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以文为诗,即以古文的章法、句 法入诗,以议论为诗。主“不平则鸣”“笔补造化.主要诗人还有贾岛、贺、卢仝、 马异、叉等 二十六

18、、元白诗派是指以元稹、白居易、王建、籍为主要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 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 力求通俗易解。二十七、新乐府运动中唐的一种诗歌创作思潮。诗人白居易、元稹、籍、王建、绅等人好以乐府 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 效果。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这群诗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 自然流畅的 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新乐府”理论主:. .强调端正诗歌创作的方向一一反对逃避现实,苟且偷安的创作倾向b.b. 强调回复古乐府的“写实”传统。如白居易“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直歌其事”

19、等c.c. 强调恢复毛诗序风雅比兴的美刺传统。(重讽 喻功能,轻审美功能)二十八、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容包括志怪、写实等。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 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具 有“有意作小说”、“多幻设语”、“篇幅漫长,记叙委曲”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传” 和“记”两种体制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娃传、蒋 防的霍小玉传等。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二十九、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 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所谓“沉郁顿挫”,指

20、的是深沉郁积的感情通过曲折往复的手法表现出来。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 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 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三十、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韩柳古文运动是一次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容言,是明道载道, 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 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 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其理论主有:a.a.坚持文以明道,注重经世致用,反对形式主义以端正文风;b.b. 提倡散体,破“体

21、”为文,反对骈体以端正文体;c.c. 反对“言”,倡导“词必己出”以端正文章语言。三十一、花间集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人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18 位花间词派词人的 500500 首经典作品,其词的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 其主体风格是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 境界高远。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 发展过程的全貌。三十二、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

22、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 于西蜀,得名于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韦庄、皇甫松、光宪等。作品大都在樽前檀板间,为娱乐遣兴而作,大多写游冶宴乐,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等。语言秾艳华丽,格调绮糜柔弱。三十三、诗派a.a.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 三宗是黄庭坚、师道和与义b b 得名于吕本中的诗社宗派图。c.c.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师道、与义、韩驹等。d d 诗派的特色有三:一). .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 .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人;三). .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

23、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 切的联系。e e.创作主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 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三十四、易安体指清照的词风一一清新自然又创意出奇的语言风格。(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特点是:以寻常语 入词、格调凄婉悲怆、倜傥有丈夫气。三十五、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风格相近词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亮、过、 辰翁、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没有辛弃疾广,风格

24、不如辛弃疾多样,多以议论 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弃疾蕴藉。三十六、格律派词人主要代表人物有: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允平、周密等,他们以姜夔的“雅 词”为典,注重炼字琢句,牢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 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三十七、子昂唐诗发展的贡献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a.a.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 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b.b. 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 的健康文学。C.C.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

25、影响了唐代, 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 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三十八、春江花月夜艺术特点a.a. 新构思: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b.b. 新意境: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 人生真谛的追寻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 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 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c.c. 新格调:哀而不伤。泽厚在美的历程 中说: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 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

26、,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三十九、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艺术特点a.a.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b.b.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层次美、线条美、构图美。色彩美:色彩丰富,光影配合和谐,具有层次感与和谐美。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层次美:如山 居秋暝写景高低参差,远近错落,很有立体感和层次美。线条 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上有直的孤烟,圆的落 日,横贯大漠边缘的地平线, 蜿蜒曲折的长河, 四种不同的线条, 勾画出雄浑壮阔的塞上风光。构图美:如山居秋暝,诗人以 画家的匠心布勒画面,既有背景的布置,又有精彩的写景镜头, 而且景中有人,恬美的秋日晚景中点

27、缀着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 动场景,使画面顿时鲜活起来。C.C.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d.d.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四十、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对比a.a. 从容上来看,二人都写作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 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 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 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容更加丰 富多彩。b.b. 从风格上来说,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悲壮,但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 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 丽。c.c. 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28、;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 于景。d.d. 从语言方面说,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 奇巧,刻意求奇求新,以新奇俊逸动人。e.e. 从形式上来说,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 句式长短错综。f.f. 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总之,两个人各具特色。就诗歌的思想价值而言,大抵高适胜于岑参;而从艺术 上看,则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 更富有艺术个性方面。四一、白诗歌的艺术特点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

