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4页
《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成果简介书一、成果解决的核心课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迫在眉睫。从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主要是“听课+背诵”:上课“一听到底”、 “一抄到底”,考前背书背卷子。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一讲到底”、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等现象和“一演到底”、 “一问到底”等偏差。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归因后,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的因素,又有学生认识、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原因。要解

2、决核心问题,我们认为要把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据此,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即通过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课堂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模式、群体与个体学习方式指导等策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因此,我们从20XX 年开始确立了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二、成果特点 建构了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模式,以教促学、以学定教。具体做法:(一)构建了“导学展评悟”的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模式。1. 基本操作简介 “导”, 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历史学习

3、过程中所起的引导、指导作用。 “导” 既包括新课学习的导入,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引导、点拨与调控等。A.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之“导”。“导入”的方法 有“悬念导入”、“大反差导入”、“故事导入”、“猜迷导入”、“游戏导入”、“对联导入”、 “诗歌朗诵导入”、 “视频、 音乐导入”、 “材料导入法”、 “评论式导入”、 “设疑式导入”、 “时事导入” 、 “图表解析式导入”等。B. 课中学习、引导点拨与调控之“导”。a. 调整课堂节奏与气氛。方法包含使用直观教具、播放音乐、播放视频、历史剧表演、讲历史故事、学习游戏、开展课堂辩论等。案例:运用直观教具,调整课堂节奏与气氛学习秦的统一一课时,正好是上

4、午最后一课时,每个人当时也是饥肠辘辘。由于前面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建立较难,学生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到学秦始皇统一货币时,我突然作痛苦状,说: “老师今天早 晨太忙了,还没吃早饭,哪个同学快点帮我去买点吃的?”马上就有几个学生自告奋勇。 我点了一个,我掏出准备好的一串古币圆形方孔钱递给他。他一下子楞住了,怯怯地说, “老师,这个买不到。 ”我就问为什么 呢?他说现在用的是人民币。看到这情形,全班学生好像睡醒了似的,精神倍增。我马上抓住时机,问:战国时,各国所用的货币都不一样。当时秦统一六国后,会带来什么不便呢?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立刻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问题顺利解决。 此后,学生兴趣高涨,参与踊

5、跃,思维积极,也没有人想昏睡了。这个直观教具(一串铜钱)所起的作用是老师的讲解远远不能相比的。(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b.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方法有:设问、质疑、讨论(辩论)、评价、归纳总结等。c.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主要是课堂上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话题。如: 学习“鉴真东渡”促进日本社会发展时时, 有同学提出“鉴真卖国论”,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鉴真的帮助,日本就不会发展起来,就不会有后来日本侵略中国。针对这个观点,教师必须要及时引导。但课堂显然不具备解决的条件。我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暂时不能回答,需要课后查找资料才能解决。我又问了两个问题引导他们的思路:你们

6、认为“鉴真卖国”的理由是什么?鉴真是否卖国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同时临时任命了范时伟同学任这个研究组的组长。课后, 这个研究组的同学通过讨论,明确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解决“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和为什么能侵略中国?”的问题。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就去查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从中找到你们需要的材料,然后分析得出结论。过了两三天,这个研究组的几个学生就跑来告诉我说,他们以前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d.课中教师之“导”,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训练等等。“学”、“展”、“评”、“悟”是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学习活动的概括。A “学”,指学生自主学习、整

7、理教材、发现内涵、提出问题等。案例1: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学习川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1 课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为什么英国不直接占领中国,而只是割了个香港岛、要求清政府赔了款、开放了几个通商口岸等”。 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在自己学习时还没有理解,但这个问题是一个思维含量高、很有价值的问题。随后我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案例2: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插图的发现在引导学生观察元朝疆域图(川教版七年级下册)时,我把它当成学习元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的材料来使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整个版图有“行省”、 “中

8、书省” 、 “宣政院”三种机构。进一步观察发现,以大都为中心的地区是“中书省”管辖, “宣政院”管辖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还发现了台湾是元朝的一部分等。这远比教师讲解文字、再看图印证的效果好得多。(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B “展”,指自主探究与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学生展示学习历史的方式有多种,如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发言、表演(历史剧、编写顺口溜、漫画、唱歌、图示设计等)、当小老师等。案例1:课堂讨论,展示学生的思想火花题目:为中国设计强国之路课堂讨论实录师: 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这时的中国,真是饱受欺凌,灾难

9、深重,国弱民怨,风雨飘摇。多少爱国志士觉醒奋起,继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爱国志士,热血青年,你能为中国设计一条摆脱民族危机的强国之路吗?生:侵略是从海上来的,应加强海军,整顿海防。生:中国政治太腐败,官吏昏庸,应整顿官制,进行政治改革。生:当时的官,主要是科举考试当上的官,应该废除科举制,发展近代教育。生: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开办兵工厂,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师:这条路前人走过没有?生:这是洋务派走的道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这条路走不通。生:老师,我们也可组织军队,远征那些欺负我们的国家,我们去打他们,他们忙于应付,而不能打 我们了。生:这个想法不

