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语教学_第1页
山东外语教学_第2页
山东外语教学_第3页
山东外语教学_第4页
山东外语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语言研究( 评价理论研究专栏) (: 刘世铸)刘世铸(3 )评价研究的句法视角汉语刑事辩护词中态度的分布作为过程的法律语篇研究之四田华静朱永生王振华( 13)朱莉莉( 22)儿童成长早期评价意义的个案研究教学研究中国外语教学与发展: 顶层设计与无形之手束定芳( 28)吴瑾( 33)栾述文( 41)CBI 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研究 拔尖创新“3E”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刘艳芹语块教学法介入大教学的研究视角王若梅( 49)基于语言模因理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反馈能力差异研究 李莉叶建敏( 58)文学研究什么是“叙事”? 概念的流变、争论与重新界定 尚必武( 65)李云霞(

2、74)吴素贞( 81)赖特与他者在一起中的口述历史C D打破黑与白的对立: 亲缘的新历史解读 翻译研究从叙事手法看文学自译的翻译属性: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黎昌抱中国学习者汉英口译活动中停顿现象的定量分析以 PACCEL-S 语料库为例 符荣波李菁( 86)王伟( 94)李民( 104)论口译活动之视域解读 书刊评介从翻译的视角研究文学和从文学现象翻译读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 刘丽艳( 109)( 40)学术动态期刊基本参数: CN37 1026 / G4*1980* b* A4* 112* zh + en* p* ¥ 12 00* 4500* 15* 2016 04Shandong

3、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imonthly)No 2 ( Serial No 171) ,April 2016ContentsLIU Shi-zhu( 3 )Syntactic Perspective on Appraisal esearch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Attitudinal esources in Statements of DefenseCriminal Trials: Legal discourse as social process ( 4)inTIAN Hua-jing WANG Zhen-hua( 13)Ev

4、alu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A case studyZHU Yong-sheng ZHU Li-li( 22):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form and DevelopmentSHU Ding-fang( 28)Top-level Design and the “Invisible Hand”A Study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BusinessWU Jin( 33)English Majors in CBI mesearch on Cultivation Mof “3E”Forei

5、gn Language ProficiencyLIU Yan-qin,LUAN Shu-wen( 41)of Top CreativentsA Study on Lexical Chunk 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WANG uo-mei( 49)Based on Linguistics MemeticsA Stud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Feedback DifferenceLI Li,YE Jian-min( 58)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What Is “Narrative”?Varia

6、nts,Debates,and e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SHANG Bi-wu( 65)LI Yun-xia( 74)Oral History in C DWrights One With Others Breaking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Black and the White:WU Su-zhen( 81)A New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KindredTranslational Attributes of Literary Self-Translation Seen from Narr

7、ative Techniques:LI Chang-bao,LI Jing( 86)A Corpus-based StudyEFL LearnersC-E Interpretation:Pausing inFU ong-bo WANG Wei( 94)A Corpus-based Analysis LI Min( 104)A Study of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A Study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ndan Exploration of Tra

8、nslation from Literature Phenomena:A 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World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StudiesLIU Li-yan( 109)山东外语教学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2016 年 4 月 第 37 卷第 2 期Apr 2016 Vol 37 No 2DOI: 10 16482 / j sdwy37 1026 2016 02 001(: 刘世铸)评价理论研究专栏按语: 上世纪以来,评价成为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从“态度”(

9、Attitude) 、“情感”( Affect) 、“情态”( Modality) 、“态势”( Stance) 等方面了人们如何使用这些表达的情感、观点和态度。从此形成了评价研究两个不同路径,或称两种范式,一是以 JMartin 等为代表的以词汇为基础的评价理论( Appraisal Theory) ,将评价范畴化为三个子系统; 二是以Susan Hunston 为代表的基于句法和短语学的评价参数研究。本世纪以来,基于这两个范式的评价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上两个范式就评价是词汇性的还是句法性的曾经展开过激烈争论。毋庸置疑,评价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学和价值哲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个命题的科学性