29、思想感情。a.a. 白在诗歌创作中常以理想“虚化”现实b.b. 白总是带着诗人的激情支配客观事象,以情造境。如月下独酌、秋 浦歌c.c. 舍弃具体细致的物象描绘,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事物的神韵。如望庐山瀑布、蜀道难d.d. 完全敞开情怀,采用爆发式的抒情方式,活脱脱地表现自己的精神个性。如将进酒四十二、白诗歌的艺术成就a.a. 豪放飘逸的风格:(1 1 )诗中多选择大鹏、天马、高山、瀑布、长江、黄河等雄伟阔大的意象。(2 2)白的诗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 而是捕捉了 许多表面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深入揭示感情的激 荡,造成诗歌结构的大开大合。(3 3) 他抒情的方式也往往不是含蓄收敛的,

30、 而是有如山洪暴 发,喷涌而出,一气直下。b.b. 瑰丽神奇的境界:他的诗常常充满大胆惊人的夸、丰富奇特的想象,还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梦境和幻觉构成瑰丽神奇的境界。c.c. 清新俊逸的语言: 白的诗歌常用极单纯自然而又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深厚的感情,达到他自己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理想境界。 白还注意学习民歌语言和当时的口语,使诗歌自然流畅,饶 有民歌风味。四十三、杜甫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a.a. 读书与壮游时期(3535 岁前):(1 1)自幼受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2 2)受盛唐风气的影响, 有高远的政治理想。(3 3)2020 岁开始漫游,过着 裘马清狂

31、”的浪漫生活, 漫游生活丰富了阅历,开拓了视野。杜甫此期 诗作 2020 余首,以望岳为代表;诗风以豪放浪漫为主调。b.b. 困守长安(35354444 岁):(1 1 )入长安后,应试落第。(2 2)天宝十四年,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诗 人杜甫的性格逐渐由轻狂转为深沉。此间的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后出塞等 名篇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 格。c.c. 陷贼与为官(45454848 岁):(1 1)逃难、被捉,陷叛军中约 9 9 个月。(2 2)先投肃宗,授左拾遗(3 3)因上疏救房琯, 贬为华州司功参军(4 4)弃官漂泊。 757

32、59 9 年秋弃官,拟入川,客居秦州几个月,年底到。此间的作品有:北征、春望、 月夜、三吏”三别”等, 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d.d.漂泊西南时期(48485959 岁)入蜀筑草堂定居,此后又辗转到夔州。此间作品 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 、秋兴八首、登高等 这时期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四十四、杜甫律诗的成就a.a. 以律诗写组诗,拓宽表现容,增强表现力b.b. 拓宽了律诗的表现围和表现手法。c.c.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d.d. 语言长于练字练句。四十五、白居易长恨歌多主旨讽刺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 ,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等(

33、注: 需展开分析)四十六、贺诗歌的特点a a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 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 力惊人b b 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C C. “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

34、色上,千锤百炼而成 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 冷艳风格。d.d. 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 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四十七、杜牧咏史诗的特厂杜牧的诗歌创作中最出色的是其怀古咏史诗。 这类诗或抒写对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诗歌基调 明朗爽健. .。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 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 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 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

35、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 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四十八、商隐对诗歌发展的贡厂a.a.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 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 碑,那么,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 的浓艳色彩、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2) 爱用冷僻的典故, 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3) 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4)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36、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b b 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 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 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四十九、商隐诗歌朦胧多义的原肝a.a. 家境清贫b.b. 牛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c.c. 时代背景:宦官专权(注:需具体展开回答)五十、煜词的特点a.a. 情感充沛: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一任真实情感奔涌倾泻,有撼动人心的力量。b.b. 性情的本真自然:用真性情、真血泪写成,非常感人。c.c. 手法、语言本色自然:多用白描和口

37、语,不加雕琢,自然流畅。五十一、初唐诗歌发展的进程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 a a 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在诗风转变中起到 积极的引导作用b.b.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 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c.c. 以子昂为代表, 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 唐诗的正确发展道路。d.d. 佺期和宋之问, 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 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 终使律诗定型。e.e. 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

38、得很大 进展,诗情与画意结合,诗境空明纯美,为盛唐诗 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五十二、唐五代词的发展演变a.a. 敦煌曲子词: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它最初广泛流传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显露出来的多言男女艳情相思的创作倾向,它的主要特征:有衬字、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定、咏调名本意者多、 曲体曲式丰富多样。 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许多作品还 过于俚俗粗糙,往往令人不堪卒读。b.b. 早期文人词:代表人物有:白、志和、韦应物、白居易、禹锡等。早期文人词的特点反映的生活容比较广阔, 既有边塞风光,又有江南景色, 并非只是局限在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的围中,大多数词风格轻快活泼,语 言朴素清新。早期文人

