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hinese diplomacy课程编号学分2总学时数32开课学院人文与法学院开课教研室法学面向专业在校本科生开课学期每学年第 2 学期课程教学网站所属通识选修课模块(通识选修课必填) 1.人文经典与人文修养 2.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 3.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 4.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 5.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一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熟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的分野、渊源和演变,掌握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并能以此观察分析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课程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国际政治

2、理论素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外交战略与政策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观和国家认同。序号课程目标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理性思维等)2批判思维(逻辑思考、问题意识、反思批判等)3沟通表达能力(读写、论辩、倾听、协作等)4广博视野(学科交融、国际视野、国家认同等)本课程有四项教学目标,表1给出了各项教学目标的描述,以及每项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与主要判据: 表1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与主要判据课程目标达成途径及主要判据课程目标1-培养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课外阅读和期末问题研究课程目标2-锻炼批判思维,辨析各理论流派的优劣国际关系中各种理论观点各异,需要

3、从历史 和现实的角度进行辨别比较课程目标3-增加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课程中安排了提问、分组讨论与课堂展示,以及阅读报告和小论文环节课程目标4-具备国际视野,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力量都将涉及到,必须从国际视角看问题二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目标学时数章节1.定义国际关系概念与视角讲授1发展历程讲授12.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讲授1非主权国家行为体讲授,提问13.国家力量国家力量的类型讲授2国家力量的衡量讲授,研讨24.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层次讲授1国家利益的实现讲授15.古典国际关系理论理想自由主义讲

4、授,提问1古典现实主义讲授,研讨16.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讲授,提问1新现实主义讲授,提问1建构主义讲授,研讨17.国际体系与格局国际体系讲授,提问1国际格局讲授,提问18.国际安全与和平国际安全讲授,提问2国际战争讲授,提问2国际和平讲授,研讨19.全球治理全球化讲授,提问2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讲授,研讨210.大国战略与中国外交大国战略讲授,提问,研讨4中国外交讲授,提问,研讨2该课程详细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所述。第一章 定义国际关系(1) 主要内容: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世界政治(2) 教学方法与要求:介绍国际关系的相关概念,以老师讲授为主。(3) 重点难点: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

5、间的外交-战略关系,同时也包括各种类型的跨境交往。(4) 阅读要求:理解关系第一章,p1-19.(5) 思考题:为什么要研究国际关系? 讨论题:国际关系的变化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6) 课外学习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历史。第二章 国际行为体(1)主要内容:主权国家的特征、非主权国家行为体类型和作用(2)教学方法与要求:要详细阐述为何主权国家仍然长期是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以案例方式说明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3)重点:国家的性质;难点:宗教的跨国影响(4)阅读要求: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第166-177,188-198页。(5)讨论题: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6、的矛盾和冲突有哪些表现? 思考题:1.民族自决能够实现吗? 2.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活动有时与国家外交是一致的,但有时会阻碍和干扰国家外交,试举一些事例。(6)课外学习要求: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民族构成。第三章 国家力量(1)主要内容: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 克来茵公式(2)教学方法与要求:在解释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基础上,区分两种实力在国际交往中作用,多种实力衡量的方法如何取舍。(3)重点难点:权力量化的困难,中国综合国力的评价。(4)阅读要求: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第263-287页;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期,第24-29页。(5)讨论题:硬实

7、力与软实力,空间何者能主导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的软实力如何提升?(6)课外学习要求:阅读软实力第一章,第3-42页。 第四章 国家利益(1)主要内容:国家利益的层次:国家生存、国家安全、国际秩序; 国家利益的实现:战争、外交与经济交往(2)教学方法与要求:重点讲授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维护实现的途径与方法。(3)重点难点:和平时期、战争时期国家利益的区别和实现(4)阅读要求: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第288-318页。(5)思考题:为什么说国家利益是国家的永恒追求?(6)课外学习要求:中美建交中中国国家利益的体现。第五章 古典国际关系理论(1)主要内容:洛克、边沁、康德的自由主义,经典现实主义,修昔

8、底德,马基亚维里,霍布斯,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观点(2)教学方法与要求:讲授两种经典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以案例说明各自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理论缺陷。(3)重点: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理论分歧的根源在何处?(4)阅读要求: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第三、四章,第50-111页。(5)讨论题:是自由主义过于理想还现实主义过于现实,超越民族国家的国际合作是否可能?如何可能?(6)课外学习要求:找出国际关系中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处事的经典案例。第六章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1)主要内容: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的历史前景,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2)教学方法与要求:讲授三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新自由

