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通过对绪论讲授,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有关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学科特点、发展前景以及在本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有明确的认识。要求学生对组织学、胚胎学等名词有准确的概念,了解教学安排,掌握教学方法,以认真的态度学好本门课。【重点·难点】重点:1、动物组织学、胚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常用的染色方法和基本术语难点: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和计量单位【教学方法】 使用powe
2、rpoint制作电子幻灯片进行课堂讲授,介绍有关参考书,供学生课后查阅。【讲授课时】 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一、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一)动物组织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1、概念:动物组织学(animal histology):是研究动物(主要是家畜和家禽)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亦称微视解剖学(microanatomy)。2、微细结构的涵义:指光镜或电镜下所显示的结构,分为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显微结构(microstructure)(光镜结构)、超微结构(u
3、ltrastructure)(电镜结构)3、研究内容:组织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大部分: (1)细胞学(cytology)(2)组织(tissue)(3)器官(organ)(4)系统(system)(二)动物胚胎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动物胚胎学(aminal embryology):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2、研究内容:包括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及先天畸形等。二、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一)固定组织研究法 1、组织学制片技术:组织学最基本和经常使用的技术。(1)切片法
4、60; (2)非切片法:有涂片(血液、骨髓、精液)、磨片(骨)、铺片(疏松结缔组织)和装片(鸡胚)等。 2、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技术 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4、显微放射自显影术(microautoradiography)(二)活体组织研究法1、组织培养术(tissue culture)2、活体染色(vital staining)3、细胞融合(
5、cell fusion)4、细胞电泳(cell electrophoresis)(三)新技术研究 1、冷冻蚀刻复型术(freeze etch replica)2、细胞形态计量术(cell morphmetry)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4、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四)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LM)(1)生物显微镜(2)荧光显微镜(3)相差显微镜(4)暗视野显微镜(5)偏光显微镜(6)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
6、roscope,EM) (1)、透射电子显微镜(2)、扫描电子显微镜(3)超高压电子显微镜(五)胚胎学技术1、描述胚胎学(descriptive embryology)2、比较胚胎学(comparative embryology)3、实验胚胎学(experimental embryology)4、化学胚胎学(chemical embryology)5、分子胚胎学(molecular embryology)6、生殖工程学(reproductive engineering) 三、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动科专业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动物学、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7、研究机体的微观结构,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免疫学等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动物科学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石。 四、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1、形态联系功能2、平面联系立体3、静态联系动态4、理论联系实际5、共性联系个性【思考题】 1、动物组织学、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2、微细结构(显微、超微结构)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第二章 细胞学概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细胞的概念、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及细胞的生命活动。【重点·难点】重点:1、细胞膜的结构及功
8、能;2、线粒体、核糖体等六种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3、核仁、染色质的功能;4、细胞分化的功能和意义。难点:1、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骨架系统和细胞的整体性。【教学方法】借助挂图、模型及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来讲授细胞的各种结构。【讲授课时】 2学时【讲授内容】第二章 细胞学概论一、细胞的形态、大小及化学成分(一)细胞的形态细胞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方形、梭形、扁平及突起等。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如有收缩功能细胞呈长梭形;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的神经细胞是多突起的;有保护功能上皮细胞是复层的。(二)细胞的大小
9、细胞大小差别很大,直径多为1020um,小的直径只有几微米,如小脑的颗粒细胞(45um),大的可达数厘米,如鸟类的卵细胞。细胞大小是与细胞机能相适应的,与生物体的大小没有相关性,同类细胞的体积是相近的。 (三)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核酸、无机盐和水分等。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1、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由蛋白质、类脂和少量的糖类组成,厚度610nm,在光镜不能分辨,电镜下可见三层结构,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深暗),中间层电子密度(明亮),通常把具有这样三层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unit membrane)或生物膜(biome
