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动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1页
以联动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2页
以联动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3页
以联动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4页
以联动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联动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金国昌 塘栖教育辅导站顾兴明(执笔) 丁河小学如何拓宽教师的思路,来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共享优质的资源,来实现校本教研的高位有效运行?如何创新教研的形式,来促进区域内教师的整体发展?塘栖学区以农村小学联动式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组织了塘栖三小、丁河小学、超山小学、宏畔小学、东塘小学等五所学校为课题组研究单位(我们称之为“联动学校”),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从联动教研的运行机制、联动教研的操作方式、操作原则三个方面着重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一、构建联动教研的支持体系联动教研是一种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若干所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由数校

2、教师组建而成的团队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研究现场的教研实践活动。其特点是强调共性问题的解决、跨校教师间的合作、本土化“专家”的引领、系统化的活动操作。推动联动教研的有效运行,必须关注支持体系的创建。在联动教研支持体系的创建过程中,我们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课题的推进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现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有组织体系、队伍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一)组织体系在研究主体上,联动教研与校本教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联动教研是由若干所学校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而校本教研是由一所学校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所以,开展联动式教研活动时更加需要一个清晰的组织体系,用来维持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在实践过程中,

3、我们认为必须从四个维度构建联动教研的组织体系。如下图:第一个维度:课题组(或称“联动教研活动领导小组”)。我们的课题组由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塘栖辅导站站长及各联动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组成,这样的成员配备是为了能调动各联动学校内部的各项人力资源。课题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动教研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学期内的联动教研活动开展方式,制定学期联动教研活动操作方案,并实行分站监控,活动操作地点在哪所学校,就由哪所学校的课题组成员监控操作过程。第二个维度:各校教务室。教务室是学校校本教研的管理科室,几年来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推进让各校的教务主任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联动教研活动中,教务室主要职

4、责在于根据课题组制定的活动总方案,根据学校的内部情况进行各校校内任务的过程、人员安排,协调好校内活动与联动教研活动之间的冲突。 第三个维度:各校教科室。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科室,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理论信息中心,他们娴熟地掌握了信息收集、分类、处理等科研方法。在联动教研活动中,教科室的主要职责在于搜集与联动教研活动主题相关的文献提供给教研组、教师个人学习,收集学校教师参加联动教研的相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出刊联动通讯。第四个维度:联动学校各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单位。在教务室的管理下开展教研组的各项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活动操作的经验。在联动教研中,教研组的职

5、责是在联动教研总方案的指导下,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开展相关部分的活动操作。(二)队伍体系联动教研涉及到的学校多,工作层面多,所以必须组建若干支相配套的队伍。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组建:1.课题运行队伍 我们课题运行的组织体系要求我们必须组建三支队伍:联动学校教务主任层面的“过程安排”队伍,负责校内活动安排;联动学校教科室主任层面的“理论支持”队伍,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联动学校教研组长层面的“活动操作”队伍,负责校内活动操作。为了加强不同层面、校际之间的人员沟通,我们建立通讯录,畅通了电话、邮件等沟通渠道。2.专业引领队伍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这支队伍的组建上,我们注重“常

6、设性指导队伍”和“临时性指导队伍”的分层组建。“常设性指导队伍”是指能够稳定的、进行持续指导的专业团队。“临时性指导队伍”是不太稳定的,根据活动需要而临时起用的专业指导人员。“常设性指导队伍”,我们又从两个角度进行组建。一是校本教研指导教师;二是学科教学“本土专家”。 “临时性指导队伍”,我们又从两个角度组建。一是区内外专业人员(比如学科教研员);二是联动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他们是“未来的本土化专家”。(三)平台体系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成功=经验+反思”这一公式对于我们联动教研的平台创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对于这个公式的解读是:要获得教师专业的“成功”发展,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在教

7、师们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二是在教师们不断地思维、交流中形成的“反思”能力。所以,我们联动教研平台体系的创建关注的是两个角度:实践平台、反思平台。1.创建“实践平台”教师的实践基地在课堂,联动教研就在于创设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中,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实践智慧。我们创设了“主题式联动教研”,让教师们围绕主题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创设了“循环跟进式联动教研”,让不同学校的教师们在你上这一课、我上这一课、他上这一课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创设了“精品式联动教研”,让教师到一站上课、到二站上课在不同的地点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创设了“联动教研成果展示活动”,汇集联动学校的教师从不同的学科开

