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反应历程试题过渡态理论活化能能垒_第1页
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反应历程试题过渡态理论活化能能垒_第2页
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反应历程试题过渡态理论活化能能垒_第3页
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反应历程试题过渡态理论活化能能垒_第4页
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反应历程试题过渡态理论活化能能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反应历程试题(过渡态理论、活化能、能垒)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高考题中通过反应历程图考查催化剂是一个什么的演变过程,下面通过一系列的高考题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一、题源一一教材中的示意图1、苏教版如图:图中:Ea 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a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为 AH=EaEa。注意:图中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 Ea10示意图中有两个峰正反应与逆反应的活化广能址反应过程3 隔/代图 2-8 催化剂对反应活化帔的影响如图2-2-10所示;反应A*B-AB的衍化能为&,加入俄化刑K国,反隔分合步I)R+AK活化能为热(慢反应)AK+B

2、-AB+K活化危为&(快反应)总反 H:A+HABin化能为心可以存血加入镀化册KfL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和%均小丁原反应的活化能昂闪此反应速率m快,仔细分析这两步反应可以看出:由于EME-第1步反应处慢反应,是决定购个反应快悔的步骤,称为“定速步黑”或“快速步骤。第1步反应越快,则整体反位速率就电M因比对总反应来说,第一步反应的有化能就是在他:化条件卜总反应的活化能.12、人教版、鲁科版t总反应09 一 20:立在力收图2-240鲁科版插图人教版插图二、高考题考查的演变1、(2011 全国大纲卷,T9)反应 A+B-CQH0),X-C0)。【答案】D【解析】由反应 A+AC (H0)X-C (H

3、0) 可以看出, A+BC (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QH0)是放热反应,故 X 的能量大于 A+B;A+B 的能量大于 C,X 的能量大于 Co2、(2011 江苏卷,T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1 所示(图中 Ei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反应物反追屈M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始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A 项,从图中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故为吸热反应,错;B 项,始变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值,与反应过程无关,错;C 项,加入催

4、化剂之后,E2 变小,说明活化能减小了,正确;D 项,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大小不变,错。3、(2014 海南单科化学卷,T8)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映都月A、反应过程 a 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 A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1E2【答案】BC【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 a 需要的活化能比 b 要高,所以 a 没有催化剂参与,A 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之差,即小,B 正确;C、使用催化剂,改变了

5、反应进行的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 正确。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1,D 错误;4、(2014 北京卷,T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状态II状态 I 状态in达占空表示C.表示口 kF:.迅耳懑口鼻 1反应过程A、CO 和 O 生成 CQ 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C.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QD.状态I-状态 m 表示 CO 与 O2反应的过程【答案】C【解析】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 I 的能量高于状态 III 的

6、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根据状态 I、II、III 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 CO 中的 C 和 O 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 B 错误;由图 III可知,生成物是 CC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 C 正确;状态I-状态 m 表示 CO 与 O 反应的过程,故 D 错误。5、(2015 海南单科化学卷,T16)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2和 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ImolN2,其 ZSH=mbJ。D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 N2O 与 NO 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氮的反应热为 (209-348) kJ/mol=-109kJ/mol。6、(2015 海南单科化学卷,T11)由反应物

7、X 转化为 Y 和 Z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 X-Y 反应的 AH=E5-E2B.由 X-Z 反应的小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 Y 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 Z 的产率【答案】BC【解答】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 X-Y 反应的小=3-E2,故 A 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反应的小0,故 B 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 2X(g)=3Y(g),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加的可逆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 Y 的产率,故 C 正确;D.由 B 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 的产率降

8、低,故 D 错误.7、(2018 北京卷,T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C2和 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 CH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B.CH4-CHCOOH 过程中,有 CH 键发生断裂C.一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C 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解析】A.CH4 与 CO2 在催化齐【J 存在时生成 CH3COOH,总反应为 CH4CO2=CH3COOH,只有CH3COOH 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A 正确;CH4 选择性活化变为的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

9、断裂,B 正确;C.根据图示,的总能量高于的总能量,一放出能量;对比和,一形成 C-C 键,C正确;D.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 错误。8、(2018 海南卷,T12)炭黑是雾霾中和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右图所示。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炭黑和氧笃活化氧氧原子Q碳原子I,乏6吟A.每活化一个氧分子吸收 0.29eV 的能量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0.42eVC.氧分子的活化是 OO 的断裂与 C-O 键的生成过程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

