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的历史渊源_第1页
香包的历史渊源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香包的历史渊源人类发明了针,又发明了丝、线、布,于是就有了刺绣。要说香包的历史,真是线一样长。中国古代把香包称作香囊、佩帏、容臭、香袋等,俗称香包。囊就是袋子,里边装上香料就称作香包。香囊造型甚多,有桃形、石榴形、鸡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香囊有丝线锦锻制的,也有极少数镂金的,还有透雕玉质的。虽然香囊的形制、佩挂方式及内填香料有所不同,但意义不外乎祛恶气、避邪秽。古代的香囊只是大同小异。古代喜庆之时以荷包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或为男女恋爱定情信物,或为敬祀神佛以表虔诚,或作祈祥装饰,或以盛装宝物,都统称荷包。荷包种类很多,有葫芦形、钟形、心形、桃形、袋形、钱包形、方形等等。现在的荷包同远古荷

2、包在称谓上一致,但实用性却因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很大。庆阳人把荷包与香包视作同一艺术品,当作节令喜庆装饰。诗经豳风九戢描写了三千年前北豳的自然景观:河泽中有鳟鱼和淡水鱼浮游,可供人们食用;天鹅时而盘旋,时而扶摇直上,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我觏之于,衮衣绣裳”句中,衮衣是古代王侯穿的刺绣有卷龙图纹的衣裳。可见当时的北豳(庆阳),刺绣工艺昌盛,能工巧匠辈出。由此可推知,庆阳的蚕丝业当时已很发达。诗经豳风七月诗;“蚕月桑条,取彼斫斧,以伐远杨,猗彼女桑”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阳春三月,桑树枝条嫩叶随万物一起生长,拿起斧子砍伐新枝条,让它更新繁茂的新枝叶。将砍下来的枝条柔嫩的叶子捋下来喂蚕。然

3、后将加工后的蚕丝做成线料,染上黑、黄、红各种鲜艳的颜色,给主人的子女们刺绣美丽的衣裳。从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北豳桑林丛丛,养蚕业非常兴盛。今日,庆阳民间香包刺绣只所以底蕴深厚,工艺精湛,非常普及,都是先祖农耕文化的传承。香囊的佩带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椒专佞以慢滔兮,铩又欲充夫佩帏。”佩帏即香囊。礼记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衿缨皆佩容臭”。容臭就是香包。怪得轻风送异香,娉婷仙子曳霓裳。”唐代仕女,没有不佩带香囊的。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诗云:“美女出东邻,容与在天津,动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美人走过去了,路也是香的。可见香囊必须是香的。明时,端午节佩带香囊之风,蔚为大观。李梦阳汴中元夕诗云:玉馆朱城柳陌斜,宋京灯月散烟火,门外香车若流水,不知青鸟向谁家。”一辆辆香车从门外过去了,上面全是香气喷人的美女。由此可见当时开封仕女佩带香囊的风气之盛。由于荷包既实用又是装饰物,所以需用量很大。北京清时就有荷包巷,专卖各式香囊荷包、扇袋、眼镜袋、罗镜套、烟袋等,用缂丝或锦缎缝制,应有尽有。时转世移,时代变迁,人们的审美习俗也有了很大变化,如今香包和荷包在城市里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