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_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_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_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_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1. 结合材料梳理西晋建立到灭亡的过程,分析理解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2. 结合教材图片,理解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促使人口大规模迁徙。【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1. 认识到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2. 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归纳理解西晋建立,短暂统一到灭亡的过程。【教学难点】

2、认识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三、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2016 年人教新版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三国鼎立,这为过渡到本课时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内容在整本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一课就要学习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内容了。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个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三国的灭亡西晋的建立,虽然完成了统一,但是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第二部分就是分析西晋统治阶层如何自取灭亡的了,通过三个实例分析了西晋灭亡的三个原因, 而第三

3、部分当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以及西晋统治阶层的残暴统治也是造成其 灭亡的重要原因。当然,我们在讲第三部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这样的民族观念的德育教育。四、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教学情境,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发放 本课学案,学生自主阅读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把握本课需要解决的 问题,接着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方便讲课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上课铃声响起)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大家先别着急坐下,咱们第一次见面谁也不认识谁,咱们来一个特别的 打招呼,我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就回答我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 五个字明天会更好,大家了解了

4、吗?我们一起来试验一下。师:同学们好生:好,很好,非常好,明天会更好。(整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师:下面我请大家看一段由咱们同学录制的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学生看后哈哈大笑,课堂气氛再次高涨)大家知道这个视频 讲的什么故事吗?生:知道,三国归晋。师:对,下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西晋 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五、教学过程师:老师把这一课分成了三个章节,而且每个章节都给它们起了分成高大上 的名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幕。【第一幕】三国英雄尽落幕司马一氏领风骚师:这一幕主要讲了三国灭亡的过程和西晋实现统一的过程,请同学们自主 完成下面的课本基础知识,给大家5分钟的

5、时间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内统一答案, 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展示他的答案。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基础知识蜀汉:刘备死后其子刘禅昏庸,公元 司马昭率领魏军灭蜀曹魏:三国后期,魏国实力最强,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司马懿的孙子 自立为帝,改国号 以 为都,史称司马炎就是。孙吴:公元,西晋灭吴,统一了天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学习)(5分钟后,师请一位同学展示他的答案,教师及时的展开课堂评价,鼓励 回答问题的同学,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师出示一张PPT图片,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三国灭亡和西晋统一过程, 从而 加深

6、印象。第一幕结束以后,师出示PPT图片的一段文字来引入第二幕的教学。师:西晋实现统一以后,西晋的统治阶层又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呢? 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幕【第二幕】司马一氏自寻死路神仙难救短命王朝师:为什么说西晋的灭亡是统治阶层司马氏自寻思路的结果呢?我们通过三则材料案列来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请同学们先看第一案例,完成材料分析,小 组内讨论答案,然后请同学展示答案。时间控制在 15分钟,然后请生A B C三 位同学分别回答问题。(环节设置的目的,我们初一的学生在背诵知识点上的能力是有的, 难就难 在能否把课本的知识运用到材料解析题当中去, 而这三则案例的设置,就是通过 三则史料,让学生通过

7、习题,得出三个结论,从而揭示西晋灭亡的原因)(1)、自寻死路案例一司马炎的舅父后将军王恺同散骑常侍石崇竞相夸富。石崇就用香椒和泥。王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回答:1、说明了当时统治阶层什么样的生活风气? 2、以此为鉴,作为一名文明中学生你又会怎么做呢?恺用紫丝绫做成四十里的步障,石崇就用彩织锦做成步障五十里。王恺摆出司马炎赐给的二尺高的珊瑚,石崇把珊瑚打碎,拿出六、七个三尺多高的珊瑚( 2)、自寻死路案例二材料一: 晋武帝认为曹魏未分封同姓诸侯王,缺乏屏藩,于是于太始元年( 265年)封宗室27 人为王,他还陆续用宗室诸王在中央与地方充当重要官职,甚至担任军事重镇的长官,出镇的亲王既握军符,复综民事。

8、因此,可以凭借其势力发动叛乱。材料二: 晋武帝的长子司马衷智力低下,只知道吃喝玩乐,后来登基成为晋惠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由于他的昏庸各地诸侯王都想争夺皇帝的宝座,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厮杀,史称“八王之乱”。材料三: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数十万人丧生,灾祸连年,病疫流行,关中诸郡,百姓饥馑,白骨蔽野,百无一存。晋书根据材料指出:1、晋武帝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西晋之前的朝代有哪些王朝实行过?2、这种制度在晋惠帝即位后,出现了何种乱局?3. 这种乱局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3)、自寻死路案例三材料一: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沉重的赋税,