10、的催化剂【答案】CD解析:由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图可知,每活化一个氧分子放出 0.29eV 的能量,A 项错误;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包括两部分,类似前面示意图中的两个峰,但是活化能变化是第一个。所以炭黑与氧气生成中间产物使活化能降低 0.18eV,B 项错误;结合图示,比较反应物与目标物质的结构可知,C 项正确;根据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可以为 J 定,D 项正确。9、(2019 全国 1 卷,T28)(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可知水煤气变换的 AH0 大于”等于“或小于

11、),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5eV1 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3)由题中图示可知水煤气变换时反应前相对能量 0eV,反应后相对能量-0.72eV,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小小于零。该历程中最大的能垒(活化能)应是 COOH*H*H2O*=COOH*2H*OH*反应时由相对能量-0.16eV 升至 1.86eV 的过渡态 2 再降至 1.41eV。 E 正=1.86 (0.16) =2.02 (ev)。题中设问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需要对活化能加深认知,为能量上升阶段,(爬坡阶段)可知最大的活化能为-0.16 到 1.86 阶段。10、(2020 北京新高考测试题 5)最近,中国科学院

12、大连化物所 CO2催化转化为 CO 的研究获得新成果。下图是使用不同催化剂(NiPc 和 CoPc)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衣面的物种用“,”标注)CO2(g)f8f-COOHf0B.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C8+OHB+H2O(g 尸 COOH+H2OSC.步骤只有非极性键 H-H 键形成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1.70eV0.29eV 的能量,正确;,8.4,-,8.4,- .2Mll064Q0.2Mll064Q0T T翱衣纪()【答案】B【解析】A 项,图象分析可知水煤气的生成过程经过了过渡态 1 和过渡态 2,最后生成产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

13、反应的始变 AH 小于 0,错误;B 项,结合此图分析判断,是发生的过渡反应:C8+OHB+H2O(g)=COOH,+H2OS,正确;C 项,步骤中 H-O 键原反应物中已经存在,则形成的化学键包括极性键 C=O,非极性键 H-H 键形成,错误;D 项,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1.86eV-(-0.16eV)=2.02eV,错误。3 .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 NH3产率降低。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 Ti-H-Fe 双温区彳 t 化剂(Ti-H 区域和 Fe 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 100C)。Ti-H-Fe 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14、,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在低温区发生,在高温区发生C.为 N 原子由 Fe 区域向 Ti-H 区域的传递过程D.使用 Ti-H-Fe 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答案】C【解析】A 项,根据图示,为氮分子的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过程,氮氮三键没有断裂,错误;B 项,在高温区发生,提高反应速率,在低温区发生,促进平衡正向移动,错误;,N 原子由 Fe 区域向 Ti-H 区域的传递,正确;D 项,反应的斤含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和终态有关,与催化剂无关,错误。4.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CO(g)+H2O(g)=

15、CO2(g)+H2(g)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C 项,根据图示为A.为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可知水煤气变换的 AH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答案】小于 2.02COOH*+H*+H2O*=COOH*+2H*+OH*(或 H2O*=H*+OH*)【解析】根据图示,CO(g)和 H2O(g)的能量大于 CO2(g)和 H2(g),所以水煤气变换的A留、于 0;根据图示,正反应活化能的最大值为 1.86-(-0.16)=2.02eV;该历程为 COOH*+H*+H2O*生成 COOH*+2H*+OH

16、*,反应方程式是COOH*+H*+H2O*=COOH*+2H*+OH*。5.CO2与H2合成甲醇:CO2(g)+3H2(g)1CH30H(g)+H2O(g),最近采用真空封管法制备磷化硼纳米颗粒,在发展非金属催化剂实现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瓦窟圻修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 CO 和CH2O,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下列变化中(填字母)的能量变化.A.*CO*OH*CO*H2OB.*CO*OCHC.*OCH2*OCH3D.*OCH3*CH3OH【答案】COA【解析】由图可知生成副产物CH2O的能量变化大,即能