10、。但是,价值是包含价值词的句子,而不仅是词汇本身。由此可以推论,评价不仅体现在词汇层次,也体现在句子层次。本栏目的“评价研究的句法视 角”一文,即是以评价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评价句的类型,并提出了评价意义的句法分析思路。该文依据逻辑、归一性、评价视角和评价取向四个句法维度将评价句分为谓词评价句和无谓词评价句、肯定评价句与评价句、客观评价句与评价句、作者评价句与非作者评价句等。国内的评价研究是近几年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我曾就此做过综述并倡导在国内加强汉语的评价研究。田华静和王振华合作完成的“汉语刑事辩护词中态度者以评价理论为研究框架,对汉语刑事辩护词的态度的分布”弥补了汉语评价研究的部分缺憾。两位

11、作及其分布特征做了深入探讨。该文不仅对汉语评价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是运用评价理论进行法律话语分析的经典之作。,但其学术火花丝毫不减当年。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在评价研究领域有关朱永生教授虽然已经儿童语言中的评价意义发展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儿童从何时以及如何习得评价意义是未来语言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朱永生和朱丽丽合作的“儿童成长早期评价意义的个案研究”细致观察和了自家幼儿的语言使用,探讨了儿童在人生早期是如何表达评价意义的。作者发现,评价意义的产生和使用是与儿童的整起了当年 Halliday 观察研究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提体语言发展同步进行的。朱永生教授的研究使出了儿童语言的七个功能,为后来提

12、出三个元功能打下了基础。可以预计,该文不仅开拓了儿童语言评价意义发展的先河,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性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2015 年 12 月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主办的“评价理论研讨会”,评价理论的两位前辈 James Martin 和 Peter White 均就评价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了的见地。张德禄教授和王振华教授就评价的语法研究提出了的看法。大家的共识是,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评价研究不应局限在词汇层次,而应在跨语言、跨学科等领域不断拓展评价理论的研究范围。评价研究的句法视角刘世铸(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摘要 本文从句法视角界

13、定了评价句,依据句法标准探讨了评价句的类型,提出了评价意义的句法分析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句是评价主体在做出评价的过程中客体使用的包含价值表述的语句。评价句收稿日期: 2015-10-08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科学项目“评价意义的句法研究”( 项目编号: 11YJA740051) 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刘世铸,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功能语言学,英语教学,文体学。3山东外语教学 2016 年第 2 期可依据逻辑、归一性、评价视角和评价取向四个句法维度分为谓词评价句和无谓词评价句、肯定评价句与评价句、客观评价句与评价句、作者评价句与非作者评价句等。评价句的分析应综合评价的逻辑要素。评

14、价句是评价结果的语言表现,把句法列入评价研究的框架能够更好地把握评价的本质。 评价意义; 评价句; 句法视角号文献标识码文献编号1002-2643( 2016) 02-0003-10H03ASyntactic Perspective on Appraisal esearchLIU Shi-zh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efines evaluative cla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15、of syntax,explores types of evaluative clause on the basis of syntactic criteria,and propose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evaluative meanings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an evaluative clause is a clause with value statement directed to an evaluated object by an evaluation subject in the process

16、 of evaluation Evaluative clauses can be classified,on the basis of four syntactic dimensions,namely,logic,polarity,orientation and point of view,into Predicated vs Non-predicated,Positive vs Negative,Objective vs Subjective,and Authorial vs Non-authorial clauses,etc It is suggested that every logic

17、al component of evaluation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in the a- nalysis of evaluation Evaluative clauses are linguistic realisations of evaluation Only by integrating syntax into appraisal research can we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evaluationKey words: evaluative meanings; evaluative clause; synt

18、actic perspective引言在评价理论的框架里,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词汇层面所表达的评价意义,忽略了评价的句 法层面研究。如 Martin White 所言,评价意义主要由词汇实现( Martin White,2005: 8) 。Thompson 也承认,评价意义“处于语法的边缘,大多由词的选择来实现”( Thompson,1996: 65) 。Halliday 等却认为,“人际意义散布在整个语篇,由语法和词汇特征一起来实现,或由语 态和语调来实现”( Halliday Matthiessen,1999: 527) 。我们认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评价者与作者、评价者与读者在主体间