9、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因而反抗不断地发生。材料二:公元316年,匈奴围攻四登,晋愍(min)帝司马邺(ye)自缚双手, 绑在羊车上,出城投降,至此,西晋统一只维持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被胡人灭了。案例三诊断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西晋统治者如何对待内迁的少数民族的?2、少数民族对此满意吗?引发了什么严重后果?师:三则案例我们都做完了,那同学们能否总结出西晋灭亡的原因了呢?让 我们一起来完成环节4案例会诊。(4)案例会诊同学们总结三则自寻死路案例,你能分析出西晋灭亡的原因吗?西晋灭亡 的原因案例一 :案例二:案例

10、三:【第三幕】(师出示一段视频,是学生自己录制的,采访了两位回族的同学,让他们谈 谈他们对他们身边发生的民族关系的感受, 从而认识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 民族共同发展,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才能安居乐 业。)以一段视频导入第三幕【第三幕】中华各族本一家五族内迁促融合(师:请同学们自主完成第三幕的基础知识部分, 小组内讨论答案,然后请 两位同学展示答案。)(1)、自主学习迅速完成基础知识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时间,内迁的民族名、02、原来生活在西北的 和,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 布在蒙古草原上的 和,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 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

11、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 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3、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 多的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4、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站,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待氏建立的 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待坚任用汉 人 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那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 盾有所缓和。(2)拓展思维一北方游牧民族,原本过着牧马放羊,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抬头看蓝天,低 头看草原,这样的生活多好啊为什么要内迁呢?(3)拓

12、展思维思考:1.通过两幅图片你发现北方民族内迁以后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方式上有了什么变化?2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生自主完成拓展思维一二)(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进行课堂补充,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 关系的德育教育)六、整体把握课堂知识课堂小结尤为主要课堂小结316年i十六国五族内迁八王之乱统治腐败(前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在课堂一开始设计了几个环节来活跃 课堂气氛,比如课前的自我介绍和

13、相互认识,比如在导入时采用的学生自己录制 的视频,十分的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只是层级,理解能力有一些,但是都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习,小组内,小组间的合作与讨论,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知识,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也就极大增加他们学生历史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背诵知识点,应该把知识点设计到具体的史料分析题当中去,让学生活学活用,在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牢牢的掌握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效果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了教学目标的内容,知道了西晋建立

14、,短暂统一到衰落,灭亡的过程。了解了“八王之乱”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了解了北方民族内迁的发展过程和结果。通过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德育情感教育,也让学生能认识到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 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完成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本课授课过程中体现出重难点知识重点讲,反复练的,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锻炼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运用知识,解析史料的能力。本课在教学过

15、程中,突出体现了德育教育和情感教学,尤其是以第三幕,播放了一段小视频,视频以采访两个回族同学,让他们谈谈发生在他们身边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事例和感想,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关系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2016 年人教新版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三国鼎立,这为过渡到本课时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内容在整本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一课就要学习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内容了。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

16、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个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三国的灭亡西晋的建立,虽然完成了统一,但是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第二部分就是分析西晋统治阶层如何自取灭亡的了,通过三个实例分析了西晋灭亡的三个原因,而第三部分当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以及西晋统治阶层的残暴统治也是造成其 灭亡的重要原因。当然,我们在讲第三部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这样的民族观念的德育教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评测练习1、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2、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出现内迁的高潮。这一时期内迁的民族中不包括()A鲜

17、卑族B氐族C蒙古族D羌族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时间是()A “八王之乱” B “定都洛阳”C “七王之乱” D “西晋迁都”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描写的是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5、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中的短暂统一,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结束其短暂统一局面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羌D羯6、 西晋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与汉族杂居相处。期中内迁各族的人口,已经占到当地人口一半的地区是()A辽宁、河北B宁夏、甘肃C

18、山东、河南D山西、陕西7、材料一:晋武帝认为曹魏未分封同姓诸侯王,缺乏屏藩,于是于太始元年( 265 年)封宗室27 人为王,他还陆续用宗室诸王在中央与地方充当重要官职,甚至担任军事重镇的长官,出镇的亲王既握军符,复综民事。因此,可以凭借其势力发动叛乱。材料二: 晋武帝的长子司马衷智力低下,只知道吃喝玩乐,后来登基成为晋惠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由于他的昏庸各地诸侯王都想争夺皇帝的宝座,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厮杀,史称“八王之乱”。材料三: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数十万人丧生,灾祸连年,病疫流行,关中诸郡,百姓饥馑,白骨蔽野,百无一存。晋书根据材料指出:1、晋武帝实行了

19、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西晋之前的朝代有哪些王朝实行过?2、这种制度在晋惠帝即位后,出现了何种乱局?3. 这种乱局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课后反思1、 真正转变传统观念,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在本课中我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孤立的,因此又加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讨论,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不是一个看客,而是引导着,为学生主体更好的服务的角色。2、 备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材,备好学生,了解学生,备好自己,时刻巅峰状态是上号一节课的关键。3、 教学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创新,要新颖独特,要时刻想着如何能融入学生当中,让学生慢慢的接受我们,喜欢我们,时刻想着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