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x一 , ,、 V(1)平均速度t (定义式)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v vt v0(2)加速度a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t 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做加速运动)a0 ;反向(做减速运动)则 a0 2汪:王要物理重及单位 初速度(v0):m/s; 加速度(a):m/s ;末速度(vt):m/s;时间:秒(s);位移(x)米(m);路程 :米(m);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

2、:m kg s(3)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xv(t1at2几个重要推论:22(l)vtv02ax(Vo初速度,vt末速度(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VVo VtxV = Vt 一22 t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为负值,)*(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22VoVt2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1222(VtVo at 不涉及到X ) (XVt-at不需要求Vt)(VtV。2aX不涉及到时间t求2 一 V0 Vt X 位移)(V -1 一不知道a)(5)初速无论是否为

3、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x aT2(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x a1(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6)自由落体:12初速度Vo=0末速度Vt gt下落图度h -gt (从Vo位置向下计算)2推论2gh Vt2全程平均速度 V平均 幺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g = 9.8m/s 2= 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二、相互作用: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 = 9.8m/s2= 1

4、0m/s 2,作用点在重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弹力,胡克定律:F弹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求F1和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F F1 +F2(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求三个力的合力方法,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范围,看第三个力在不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在,则最小值可以取到0,最大值是三个力的和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F合0或Fx合0 F治05、摩擦力的公式:滑动摩擦力:FfFN说

5、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即支持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只要不动,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大小范围:O ffmaxm ( fmax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 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6、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喜欢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即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个性质称之为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 或者Fx合 max (1)矢量性(2)瞬时性 (3)独立性(建立直角坐标系之后,x方向上的合力Fx合即为物体受到的合力)2、牛顿第三定律:F= -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F F各自作用在对方,大小相等,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共点力的平衡:F合=04、超重现象:Fn G失重现象:0(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都保持不变)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人超重电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人

7、失重5、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时间( 四、曲线运动t) s,长度(l) m,质量(m) kg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时间:t J2h 水平射程:x vt t秒末速度(合速度): t秒末位移(总位移):Vygt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3 :tan 0= 一 一VxV0合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an 12一里xV0t2V0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l 2 r v - t T_2r度:vT2=2 兀f= 2 un单位:rad/s向心加速度:向心力:2 v F向 ma向 m r42rm厂T3、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

8、曲线运动。动,加速度始终不变,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 (l ):米(m);周期(T):秒(s); 转速(n): r/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角度():弧度(rad);半径(r):米(m);,2m/s 。频率(f):赫兹(线速度(V): m/sHz);同轴转动,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用皮带(无滑) 传动的皮带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五:万有引力与航天:1、开普勒第三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r 3/T2=K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F万Gmmr(G=6.67 xi0-11N?m2/kg2,万有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

9、线上)3、地球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Mm2G 一厂 mg,GM gR ; R地:地球半径(m), M :地球质量(kg) R2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1 .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2.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MmrMm2 2-rma得aGM22v /日m得r3 .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2r得4 .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MmG rGM4 2r3GMM:中心天体质量若星体在中心天体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上述公式中的轨道半径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Ro22 3Mm 44 r5、天体质量 M的估算: G -2- m -2- r M 26、第一(二、)宇宙速度:v1 JgR 7.9km/s; V2

10、= 11.2km/s ;V3=16.7km/sr T2GT2.页脚.T=24h 。7、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8、变轨问题: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类似于从远日点到近日点)六、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功: W F1cos(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W:功(J), F:恒力(N), l:位移(m),:F、l间的夹角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合外力的功 重力的功- 电场力的功量度量度量度动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势能的变化2、功率:平均功率W ,Y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Fv (v为平均速度

11、)瞬时功率:d匚、,(V为瞬时速度)P瞬FV注: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12(Vmaxf , f指阻力)3、动能和势能:动能: Ek mv Ek动能(J), m :物体质重(kg), v:物体瞬时速度(m/s)2重力势能:Ep mgh(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重力做功:Wab=mghab 只看初末位置高度差 m:物体的质量,g = 9.8m/s 1 10m/s 2, hab: a与b高度差(hab= ha-h b) 4、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八/ 匚 匚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也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12、即叫 W2 W3W 合Ek2E k1 5、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并不是说不受其他力)。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1 212公式:mgh1 mV1mgh2 - mV2 或者 Ep = Ek 增2 2选彳3-1一、静电场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X10-19C);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 kQ1Q2/r2 (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静电力常量k= 9.0 X109N如2/C2, Qi、Q2:两 点电荷的电量(C),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是作用力与反

13、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 F/q (定义式)E:电场弓II度(N/C),是矢量,由本身决定;q:试探电荷的电量(C)真空点(源)电荷周围的场强公式是:e 埠,其中Q是产生该电场的电荷,叫场源电荷。2r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是: e U,其中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d4、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5、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弓II度(N/C) 6、电场力做功: W= qU,电场力做功也只跟始末位置间的电势差有关,和路径无关。W电=Uq。根据功是