19、立场上的意义协商过程。评价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涉 及语音、词汇、语法( 句法) 和语篇各个层次。只有把语法列入评价研究的框架才能真正把握 评价的本质。也正是基于此,语言的任何评价成分都是离不开语法层次的评价( 刘世铸、张征,2011) 。1 02 0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已经有学者注意到评价理论只关注词汇的不足,并尝试从句法角度研究评价意义。这方面的研究首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 Susan Hunston,Hunston 等从局部语法( LocalGram-mar) 、型式语法( Pattern Grammar) 和短语结构语法( Phraseology) 角度入手,论证了在句法层次上研究评价的可

20、行性( Hunston Sinclair,2000; Hunston,2011) 。Hunston Sinclair 将局部 语法应用于评价句法型式分析,探讨了承载评价意义的句法模式( Hunston Sinclair,2000) 。他们认为,此语法有可能找出“主要用作评价,或用来定义另一说话者评价的模式”( Hunston Thompson,2000: 100) 。Hunston( 2011) 还从型式语法及语义框架网络( FrameNet) 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鉴别评价在句法上的分布。她认为,特定的评价意义与特定的型式相关联,但型4刘世铸评价研究的句法视角式与评价意义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语

21、义框架网络选词不受词类限制,但如何确定语义框架并将不同评价意义的词同时纳入研究范围,达到语义与词类限制之间的平衡,是评价研究所的主要问题。Hunston 和 Sinclair 的研究局限在“显性评价和一些具有典型评价意义的词汇和一些可以用来诊断具有评价意义形容词的模式”( HunstonSinclair,2000: 100 ) 。然而,许多结构模式本质上是具有评价意义的,无论它们是否含有显性的评价词汇( 刘世铸, 2007) 。型式语法及语义框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局部语法的不足。基于型式语法,词汇的显性评价意义可被投射到型式上,并通过语义逆转,在文本中唤起评价意义。如此,研究 者便可能通过

22、观察词语索引行,来确定潜在型式的评价意义( 刘成博,2011) 。继 Hunston 等之后,国外许多评价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一些具有显著评价意义的句式。如 Francis Hunston 从 COBUILD“大英语料库”( BankEnglish) 中提取语料发现,形容of词出现在下列型式中的第一空位处:“It is ( very) that ”,都具有评价意义( FrancisHunston,1998 ) 。Fawcett ( 1987 ) 把这种结构称作“评价强 势主位”( Evaluative Enhanced Theme) 。Lemke 则用“评价取向语义维度”( semantic

23、 dimensions of evaluative orientation) 分析这种结构,区分了七种关于“态度含义”或“评价语义关系”的“维度”( Lemke,1998) 。Biber Finegan( 1988; 1989) 、Biber( 1999) 、Conrad Biber( 2000) 的关于评价“态势”的论述也有部分涉及到句法层面。Martin White 也不否认评价在句法上的体现,提出了鉴别情感、评判和鉴赏的句子框架( Martin White,2005) 。在非功能语言学领域的评价句法模式的探讨主要见于Fillmore 的框架语义学。Fillmore etal 认为,句子由

24、成分( 必须题元) 与成分( 任选题元),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是评价情景的成分。在句法结构中,评价成分有四种结构: 1、+ S+ + P+ + O; 2、 S+ + P+ O; 3、 S+ P+ O; 4、 S+ P+ + O。在表层句法结构中,由于交际的需要,可以省略成分( Fillmore,1988) 。国内学者陈国亭和兰巧玲( 2004) 以俄语动词谓词为视角重点讨论了由带评价意义的动词充当谓词的评价句的语用功能,分析了评价意义动词的句法表达方式。王立刚( 2007) 探讨了俄语句法结构中评价的主体及其主导的评价意义,他认为,句法语义结构是复杂的,为了保持语言材料评定的统一,应该把作者作为