10、对,这不就是侵略吗?师:你有爱国热情是好的,可是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人民痛恨战乱,渴求和平,所以出兵的举措是 大家所不认同的。生:我认为不应该再要皇帝了,一个人说了算,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生:应该用革命的方式,推翻皇帝的统治。师:大家设计的怎么多条路,哪一条行的通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告诉大家。(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案例2:编写顺口溜在预习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后,很喜欢三国故事、平时又爱写诗的朱芮瑶同学写了以下一段顺口溜,简要概括了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向全班同学作了展示,赢得满堂彩:东汉末年军阀乱,曹操袁绍战北方;曹操官渡胜袁绍,北方统一震八方;赤壁与孙刘决战,

11、周瑜一把火烧光。曹丕建魏二二0,蜀吴继立三国忙。(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C. “评”,指自主评价,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既包含了师评、他评、互评、自评等过 程性评价,也包括课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思。卜表为课题组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自我评价表: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自我评价表自评1.我是否积极主动学习历史?2.我是否专心听课,克服学习中的困难?3.我是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历史学习?4.我在合作学习中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5.我在学习中是否有独特的见解?6.我是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问题?7.我学习有什么做得不够主动的地方?D.“悟”,则是学习的自主反思。“悟”的内容:知识的归纳

12、,学习方法的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收获与感悟、启示等。通常下课前留3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悟”。2.探索了 “导一学一展一评一悟”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模式的变式。变式之一:“插图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如下:情境导入一识读插图一各抒己见一引导讨论一归纳总结。案例:在进行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 一目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观察、释读郑和下西洋纪念 邮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下西洋船队、郑和下西洋祈求平安立的石碑等插图来组织教学。在引导学生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谈发现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发现了:图二中,有大象, 郑和到了泰国(实质是占城)受到了隆重接待,与当地首领同坐大象,还有

13、人载歌载舞;图三中,有伊斯 兰风格的建筑、骆驼等,郑和到了阿拉伯地区,还和当地人交易物品,中国运出去的是瓷器、丝绸等;图四中,出现了长颈鹿、深色皮肤的人,郑和应该是到了非洲;进而学生还发现了这些都非常友好的气 氛下进行的,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发展友好的关系,加强对外联系;郑和的远航与亚非各国建立了友 好的关系等。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目的地、影响等内容。学生通过对后面几幅插图及P68引文(“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的一步步观察、发现,最后得出了郑和的勇气、精神,体会到了当时明王朝的气魄与自信等。从而圆满达成了课程的

14、目标。(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变式之二:“预习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如下:1 课前预习-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总结归纳。2 “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梳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读讨论整理总结本课内容”。变式之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A. 基本操作程序: “问题生成 主动探究 成果交流 反馈延伸”或“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梳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读讨论整理总结本课内容” 。B. 其二:以问题为主轴、以专题研讨为形式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即“问题研学模式”。案例 :设计九年级下册经济全球化趋向时,采用“问题研学模式”, 设定的专题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策” 。 为此,可设计了以

15、下三个问题:A.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这种趋向是如何出现的?B. 经济全球化趋向有哪些表现?有些什么影响?C.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向?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还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都来思考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前途。虽没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但也不能让学生为了功利,只去学一些死的知识;通过引导,要让学生把“读书”、 “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二)构建了“学案导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1. 探索了“学案”编写的三个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指针对实际、课堂使用、一课一案、一课一页,容

16、量适中。开放性原则:设计学案时,要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与检测题的生成中来。互动性原则:设计学案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2. “学案”内容的设置“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要求、预习指导、课堂自主学习活动三大块。具体内容有基础知识的整理,有对学习疑难的启发诱导,有学习效果的检测等,并贯穿学习方法的指导。3. 探索了课堂使用“学案”导学的操作策略基本流程:课前发放,引导预习;课堂再学,自主探究;课中检测、自主评测;课堂小结、自主反思。4. 复习课“学案导学”的变式复习课的学案一般由“复习导引”、“知识梳理”、“重点关注”、“典型题例”几块组成。复习学案导学的基本程序:

17、课前准备、整理知识课堂梳理、订正填空、交叉检查讨论重点话题典型试题练习。(三)探索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习惯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1 . 原则:循序渐进、分级要求。2 .方法:“立规矩”,“说理法”,“试验对比法”,“正面引导法”,“批评矫正法”等。3 .注意:注重过程训练。加强个别指导。促进学生内化。(四)探索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1 .上好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喜欢教师。结合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激趣历史课堂。 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2 .精心设计每课时的导入。注意:要有新奇性,忌平平淡淡。要具多样性,忌千篇一律。增强针对性,忌牵强附会。3 .