10、mbrane)。2、细胞膜的功能(1)界膜作用(2)物质交换:为细胞膜最主要的功能。交换的方式有多种: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endocytosis)与胞吐(exocytosis)(3)调节代谢(4)信息传递与细胞识别 (二)细胞质(cytoplasm)1、胞基质(matrix) 细胞质中的液体部分,为半透明的均质状胶体物,主要含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水分和一些可溶性酶。内含物有糖原颗粒、脂滴、色素颗粒、分泌颗粒等。2、细胞器(cell organelle)线粒体(mitochondrion)光镜下:呈杆状或粒状。电镜下:见其有两层单位膜构成,外膜光滑,包着整个线粒体。内膜向内
11、折叠形成线粒体嵴(mitochondrial crista)。功能:由于线粒体内含有许多酶系统,通过一系列生物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所以称之为细胞的“供能站”。 核糖体(ribosome): 游离核糖体:游离于胞质中的称主要合成细胞本身的结构蛋白。附着核糖体:附着于膜上的称合成外输性的分泌蛋白。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1)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asmic reticulum ,RER) (2)滑面内质网
12、(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亦称内网器。光镜下:银染见呈网状。电镜下:见由大泡(vacuole)、小泡(vesicle)和扁平囊(saccule)三部分组成的膜相结构。功能:参与形成分泌颗粒和溶酶体,以及糖蛋白的合成及脂类代谢。 溶酶体(lysosome)种类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功能:细胞内消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6、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1)微丝(microfilament):为丝状
13、结构,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具有收缩功能,与细胞的收缩、运动、变形和吞噬等活动有关。 (2)微管(microtubule):为细长中空的管状结构,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构成细胞纤毛的支架,参与物质运输及细胞分裂。 (3)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为界于两者之间的细丝,不具有收缩的功能,主要起支持作用。如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是由其构成。( 4 )微梁网络(microtrabecular lattice):直径36的细纤维,交织成三维网络状结构,使各种细胞器固定在一定位置上进行各自的功能活动,并与其他骨架成分相连
14、,形成细胞内的支架系统。除了上述几种细胞器,还有微体、中心体等。(三)、细胞核(nucleus) 1、核被膜(nucleur envelope):又称核膜(nucleus membrane),由双层单位膜构成的胞在胞核表面的界膜,电镜下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隙、核孔和核纤维层内层组成。 2、核基质(nucleoplasm):又称核质,为粘稠的透明液体,主要含水分、无机盐和各种酶,为核内的功能活动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核内也有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3、核仁(nucleolus)化
15、学成分:主要是RNA,少量的DNA及蛋白质。功能:合成rRNA和组装核糖体前体。4、染色质和染色体(1)染色质(chromatin)化学成分:由DNA、RNA和组蛋白、非组蛋白组成的纤维状复合物。功能:合成RNA。(2)染色体(chrosomome):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复制加倍,高度卷曲折叠而变短变粗,组装成光镜下可见的短线状或棒状结构。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一)细胞的繁殖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称细胞增殖周期或细胞周期。(二)细胞的分化(differentiation)1、概念:细胞分化是指胚胎细
16、胞或幼稚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组成上由共性向特异性,可塑性向稳定性方向转化的过程。(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生物体所有的细胞在经历了新生、分化、分裂、生长等过程,最终都会衰老死亡的,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和必然的规律。不同类型的细胞寿命差异很大,如神经细胞,肌细胞的寿命可与个体寿命等长;红细胞在血循中存活120天,而中性粒细胞、小肠的上皮细胞寿命只有数日。细胞衰老时,表现出代谢降低,生理功能减弱,同时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体积变小,细胞器变形乃至破裂,核固缩乃至崩解等。细胞死亡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自溶,也可随分泌物排出(皮脂腺细胞)或自行脱落,如体表的上皮细胞。【思考题】
17、60; 1、细胞的膜性结构。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功能3、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溶酶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4、核仁、染色质的结构及功能 5、细胞分化的概念;高分化细胞与低分化细胞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第三章、上皮组织【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点·难点】 重点:被覆上皮的类型;各种上皮形态、分布及功能;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腺的分类。
18、0; 难点: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讲授课时】 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三章 上皮组织一、概述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由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1、组成: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2、分类:根据分布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三类。
19、160;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3、结构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2)大多数上皮细胞有极性(细胞不同表面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差别),朝向体表或腔面的称游离面,与之相对的为基底面; (3)一般缺血管和淋巴管,但富含神经末梢。 4、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二、被覆上皮(一)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1)细胞形态表面观: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的扁平细胞,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互嵌合,核扁圆,位于