39、词多限于小令,没有长调。c.c.温庭筠及花间词: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扩大了词的影响,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开始成为新的诗体形式之一;开拓了词的创 作道路,形成了婉约词派,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其词的容主要写男女离 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主体风格是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 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d.d.煜及其他南唐词人:(1 1 冯延巳,词作数量居五代人之首。词意境清丽而 幽雅,词约而意丰,抒情委婉而含蓄。(2 2)璟存词四首, 蕴含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后主 煜的词境较接近。 代表作为 浣溪沙 。(3 3)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前期词以描 写宫廷生活、

40、男女情爱的题材为主,也有一 些抒发离愁别恨的作品。在容题材上仍受南 朝宫体诗和花间词的影响,但却是他心世界 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后期词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 颇具艺术感染力。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 为士大夫之词。”五十三、北宋词的发展轨迹a.a.北宋前期词坛的沉寂从宋初96960 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1007 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是北 宋词的前期。这时期的 词人”有王禹偁,钱惟演、寇准、潘阆、林逋等几位。 他们地位各异,遭遇不同,大多以文著称,并不是真正的词人,词仅仅是他 们兴致偶来的随笔,数量甚少。b.b. 第二个时期是

41、从真宗后期 10091009 年到宋仁宗 10631063 年。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 的词人,有柳永、先、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为代表,又有仲淹、王安石等成就特殊的词人; 总体来说, 北宋中期的词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诸多词 人的努力及所取得成就对后期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 点:第一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使词的篇幅加长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对后期 豪放词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是仲淹的边塞豪情和王安石的宏大气势融 入词中,打破了婉约词的网笼,最先扯起豪放词风的大旗;第三是单纯个人 抒情词作的出现,把词从单纯的描写引向了个人抒情,题材更加广泛,境界 更加升华,为豪放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42、c.c. 第三个时期从英宗 10641064 年至靖康之变之前的六十余年。这一时期是北宋词坛的繁荣期,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其中以苏轼最 为突出。苏轼对词风的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既向创作主题在的情感世界开拓: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变为男性化的 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又朝外在的生活世界、时 空场景拓展:不仅在词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官场应酬、闲居读书、躬耕、 射猎、游览、等日常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图景。另外, 周邦彦是宋词的 集大成”者,周邦彦对词的章法结构、句法炼字和音律贡献 巨大,其典雅精工的美学风却把

43、宋词推向了审美的顶峰。五十四、白a.a.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 是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 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1 1)白在诗歌创作中常以理想“虚化”现实(2 2)白总是带着诗人的激情支配客观事象, 以情造境。 如 月下独酌、秋浦歌(3 3)舍弃具体细致的物象描绘,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事物的神韵。如望庐 山瀑布、蜀道难(4 4)完全敞开情怀,采用爆发式的抒情方式,活脱脱地表现自己的精神个 性。如将进酒b.b.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豪放飘逸的风格:(a a)诗中多选择大鹏、天马、高山、瀑布、长江、黄河 等雄伟阔大的意象。(b

44、b) 白的诗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而是捕 捉了许多表面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深入揭示感 情的激荡,造成诗歌结构的大开大合(c c) 他抒情的方式也往往不是含蓄收敛的,而是有如山 洪暴发,喷涌而出,一气直下。(2 2) 瑰丽神奇的境界:他的诗常常充满大胆惊人的夸、丰富奇特的想象,还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梦境和幻觉构成瑰丽神奇的境界。(3 3) 清新俊逸的语言:白的诗歌常用极单纯自然而又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深厚的感情,达到他自己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理想 境界。白还注意学习民歌语言和当时的口语, 使诗歌自然 流畅,饶有民歌风味。五十五、杜甫a.a.杜甫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1

45、 1) 读书与壮游时期(3535 岁前):(a a)自幼受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b b)受盛唐风气的影响,有高远的政治理想。(c c)2020 岁开始漫游,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 生活,漫游生活丰富了阅历,开拓了视 野。杜甫此期诗作 2020 余首,以望岳 为代表;诗风以豪放浪漫为主调。(2 2) 困守长安(35354444 岁):(a a)入长安后,应试落第。(b b)天宝十四年,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 诗人杜甫的性格逐渐由轻狂转为深沉。此间 的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前 后出塞等名篇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 会的各种矛盾,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和 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46、。(3 3) 陷贼与为官(4545 4848 岁):(a a)逃难、被捉,陷叛军中约9 9 个月。(b b )先投肃宗,授左拾遗(c c)因上疏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d)(d)弃官漂泊。 75759 9 年秋弃官,拟入川,客居秦州几个月,年底到。此间的作品有:北 征、春望、月夜、 三吏”三 别”等,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忧民感情,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 期。(4)(4)漂泊西南时期(4848 5959 岁)入蜀筑草堂定居,此后又辗转到夔州。此间 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闻官军 收 、秋兴八首、登高等,这时 期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b.b. 杜甫律诗的成就:(1):(1)以律诗

