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木兰诗一、关于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
2、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
3、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
4、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摘自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二、整体感知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而后返回故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忠孝、勇敢、机智、刚毅、爱国、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少女形象。第一段,即开端四句,是全篇的引子,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由木兰停机叹息,既向读者交代木兰是个勤劳的妇女,又引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得慷慨而有气势,毫无出征前的凄惨情调,从中显现出木兰的坚强性格。第三段,写木
5、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紧承上段“市鞍马”,以排比的形式,铺写置备行装。表现了上战场之前的细密准备。“旦辞爷娘去”八句,写征途中的所见所感。这八句用的是排比句式,由近及远,感情逐渐深入。辞爷娘,宿黄河,在一片沉寂中,听到鸣声溅溅的流水,她不由得想到了远在家乡的父母,想起了值得怀念的日常家庭生活。辞黄河,至黑山,已经接近前线,听着燕山胡马的啾啾嘶鸣,她想到的仍然是家乡,是骨肉之爱。这时候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争工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妇女,她对面临的困难有焦虑,对家乡父母有怀恋,她热爱和平的生活。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最后得胜而归。“万里赴戎机”
6、写木兰长途跋涉,“关山度若飞”写转战各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战地的艰苦,“将军百战死”写战斗的残酷,“壮士十年归”写战争的漫长。虽然短短六句,却内涵丰富、概括力强,贯通全篇,令人从中想象到木兰驰骋疆场的英勇矫健的气概。最妙的是“壮士”一词还暗中提醒了读者,注意到木兰此时是男装,为下文的突变做了铺垫。第五段,写木兰得胜还朝,辞官要求还乡。这再一次说明木兰的出征只是为了代替老父应征,而不是要追求功名富贵,表现了木兰热爱家乡劳动生活的高贵品质。第六段,描写木兰回家后的动人场面。“爷娘闻女来”至“向猪羊”,用爷娘、姊、弟三个叠调,写出了举家听说木兰回来时的欢喜。场面之热闹,情调之明快,都和上
7、文“朝辞爷娘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所写到的人物,他们的行为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不但恰如其分,而且很好地烘托出一种亲切热烈的气氛。从“开我东阁门”至“对镜帖花黄”六句,写木兰入阁返女装。这几句节奏轻快,如行云流水,步步递进,从木兰入阁门开始,逐句脱卸,直至“理云鬓”、“帖花黄”两句,方始明白点出恢复了女儿装束。“出门看火伴”四句,写出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之后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说明木兰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是多么坚强和聪敏,能够完成一般女子无法承担的任务,连身边的战友都不能发现她是一个女子。这种对木兰英雄本色的侧面描写,比前文“万里赴戎机”一段的正面叙述还要来得
8、有力量,它使木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富有人情味了。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
9、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木兰的形象木兰为了保全老父,毅然代他担负起出征的艰巨任务,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她身经百战,历时十年,胜利地完成使命,表现了坚强和勇敢。而凯旋归来,不受官爵,只愿意恢复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又表现了纯朴高洁的胸襟。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她以女性的身份做出这一切,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封建时代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女子是没有做英雄豪杰的权
10、利的,像从军打仗,立功万里这一类的事,是女子从来所不敢想象的,何况真地做出来了呢?这首诗以木兰这一出色的艺术形象,有力地说明了女子和男人同样有能力做出英雄豪杰的事业。同时也就是说明了女子有权利受到和男人同样的看待,这是人民的愿望的反映,以对于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的成见却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7月版)木兰这个人物,被塑造成十分美好的形象。她有对父母的挚爱,有勇毅的个性,也有女子对家庭的眷恋,归来后一节,又写出她的美貌和富有生活情趣、机智活泼的一面。总之,作者把自己所要求的人物品性都赋予了也,使她成为一个健康明朗、充满人情味的女英雄。所以自
11、古及今,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在我国的古诗中,以女子为题材的作品可谓多矣。然而这些作品中写到妇女,往往是性格温柔、容貌美丽;诗文风格也往往以细腻、缠绵为主。这和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有关。这首木兰诗陷于长期混战的局面,即使汉族妇女,为时势所迫,也多少有了些尚武的风气。如魏书防畎彩来分兴嫉摹独?波小妹歌就是这样。但该诗的结尾为“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还认为男子比妇女强出一头。木兰诗则不同,最后归结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男子能做到的,女子完全能够做到。这种光辉的思想,在长期封建社会中确属难能可贵。无怪乎历来讲者常常
12、从此诗中得到鼓舞、而且木兰的形象还不断地出现于戏曲之中,成为千古美谈。(曹道衡木兰诗鉴赏载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四、木兰诗的写作特点木兰诗所表现的是一个刚强尚武的妇女形象,为了使木兰的形象更丰满、更引人入胜,诗中并没有具体去写木兰怎样杀敌立功的过程,只是用“策勋十二转”一句,轻轻带过。诗中谈到征战,只写了路途的遥远(从家乡到黄河,从黄河到黑山)和战地的苦寒(“朔气”二句)。这样概括的叙述丝毫不显得浮泛。相反地,“朝辞”四句看似重复,正体现着民歌的高度技巧。从黄河到黑山,不但意味着距离的扩大,所见到的事物,呈现的情景亦颇不同。黄河水虽有荒凉之感,而胡骑啾啾却已展
13、示了即将开战的局面。诗中反复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读起来有寂寞、惆怅之感,但这种描写却更突出了木兰的坚强性格。紧接着用“万里赴戎机”等六句,对仗虽工,而词气豪放,更突出地表现了木兰的英姿奋发。木兰诗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去描写的是归家的场面。父母、姊姊、弟弟以各自不同的热情态度,来欢迎英雄的归来。这种描写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更有趣的是写到木兰改换旧装,精心打扮,使“火伴”们惊讶的场面。这个情节不但幽默,也更突出地表现了木兰在军中,丝毫没有柔弱之气。最后插上“雄兔”四句,以比喻作结,更使人回味无穷。(曹道衡 木兰诗鉴赏载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5、 自主检测1下列句
14、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2填空。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3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4“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领域市场开发承诺书6篇
- (正式版)DB15∕T 3235-2023 《专利预审申请规范》
- 德云社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成人护理高职高专试题库及答案
- 一件艺术品写物类作文12篇
- 大专生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专财经考试题及答案
- 夏夜的星空下的故事想象作文6篇范文
- 一件小事引发的启示议论文15篇
- 业务提案与市场策划报告模版
- 2025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培训试题和答案
- 2025至2030电动升降桌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知识培训
- (2025标准)拆迁保密协议书
- 健康生命至上主题班会课件
- 乳糜瘘的护理查房
- 先进芯片封装知识介绍
- 网贷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幼儿园法官职业课件
- 徒手整形培训课件
- 自控系统报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