9、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什么。(3)重点:从三种理论之间的批判与应对中,掌握其理论的精髓; 难点: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如何建构(4)阅读要求: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第三、四章,第50-111页,第六章,140-159页;秦亚青: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7期,第56-63页。(5)讨论题:在三种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你认为哪一种理论最具说服力?为什么? 思考题:如何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国际体系是由观念而非由物质力量构成的”?(6)课外学习要求:试用不同的理论解释冷战和区域一体化。第七章 国际体系和格局(1)主要内容: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两极体系的兴衰,新

10、体系的创始(2)教学方法与要求:讲述从主权国家体系到两极体系的发展过程,“一超多强”新体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3)重点难点:国际体系分析的层次;国家权威所面临的挑战(4)阅读要求: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第2章,第40-69页。(5)讨论题:“一极”还是“多极”,哪些状态更有利世界和平与稳定? 思考题:怎样改变国际舆论格局中的“一言堂”现象?(6)课外学习要求:了解苏联剧变与东欧解体的历史。第八章 国际安全与和平(1)主要内容:战争的起因与类型、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裁军、国际法与正义的适用(2)教学方法与要求:讲授国际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了解近现代战争的原因,国际社会为消除战争的努力(3)重点:

11、国际秩序的安全如何才能有效维护 难点:恐怖主义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何应对?(4)阅读要求:详细到著作的第几章第几页(5)讨论题:1.“民主和平论”是现实还是神话? 2. 复杂相互依赖能否实现国际和平?(6)课外学习要求:观看电影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第九章 全球治理(1)主要内容: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主要内容,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全球化的后果与反全球化,区域化的主要表现,欧盟一体进程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2)教学方法与要求:讲授全球化与区域一体的相关内容,分析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欧盟一体化中最新进展及英国脱欧事件的影响。(3)重点:全球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欧盟一体化的示范主要及局限 难点:全

12、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遭遇逆流的主要原因(4)阅读要求: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第8章,第201-227页,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第7章第3节,第248-259页。(5)讨论题:1. 面对反全球化浪潮,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为什么? 2.您怎么看亚洲许多国家经济上靠拢中国、安全上靠拢美国的现象? 思考题: 欧盟政治一体化为何困难重重?(6)课外学习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全球化的例子,说明全球化的影响。第十章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1)主要内容:二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各国外交战略重点,中国外交新动向,“一带一路”“亚投行”的国际影响(2)教学方法与要求:分成中美、中俄、中日、中欧四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3

13、)重点难点:中国崛起对世界的挑战,及世界各国的适应(4)阅读要求:战后国际关系第202-306页;郑永年:世界权力新格局中的中美关系,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第94-99页。(5)思考题:站在中国周边小国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讨论题: 1.中美关系的未来?2.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3.中欧关系的重点与问题在哪里?4.中日关系如何改善?(6)课外学习要求: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三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纵论的完全版,如能选修其中一门,将有助于本课程的学习。四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包

14、括:学生课前阅读材料情况,课堂讨论参与情况,期中阅读报告质量和期末小论文质量。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50%。具体办法如下:表3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关联的课程目标考核依据与方法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课前预习与课外研读阅读能力,理论理解力依据课前学习与课外研读情况进行评价30%课堂表现倾听与评价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汇报质量,由教师评价课程报告阅读报告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观点提炼与分析判断力教师根据学生递交阅读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20%期末考试学术小论文课程概念的理解、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逻辑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小论文

15、规范要求进行评价50%总分100五 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教 学 内 容讲课时数实验时数实践学时上机时数自学时数习题课讨论时数1.定义国际关系概念与视角1发展历程12.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1非主权国家行为体13.国家力量国家力量的类型1国家力量的衡量214.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层次1国家利益的实现15.古典国际关系理论理想自由主义1古典现实主义16.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1新现实主义1建构主义127.国际体系与格局国际体系1国际格局18.国际安全与和平国际安全1国际战争1国际和平219.全球治理全球化1区域合作与一体化110.大国战略与中国外交大国战略2中国外交22合计32六教学资源表4本课程的

16、基本教学资源资源类型资源教 材 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参考书籍(1)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第11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2)汉斯·摩根索著: 国家间的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4)达里奥·巴蒂斯特拉:国际关系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5)罗伯特·杰克逊,乔格·索伦森: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6)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7)罗伯特·基欧汉: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出版社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