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8M名词解释_第1页
为8M名词解释_第2页
为8M名词解释_第3页
为8M名词解释_第4页
为8M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8M名词解释1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2滑脱损失:由于油井井筒流体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3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处时的井口注入压力。4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5速敏: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液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6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

2、透性的工艺。7吸水剖面: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9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11: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的关系12气举采油:是指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13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14沉没度:泵下入动液面

3、以下深度位置。15原油的密闭集输: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所经过的整个系统都是密闭的,既不与大气接触。16滤失系数:压裂液在每一分钟内通过裂缝壁面1m”面积的滤失量,17滑脱现象:气液混流时,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轻质气相其运动速度会快于重质液相,这种由于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18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当酸液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初始浓度的10%),酸液变为残酸,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19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7分析常规有杆泵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柱下端受压的主要原因。答:(1)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力;(2)抽油杆下端处

4、流体的压强产生的作用力;(3)流体通过游动阀孔产生的阻力;(4)抽油杆柱与井筒流体的摩擦力;(5)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的摩擦力;(6)抽油杆柱和井筒流体的惯性力和振动力等。8作出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名称,标出该油井生产时的协调点及地层渗流和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答: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曲线A:流入动态曲线;表示地层渗流压力损失,为地层静压;曲线B:满足油嘴临界流动的井口油压与产量关系曲线;表示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为井底压力;曲线C:嘴流特性曲线;表示井口压力。曲线B与曲线C的交点G为协调点二填空题1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中,流

5、体的压力梯度主要由(重力梯度)(摩擦梯度)(加速度梯度)三部分组成。2采油常规方法开采稠油油藏时,常用的井筒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降粘技术)(热力降粘技术)3常用的油气井完井方式包括(裸眼完井)(射孔完井)(砾石充填完井)(衬管完井)4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压裂液的粘度)(油藏岩石和流体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5根据压裂过程中注入井内的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任务,压裂液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6写出四种具体的防砂方法:(砾石充填防砂)(衬管防砂)(筛管防砂)(滤砂管防砂)(人工井壁防砂法)(压裂防砂)-(任选四种做回答)7泵抽汲过程中抽油杆带着柱塞开始上行时,

6、游动阀关闭,液柱重由油)转移(抽油杆)上。8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选择性堵水)和(非选择性堵水)。9当井壁上存在的轴向应力超过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垂直)裂缝;当井壁上存在的轴向应力超过井壁岩石的垂直方向的抗拉强度时,将产生(水平)裂缝。10注水井从完钻到正常注水一般要经过(排液)(洗井)(试注)之后才能转入正常注水。11为提高酸压的效果,需要控制酸液的滤失,常用的方法有(前置液酸压)(酸中加防滤失剂)(酸中加稠化剂)。12酸液中的氢离子是通过(对流)和(扩散)两种方式透过边界层传递到岩面的。13自喷井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分为(地层中渗流)(

7、井筒中的流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油嘴的嘴流)。14水嘴的嘴损曲线表示水嘴压力损失与(水嘴尺寸)和(配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15抽油装置是指由(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所组成的抽油系统。16智能阀就是所谓的气举阀,其作用就是(降低启动压力)和(排出油套环形空间中的液体);气举阀按安装方式分为(绳索投入式)和(固定式)。17完善井s=0,PE=1超完善井s<0,PE>1;油层受损害的井或不完善井s0,PE<1O18油水井的不完善性:射孔完成一一(打开性质不完善);未全部钻穿油层一一(打开程度不完善);打开程度和打开性质一一(双重不完善)。19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

8、固定方式,抽油泵可分为(管式泵)(杆式泵)。20从水源到注水井注水地面系统通常包括水源泵站、水处理站、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21油田注水要求水源的(水量充足)(水质稳定)。22注水井调剖封堵高渗透层的方法有(单液法)(双液法)。23最常用的水示踪剂有两大类:(放射性示踪剂)(化学示踪剂)。24破裂梯度值的一般范围为:(3=(1518)(2225);一般认为(3小于1518时形成(垂直裂缝),而大于23时则是(水平裂缝)。25按力学性质分,支撑剂分为(脆性)(韧性)两种类型。26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生产压差越大,渗透速度越高,油井越(易)出砂。27随着流压的下降含水率上升,说明油层静压(小于)水层

