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 声光复习与综合应用知识梳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考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2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例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
2、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空气只是介质的一种,所以A错;听到声音的条件是有声音产生,而且声音还要通过介质能传入人耳,所以B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所以D错;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所以C正确故答案为:C.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
3、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变式练习:答案:C.二、乐音的特征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其国际主单位是赫兹,符号Hz。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大小有关,还跟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其振动的波形不同。 例2.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的长度逐渐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度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长度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
4、系解析:吹吸管是管中空气柱振动,不断剪短,空气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答案为:B.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变式练习:答案:C.三、噪声与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乐音是有规
5、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的振动。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dB,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人耳。 例3.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使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
6、绵”沥青,可减弱道路的振动,从而减小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可使汽车产生的噪声在道路之间来回反射,减轻对周围居民的噪声污染,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B.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 B控制速度C阻断噪声的传播 D美化环境变式练习:答案:C.四、光的直线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电灯为人造光源,太阳为天然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3
7、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例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解析:光在水中及搅拌均匀的海波溶液中的传播路径均为直线,说明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该实验探究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只能说明光可以在各种不同透明介质中
8、传播,而不能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故答案为:D.假如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变式练习:答案:A.五、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回到原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如图所示光路图,三线、两角、一点、一面,ri。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5.下列光现象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B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
9、眼的光束C人在船上看见水中的鱼D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解析: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点燃的蜡烛火焰,属于漫反射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片上形成刺眼的光束,是玻璃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人在船上看见水中的鱼,是折射现象(第四节学到)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教师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答案为:B.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A不反射光 B发生镜面反射C发生漫反射 D以上都不对变式练习:答案:C.六、光的折射 透镜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岸上看河水变浅了、星光闪烁、海市蜃楼等.
10、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透镜分为两大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4射到地面上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实验表明,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例6.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解析: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从鱼身上射出的光线由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看到的是比鱼的实际位置要高的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D.如图
11、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60,60C30,30变式练习:答案:D.七、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应该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胶片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把放大镜放在物体与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实验步骤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把具有支座的蜡烛、凸透
12、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且使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处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例7.图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的是()A照相机 B投影仪C放大镜 D显微镜解析:从图片上看,照片上“世”是缩小的,且像与物体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因此应用此成像原理的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A.变式练习: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10cmB20cmC30cmD5cm八、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13、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把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因此太阳光(白光)为复色光。2红光、绿光、蓝光是不可再分的三种色光,它们按不同比例可以产生各种色光,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3红外线:光谱中在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越强。4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是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发光。生活中既要合理利用紫外线,又要防止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例8.有关光的色散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光通过棱镜
14、后,传播方向改变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解析:光的色散实质是光的折射,所以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同时也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故答案为:D.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变式练习:答案:A.九、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1眼睛: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形成的像呈现在视网膜(即光屏)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正常人眼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2近视眼及其矫正: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15、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矫正。4显微镜:显微镜由两组透镜构成,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像。5望远镜:望远镜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是用来把这个像进行放大,从而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例9.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实像B望远镜分为折射式和反射式两类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镜头都是凸透镜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总是越小越好解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不一定是凸透镜;望远
16、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好 故答案为:B.近日,科学家利用欧洲航空局普朗克天文望远镜,历时六个月拍摄到了宇宙“全天空”图片(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就越大B望远镜的物镜很大,是为了呈现更明亮的像C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比肉眼看到的大,因此它成的是放大的像D有的望远镜物镜采用凹面镜,这是利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变式练习:答案:B.例1.如图,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
17、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典型精讲D【解析】 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答案为D.例2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D【解析】紧闭门窗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
18、来控制噪声;戴上耳塞是通过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来控制噪声;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D.例3.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D【解析】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B项错误;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C项错误;蜡烛在墙上成的
19、像是倒立的实像,D项错误故答案为:A.例4.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光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A【解析】要使像变小,应增大物距,蜡烛应远离凸透镜,B错误;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照相机,C错误;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玻璃板,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才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烛焰的像,D错误故答案为:A.例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
20、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C【解析】由于凸透镜在灯泡与墙壁(光屏)之间移动,这样就会不断的改变物距,会出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等各种情况;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进行分析,墙上可得到倒立放大和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A.1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锤振动产生的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B随堂检测2.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音乐家贝多芬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阿拉善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考题及答案
- PSH的识别与护理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清远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高中“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试题(语文)
- 教师教学2025工作总结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信息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房子首付合同范本
- 证券行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平安校园
- DB31-T 1308-2021 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验收规范
- 五育并举课题开题报告
- 养血生发胶囊与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洞察分析
- 第5周-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每周测验(含答案)
- 完善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与制度保障策略
- 《颈肩痛与腰腿痛》课件
- 立邦刷新服务合同模板
- 《税费计算与申报》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