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林下养鸡项目工作总结_第1页
2017林下养鸡项目工作总结_第2页
2017林下养鸡项目工作总结_第3页
2017林下养鸡项目工作总结_第4页
2017林下养鸡项目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下养鸡项目验收工作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天目区山地林下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完成单位天安市天目区天安镇大大村村民委员会000年十二月、项目执行概述天目区天安镇大大村位于天安市北部郊区,距离天安市中心城区18公里,全村占地面积10.47平方公里,但000村地处山地,坡度大,全村耕地面积1225亩,其中林地占到470亩,草坡占到235亩,不具备建设大型工业厂矿的条件,发展粮食作物的基础条件也较差。但农户现有果林、绿化林面积可观,具备发展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林下养鸡也叫林地养鸡,就是将小鸡在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待其脱温后再放到林地饲养的一种养殖方式。它与广大农村的传统养鸡模式基本相似,只是在饲养管理

2、方面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天目区天安镇大大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貌,山地多,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林下养鸡条件十分优越,且无任何工业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天然宝地,发展林下养鸡将会成为全村未来的一项主要产业。因此,依托果园、山林和草地优势,发展土鸡养殖业,通过实施“天目区山地林下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带动农户就业,增加收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项目自000与天安市000签署天安市科学计划项目合同书以来,执行期为000年4月至000年5月。该项目利用现有树林、果林开展以林下散养为主要手段的土鸡养殖,采用优质土鸡生态养殖可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生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

3、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土法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也是农村发展致富的重要途径。二、来源及任务指标2.1 项目立项的背景党中央、国务院000年2月1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由:“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提由:“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

4、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意见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指由:“豉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豉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000果林土鸡牧养立体科技农业示范项目是充分发挥果林优势,实施土鸡林下牧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的改善,加速农民致富步伐。2.2 项目立项的依据和来源000,根据天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有关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由天目区山地林下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委托单位天安市科学技术局(甲方)、承担

5、单位天安市天目区天安镇大大村村民委员会(乙方)签订天安市科学计划项目合同书,合同编号:000合同000001号。项目计划类别属于农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实施起止时间为000年04月至000年05月。2.3 项目合同书的主要内容2.3.1 主要研究内容(1)在同创生态养殖基地年存栏6000羽“南丹瑶鸡”林下养殖的基础上,对基地围栏、鸡舍、设施及环境进行整治,规范从育苗到由栏一系列设施建设,将现有鸡舍改造成7米X5米规格的鸡舍12间,并扩大10000羽的曲栏规模,达到生态牧鸡养殖的技术要求;总结了一套林下土鸡散养的技术规程,通过以点带面向全村林地示范推广。(2)在现有养殖基地基础上新规划建设坪上

6、桃林立体养殖园50亩,新增公鸡8000羽,蛋鸡2000羽,建设40间7米X5米规格的鸡舍,及蛋鸡规模化养殖设施,形成“果-鸡-蛋”一体化,“养-肥-果”生态循环的立体化农业。(3)重点解决“南丹瑶鸡”的养殖品质。利用桃树园、树林开展林下养鸡,经疏林草地放养的土鸡,肉质鲜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鸡蛋蛋黄比例大、颜色黄亮,蛋清粘稠、色泽清鲜,口感良好。疏林草地放养土鸡不仅可使土鸡采食大量的青草、昆虫、牧草籽实而降低饲料成本,可满足土鸡生长的各项生理条件,是发展绿色土鸡产品的良好场地。(4)研究林间春、夏、秋、冬气候条件,满足林下“南丹瑶鸡”的适应条件。春天防止春雨给鸡舍带来的潮湿,影响蛋鸡产蛋、春

7、寒疾病;夏天要使鸡舍有足够的通风条件,防止丽日暴晒产生鸡舍高温;秋天防止秋风秋雨给鸡舍的潮湿;冬天要防止冰雪灾害,鸡舍冬季保暖勿忘降低氨浓度,牧养鸡拥有足够的觅食空间。(5)“南丹瑶鸡”林地牧养范围内做好防逃、防盗、防天敌。鸡的特点是爱跑(特别是土种鸡),因此必须在林地、果园周围设珞防逃障碍(用铁丝网设珞放养范围);为防鸡只被盗或被天敌(如鹰、狐、野猫、黄鼠狼等)危害,喂养2-3只猎犬巡逻。(6)新建提灌站。在距离项目实施地点建设提灌站装珞,即在距离坪上800米的和尚井建设提灌站,扬程120米,并在离桃树园区20-30米平底建设蓄水池,供同创养殖基地、坪上桃林基地两个核心基地使用,并为其他推广

