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_第1页
实验教学中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_第2页
实验教学中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_第3页
实验教学中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教学中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浙江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南湖高级中学 杨帆 314000摘 要:在归纳实验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分析了师源性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提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转变实验教学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等解决策略。关键词:实验教学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对策师源性心理障碍,或称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当而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自卑、厌学、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实验教学中的师源性心理障碍,则是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而对学生的造成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学生对实验兴趣消退,产生恐惧感,实验的自我

2、效能感低,实验时紧张焦虑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特别突出了化学的“实验”特征,有统计表明,各模块中加大了化学实验内容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此外,新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以选拔一些热爱化学实验、有一定实验专长的学生,培养化学实验人才。化学实验以其生动丰富的现象和变化莫测的过程,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但我们教学实践中,也会发现由于教师的一些不当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一定实验心理障碍,影响了实验化学的开展。长远来讲,必然会阻碍化学实验人才的培养。探究这些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实验教学亟等解决的问题。一、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障碍通常是隐性的,

3、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外在的行为来进行判断。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实验兴趣,表现在实验前不认真预习,实验时不认真操作,敷衍塞责,草草了事。二是实验时紧张焦虑、自我效能感低,表现在认为自己做不好实验,不敢操作,甘愿袖手旁观,而让同组的学生操作;或者实验时不知所错,操作时经常因紧张而加错试剂,打破仪器。三是对实验感到莫名的恐惧,总是担心有毒的物质会弄到自己的手上、脸上,担心实验会爆炸。有的进实验室就戴个大口罩,双手戴上医用橡胶手套,即使这样,实验结束后还要神经质地把手、脸不断洗来洗去。对于一些有危险的操作,不敢去做,或者远距离操作。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不敢点燃

4、酒精灯,用很长的燃烧的木条或纸条远远地点燃。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将钠丢到水里后,立即跑开。有些学生干脆不做实验,一到实验课时就请病假。四是缺少探究欲望和质疑精神,表现在面对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不去质疑、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填写实验报告不以自己的观察为依据,而是按理推断、捏造“正确的事实”。二、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学生在化学实验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障碍,多是由于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所造成的。以下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几种最主要的不当行为。1为强调纪律对学生进行言语恐吓与一般化学课堂教学相比,实验课的气氛比较轻松、宽松,学生的纪律意识会有所淡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边操作、边讨论,时

5、常会因一些惊险的操作和奇特的现象而发出惊叫声。另一方面,实验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一些有一定毒性的试剂、一些有安全隐患的操作。我国化学实验教学向来严守“安全第一、实验第二”的原则,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喜欢用一些诸如“爆炸”、“火灾”、“毁容”等言语来恐吓学生,图文并茂地列举一些浓硫酸毁容、实验室火灾化工厂爆炸的事件。或者面对嘈杂的学生,声嘶力竭地强调安全和纪律,常用“禁止”、“严禁”等词来限制学生的行为,甚至愤怒地中止学生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实验很恐怖,到处都是危险,实验室是禁地,最好敬而远之。2 讽刺、挖苦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由于当前我国化学实验的条件还很薄弱,加之有些教师喜欢以“

6、讲”代“做”,以“演”代“做”,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而实验操作是一项动作技能的学习,从认识到熟练掌握,需要一定量的操作练习。实验能力还比较差,对实验的自我效能感不高。当他们惴惴不安地进行实验时,难免会出现操作不规范或错误操作等现象。如加热时酒精灯位置过低,滴加液体时胶状滴管伸到试管中等。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但有些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你难道没有烧过饭呀,离火焰这么远还怎么加热?”、“你以为是盛饭呀,勺子要伸到碗里去。”“你总是这样笨手笨脚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自我暗示,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做不了实验。为了回避批评,避免暴露自己的笨拙,就尽可能不做实验或少

7、做实验。3 粗暴对待实验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化学实验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难免会有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如实验失败和意外实验事故等。此时学生惊慌失措、惊魂未定,急切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冷静、果断地加以处理,帮助学生化解问题、分析原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知学生实验中的意外并不可怕,面对意外事故和失败要学会冷静镇定。但有些教师此时往往恼怒成羞,对着学生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告诉你要小心、小心,就是不听!浓硫酸弄到脸怎么办?”、“你就是喜欢自作聪明,讲时不听,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出事了吧?”。对于那些屡有意外事件发生的学生,有的教师干脆禁止他们再做实验,剥夺了他们的实验权。可以想像,学生在屡次遭到这样的指