8、展课堂教学实践。不同形式的联动教研活动的开展,让联动学校的许多教师敞开了教室的大门,接受了联动学校教师之间、学区内教师之间的课堂观察,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创建“反思平台”反思,即内省,是教师课堂实践后,由解构再到重构的一个思维过程,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怎样为教师创设一个合作化的反思平台?我们通过两种途径创建,第一种途径是大家熟知的“课后研讨”的方式,在操作上采用“你说问题、我说问题”的解构性反思,再到“你提建议、我提建议”的建构性反思,最后用教学预案、教学行动等形式,予以显性化处理,以达到检验合作反思的效果的目的。第二种途径采用出刊联动通讯的方式,让教师们把脑中所想,用笔记录下

9、来,用文本呈现出来,结集出刊后在联动学校教师的阅读中传播开来。(四)制度体系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联动教研所需要的制度是我们在课题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非纸质化的、大家又默认的操作“潜规则”。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动学校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的学期例会制,每学期一次,主要是商讨每学期联动教研的操作方式、具体日程安排、活动安排;二是大型活动轮流制,每学期我们的联动教研都举行一次联动教研成果展示活动,活动的承办学校由联动学校轮流举行;三是小型活动教研组长临时负责制,我们的联动教研整个过程都历时近一个月,分若干步骤,分若干“小站”开展,每个“小站”内的联动教研活动由

10、该站的相应教研组长临时负责操作;四是校本教研前提制,联动教研是建立在校本教研前提下的教研形式,无论是联动备课、联动开课、联动研讨都要求各校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再参与联动教研;五是课堂实践发证制,只要是五校教师共同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都由辅导站发放“塘栖学区研究课证书”,以激励开课教师的积极性。二、联动教研的操作方式(一)“主题研讨式”联动教研所谓“主题研讨式”联动教研,是指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典型问题提炼为教学研究的主题,发动数校教师的力量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一系列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认为这种整合数校教师资源,形成教研合力的联动教研方式,有利于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问

11、题。它的基本步骤是:提炼主题校本教研联动展示名师引领它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以广泛调研的方式“提炼主题”我们认为,通过自下而上的调研的方式寻求教师课堂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提炼为联动教研的主题,成为联动学校教师们的共同愿景,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参与教师的热情。(1)课题组研讨调研方案课题成员的商讨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大家都有话可说,可困惑可讲,所以采用问卷调查就能收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在调查对象上,以联动学校的教研组长为主,通过教研组长向本教研组成员收集信息,自行整理。(2)分校聊天式教研我们要求联动学校的教研组长在具体执笔完成调查表之前,组织全体教研组成员开展一次聊

12、天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宽松的教研氛围中说出发生在自己课堂中的“真实问题”。这样的一种方式,在于培养教师参与、介入我们课题的态度,让他们成为课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3)课题组汇总调查结果、提炼主题我们收集了五所学校的20份调查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问题共计63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我们确定教研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促进学生异步协调发展”,开展联动式教研活动,试图从改善课堂教学行为这一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2.以“校本教研”的方式寻求策略(1)出刊联动通讯,寻求理论支撑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解决教学问题,必定要有一定

13、的理论储备,这是基础。对于联动教研来说,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参与联动教研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研背景,对于主题的关注度也层次不一。我们要让每一位参与联动教研的教师对于主题有一定的理解。为此,在课题组的安排下,我们出刊了联动通讯,供大家学习,使他们对主题就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2)开展校本教研,寻求自己的解决策略“你自己没有火花,就无法点燃起别人的火焰。”(苏霍姆林斯基)要想在联动开课的环节对于研究主题有一定的突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每一所学校通过校本教研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在“你有一种思维,我也有一种思维”这种前提下,在思

14、维与思维的交互中才能产生新的智慧。3.以“联动开课”的方式实现智慧碰撞(1)集中展示,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教师们围绕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促进学生异步协调发展”作了相应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必须集中在一个地点,以联动开课的方式将多种研究成果一起来呈现,会让人产生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2)主题式研课,聚焦听课教师的思维视角课改后,在评课、研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基于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结合课堂谈自己的看法,但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为了让所有参与听课研课的教师都能围主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促进学生异步协调发展”,为了聚焦所有听课教师的观课视角,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