8、林地提供高位水源。(7)建设或改造村兽医室技术条件,提高预防和治疗土鸡散养疾病的防治能力。防治常见普通病硬嗪症、一般性肠炎、外科病(如骨折、食道阻塞、皮肤外伤等)。常见传染病如:鸡新城疫、霍乱、鸡白痢、支气管炎、喉气管炎、鸡痘等的防治;常见寄生虫,如鸡球虫病、鸡绦虫病、鸡线虫病、鸡外寄生虫病、鸡螭(疥癣虫)的防治。三、实施完成情况(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3.1 项目研究内容的完成情况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完成情况见下表:主要研究内容完成情况表序号合同规定实际完成内容完成评价1完成2完成3完成4完成5完成6完成7完成3.2 项目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3.2.1 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合同要求指标实际

9、完成指标完成评价公鸡出栏6个月出栏,体重达到1.52公斤6个月出栏,体重达到1.8斤以上完成土鸡出栏量形成年产2力羽土鸡形成了年出栏2方羽土鸡的完成规模3.2.2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至000年5月31日,本项目总体完成经济指标情况见下表:序号合同规定实际完成内容完成评价1经济指标完成1.1户均增收2400元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完成1.2人均增收800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2%人均增收866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13%上完成2社会生态效益指标完成2.1开展的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年培训农技人员200人/次开展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年培训农技人员300人/次完成2.2推广示范10户以上,推广林地养殖面积6

10、0亩,其中核心区10亩推广示范20户,推广林地养殖面积80亩,其中核心区15亩。完成3科技产出指标完成3.1总结出1套林下养鸡技术规程。总结形成了1套林下养鸡技术规程。完成3.3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3.3.1 项目解决的关键技术(1)场地选择及鸡舍建设。土鸡的生态养殖应选择鸡舍场地平坦、放养林地内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好、取水便利、排水容易、易防兽害、易防疫病等。鸡舍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棚架,顶盖石棉瓦加茅草垫,四周用木条、泡沫层等围栏,达到避雨、避暑、防冻、补饲、休息的目的(2)提高苗鸡品质。价格偏低的苗鸡一般来自于鸡品种不好、孵化技术不过关的私人小孵坊。苗鸡品质差则导致鸡群生长不

11、均匀、生长速度慢、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及饲料报酬低,因而难于获利。本项目选择广西“瑶山土鸡”,选择正规孵坊由来的苗鸡,品质、品种都较好。在引种基础上,实现自己培育鸡苗。(3)强化散养土鸡管理。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野外饲养;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转移到山上放养。因此要抓好3周前的管理,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雏鸡3周后开始进入脱温饲养,脱温期特别要注意外界气温,内外温差大,仔鸡抗逆力低、调节功能差,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h,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变化。(4)配套设施建设。鸡舍附近放珞若干饮水器和

12、料槽,让鸡自由采食。每天早上把鸡放生自由觅食,采食天然饲料,太阳下山时将鸡群收回鸡舍并喂饱;刮风下雨天气停止放养,防止淋湿羽毛而受寒发病,同时还要防止天敌和兽害。(5) 土鸡散养疫病控制。野外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难度相应大,因此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免疫剂量足,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特别是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囊病等主要传染病,决不能放松。(6)饲养方式及密度。针对不同放养地确定不同的放养方式,每群一般550-600羽为宜,第34周龄开始放养,围栏分区轮牧,每隔一周期换一块地,放养周期一般控制在一个月左右,这样鸡粪养林,且小草、蚯蚓、昆虫等有一个生养休息期,等下一批仔鸡到

13、来时又有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鸡采食,如此往复形成食物链。(7)饲料营养及饲喂。温室育雏可按常规喂饲,脱温后第1周早晚在棚内喂饲,中午补饲一次,以玉米、小麦、稻谷、豆类、红苕等天然谷物饲料逐渐增至代替全价饲料;第2周起中餐可以免喂,喂饲量早餐由放养初期的足量减少至七成,5周龄以上的大鸡还可以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3.3.2 采用或制定技术标准情况通过项目实施,制定了1套林下养鸡技术规程。四、实施后的效益分析4.1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实现户均增收2600元,人均增收866元以上。项目比建设前的农民

14、人均纯收入增加13蛆上,为全村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实现全村脱贫致富。4.2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促进当地从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美化村容村貌,促进生态良好发展,有效地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项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年培训农技人员300人/次;并且推广示范20户以上,推广林地养殖面积80亩,其中核心区15亩。实现了全村脱贫致富,较好的完成了天安市000的扶贫目标,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项目经费的使用合理性对比表(单位:万元)计划与使用实际使用资金开支科目资金计划(力兀)市级应用技木研发资金(力兀)市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设备费11.503.5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