9、静压。28任何油井生产都可以分为油层渗流、多相垂直管流、地面管线中的流动3基本流动过程29常用的水质处理措施有(沉降)(过滤)(杀菌)(脱氧)(除油)(曝晒)(含油污水处理)。30注入水进行脱氧是为除水中的氧、碳酸气和(硫化氢)气体。问述提1在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中,为什么要采用分段、迭代方法计算?答:由于多相管流中每相流体影响流动的参数(密度、粘度、流速等)与井筒流体压力和温度互为函数,且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需要采用分段、迭代计算。2常用的无杆泵采油方式有哪些?它们都是如何实现井下流体增压的?答:(1)常用的无杆泵采油方式有: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方式、水力活塞泵采油方式、水力射

10、流泵采油方式。(2)增压机理:电动潜油离心泵通过潜油电缆将地面电能传给潜油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给井筒流体增压;水力活塞泵利用液马达将动力液的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泵工作,再利用泵将液马达传递的机械能转化为井筒流体的压能;水力射流泵是高压动力液与井筒流体间压能和动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实现井筒流体的增压。3简述土酸酸化设计步骤?答:(1)确信处理井是由于油气层损害造成的低产或低注入量,主要采用试井分析确定表皮系数,结合钻井和生产过程确定储层损害的类型、原因、位置及范围。(2)选择适宜的处理液配方,包括能清除损害、不形成二次沉淀酸液及添加剂等,这需要根据室内岩心实验确定。(3)确

11、定注入压力或注入排量,以便在低于破裂压力条件下施工。(4)确定处理液量;前置液预冲洗量土酸液量后冲洗液量4简述抽油机平衡计算的原因及平衡原理?答:平衡原因:当抽油机没有平衡装置时,抽油机运转时,由于上下冲程中悬点载荷极不均衡,在上冲程中,抽油机要克服悬点载荷作功;而下冲程中,减速器作负功,即抽油杆柱重力反过来对减速器作功。因此,电动机在上下冲程的载荷是极不均匀的,而悬点运动速度和命,也会恶化抽油杆柱和泵的工作条件。因此,有杆抽油装置必须采用平衡装置。平衡原理:下冲程过程中以某种方式把抽油杆柱所释放出的能量、电动机提供的能量储存起来,到上冲程时在释放出来帮助电动机作功。5简述注水引起油层伤害的原

12、因?答:注水引起油层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水与储层性质不配伍或配伍性不好、水质处理及注水工艺不当,(1)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2)注入水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对地层的伤害;(3)注入条件变化;(4)不溶物造成地层堵塞。6试应用麦克奎尔一希克拉曲线(增产倍数曲线),说明对不同渗透率地层进行压裂时应如何提高增产倍数。答:麦克奎尔一希克拉曲线中:横坐标:相对导流能力;纵坐标:无因次增产倍数;不同的曲线上的数值是裂缝长度和供油半径的比值;对不同渗透率地层进行压裂时提高增产倍数的途径:高渗透率地层:由于较难获得较高的相对导流能力(图形的左边)提高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比增加裂缝的长度对增产更有利。低渗透率地层

13、:由于较易获得较高的相对导流能力(图形的右边),增加裂缝的长度比提高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计算题1、某井位于面积A=45000m2的矩形(长宽比为2:1)泄油面积中心,井径rw=0.1m,原油体积系数Bo=1.2,原油粘度uo=4mPa.s地面原油密度p=860Kg/m3,油井表皮系数S=2。试根据下列测试资料绘制IPR曲线,并计算采油指数J和油层参数Koh,推算油藏平均压力。井底流压Pwf,MPa20.1116.9114.3712.52油井产量Qo,t/d24.440.553.162.4答2、某溶解气驱油藏一口井测试平均油藏压力为21MPa,产量Qo=60t/d,FE=0.9Pwf=15MPa试根据standing方法计算和绘制IPR曲线,并预测产量为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