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风波相关资料 苏轼名作欣赏1 .浣溪沙游靳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3 .和子由濯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苏轼生平(可作写作素材)4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2、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5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好江月。6 .1.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2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 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3苏轼其名“轼
3、”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4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回 好美食,6创造许多饮食精品,7好品茗,网 亦雅好游山林。2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 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 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 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 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 轼在文中写道:“皋
4、陶为土,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 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 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1 103 .名动京师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 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 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1四年
5、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 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 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 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124 .自请出京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 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 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
6、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5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 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 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 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苏轼画像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 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史卒逮捕,解
7、往京师,受牵连 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 乌鸦,故称乌台)。13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 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 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 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 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 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146
8、 .被贬黄州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 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 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杆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 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157 .东山再起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 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 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
9、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 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 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 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开中书舍人,不久又开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
10、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15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8 .筑建苏堤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封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 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甘田,恢复旧 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 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
11、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苏堤春晓”。“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 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 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 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 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 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139 .流落倏州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
12、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 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苏东坡夜游承天寺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僧州(今海南僧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僧州当成了自己 的第二故乡,“我本僧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僧州,从苏轼学。 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
13、归不久, 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僧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僧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13最后结局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 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 属江苏)。葬于汝州郑城县(今河南郑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郑城县 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郑城县安葬。18宋高宗即位
14、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19二.文学成就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 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 II I*!'*1 , II - I M II 可,«« I WTlWKHI M-i I I M I - I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 ,,- I -r- I ,- i , i ! V i ,-一 -f - i i-ra r i , i h i - t w i - - > - i :0一, i 1
15、i-r i 一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m m ,1 i MaM bmi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 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 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 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 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 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 理论依据。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
16、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 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讲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 宋辛派词人的先河。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 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 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 和他疏狂浪漫
17、、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 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 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 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 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 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 雨般的新风
18、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书法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曾经遍学晋、唐、 / 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冉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 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四.轶事典故1 .道化童蒙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大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47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
19、来 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48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 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衷,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 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大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 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 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 对其影响之深。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49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大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大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应考趣闻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
20、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 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 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 春秋对义取为第一。10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 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 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502 .程苏结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
21、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 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51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 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 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 ”(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 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
22、、黄庭坚等则吃 肉。52 3.佛寺趣事苏轼很早接触佛教,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53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 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 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54“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歌亦有此句,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毁、誉、禾h衰、苦、乐。554.美食大家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 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溶西
23、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 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 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消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脍;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口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 西湖。阳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僧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 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大宁禅寺 憩
24、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高考作文苏轼篇1 .苏轼的赤壁福建考生风飘飘,水潺潺,弹弹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 幕,来到这古战场一一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瑞。“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问橘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 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醐,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 祭
25、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浅廉从政。黄州 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 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昨睛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
26、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评析:以“苏轼的赤壁”为文题,意味深长,对豪放派大诗人苏东坡的评价,从具体的历史事实、 苏的原著下笔,展开分析,内容真实可靠。语言精粹,富有文采,文中缅怀古人的写法极为 别致,无论是在叙述、引用,还是在议论、抒情中,都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文学情趣,时时展 现着深厚的文化氛围,将阅读者领进“历史” “文学”的情境之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品味 高雅,底蕴深厚,
27、耐读、耐品,有味、有趣。确属考场的优秀作文。2 .诗人明月黄花一考生、东坡的明月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 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 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 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 “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 到处之何似
28、,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 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 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一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二、易安的黄花南楼令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 子。但是,
29、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 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 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 灯,蹒跚的走过。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 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评析: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 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
30、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 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3 .天津卷留给明天留给明天黄州漫想江轮经过黄州正是深夜,我独自站在甲板上,看着漫天星辰,900年前的他走近了我(1)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留给明天的, 曾经是多么圆满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于是,风雨来了。“乌台诗案”使他从仕途的大路上一下子被扔到了这偏僻荒野的黄州。“平生文字惟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对于在黄州的未来,他曾是这样规划的。他食言了。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
31、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大,感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 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 慨人生如梦在乌台的黑夜之后,在山水之间,他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回归了心灵的宁静,留给明天 的是登上文学的巅峰。(2)沙湖道上的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大,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嚅里啪啦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他的周围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 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 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
32、在地上,溅起一 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他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他看看 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在他的眼里,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白天过去是黑夜, 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 必然吧他扬起脸,面对着风雨,长声吟啸:“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缓缓的走着,心情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问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问云已经 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无论昨天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今天遭遇了怎样的凄惶,有着这样的一颗无畏乐观的心, 他已经超然物外,看淡晴雨,留给明天的是伫立在自己的灵魂的巅峰上俯瞰人生。夜风很凉,船已经把黄州远远的留在身后,漫天星辰璀璨,他告诉我只要有平静且无畏 乐观的心,留给明天的就是自我的辉煌。简评这是一篇随想式的文章,作者创设了一种情景:深夜在长江上行船,船过黄州。由此引 出对苏轼的漫想,对明天的思索,并形成文章首尾的呼应。苏轼在黄州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人生收获,这恰好被作者加工成文章的两个层次:在黄州安抚了心灵,取得了文学的成就;在黄州乐观无畏,取得了人生的辉煌。文章的第一部分中画线的词句和上一篇文章说安的画线部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灵活的运用我们日常学过的课文中词句,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4.湖北卷入乎其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麻醉技术操作试题及答案
- 2021年知识产权培训课件
- 2019年安全知识培训课
- 医院岗位面试实战模拟题库
- 面试必看:松滋考编面试题目及答案深度解析
- 求职宝典:北京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详解
- 学前家庭教育学课件
- 2025年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下的行业动态与市场机遇报告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存管安全监管政策解读与应用报告
- 学会控制情绪
- 雅迪电车购车合同协议
- 配网基本知识课件
- 《优化公益传播策略》课件
- 灌装代工合同协议
- 钣金行业公司简介
-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每日4小时制)
- 违法查处申请书
- 会计师事务所经营发展管理
- 2025年中国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地道果酒知识培训课件
- 中成药在肾脏病临床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