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C. 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 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解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因从岸边到中心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答案:C2.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
2、6510103200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答案:C3 .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
3、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D4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四个概念的理解。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等情况。答案:D5 .
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群落内的生物种类愈多,群落愈稳定B. 群落发生演替时,生态组成和功能都能发生变化C. 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D. 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解析: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它既改变群落演替速度,也可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答案:C6.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
5、短C. 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群落均可演替成森林毎析;丸灾肯的探林进行的次生演替可以在鞍瘪姑阖内恢隻物种的丰富度,伸沆生演簪之后的物种组咸和臥葡的不一定是一样的.乙群蕎的額替是初生潢替,物种丰富度塔加速SU曼。辛论哪一种演替,只要条件适宜,均可以邊紹滿替戒幕林答基C7.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 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解
6、析:D项中种群内个体间没有竞争关系,是种内关系。答案:D&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土壤小动物体型一般较小,且活动范围很小,不适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不同时间调查同一块土地,可增加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答案:B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
7、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比命产”屯A阳廉口'ri10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演变成森林后趋于稳定。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都是不断增多,最后趋于稳定。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答案:B10. 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判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46101216濒天、埶#畑帛-WM31
8、0更OIA. 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B. 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C. 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D. 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和b互利共生解析:a和b是竞争关系,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在竞争中获胜。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不一定生存在类似于实验培养的条件下,若食物和空间等条件充裕,二者也可以共存,b的数目也不一定多于a。答案:C11. 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 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窄B. 丙能适
9、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广C. 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窄D. 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解析:由图可见,甲适应的温度范围窄而湿度范围广,乙适应的温度范围广而湿度范围窄,丙在温度和湿度适应范围介于二者之间,甲、乙、丙三者没有共同的交叉区域,因而三种萤火虫不可能同时分布在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答案:C12.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J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MN将呈现“J”型增长D. 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鄆于仅从臂物关療来看,曲藝不養叠时.、【与元
10、竟爭关系'怛畏二者在其伸代油上可能会巴生重叠而产生竟爭黄糸,所以仅凭曲幾是否堇叠不能硝定二者皋否存在竞争黄糸、b越丸,说阴该生物的食枷辭类和数量越拿,适应能力越强-丁型増长的真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旅腿的,显愛爲X【与在竞争矣糸,不可能滿足丁型増长跑笈生条佻当E叭两聊生轴的槪物种类重香即分増釦克争会加札窘墓D二、简答题13.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利用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7.4355.5011
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r1.5014.5223.8826.00(1)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糾20WnQO匚80(10叶(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1)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增加。(2)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在演替过程中
1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3)图见答案。(4)生物量演变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对不同物种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1)逐渐增加(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正相关)(3)据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右图(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样方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14. 如图所示,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S-祥方卤枫(1)物种组成是
13、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I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i、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
14、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合理即给分)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o(ni+n2+n3)/3So(2)光垂直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1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
15、件相同):Mtfiqifef种炒制的ttrtik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 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2)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
16、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解析:(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为曲线F。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mL)。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注: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应物种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是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菏泽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环境与人员保护)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图书馆管理员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
- 2025年医疗器械质量认证考试全真模拟题
- 2025年财务风险管理师高级实务操作手册及考试指南
- 2025年高空作业平台设计与使用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面试题解
- 2025年政府机关招聘行政岗位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6届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化学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假期返校安全教育
- 建设工程管理的毕业论文
-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课件
- 正面吊安全管理制度
- 中医辨证施护课件
- 学校十五五规划(同名11527)
- 高中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 小学二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学设计
- 土建安全员c类考试试题及答案
- T/SHPTA 031-2022电缆和光缆用复合防护尼龙12护套料
- 高中生国防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