8、责和训斥后,必然会对实验丧失兴趣,产生实验焦虑症。4简单否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实验过程是一个充满疑问的过程,质疑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实验探究的魅力所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其中有些是本来就有,只是因为不是主要现象,教材中没有叙述。如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熔化后表面会覆盖一层灰色的膜;用气球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教材只叙述了气球鼓胀的现象,但反应结束后,鼓胀的气球会逐渐变瘪。有些则是由于试剂含有杂质、用量、浓度不同而导致的。如酚酞试液遇碱变红,但学生在实验中却发现,将酚酞试液滴到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却没有变红。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满怀疑

9、虑地向教师求助,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解答或鼓励。这时教师一定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去分析。当然有些现象可能教师一时也难以解决,但这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的过程。但有些教师不是呵护学生宝贵的质疑精神,他们或者出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考虑,或者自己一时也不能解答,怕损害了自己的威望,就简单地否定了学生的质疑。“你肯定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不然为什么大家都能做成功,你偏偏做不成功?”,“把书上做好就行了,不要乱做”,甚至还会出现“你是老师还是老师?”,浇灭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意识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最好不要再问老师,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实验报告按“标准答案”填就可以了。5机械

10、运用照方抓药式的教学模式虽然新课程倡导多开展探究性实验,但一些教师仍然习惯采用照方抓药、比葫芦画瓢的实验模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的理念未能及时转变,认为实验就是验证一下所学的知识,培养一些操作技能。二是过多的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认为按照教材中设计好的方案去实验既安全又快,能够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三是现行教材本身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材中多数实验已经把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都设计好,只要求学生操作一遍,并将所得的现象和结论记录在所给的表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被要求一步一趋地严格按照所给的步骤地进行操作,加之多数实验的现象已经未卜先知,自然感到味同嚼蜡,枯燥无味。学生原来对实验的那种

11、探究欲望和激情没有了,剩下的只是枯燥和应付。三、 防止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1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价值观,采取积极的实验教学态度很多教师之所以有不当的实验教学行为,其根源在于自身消极的实验教学态度。这些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就是验证一些化学反应现象,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既然如此,与其费时费力地准备实验,而教学过程学生又乱哄哄,没有什么效果,还充满着安全隐患,不如用播放视频代替实验演示、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甚至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一旦不得已进行学生实验时,教师本身就抱着抵触的情绪、消极的态度。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消极情绪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容易传递出一些负能量,抱着应付态度,做出一些伤害学生的行为

12、。因此,要彻底消除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价值观,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事实求是的实验态度,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是认识物质世界的方式之一,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1。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价值,怀着积极的情感进行实验教学,才可能从根本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产生。2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开展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实验实验需要安全意识,但勇于探索更是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教师要有正确的安全观。既要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时发

13、现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因噎废食,过分地用语言、极端的事故来恐吓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正确操作,肯定是安全的;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学生的安全保障,有教师在,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会有危险。教师要善于用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事迹来鼓励学生。事实上,中学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取的,基本上都是安全的。包括一些危险的试剂和操作,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危害。如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并不会立即把皮肤腐蚀掉一块,只要及时用水冲洗即可。笔者曾经向全班学生演示将浓硫酸滴到皮肤,学生惊讶地发现,原来浓硫酸并没有那么可怕。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酒精灯燃烧、试管炸裂是实验室教学中经常发生的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14、。其次,对于一些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反倒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正确理解,毕竟,很多实验“注意事项”也是前人通过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多多赏识学生勇于探究实验的行为,在出现意外事故时,迅速处理、及时安慰,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3转变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教学是学生主体性体现最充分的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并在实验中与别人合作、交流讨论,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他人分享。教师要职责明确,把实验交给学生完成,不要过多干涉,更不要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教师的工作是加强对教学的组织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好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

15、好突发事件。如果是边讲边实验,还要妥善处理学生做实验与教师讲课的关系,可以改革教学方法,使二者相得益彰。如可以采用学案教学法,将边讲边实验改革为边实验边自学,也可以采用“多员参与,协作教学”模式,邀请实验老师或其它同深入科老师协助指导学生实验。切不可因为抢时间、争速率而压制学生的主体作用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亲身体验了实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乐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自我效能感,克服实验心理障碍。4改革实验教学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不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已经摆脱了这种“可以”、“帮助”的直观工具、辅助手段的从属位置。而具有更深广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价值,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实验探究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主要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尤其是实验化学模块的开设,它以任务为课题,以实验技能的获取和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课堂活动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了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教师要转变那种实验就是验证知识,学会基本操作的观点,在实验教学中积极采取实验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合理假设、设计方案、方案实施、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提出质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