17、垒高,反应进行难,生成的量少,所以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 CO;由图可知生成甲醇的过程中,能垒最高的变化为*CO*OH*CO*H2O,该反应速率工土与H+WRbe二+三一二二,=3=m亚诙审?一,:=*=,m_-*=*=二W过渡咨I=,,=+-=3QR+38上题EffiCSKOH慢,所以要想提高整个反应速率,应该降低该反应的能垒,故选6.2010 年 Sheth 等得出乙快在 Pd 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其中吸附在 Pd 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上述吸附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 kJ-mot1,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放热+85C2H3*+H*一

18、C2H4*【解析】由图可知,吸附时能量降低,解吸时能量升高,如 C2H4*-C2H4H=+82kJ-mOl,基元反应中,C2H3*+H*一C2H4*的活化能最大,为+85kJ-mOb1.关于下列转化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A.Fe3O4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2、+3B.过程C中每消耗 58gFe3O4转移 1mol 电子AC.过程 C 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O+H2OFe3O4+H2TD.该过程总反应为 2H2O=O2f+2HT【答案】B【解析】A.Fe3O4的化学式可以改写为 Fe2O3?FeO,则 Fe3O4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2、+3,故 A 正确;B.过程C:2Fe3O4(s)

19、6FeO(s)+O2(g)当有 2molFe3O4分解时,生成 1mol 氧气,而 58gFe3O4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故生成 0.125mol 氧气,而氧元素由-2 价变为 0 价,故转移 0.5mol 电子,故 B 错误;C.过程 C 中 FeO 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FeO+H2OFesO4+H2T,故 C 正确;D.过程C:2Fe3O4(s)6FeO(s)+O2(g)过程 II:3FeO(s)+H2O(l)H2(g)+Fe3O4(s)。则该过程总反应为 2H2合02T+2HT,故 D 正确。2.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 SUNCAT 的系统,借助锂循环

20、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 I 得到的 Li3N 中 N 元素为一 3 价B,过程C生成 W 的反应为 Li3N+3H2O=3LiOH+NH3TC.过程 C 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过程 C 涉及的反应为 4OH-4e=O2f+2HO【解析】A.Li3N 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 0 可知,N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A 项正确;B.由原理图可知,Li3N 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 W,元素的化合价都无变化,W 为 LiOH,反应方程式:Li2N+3H2O=3LiOH+NH3f,B 项正确;C.由原理图可知,过程 C

21、为电解氢氧化锂生成锂单质、氧气和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项错误;D.过程 C 电解 LiOH 产生 O2,阳极反应为 4OH4e=O2f+2HO,D 项正确。3.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FeS2)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S2+7O2+2H2O=2Fe2+4SO42-+4H+,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反应 I 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NO)2+O2+4H+=4Fe3+4NO+2H2OB.反应n的氧化剂是 Fe3+C.反应力是氧化还原反应D.黄铁矿催化氧化中 NO 作催化剂【答案】C【解析】A.根据图示,反应 I 的反应物为 Fe(NO)2+和。2,生成物是

22、Fe3+和 NO,结合总反应方程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O2+4H+=4Fe3+4NO+2H2O,故 A 正确; B.根据图示, 反应H的反应物是 Fe3+和 FeS2,生成物是 Fe2+和 SO/-,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 Fe3,故 B 正确;C.根据图示,反应力的反应物是 Fe2+和 NO,生成物是 Fe(NO)2+,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根据2FeS2+7O2+2H2O=2Fe2+4SO42-+4H+,反应过程中 NO 参与反应,最后还变成 NO,NO 作催化剂,故 D 正确;4.科研人员借助太阳能,将 H2s 转化为

23、可再利用的 S 和 H2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电池能实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a 电极的电极反应:2H+2e-=H2TC.光照后,b 电极的电极反应:H2S-2e-=2H+SD.a 电极区溶液的 pH 不变【答案】CA 项,该电池通过光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原电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B 项,根据图示,在 a 电极上 H+获得电子变成氢气,a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f,正确;C 项,根据图示,光照后,b 电极上,Fe2+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 Fe2+-e-=Fe3+,错误;D 项,电池工作时,a 极区消耗的 H+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 a 极区

24、的 H+相等,因此 a 极区溶液的pH 不变,正确。5 .O2气氛下乙苯催化脱氢可同时存在以图 2 两种途径:途径 I 的反应历程如图 3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状态 1 到状态 2 形成了 O-H 键【解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热?H=117.6kJ/mol+41.6kJ/mol=+159.2kJ/mol。a.CO2与乙苯反应后变为 CO,C 元素化合价降低,C 获得电子,因此 CO2为氧化剂,a 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由状态 1 到状态 2 形成了 O-H 键,b 正确;c.由反应历程可知中间产物除了(-),还有 HOY 二口,c