20、细胞中央。侧面观:梭形,核椭圆并外突。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1)细胞形态:细胞侧面呈正方形,表面呈多边形,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2)分布:肾小管、某些外分泌腺的导管和甲状腺的滤泡等处。(3)功能: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1)细胞形态: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细胞表面呈多边形,侧面呈长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此种上皮极性明显,有的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分布,构成光镜下的纹状缘(striated border)或刷状缘
21、。小肠和大肠等处的柱状细胞间有的夹有形似高脚酒杯的杯状细胞(goblet cell)(一种腺细胞,可分泌粘液,润滑、保护上皮)。(2)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粘膜表面。(3)功能: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pseudostratifide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1)细胞形态: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四种形态不同的细胞组成。由于这几种细胞高低不等,胞核排列参差不齐,从侧面切面上看似复层,但每一细胞基部均位于基膜上,且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故称之。(2)分布:呼吸道粘膜。(3)功能:保护和分泌。5、变移上皮(tr
22、ansitional epithelium)(1)细胞的层数和形态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改变。表层细胞称盖细胞,双核,胞质浓染,可保护粘膜防止尿液的侵蚀。器官收缩状态时:上皮变厚,细胞变高,层数增多;器官扩张状态时:上皮变薄,细胞拉扁,层数减少。(2)分布:膀胱、输尿管和肾盏和肾盂等处。(3)功能:保护。(二)复层上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可分为表层、中间层和基底层。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1)细胞形态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基底层细胞(2)分布:表皮、口腔、食管、肛门和阴道及反刍动物的前胃。(3)种类:可分为角化的(皮肤、前胃)和非角化的两种。(
23、4)功能:保护;抗摩擦。 三、腺上皮与腺(一)概念: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组织概念)。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称腺(器官概念)。(二)腺的分类和发生发生:胚胎时期原始的上皮细胞伸入深部的结缔组织形成细胞索,继之细胞索出现管腔,末端细胞分化具有分泌功能,成为分泌部,其余部分发育成导管,分泌部细胞产生的分泌物经导管排出,此类腺称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和肠腺等。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导管退化,腺细胞与表面上皮脱离,排列成团、索或泡状,腺细胞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液或淋巴,此类腺称内分泌腺,如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三)外分泌腺的分类外
24、分泌腺种类繁多,功能复杂,有几种分类法。 1、根据腺分泌部的形态结构分: 管状腺、泡状腺和管泡状腺(单、复、分支) 2、按分泌物性质分:浆液腺、粘液腺和混合腺(三)腺细胞的分泌方式 局部分泌 顶浆分泌 全浆分泌 三、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一)游离面的特化结构 1、微绒毛
25、; 2、纤毛(cilia)(二)侧面的特化结构 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又称闭锁小带(zonula occludens) 2、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又称粘合小带(zonuia adherens) 3、桥粒(desmosome)又称粘合斑(macula adherens) 4、缝管连接(nexus)又称缝隙连接(gap junction)5、
26、镶嵌连接(interdigitation)(三)基底面的特化结构1、基膜(basement membrane)2、半桥粒(hemidesmosome)3、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思考题】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规律。 2、被覆上皮的种类及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3、腺上皮和腺的概念有何不同?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结构有何不同?腺细胞的分泌方式。
27、; 4、上皮组织(细胞)有那些特殊结构。 第四章 结缔组织【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起源、分类及各类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重点·难点】重点:1、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纤维和基质 2、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和功能难点:1、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浆细胞间的关系 2、血浆与血清的不同【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四章 结缔组织概
28、 述1、结构特点:与上皮组织比较有以下特点 (1)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排列疏松,无极性; (2)细胞间质发达,含细丝状纤维和基质; (3)富含血管和神经。2、起源:中胚层的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基质组成。3、分类: 4、功能:支持、连接、填充、营养、保护、创伤修复及防御等。 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一)细胞 &
29、#160; 1、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形态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细胞体积大,扁平多突起,核大,椭圆形,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修复创伤。 2、巨噬细胞(macrophage)形态结构:又称组织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广,形态不规则,在活体染色标本上,可见胞质内含吞噬的染料的颗粒。功能: 趋化性和变形运动;吞噬作用;分泌作用; 参与免疫应答。 3、浆细胞(plasma cell)形态结构: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常偏于细胞