47、写组诗,拓宽表现容,增强表现力。(2)(2) 拓宽了律诗的表现围和表现手法。(3)(3)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4)(4) 语言长于练字练句c.c. 诗史: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当权势力的罪恶,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运用强烈对比,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醉生梦死、 穷奢极欲、横征暴敛 的罪恶,高度概括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现实。(2)(2)真实反映了人民深受战乱和剥削压榨的痛苦。“三吏”、“三别”真切反映了由于唐王朝大肆抽丁抓夫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其中既有已过兵役年龄的老汉,也有不及兵役年龄的中男,甚至连根本没有服兵役义 务的老妇也被捉去。这类诗真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3 3)抒发关心命

48、运、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作于陷贼时期的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 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工稳的对仗生动表达了对祖国危 难的深重忧虑。d.d. 诗圣:(1 1)在审美意识的层面,杜诗成为儒家正统诗学的典。忠君爱国、忧国忧民,集儒家诗学之大成,开创“诗史”新风,直 接引发中唐诗人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创作精神的转变。(2 2)杜甫继承了古体诗的创作成果,在诗歌体制方面开创了 “即事命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直接成为中唐乐府诗的先声。如“三吏三 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表现手法上增加描叙和议论成 分等直接影响中晚唐以及宋代诗歌的创作。(3 3

49、)杜甫以写诗为祖传的事业,认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十 分注重艺术锤炼,对后世诗坛影响深重。e.e.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1 1)通过描述某些事件来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 2)因叙生感,因感生意,感事与写意有机地相结合(a a)因事生感,推己及人及世。如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中有自己的栖身茅屋联想到“大庇天下寒 士”。(b b)寓感于叙。(c c)因事生感, 有时感叹之不足,便由感事转入论事, 直接表述意见。(d d)杜诗感事, 有时与写景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 感事便化为情景交融,实中有虚。如春望 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尽心”。

50、(3 3)创造性地运用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来抒 发心复杂、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怀,形成了以沉郁顿 挫为主导的艺术风格。如登高五十六、商隐a.a. 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1 1)大量运用比兴寄托;(2 2) 笔下的事物都赋予了作者的性格;(3 3) 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 喻;(4 4) 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他以意境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创造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b. 商隐的诗歌创作:(1 1)政治诗。直接反映现实政治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他对晚唐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正义感。(2 2)咏史诗。多是借歌咏历史来讽谕现实,并

51、在诗中寄 寓自己怀才不遇的身世感伤。如贾生。(3)咏怀诗与咏物诗。 这类诗意境清新,情思缠绵,往往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调,反映了晚唐特定的时代 风貌。(4)爱情诗及无题诗。其爱情诗真挚动人。无题诗或以“无 题”二字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五十七、苏轼a.a.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1)(1)将通常只在诗中出现的容移入词中,女口: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咏物记事等,扩大了词的 容和题材。(2)(2)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 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b.b. 苏轼“以诗为词”:(1):(1)首先指的

52、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容的扩大, 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2)(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 “软性 文学” d d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 做词寓以诗人句法、 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 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 是典型的士大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 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 增加了词的容,丰富了 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C.C.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1)(1)扩大词的表现围,提高词的表现功能。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 山水、田园、仕途失意、

53、报国雄心、人生哲理等,无 不可以入词。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的是 打猎及报国之情;领域上,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 高了词的境界, 使词从以娱乐为主, 转变为以抒发个 人的人生感受为主,从而具有了与诗同样的功能与作 用。 如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在题材上表现 的是遇雨这样的生活小事, 但是其中既表现了作者旷 达的人生态度,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2)(2) 提高了词的品味。词源于民间,继而流入青楼,长期以来被视为“艳科”,但词到了苏轼的手中,已经与诗 的言志抒怀并无二致了,这样词就登上了大雅之堂, 取得了与诗同等的地位。(3)(3) 开创豪放词风(4)(4) 推进词的体制:(a)(a) 促进了词与音乐的分离。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 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 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b)(b) 促进词的题序的普遍运用。(c)(c) 推进了词调的发展五十八、柳永a.a.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a)(a) 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 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b)(b) 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