14、能量转化的量度,有 AE=-W电,即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7、电势能:EA=qM8、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 1.60X10-19J。9、电势与电势差:Uab= M- )b = Wab/ q10、电容:C=Q/U(定义式)C:电容(F),由本身决定;Q:电量(C),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S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一4 *d11、电容单位换算:1F (法拉)=106四(微法)=1012PF (皮法)12、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加速和偏转加速:qU12一 mvt 212-mvo 2偏转:侧移距离v: y1.2 at =qU?L2U2L22=22mdv04dU1

15、速度:Vyat , y1+2-at ,qE a=qU22mmd二、恒定电流1、电流:I=Q/t I:电流(A), 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C), t:(s)I= nqsv2、电流单位换算:1A (安培)=103mA (毫安)=106 MA (微安)3、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A), U:导体两端电压(V), R:导体电阻()4、电功率:P电=UI5、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 I:通过导体的电流(A), R:导体的电阻值(), t:通电时间(s)热功率:P热=i2r U:电压(V), I:电流(A), R导体的电阻值()l6、电阻定律:R = p S7、闭

16、合回路欧姆定律:I _E_E=U 外+U 内 E U IrR r8、逻辑电路:与门(全 1出1),或门(有1出1),非门(有1出0,有0出1)三、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有 安培力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有 洛伦兹力 的作用)F 一1、磁感应强度:B = (B与I垂直)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白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特斯拉(T), 1T=1N/A?m2、磁通量:二BS ( B与S垂直)3、安培力:F= BIL(注:I,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N),I:电流(A),L:导线长度(m)方向:左手定则大小:F= BILsin 04、洛仑兹力:F= qVB(注VLB) f:洛仑兹力(N)

17、, q:带电粒子电量(C), V:带电粒子速度(m/s) 5、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或磁场方向 左力右电磁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若v/ B,带电粒子以速度 v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v,B,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圆周运动.2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qvB mJR轨道半径公式:R mvqB周期公式:T qB选彳1-1七、电场电流: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X10-19C);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 kQ1Q2/r2 (在真空中

18、)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静电力常量k= 9.0 X109Nm2/C2, Qi、Q2:两 点电荷的电量(C),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 F/q (定义式)E:电场弓II度(N/C),是矢量,由本身决定; q:试探电荷的电量(C)4、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弓II度(N/C) 5、电容:C= Q/U(定义式)C:电容(F),由本身决定;Q:电量(C),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6、电容单位换算:1F (法拉)=106 pF

19、 (微法)=1012PF (皮法)7、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8、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 1.60X10-19J。9、电流:I=Q/t I:电流(A), 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C), t:(s)10、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A), U:导体两端电压(V), R:导体电阻(Q)11、电流单位换算:1A (安培)=103mA (毫安)=10%A (微安)12、电功率:P电=UI热功率:P热=I2R 匹电压上电流公),R:导体的电阻值()13、焦耳定律:Q= I2Rt Q:电热(J), I:通过导体的

20、电流(A), R:导体的电阻值(,t:通电时间(s)八、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有 安培力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有 洛伦兹力的作用)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特斯拉(T), 1T=1N/A?m2、安培力:F= BIL(注:I,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N),I:电流(A),L:导线长度(m)3、洛仑兹力:F= qVB(注VLB) f:洛仑兹力(N), q:带电粒子电量(C), V:带电粒子速度(m/s) 4、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或磁场方向 左力右电磁九、电

21、磁感应:1、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E n E:感应电动势(V), n:感应线圈匝数,A/四:磁通量的变化率2、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功率关系:U1/U2=m/n2P入=P出(只变交流,不变直流)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十、电磁波及其应用:(电磁波谱: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组成)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 3.00X108m/s , X =c/f 入:电磁波的波长(m), f:电磁波频率十一、物理学史:1、伽利略最早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并获得极大成就。2、托勒

22、密提出了地心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3、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最早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o4、富兰克林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5、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一一最早的直流电源。6、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最早发现了 电流的磁效应。8、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9、英国物理学家 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0、我国的沈括最早发现了地

23、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是地磁的北南极。十二、物理主要基本概念、规律: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只是假定静止不动。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是理想化模型。研究运动轨迹时物体可以看做质点3、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有方向的量,还有速度v,加速度 a,力 F);、路程: 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 (没有方向的量,还有速率,质量m, 时间 t, 功 W)。4、位移一时间(x-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5、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

24、应);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6、速度一时间图象(v-t):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匀变速(包括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夹角的正切值表示加速度;(也就是说斜率。直线的倾斜程度,越陡斜率越大)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是恒量。(比如平抛这个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始终是g)8、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