30、的一侧,核仁明显,染色质粗大呈块状,在核膜下呈辐射状排列。功能:合成与分泌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4、肥大细胞(mast cell)形态结构:常沿小血管分布,圆形或椭圆形,核小,深染,胞质内含粗大的紫红色的异染性颗粒(染色时染料的颜色发生变异,蓝色红色,被着色的物质或成分称异染性)。 5、脂肪细胞 (fat cell)形态结构:体积大,球形,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核被挤到一侧,细胞呈指环状。功能:合成贮存脂肪。 6、间充质细胞(mesenc
31、hymal cell)形态结构:与成纤维细胞相似,不易区别。功能:为较幼稚的保持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二)纤维(fiber) 1、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1)形态结构: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故又称白纤维。HE染色呈粉红色波纹状,粗细不等,直径120um,有分支,互相交织成网。(2)化学成分:胶原蛋白。(3)物理特性:韧性大,抗拉性强。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1)形态结构: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直径0.21um,有分支,互相交织成网,断端常卷曲。HE染色标本上折光性较强,呈淡粉红色。(2)化学成分:
32、弹性蛋白。(3)物理特性:弹性强、韧性差。3、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1)形态结构:含量少,为纤细且分支多的纤维。纤维互相连接成网状,HE染色不能显示,用银染法染成棕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2)化学成分:胶原蛋白。(3)分布:主要存在网状组织,及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三)基质和组织液基质(ground substance):为均质胶状物,填充于细胞和纤维间。主要化学成分为粘多糖蛋白(是由蛋白质与糖胺多糖结合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组织液(tissue fluid):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经物质交换后由静脉端回到血液,当组织液增多时会出现组织水肿,而减少则为
33、组织脱水。正常生理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1、结构特点:细胞基质少,纤维发达,排列紧密。 2、分类:(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三、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 1、组成: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2、分布与功能:体内没有单独存在的网状组织,其主要分布于造血器官、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构成这些组织和器官的网架。 四、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聚集而成。由疏
34、松结缔组织将许多脂肪细胞分隔成小叶。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网膜、系膜等处,具有支持、填充,贮存脂肪、维持体温、参与代谢等作用。 第二节 血 液一、红细胞(emthrocyte; red blood cell)(一)形态结构单个红细胞(RBC) 新鲜时呈淡黄绿色,大量聚集时呈鲜红色。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二)生理特性及功能1、功能红细胞胞质内的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2、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被肝、脾和红骨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35、分解,同时红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补充。(2)红细胞的胞膜为半透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穿过血管壁时可改变形态),渗透压与血浆等渗,与0.9%的NaCl溶液相等。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膨胀、破裂为溶血;在高渗溶液中水分外析过多则会发生细胞皱缩。(3)红细胞的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neutrophil)(1)形态特点: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直径12um左右。核深染,形态多样,有肾形、杆
36、状和分叶形(25叶)。胞质内含细小的淡紫红色的中性颗粒(2)功能吞噬和杀灭细菌;具有趋化性,可作变形运动。2、嗜酸性粒细胞(acidophilic granulocyte)(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直径820um,核多分两叶,胞质内有粗大的鲜红色的嗜酸性颗粒。(2)功能可作变形运动,选择性地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释放颗粒中的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过敏反应;借助抗体或补体与寄生虫接触,并杀死之。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0.5%左右,直径约1015um,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核分叶或呈“S
37、”形,常被颗粒遮盖。(2)功能:抗凝血和参与过敏反应(同肥大细胞)。4、淋巴细胞(lymphocyte)(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猪和反刍动物比例较高(6080%),直径520um,依大小可分大(1320um)(不存在于血液中,存在于骨髓、脾、淋巴结的生发中心)、中(912um)、小(58um)三种。(2)分类和功能:根据发育部位、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淋巴细胞可分为T、B、K和NK四种 5、单核细胞(monocyte)(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38%,体积最大,直径1420um。胞核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而稀疏,着色较强;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38、,染成灰蓝色。(2)功能:转化为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1、形态特点:血小板是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无核,但有细胞器。(2)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四、禽类血细胞的特点 家禽血细胞与哺乳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不同之处。1、红细胞:呈椭圆形,并有椭圆形的胞核。2、异嗜性粒细胞(heterophilic granulocyte):又称假嗜酸性粒细胞(pseudoeosinophil),特点为胞质内含杆状或梭形的嗜酸性(红色)特殊颗粒。 3、血栓细胞thro
39、mbocyte):形态与红细胞相似,较红细胞小。4×85×10um。核椭圆形或近圆形,胞质弱嗜碱性,内含嗜酸性颗粒。数量6.7万/mm3,功能与血小板相同。五、血细胞的发生 1、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亦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指能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起源于胚外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有极少量。 2、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由造血干细
