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一训练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一训练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训练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这段材料反()1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5图一石犁图二骨耜图三铁锄A铁制农业工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D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3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一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4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

2、,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5.观察下图所反映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对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精彩描写B.表明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C.说明地主对农民无情的盘剥D体现当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发展6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7.1974年3月,在维修都江堰时发现了一尊深埋河床下4.5

3、米,高2.9米的石像。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修建都江堰完工后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由此判断,李冰立石像的目的是()A.调节航道C.测量水位8.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 小满芝麻芒种谷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B.昭示后人工程竣工D.邀约江神按需放水F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4、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神话剧牛郎织女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纪念邮戳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材料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C2.C3.B4.C5.B6.B7.C8.B9.(1)牛耕技术。(2) 材料三。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作、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