25、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则是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间取决于初始高度)9、实验:打点计时器(计时仪器)的应用(1)电磁打点计时器用 6V的交流电源,频率为 50Hz,周期为0.02s。(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 220V的交流电源,频率也为 50Hz,周期为0.02s。10、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1、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12、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13、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它跟物体的几何外形

26、、质量分布有关。不一定在物体上14、产生弹力的条件:两物体接触、且有形变;产生弹力的原因: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15、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16、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17、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18、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即F合=0)。19、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27、定律)的理解: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0、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2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根据物体受力情况找出加速度a,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判断物体运动情况22、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但不在同一个物体上)23、力学单位: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24、功: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功率是标量。25、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8、。26、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I Eki = I AEp I实验不需要天平也不需要秒表27、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含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目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曲线运动中谏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谏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8、物体实际所做的运动是合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29、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30、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变化,但大小不变:速率、角速度、周期、频率不变。3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

29、点上。32、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33、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摩擦和感应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34、电场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方向规定: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35、电流的概念:大量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产生条件:导体两端存在电压。36、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37、磁体和电流的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规定为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38、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

30、磁场的强弱;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39、不论是直线电流的磁场还是环形电流的磁场,都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方向。40、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1、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原理来避雷。电热毯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电磁炉和金属探测器是利用涡流工作的。型区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必要设备。微波炉利用电磁波的能量来加热食物。42、马拉车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能相互抵消。43、自由落体运动是只受重力,自由释放做的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44、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没有关系45、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大小

31、都不变,有方向的方向都改变,除了角速度46、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由高度决定,高度相同,不管初速度多大,落地时间相同。附:2015大纲摘要(二)考试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两个必修模块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彳2) ,以及一个选修模块物理(选彳1-1)或物理(选彳3-1) 。各模块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如下:物理(必修1)章节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第一早运动 的描 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 系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认识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看作质点;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2时间和位移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了

32、解矢量和标量。|3运动快慢的描述一 速度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理解速度的概念,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理解平 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与联系。4实验:用打点计时 器测速度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主要构造及其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会根据纸 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描绘v-t图象。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 述一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会通过v-t图象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第二 章匀变 速直 线运 动的 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 据;认识在实验研究

33、中应用数据、图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解决有关问题。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 移与时间的关系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会运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解决有 关问题。4匀变速直线运动速 度与位移的关系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会运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解决有 关问题。5自由落体运动认识自由落体运动,了解重力力口速度;会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问题。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 运动的研究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想方法。第三章相互 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 用

34、认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 的位置;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分析弹力的方向;会用 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3摩擦力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力向,会用滑动摩擦力的公 式进行计算。4力的合成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会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会用作图法 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合力。5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了解矢量相加

35、的法则。第四 章牛顿 运动 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能解 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了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分析方法,认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问题。4力学单位制认识单位制及其意义; 了解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会正确应用国际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 决问题(一)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 决问题(二)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简单的平衡问题;认识超重、失重现象及其

36、 产生原因;能从动力学角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必修2)章节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了解曲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有关位移、速度的合1曲线运动成和分解的简单问题;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应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简单计第2平抛运动算。五能正确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会根据轨迹求初速度;知道实验操作中的主要章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注意事项。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概念及其相曲4圆周运动线、一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5向心加速度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运理解向心力的概念,能用向心力公式进行

37、简单计算;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动6向心力匀速圆周运动问题。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认识离心运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动。万1行星的运动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有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了解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认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引3力有引力定律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力有引力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力4力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了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量天体质量的方法;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与航5宇宙航行知道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A宇宙速度;会解决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简单 问题;了解人类航大事业的发展。天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38、知道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1追寻守恒量能量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能举例说明不问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2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会应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功是 能量变化的量度。七章3功率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会计算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机4重力势能了解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会用 重力势能公式进行计算;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械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了解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能 守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 的关系能领会实验方

39、案的设计思路,会根据纸带求小车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并能得出简明结论。恒7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定 律8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简 单问题。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知道误差 产生的主要原因。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有关简单问题。物理(选彳3-1)章节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了解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及其本质;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了解兀 电荷。2库仑定律:了解点电荷

40、;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一3电场强度了解静电场;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认识点电荷的场强; 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规律;认识匀强电场;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章4电势能和电势知道电势能、电势的概念;理解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认识等势面。静5电势差理解电势差的概念;会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电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r会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进行计算。场7静电现象的应用了解静电平衡现象;知道静电平衡状其下导体的特点;了解尖端放电和静电 屏蔽。8电容器的电容了解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的概念;知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的原理;了解示波管的工作原理。第1电源和电流知道电源的作用;认识恒定电场;理解电流的定义。一2电动势r了解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早3欧姆定律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认识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恒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认识电流表和电压 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