40、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特定的干细胞,故也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 【思考题】1、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相比较结构特点有何不同?2、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网状组织的组成。4、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5、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功能?禽类的血细胞的特点。 6、白细胞的种类及它们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和功能。 第五章
41、; 肌组织【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掌握肌组织种类、结构及功能特点,各种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重点·难点】重点:1、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2、心肌、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3、肌原纤维、肌节、肌浆网和闰盘的概念。难点:肌原纤维的结构,肌节的概念及收缩机理。【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讲授课时】 1.5学时【教学内容】 第五章 肌组织第一节 骨骼肌一、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一)形态结构长圆柱形,有
42、明显横纹,肌纤维长145mm,直径约10150um;多核,可达上百个,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缘,紧贴肌膜内面。(二)肌原纤维(myofibril)肌原纤维呈细丝状,直径12um,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呈现明暗相间的带,一个细胞内所有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整齐地对应排列,故整个肌纤维显现明暗相间的横纹。(三)肌节(sarcomare)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 I带1个A带1/2 I带,长约22.5um,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一)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分支形成的小管。它
43、包绕每条肌原纤维并与其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处,两栖类的位于Z线处。横小管开口于肌纤维表面,神经冲动沿小管传入细胞内。(二)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纤维内的滑面内质网,其在相邻两横小管间形成纵向包围在肌原纤维周围的小管,故又称纵小管(longitudinal tubule)。纵小管互相通连成网状,在靠近横小管处膨大成囊状,称为终池(terminal cisternae)。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triad)。在肌浆网膜上有大量钙泵,可将肌浆中Ca2+泵入网腔内贮存起来,当神经冲动传来时,又可释放Ca2+进入肌浆。(三)肌原纤维
44、电镜下见粗丝、细丝构成,粗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细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伸至粗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所以明带由细丝构成,H带只含粗丝,H带两侧的暗带由粗丝和细丝平行穿插构成。 第二节 心 肌一、 心肌纤维的显微结构特点短圆柱形,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横纹不明显。胞核一个,居中,偶见双核(猪可多达32个)。在肌纤维连接处,胞膜特殊分化形成闰盘(intercalated disk),呈梯形横跨肌纤维,在切片上呈深染的线。胞浆内富含线粒体、糖原和脂滴。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45、 1、闰盘:相邻心肌纤维之间胞膜凹凸相嵌形成。在横向连接面上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接触面上有缝管连接,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传递,使许多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同步收缩。 2、肌丝束:心肌纤维内无典型的肌原纤维结构,由肌浆网、横小管和线粒体把肌微丝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形成肌丝束。 3、二联体:心肌纤维的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处(家禽仅形成浅的凹陷),肌浆网较稀疏,常是一侧盲端略膨大,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由于其肌浆网不如骨骼肌发达,贮Ca2+能力较差,必须不
46、断从细胞外摄取,故心肌纤维对Ca2+反应敏感。 第三节 平滑肌一、平滑肌纤维的显微结构特点平滑肌(smooth muscle)纤维呈长梭形,长20500um,粗部横径520um,无横纹。核椭圆,一个,位于细胞中部,肌纤维收缩时会扭曲成螺旋形。 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膜不形成横小管,内陷形成许多小凹。肌膜内面有电子密度高的密斑(dense patch),肌浆内有密体(dense body)。 2、肌微丝有三种:(
47、1)粗肌丝:肌球蛋白以溶液态存在;(2)细肌丝:一端连于密体(斑),一端游离。(3)中间丝:连于密体和密斑,起支持作用。 3、细胞间有缝管连接。 4、除具收缩功能外,还能产生纤维和基质。【思考题】1、肌纤维的概念与肌组织的分类2、如何在光镜下区分三种肌组织?3、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4、心肌、平滑肌纤维的微细结构特点。5、肌浆网及其功能。6、名词解释:肌原纤维、肌节、横小管、三联体、闰盘。 第六章 神经组织【目的要求】通过对神经组织的讲授,要求同
48、学了解、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分类;神经元间的联系;神经纤维的种类与构造;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重点·难点】重点: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的概。2、神经元间的联系突触的概念、分类和结构。3、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4、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末梢的类型。难点:1、突触的结构; 2、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讲授课时】 2学时【讲授内容】第六章 神经组织第一节 神经元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一)胞体1、