25、主导的评价主体,并把他的评价作为主导性评价 意义。苗兴伟( 2007) 、张克定( 2007) 和王勇( 2011) 分别探讨了英语的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的评价功能,这一结构将评价意义主位化,从而使评价意义成为信息组织的出发点。任绍曾 ( 2007) 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篇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语篇中辅句的动因及其评价功能。刘世铸根据“大英语料库”确定了10 个结构模式为典型的情感模式( 刘世铸,2009) ,12 个结构模式是典型的评判模式( 刘世铸、张征,2011) 。3 0 评价句在句法层面如何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评价句是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问题。所谓评价句是相对于描写句而言的。评价句包含对于价值的

26、陈述,是评价者以价值的认知与取向为基础对被评价者价值属性的认定或。描写句是对事实、人或事物状态的陈述。描写句本身没有评价意义,但可以通过语境被赋以评价意义。Labov( 1972) 从叙事学视角把评价句定义为“对一个叙事进行评价的句子”。他认为,评价句通常居于叙事结构中的评价部分,是叙事的出发点,而非评价句是单纯的叙事句,这种句子使故事具有可讲述性( tellable) 。评价句回答了“那又怎样?”( “so what?”) 这样的问题,这使故事具有可讲述性,并提供可讲述的一个观点或理由( Labov,1972) 。5山东外语教学 2016 年第 2 期元素,其它语篇类型均离不开评价。本文所指

27、评价句评价句不仅是叙事语篇的必是指评价主体客体使用的包含价值表述的语句,无论这种价值表述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肯定的还是的,都可称之为评价句。评价句是评价结果的语言表现,听话者/ 读者能否从评价句中识解评价,不是评价句的必要条件。评价句中通常包含四个逻辑要素: 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范畴和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句,须从意义入手,即根据评价四个逻辑要素予以确定。评价的主体类型根据评价者所扮演的不同、立场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评价者的面孔。宏观上来看,评价主体有主体、群体主体和主体三类。评价客体受评价对象的属性的影响,呈现是多种多样的,由此可能导致与评价主体的需要不同,甚至相互的情况。价值评判是评价结果的

28、表达形式具有归一性( 极性) 、情感性性、级差性的特征( 刘世铸,2007) 。评价的四个逻辑要素在评价句中都会有所显映。有的是明确出现在评价句中的,而有的则常隐含在语境中。最常隐含在语境中( 包括评价者的认知语境) 的是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客体有时也是隐现的,但总可以通过语境提取出来。作为评价结果的价值作为成分必须显映在语言表现中,不论是在话语层、词汇语法层还是在音系/ 字系层。价值形式可以借助显性评价词、陈述性语句或隐喻式等其它方式。的表现评价句与描写句的区分来源于语言学家对评价意义与描写意义的论价意义与描写意义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这种意见的不统一来源于价值哲学的情感和自然的对

29、立。情感认为,评价是主体对客体表达的一种情感态度,在评价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感性( 评价意义) ,描写意义是第二位的。而自然认为,评价性是客体的固有属性,评价仅仅是对客体的描述性特征的理导。Hare( 1952) 认为,某些价值词,如“好的”既具有评价意义,又具有描写意义,当我们说“好汽车”时我们不仅在评价它,也暗含着对它的标准的描述,如“这汽车性能可靠”。但两种意义不是地位同等的,描写意义从属于评价意义,因为,对于这个词所用于的每一类对象来说,评价 性意义是恒定不变的。不同情况下,其描写意义各不相同。价值词的意义依赖于一定的价值标准,价值词的意义会随着标准不同而改变,甚至有时评价意义会退

30、到从属地位。语言中的评价意义和描写意义是一对的统一体。评价意义和描写意义既是相互的,又是相互依赖的,人为地割裂他们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的。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有时评价 意义占主导地位,描写意义被排斥或削弱; 有时描写意义占主导地位,评价意义被排斥或削弱;有时评价意义与描写意义并存。一种意义的增强往往导致另一种意义的削弱。评价句的分类评价句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呈现不同的类型。如果从评价系统来看,我们可以分为态 度句( 情感句、评判句和鉴赏句) 、介入句和级差句; 如果从评价的基本类型来看,可以分为道德评价句、法律评价句、审美评价句等; 如果从评价的句法维度来看,可以分为肯定评价句与否4 0定评价句、