25、 错误;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不能改变乙苯的转化率,d 错误。6 .将 H2s 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 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 S,其物质转化如下图所示。d.该催化剂可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a.CO2为氧化剂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可采取的措施有【答案】Cu、Cl、H 增加氧气的通入量或增加起始时 c(Fe3+)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形成的羟基自由基(OH 和超氧离子(回)具有光催化能力,催化原理如图请写出 NO3

26、-转化为无毒物质的电极反应式:。2 所示。*0H【答案】(1)2NO3-+12H+6e-=N2T+6HO【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NO3-在 H+存在的环境中得电子,生成 N2等,电极反应式为 2NO3-+12H+6e-=N2T+6HO。答案为:2NO3-+12H+6e-=N2T+6HO;9.神元素有+2、+3 两种常见价态。坤,氧化剂是C 中,若 1molAs4s4反应车t移 28mole,则反应 C 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As2s3As4s4+7O22As2O3+4SO2【解析】C 中 Sn 的化合价升高,As 的化合价降低,所以 As2s3在反应中得电子作氧化剂;建永件C 中,若 1mo

27、lAs4s4反应车t移 28mole-,则反应消耗 7mol 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As4s4+7O22As2O3+4SO2;10.NaClO碱性溶液吸收法。工业上常用碱性 NaClO 废液吸收sQ,反应原理为:ClOSO22OHClSO24H2O,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Ni2O3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馍和氧原子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SO2的吸收。该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过程 1 的离子方程式是Ni2O3ClO2NiO2Cl,过程 2 的离子方程式为二-b.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 NaClO 更好,原因是_O【答案

28、】ClO2NiO2Ni2O3Cl2OCs2与SO24结合生成微溶的CaSQ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转化关系中的过程 1 是Ni2O3和ClO发生反应生成NiO2和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i2O3ClO2NiO2Cl;过程 2 为ClO与NiO2反应生成M2O3、Cl和 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iO2Ni2O3Cl2O,故答案为:ClO2NiO2U2O3Cl2O;b.由于Ca2与SO24结合生成微溶的CaSQ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所以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 更好,故答案为:Ca2与SO24结合生成微溶的CaS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11.C

29、eO2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最重要的助剂,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写出过程 1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1co的消除过浮【答案】CeO2=CeO(2x)+xCO2【解析】根据图 1 所示,过程 1 中 CeO2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eO(2-x),根据物料守恒,化学反应方程为:xCO+CeO2=CeO(2x)+xCO2;12.以乙烯(C2H4)作为还原剂脱硝(NO),其脱硝机理如图所示,若反应中 n(NO):n(O2)=2:1,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SJOj)Cu-(02)用 Ni2+可直接催化 NO 分解生成 N2、。2,将其反应机理补充完整(Vo 代表氧空穴):2Ni2+2

30、Vo+2NO-2Ni3+2O-+N220f2-+1/2O2+Vo【答案】6NO+3O2+2C2H3N2+4CO2+4H2O2Ni3+02-2Ni2+Vo+2O2【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2H4与 NO、O2反应最终生成 N2、CO2、H2O,反应中 n(NO):n(O2)=2:1,反应总方程式为 6NO+3O2+2C2H4曰=3N2+4CO2+4H2O用 NO 可直接催化 NO 分解生成 N2、O2,反应的总反应为 2NO偻化剂偻化剂O2+N2,根据反应原理:Ni2+为催化剂,用总反应-(2Ni2+2Vo+2Ng2Ni3+2O-+N2)-(2O-+O2-+1/2O2+Vo)得:

31、2Ni3+O2-2Ni2+VO菱。213.用 H2制备 H2O2的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的方法,反应原理如图山山( (岳岳 川川, ,也也/VaHci+acrHCTIISK0I1P3K+2c图MPdCl42【答案】H2+O2=H2O2【解析】根据图示,用 H2制备 H2O2,Pd、PdCl2O2产为中间产物,PdCl42一为催化剂,故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2PdCl=4=2H2。2。(c)所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催化剂 a 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B.N2与 H2反应生成 NH3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C.在催化剂 b