18、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有:故事演讲、历史剧表演、课堂辩论、图示设计、唱歌、小老师、个性展示、问题讨论等。4 .设计好每一环节的过渡。5 .调控课堂的节奏。6 .巧妙总结、画龙点睛。小结方式有:收获感悟式、内容梳理式、归纳总结式、首尾呼应式、问题升华式、绘图列表式等。(五)创新了历史作业的内容、形式与评价方法内容有:知识巩固类、动手制作类、自我展示类、资料收集类、编写类、预习类、师生互动类、参 观调查访问类、综合类等。形式有:办专题历史小报、编写历史剧、动手制作、绘制图示、绘画、写碑文、成语故事或对联故 事等、查找身边的历史(编写自己的家谱等)、姓氏起源、写感想、给老师提建议、师生

19、心灵对话、提出 感兴趣的问题等,还包括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作业的频度,一般每周一次。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没有作业。评价方式与程序:制订作业评价标准,学生讨论确定标准;先学生自评,再教师评,最后展评。作业标准作业正确,书写工整并且内容、观点或引 用的材料有创新或形式美观,标新立异独立、按时完成,作 业正确,书写工整, 整体看起来大方必须是独立完成,作 业正确,书写较差 或质量较差,书写工 整,或未按时完成质量、数量、书写差, 或不是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等级A +ABC(案例来源:xx学校XX班 xx教师)(六)构建了初中历史学习方式转变课堂评价表另外,还有技术性成果:课题组论文集、学案集

20、、学生作品集、教学案例集、学生发展案例集等。三、效果特色1 .学生普遍有了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学生“觉得上历史课很有意思”、“很喜欢上历史课”、“经常了解课外历史知识”、“经常看历史 题材的专题片(如百家讲坛等)”、“很愿意收集历史资料” 等重要指标分别达到了 96.6%、93.2%、32.2%、 28.2%、42.4%,七年级学年末较七年级学年初分别提高了10-20个百分点。课题组使用“历史学习兴趣调查表”对所有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学年初,课题组共发放了调 查表315份,U回310份;学年末,共发放调查表 312份,全部收回。两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对比如下:历史学习兴趣调查表在你认为符合你

21、的选项后面打上调查 项目学年初学年末上历史课,你觉得很有意思79.796.5很枯燥15.21.7没感觉5.21.7你喜欢上历史课吗很喜欢40.693.3一般57.46.7不喜欢1.90课外历史知识经常了解15.232.1有时阅读71.564.4几乎不看13.43.5历史题材影视、专题片经常看21.928.8有时看64.262.5几乎不看14.98.7收集历史资料到课堂上交流很愿思23.542.3可以69.454.2不愿总7.13.5收集历史实物(古钱币、旧币、粮票等)很喜欢33.932.1有机会时想做55.857.7不做10.310.2案例:历史这一科目现在对我来说,犹如一杯蔬菜汁,丰富多彩,

22、值得慢慢品尝。不仅是一种享受,最重要的是这能得到营养。其实对于刚进初中的我来说,面对历史是心存抱怨的。因为历史是已固定的东西,它无法改变,而且它也不能像学语文那样可能联想等等。因此觉得太枯燥无味了, 几乎是没有兴趣,仿佛只是身体留在教室。但由于时间一长,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觉得这是一种心然性,就让自己慢慢地去接受。虽然已经调整了自己,但是常常会有很多历史意义要记,所以兴趣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在以后的课堂中,老师常常会让同学们一起讨论等等。有时,自己也会去评论一些历史人物或一些时事变迁的问题。渐渐地,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历史的有趣,方才下功夫去就去记。另外,在课外老师多次与我沟通,时时关心着

23、我的状况;课中,老师也多次抽我回答问题,表扬我。在此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鼓励。在这过程中,自己也培养了信心,才开始以全新的心态和极高的兴趣去 学习历史。经过这些后,我才发现历史并不枯燥,它有太多有趣而难忘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们的英雄气慨以及精神都鼓励着后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还有历史的提醒。(案例来源:X X学校X X班黄小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八年级学年末调查统计说明:学生经常预习,即很主动的预习的学生增加了35%达到了 96.6%;而通过预习,愿意找出问题、且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大增加,增加了 45%达到了 84.7%;上课勾划、积极 思考的人数增加了近 20%达到了 90旅;愿