31、客观评价句与评价句、谓词评价句和无谓词评价句、作者评价句与非作者评价句4 1评价句与非肯定评价句与评价句等。本文仅探讨句法维度的评价句。评价句以评价的归一性特征为标准,评价句可分为肯定评价句和评价句。从逻辑上讲,肯定评价句以“是”作谓语或者是能够直接转化为以“是”作谓语的评价句; 作谓语或者是能够直接转化为以“不是”作谓语的评价句。6评价句以“不是”刘世铸评价研究的句法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把归一性看作是实现人际意义的,其本身即具有评价意义。在句法层次上的主要出现在三种形式中: A 类: 限定成分( 例 1 2) 、B 类: 附加语成分( 例 3) 和 C类: 补足成分( 例 4) 。( 1)(

32、2)( 3)( 4)You should not smoke in the train ( 限定成分)I bet youve never smelled a real school bus before( 限定成分)Not surprisingly,the public would know about this one day ( 附加语成分)I am sorry about not having told you his story ( 补足成分)有时可转换为附加语成分或补足成分的,如例( 5) ( 6) 。限定成分的( 5) This was not a surpriseThis was

33、 no surprise( 6) The students did not pass the examNo student passed the exam有些词本身即具有意义,如 fail,句法上不把含有这类词的句子看做句。评价句与客观评价句在评价活动中,总有价值主体或评价主体的“我”参与。因此,评价本质上是4 2的语言行为。但是,评价是对客观的价值即价值事实的反映,评价者的态度和情感归根到底受客观的价值事实所制约。因此,评价又并不总是制约的反映过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Halliday( 1994) 将情态根据其取向分为的,评价是受着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存在情态和客观情态。情态与其它评价一

34、样,用来表达以及说话者的观点与态度。评价句作为表达人际意义的也可以划分为评价句和客观评价句。评价句表达某个评价主体对某一评价对象的个人态度,通常以人称作主语,它们表达的是某个评价参与者的心理体验( 例 9 10) 。客观评价句表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客法,通常以称作主语( 例 11 15) ,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是典型的客观评价句。Hewings Hewings ( 2002: 370 ) 认为,这种句式是对个人态度的称化( dealization) ,从而使评价具有客观意义。( 7) The doctor is careful to point out that an intact hymen i

35、s no proof that intercourse has nottaken place (评价句)( 8)( 9)ong with (评价句)评价句)John is tough to gHe is excited with the news ( 10) What is clear is that the oyal Military,having been appointed the leading Britishagency in the apparently boring business of body guarding,has struck political gold ( 客观评

36、价句)( 11)( 12)( 13)( 客观评价句)It seems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 this afternoon( 客观评价句)It is dangerous to drive in darkness( 客观评价句)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 this afternoon客观评价句通常带有补足成分,评价的语义类型与补足成分的类型有关。刘世铸( 2011)认为,补足语是 that-clause,评判语义表达的是“确定性”意义,而如果补足语是 wh-clause,评判是“非确定性”意义。另一方面,客观

37、评价句可以通过添加一定的句法成分表达的评价意义。例如:( 14) It was tacky of me to ask about your sex life with your husband谓词评价句与非谓词评价句4 3谓词评价句是一个包含或判定客体性质、特征或者客体之间关系的谓词语句。7山东外语教学 2016 年第 2 期谓词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三个词类。因此,谓词评价句有以动词作谓词的评价句、以 形容词作谓词的评价句和以名词作谓词的评价句。评价句中作谓词的动词主要有情感动词 ( 如: interest,enjoy,fear,hate 等) 、评判动词( 如: condemn,cri

38、ticise,praise 等) 、情态动词等。作谓词的形容词主要有情感形容词( 如: happy,angry,worried,disappointed,sorry 等) 、评判形容词( 如: important,honest,terrible,splendid 等) 。作谓词的名词主要有情感名词( 如: hapi-ness,love,hatred,anger 等) 、评判名词( 如: success,failure,hero,coward,criminal 等) 。如:( 15)( 16)( 17)( 18)This film pleases me ( 动词作谓词)I am happy wi