32、 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D.催化剂 a、b 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答案】B【解析】A 项,催化剂 A 表面是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同种元素之间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错误;B 项,N2与 H2在催化剂 a 作用下反应生成 NH3属于化合反应,无副产物生成,其原子利用率为 100%,正确;C 项,在催化剂 b 表面形成氮氧键时,氨气转化为 NO,N 元素化合价由-3 价升高到+2 价,失去电子,错误;D 项,催化剂 a、b 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错误。2 .中科院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实现了 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其过程如图。下列

3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异构化般血($co,-coco蜂言*展圭受光G六八Na-FeA/HZSM-5_.,工土工一CQ产乩J*7K%汽油(逸出性)A.在 Na-Fe3O4上发生的反应为 CO2+H2=CO+H2。B.中间产物 Fe5C2的生成是实现 CO2转化为汽油的关键C.催化剂 HZMS-5 可以提高汽油中芳香燃的平衡产率D.该过程,CO2转化为汽油的车t化率高达 78%【答案】B【解析】A 项,由流程图可知,CO2+H2在 Na-Fe3O4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烯烧,根据元素和原子守恒可知,其反应为:2CO2+6H2Na=3O4CH2=CH2+4H2O,错误;B 项,中间产物 Fe5c2是无机

34、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中间产物,是转化的关键,正确;C 项,催化剂 HZMS-5 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对平衡产率没有影响,错误;D 项,由图分析 78%并不是表示 CO2转化为汽油的转化率,错误;3 .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IIT、/MHGH 以-NCX过程【?iinuiJAliJIiuHllK反一惺熨A.1molN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 10NA8 .联氨(N2H4)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过程 II 属于氧化反应,过程 IV 属于还原反应D.过程 I 中,参与反应的 NH4+与 NH20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答案】C【解析】A

35、项,1molN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 11NA,错误;B 项,联氨HN-N-Hr(HH)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错误;C 项,过程 II 中 N 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过程 IV 中 N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 项,过程 I 中,参与反应的 NH4+到 N2H4化合价升高 1个,NH20H 到 N2H4化合价降低 1 个,它们物质的量之比为 1:1,错误。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卜列4.我国在 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B.汽油主要是 C5Cii的烧类混合物C.反应中只有碳碳键形成D.图中 a 的名称是 2-甲基丁烷【

36、答案】C【解析】A 项,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产物中含有水,正确;B 项,汽油是石油的分储产物,主要是 C5Cii的烧类混合物,正确;C 项,反应中不仅有碳碳键形成,还有碳氢键形成,错误;D 项,图中 a 主链有 4 个碳原子,2 号碳上有一个甲基,所以名称是 2-甲基丁烷,正确。EG 的纳米反应器,下图是反应A.Cu 纳米颗粒是一种胶体B.DMO 的名称是二乙酸甲酯C.该催化反应的有机产物只有 EG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健有 H-H、C-O、C=O【答案】D【解析】A 项,Cu 纳米颗粒是单质,而胶体是混合物,错误;B 项,DMO 的名称是乙酸二甲酯,错误;C 项,该催

37、化反应的有机产物只有 EG 还有甲醇,错误;D 项,CH3COO-COOCH3+4H2-CH3OH+HOCH2CH2OH,学健有 H-H、C0、C=O,正确。6.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AH15kPa 时,乙苯平衡转化率随着 P(CO2)增大反而减小,其原因是。【答案】随着 CO2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促进平衡向右移动过多的 CO2会造成催化剂表面乙苯的吸附下降【解析】由反应历程可知乙苯与二氧化碳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苯乙烯和一氧化碳,增大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但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造成催化

38、剂表面乙苯的吸附下降。17.NaClO 碱性溶液吸收法。工业上可用 NaClO 碱性溶液吸收 SO2。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 Ni2O3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馍和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 SO2的吸收。该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ii .过程 1 的离子方程式是。iii .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 NaClO 更好,原因是O【答案】Ni2O3+ClO-=2NiO2+Cl-Ca2+与 SO42-结合生成微溶的 CaS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解析】由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可知,过程 1 中,Ni2O3与 ClO-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iO2,过程 2 中,NiO2与 ClO-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 O 原子。ii.过程 1 的离子方程式是 Ni2O3+ClO-=2NiO2+Cl-。iii.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 NaClO 更好,原因是 Ca2+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