24、意自己查找资料或从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同学比较大大 增加,增长了 20旅,达至IJ 64.4%、83.1%。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问卷在八年级学年初和学年末各进行了一次调查。学年初,发放调查表313份,收回311分;学年末,发放调查表 310份,共收回310份。两次调查的数据统计对比如下:历史学习方式问卷调查表在你认为符合你的选项后面打上调查项目学年初 学年末你课前预习吗经常做15.150.8有时做79.245.8从未做5.73.4你如何做预习(可多选)看书勾划69.588.1编写提纲37.333.9找出问题49.284.7其他:13.615.3你上历史课做些什么(可多选)心不在焉(做与历史课堂

25、无关的事)6.88.5看书、不做笔记11.95.1听老师讲74.674.6勾划、做笔记89.794.9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72.786.4争取发言(提问、讲故事、讨论等)52.439.0其他:6.81.7对于发言的态度与内容(可多选)我不喜欢发言、怕说错被笑话27.010.2我愿意回答问题50.850.8我喜欢讲历史故事45.733.9我想参与课堂辩论33.845.8我愿意参与课堂表演28.618.6我想提出自己的问题40.550.8我会认真听别人发言89.791.5其他:8.43.4你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可多选)我没有1可题可1可5.15.1我有问题但不想问20.36.8我很愿意言己查资料寻找问

26、题的答案55.964.4我喜欢自己找出书上的问题69.583.1我不想回答问题18.616.9问题还是老师提出25.418.6愿意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76.383.1其他:6.85.1你是如何复习历史(可多选)平常课后我不复习27.16.8我经常复习30.549.2我只是考试前复习44.133.9复习时看看历史书86.462.7复习时发现了不少问题42.461.0复习时先回忆再开书对照67.861.0复习时联系、比较、归纳所学知识57.681.4其他:8.58.5你来谈谈历史作业(可多选)我喜欢简单的历史作业(不动脑筋)20.320.3我不想做不动脑筋的作业,那没意思49.227.1我想写对

27、历史的感悟或体会、反思44.137.3我想把我的作业做得很美观83.166.1其他:10.25.1案例1:个人历史学习的发展方法经过长达三年的历史学习,我发现历史是一门以理解与记忆相辅相成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课本是 学习的中心,研习课本是完成基础巩固的首要方法;其次要自我咀嚼消化,找出决窍方法及联系;最后在 多读课外书籍,延伸历史学科知识。三点结合必能将历史学好。初入初中时,我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学科,其实不然,在老师的一次讲历史课学习方法时,我从老师那到了上面所提到的学习方法,我从此恢复了对历史学科的信心。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明确学习目标二、深入知识要点三、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四、反

28、复区别相似的概念五、寻找薄弱倾向六、阅读资料七、实践八、多总结九、着重复习十、从兴趣开始十一、利用师资力量学习十二、抓住中心结构以上十二点为我总结的方法总述,供同学分享。(案例来源:XX学校 XX班 张桔歌)案例2:学历史自我体验经过这几期的历史学习,让我明白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与人的连系,也验证了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我们通过借鉴历史人物的一些成功之外,用于我们现在的一些事。上历史课时,我总是一边抄笔记,一边听讲,将两者相结合,便会有更好地学习历史,单杠后只需要看一会儿笔记以及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便可,也无须去死记硬背。“读史可以明智”这话也没错,记得在学文艺复兴时,人们是从思想文化中开始

29、对无情的教会、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些思想为后来的一系列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也正是因为如此,鲁迅才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之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的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成功研制改良蒸汽机的瓦特, 从小就好观察思索,而且好问,长大后,他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所以取得了成功。可见一件事的成败与自身的诸多因素有关。所 以我从他身上学会了要善于观察、善于去思考,并且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大发明家爱迪生虽然只上过三个 有学,没有受过严格的正规教育,但他勤奋好学,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张,他还从小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钻研的精神,为他的发明创造了基础。所以我从中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30、,而且要坚持自己的理 想学习爱迪生对一切事物的钻研精神,并坚持不懈!(案例来源:XX学校 XX班杨晶)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比班5分以上。表一:XX学校七年级 2004-2005学年末区统考成绩:班级说明参考人数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学困率最高分最低分3实验班6488.084.4%93.8%0.0%100406对比班5873.139.7%82.8%3.4%9923表二:XX学校八年级 2005-2006学年末市统考成绩:人数平均分及格人数优生人数课改实验班54835448对照班56704131表三:XX学校 20XX级中考成绩:班级参考 人数平均 分及格率优生率0-39 分1

31、00分人%人%人%人%实验班13477.123088.24823.529412.941212.941对比班13372.32678.791030.303412.12100三班3179.162993.55619.35480000四班5779.864680.72340.35090035.263五班5276.964076.921936.53850011.923实验班26188.52611003455.737700711.48七班5885.385696.552339.65520035.172八班5980.145389.831728.813611.694923.39九班6278.035182.262337.096823.225834.839合计44780.3939287.7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