39、th the result ( 形容词作谓词) The details are important ( 形容词作谓词) John is a bore ( 名词作谓词)非谓词评价句主要由语气助词、感叹词、迭音词以及重复、重读、语调等体现评价意义。如: ( 19) Wow! I won the lottery!( 20) Hes just a lovely lovely lovely guy谓词评价句的区分是基于谓词逻辑。在谓词逻辑中,原子命题分解成词和谓词 个体词是可以存在的客体,它可以是具体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Hurley,2007) 。谓词是用来刻词的性质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词。单独的词和谓词不

40、能命题,只有当谓词与个画体词结合才命题,也才具有意义。4 4 作者评价句与非作者评价句作者评价句是来源于作者作为评价者,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表达态度,无明确声音归属证素的句式也可归于作者评价。非作者评价句是指以其它人称表达的评价,或有明确声音归属证素的句式。( 21)( 22)( 23)( 24)( 25)价句)( 26)I am glad that I have made a really great friend ( 作者评价句)Angrily,he went into the hall and approached the reception desk( 作者评价句)( 作者评价句

41、)This is boring( 作者评价句)Loyalty and tradition are importantAccording to rumors Ive heard,he was fired for stealing from the company ( 非作者评British farme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local,targeted and voluntary schemes are superiorto one-size-fits-all regulation ( 非作者评价句)这种区分是基于话语分析中的“主体性”或“性”的研究和 Bakhtin

42、( 1981 ) 的理论。在叙事学上则与叙事视角( points of view) 的研究紧密相关。评价的介入系统虽然也借鉴了 Bakhtin 的理论,但是,作者评价句与介入系统的单声不同。作者评价句可以是单声的,也可以是多声的。而非作者评价句从本质上就是多声的。评价意义的句法分析模型根据评价理论,评价是作者/ 说话者在语篇中对所呈现的材料和交际的对象所持有的立场的主体存在。在评价者依据某种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所作出评价的过程中,对评价结果的核 心语言表现是态度,主要表现为情感( affect) 及各种形式的评判( judgement) 。动态来看,评价不仅指作为评价结果的态度,还包括参与评价行

43、为的评价主体、客体和评价标准。句法层面的5 0评价意义分析应从识解评价结果入手,进而8评价过程的其它要素。刘世铸评价研究的句法视角评价句的综合分析可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 邢福义,1994; 高顺全,2004) 。在句法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句法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体现的句法意义。 语义层面上,主要分析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语义关系通常隐含在句法结构之后,因而是隐性的( 高顺全,2004: 10) 。一定的句法结构总可以表示一定的语义结构。语用层面上,我们主要句子外层结构( 信息结构) 以及语境对句法的的制约。根据评价的过程,我们可以确定评价意义的分析模型如

44、下( 图 1) : 评价主体评价表现( 评价的结果可能表现出来,亦可能不表现出来。如果表现出来,则有语言表现、行为表现、外显情感( 主要是面部表情) 等形式) 评价客体评价句评价语义评价语境。由此,对评价句的分析应该以价值词( 谓词) 为主线,依据语境依次确定句子的评价归一性、评价取向和评价视角。图 1 评价句的分析模型限于篇幅,本部分以几个典型的评价句为例分析评价的逻辑结构、评价归一性、评价取向 和视角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分析步骤。步骤 1: 评价谓词的识解评价谓词是指能表达评价意义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在例( 27) 中,能够表达评价意义的是形容词 sorry,是典型的以形容词为谓词的评价句(

45、 27) I am sorry for what I have done to you谓词评价句都可以分析为词和谓词两类成分。例如,在例( 27) 中“am sorry for”是谓词,“I”和“what I have done to you”是谓词变元。谓词是表示系。表示一个的性质即一元关系的称为一元谓词,两个的性质和之间的关之间的关系称为二元关系,表示二元关系的为二元谓词,n 个之间的关系称为 n 元关系,表示 n 元关系的为 n 元谓词。例( 27) 表示的是两个的关系,即“I”和“what I have done to you”两者的关系。通过分析该例中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该句的评