49、胞膜:单位膜结构,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的功能。 2、胞核:一个,大而圆,淡染,居中央,核膜清晰,核仁明显。 3、胞质:又称核周质(perikaryon),其光镜下的特征性结构是胞质内含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1)尼氏体(Nissl bodies):光镜下为粒状或块状的嗜碱性物质;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分布于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和轴丘内没有;功能是合成神经递质、神经分泌物和神经元的结构蛋白。当神经元疲劳或受损时,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其含量和形态可反映神经元的机能状态。(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光镜
50、下银染标本上呈棕黑色的细丝状结构,胞体内交织成网,突起内相互平行;功能是作为细胞的支架起支持作用和参与胞内物质的运输。(二)突起1、树突(dendrite):每个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至多个树突。起始部较粗,呈树枝状反复分支。结构与胞体相似,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表面常有一些小的突起称树突棘(形成突触的部位)。树突的分支和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扩大了接受刺激的表面积。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给胞体。2、轴突(axon):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细长,直径均一,少分支,侧支常呈直角分出;起始部呈圆锥形,称轴丘(axon hillock),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含神经原纤维;主要功
51、能是将神经冲动传至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如肌纤维)。轴突表面的胞膜称轴膜,其中的胞质称轴浆(含神经原纤维和线粒体)。二、神经元的分类(一)按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 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二)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interneuron) 第二节 &
52、#160;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一、突触的概念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发生机能联系的部位,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突触,神经元间、神经元与支配细胞间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二、突触的类型 电性突触(electrical synapse)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 三、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冲动的
53、传导(一)突触的结构光镜下:化学性突触呈扣环状或蝌蚪状,多为轴突末端膨大,贴附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电镜下: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 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 (一)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三)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四)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二、周围神经系
54、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膜细胞(neurolemmal cell): 又称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是周围神经系统形成髓鞘的细胞。(二)被囊细胞(capsular cell):又称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周围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的小细胞,对神经元起营养和保护作用。 第四节 神经纤维一、有髓神经纤(myelinated nerve fiber)1、轴索:轴突或长树突。表面有轴膜,内含轴浆和神经原纤维。2、髓鞘(myelin sheath):包在轴索外面的一层鞘状结构。呈节段状,每一节段由一个神经膜细胞构成。
55、; 3、神经膜(neurilemma):神经膜细胞的部分胞膜、胞质和胞核构成。二、无髓神经纤维(non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髓鞘,一个神经膜细胞包裹多条轴索,不再缠绕,部分轴索裸露。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较慢。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及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于此类。 第五节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nerve ending)为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与
56、其他组织形成的特有结构,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类一、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一)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神经纤维的末端脱去髓鞘,裸露的部分反复分支,分布于上皮、结缔和肌组织中,如角膜、粘膜等,感受冷热和疼痛。(二)被囊神经末梢(encapsulated nerve ending)1、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2、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3、肌梭(muscle spindle)二、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 (一)运动终板(motor end
57、plate)(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 motor ending) 【思考题】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分类;树突与轴突的区别。2、突触的概念、分类和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结构。3、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4、神经末梢的种类。5、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功能。6、名词解释: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突触。 第七章 循环系统【目的要求】 通过对循环系统的讲授,要求同学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毛细血管的构造与分类;中动脉的构造和特点;静脉和大动脉的结构特点;心壁的构造和心脏的