46、价主体是“I”,评价范畴是“sorry”,评价客体是“whatI have done to you”,其评价意义对应关系可表示如下:9山东外语教学 2016 年第 2 期步骤 2: 评价的归一性识解评价的归一性特征相对比较容易识解,因为评价句是标记性的,而肯定评价句是非标评价句。记性的。例( 28) 虽然含有标记,但不能看作( 28) You are right that he didnt go to the apartment该句的评价价值词是“right”,评价主体是作者/ 说话者,评价客体是“you”,系动词“are”起作用,“that he didnt go to the apartm

47、ent”是评价范围,其评价意义对应关系可表示如下:归一性是评价的主要特征,指评价的正、负两种结果。评价( Negated evaluation) 与负向评价( Negative evaluation) 不能等同。句所表达的评价(评价) 是带有标记的评价,其语义可以是负向的也可以是正向的。负向评价是的评价,语法上可以是肯定的形式也可以是的形式,如例( 29) 虽然是肯定评价句,但表达的却是负向的评价。( 29) He is unworthy to utter the name评价表现为系统的析取关系,负向评价表现为系统的合取关系( 如图 2) 。图 2评价与负向评价正向评价是对评价客体作出的肯定

48、的评价( 如表达情感的 happy,love 等) 。负向评价是评价主体对客体作出的的评价( 如表达的 immoral 等) 。应当指出的是,所谓正、负向里会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评价者会得出评价是相对而言的。同样是肯定的评价,不同的不同的解读结果。步骤 3: 评价取向的识解/ 客观评价句的识解主要依据 Halliday( 1994) 的情态取向分类。Halliday 指出,使用这些表达式的结果是,人把他们的观点装扮成命题本身( 明确取向) 或使命题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 明确客观取向) ,以此来突出的观点。( 30) As Asian women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

49、o take our destiny into our own hands该句的评价价值词是“important”,评价主体是作者/ 说话者,评价客体是“Asian women”,系动词“is”起作用,“to take our destiny into our own hands ”是评价范围,其评价意义对应关系可表示如下:步骤 4: 评价视角的识解在评价过程中,说话人( 或作者) 往往通过评价这段使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从而表达他的态度、立场或观点,这就是评价视角。评价的视角是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 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 沈家煊,2001: 269) 。说话人由于视角出发点不同,

50、对于同一客观情状可能会有不同的识解,从而反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以( 21) 为例来进一步分析作者评价句的构型,该句的评价价值词是“glad”,评价主体是作10刘世铸评价研究的句法视角者/ 说话者,用的第一人称“I”,属作者评价句( 作者情感句) ,评价客体是“I have made a reallygreat friend”,其评价意义对应关系可表示如下:评价者可以以“闯入者”( Intruder) 或“观察者”( Observer) 的果评价者以“闯入者”的进行评价,他只是向受话者灌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如的思想,其主要句法表现是作者评价句; 但如果评价者以“观察者”的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

51、,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其句法表现通常为非作者评价句。语篇中的评价本质上是来源于作者的,非作者评价是语篇内有明确声音来源( 作者声音除外) 的评价。因此评价应从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篇外层次,二是篇内层次。篇内层次的评价可表现为多种声音( 刘世铸,2007) 。评价视角既是作者作为评价者实现话语和语篇人际意义的,也是作者表达自我态度、观点的主要策略。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清楚划界的,因为话语和语篇的意义是说话 人和听话人、作者和读者之间在主体间立场上协商的结果。作者评价比非作者评价负载更强的价值。一方面,利用作者评价句和非作者评价句可以追溯评价的来源,另一方面,某种情感的偏好或偏离是识别不同语篇类型的基础。另外,作者评价强调了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对于识别语篇中的“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以上我们依据对评价本质和评价6 0要素的理解从句法上了评价句的类型及其分析评价的任一要素,这个语思路。本文认为,在评价的界定上,任何一个句法表现,如果缺少言形式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