58、传导系统;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和血流途径。【重点·难点】 重点:1、毛细血管的构造、类型及物质交换;2、中动脉管壁的组织结构和特点;3、微循环概念、组成和血流途径。 难点:1、各类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2、心脏的传导系统;3、微循环的血流途径【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讲授课时】 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七章 循环系统一、概述
5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是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心血管系统由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淋巴管系统是个单程向心回流的辅助管道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组成。 二、毛细血管(capillary)(一)毛细血管的结构 内皮基膜周细胞(二)毛细血管的类型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结构特点:(1)内皮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细胞胞质中含许多吞饮小泡,血液和组织液间以吞饮小泡方式进行物质交换。(3)基膜完整,周细胞较常见。
60、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red capillary)结构特点:(1)内皮连续,无核部位甚薄,有许多筛眼状的小孔,小孔处有很薄的隔膜或无隔膜;胞质内含较少的吞饮小泡。(2)基膜完整,周细胞较少。3、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ry) :亦称血窦(sinusoid)结构特点:(1)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2)内皮不连续,细胞间有较大的腔隙,细胞有小孔,胞质内吞饮小泡很少。(3)基膜不完整甚至没有,周细胞极少或无。(4)窦壁内外有巨噬细胞附着。 二、动脉(artery)(一)中动脉(medium sized artery) 1、内膜(interna
61、l tunic):位于腔面,较薄,由内向外分为三层。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弹性蛋白构成,横切面呈波浪状,可作与中膜的分2、中膜(middle tunic) :较厚,主要由数十层环形平滑肌构成。肌纤维间夹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3、外膜(external tunic)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外膜中含神经、自养血管和淋巴管等。(二)大动脉(large artery)和小动脉(small artery)1、大动脉的结构特点大动脉的典型特征是:(1)管壁的三层膜分界不明显;(2)中膜厚,富含弹性膜(4070层),故又称弹性动脉。(3)内皮下层明
62、显;外膜较薄。2、小动脉和微动脉结构特点 小动脉(small artery):内外弹性膜较明显;中膜为几层环行平滑肌;无外弹性膜。微动脉(arteriole):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三层膜均较薄,无内、外弹性膜;中膜为12层平滑肌。 三、静脉(vein)的结构特点 静脉也分大、中、小和微四级,其多与同级动脉伴行,管壁结构大致也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与伴行的动脉相比有以下特点:
63、160; 1、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切片中,管壁常呈不规则塌陷。 2、中膜平滑肌较少,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明显。3、外膜较厚,大静脉的外膜含有纵行平滑肌束 4、管径 2mm以上的静脉有静脉瓣,能阻止血液倒流。 四、心脏(heart) (一)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endocardium):由内向外分为三层: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蒲氏纤维。2、心肌膜(myoc
64、ardium):主要由心肌纤维呈螺旋形排列构成,大致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3、心外膜(epicardium) 4、心瓣膜(cardiacvalve) (二 )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2、蒲氏纤维(purkinje fiber) 3、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一)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二 )组成
65、60; 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6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三)血流通路 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血液流经微循环的通路不同:1、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相对静息时,血流较快,物质交换不充分。 2、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代谢旺盛时,血流缓慢,物质交换充分。 3、微动脉动静脉吻合 微静脉:无物质交换作用,主
66、要是调节体温和局部血流量。 【思考题】1、毛细血管的结构、类型及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分布。2、中动脉的管壁结构。3、 大动脉的管壁结构特点。4、心壁的组织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细胞及各种细胞的功能。5、微循环的概念、组成。 第八章 免疫系统【目的要求】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讲授,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重点·难点】 重点:1、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的概念及分类。2、胸腺、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难点: 血胸腺屏障;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借贷中的担保机制研究考核试卷
- 2025演艺场所租赁合同模板
- 2025电力建设合同范本
- 2025标准代理商合同
- 二零二五版独家代理协议书独家授权代理协议
- 租赁期间房屋买卖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混凝土工劳务承包合同
- 石场承包开采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食堂炊事员聘用合同范例
- 本商铺租赁合同书范例
- 情绪心理学与情绪管理 课件
-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与旅游
- 软件质量证明书
- 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方案详细
- 人民医院肿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高压-引风机电机检修文件包
- 2023届物理高考二模考前指导
- GB/T 39486-2020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XH-3011A1便携式红外线CO分析仪
- 2022年四川省阿坝州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