15、研讨单,从五项一级指标,十二项问题式的二级指标进行了设计,提高观课、研课的实效。4.以名师论坛的方式实现实践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对于“专业引领”要有新的解读,“专业引领”并不一定是“专家引领”, “专业”可以来自书本、理论工作者,也可以来自教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知识。在我们学区内,有一部分教师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们来自课堂教学的第一线,熟知教师们的困惑,并且身体力行寻求解决之道,他们的经验富含实践智慧,对教师们有很强的启发性。邀请他们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学科开设论坛,作专业引领,更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会

16、获得更多的收益。(二)“循环跟进式”的联动教研所谓“循环跟进式”联动教研是类似于同课异构式的联动教研,在确定执教年级、执教科目、执教内容之后,发动数校相关教师采用设计、授课、研讨、再设计、再授课、再研讨这样一种循环实践、反思、跟进的教研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教研方式强调的是联动教研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进步,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它的基本流程是:联合设计循环实践深度反思它的操作方式是:1.以邮件交流的方式实现“联合设计”“循环跟进式”联动教研耗时较长,一个循环持续一周时间,三个循环就要持续三周时间。联动的五所学校教师由于课务等工作因素不可能经常性的集中

17、在一起,为了让大家能从教学预案的设计这第一个环节就联动起来,我们采用了邮件交流的方式。(1)设计“起始稿”交流、研讨是需要载体的。确定教师设计“起始稿”(又称“第一稿”),正是为了提供一个交流、研讨的载体,让起始稿在联动学校相关学科、年级教师的雕琢中逐步完善。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活动总体安排,在联动学校内部确定一名教师执笔起始稿的设计,再在规定的时间内用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其他各联动学校。(2)邮件互动,修改起始稿,形成二稿各联动学校在收到“起始稿”邮件后,由教研组长集中相应学科、年级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板块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是否精当等等。关注教学预案中的精妙之处,

18、留下备课组的体会;关注教学预案中争议之处,留下备课组的建议。再由各校教研组长执笔将集体备课中的教师发言整理成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邮件的方式发回给“起始稿”设计者。我们联动学校共有五所,便形成了这样的五份文体材料。接着由“起始稿”设计者综合大家的建议,结合自己的认识形成第二稿(详案,附设计意图)。2、以“循环实践”的方式实现行动跟进循环开课是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分别执教二稿、三稿在这样的一种联动教研状态下,教学设计不断地改善得到优化,教学行为不断地变化得到跟进。操作如下:首先,在联动学校内部确定循环实践的顺序,确定各校开课的教师,确定各校开课、研讨的时间,确定全程参与活动的人员,确定各校活动的临时组

19、织者。其次,要注重课堂观察和教学研讨,要以教学预案为蓝本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与研讨:哪些行动是跟进了的?哪些行动是未跟进的?哪些行动是需要细化处理的?哪些行动具有执教老师个人风格的?以“教学预案”为蓝本是因为这一教案是集中联动学校许多教师建议之后的综合化的成果,关注了教案就等于关注了集体的思维成果;关注“跟进了的行动”是为下站的执教者提供继续操作的范例;关注“未跟进的行动”是为下站的执教者提供实践探究、行动跟进的余地;关注“细节的处理”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娴熟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关注教师的“个人风格”是为了彰显教师的个性,循环开课的目的不仅在于求同,也需要求异。3.以集中研讨的方式实现“

20、深度反思”通过持续的联动教研,到活动临结束时,参与全过程的教师们再回过头去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时,会有更深刻的体验。怎么反思?有效的反思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姿态批判;其次,要建构,提炼出值得效法的行为。在我们前期的不断行动中,我们大多采用的是批判性的反思,当联动教研到最后环节时,我们更应跳出具体的课例,反思行动的过程,寻求建构些新的操作行为,用以指导以后的课堂教学。(三)“精品展示式”的联动教研所谓“精品展示式”联动教研,是指在确定执教年级、执教学科、执教内容的基础上,发动数校教师的力量从设计、磨课、展示三个阶段全程参与的一种联动教研方式。“精品”的含义并非造就一堂如何完美,如

21、何无懈可击的课,而是执教老师对自我的一种超越,达到现阶段能力范围之内的最高境界。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教研方式有利于优质资源的互补,特别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它的基本流程是:联动备课异地磨课公开展示它的操作方式是:1.以“联动备课”的方式整合设计方案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集合众人的力量进行教学设计,是开好课的前提。在我们联动式教研活动中,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来献计献策,主要采用“校本备课联动备课个性化综合”三个步骤。(1)校本备课,即在确定开课内容之后,先由联动学校的相应教研组组织校内的相关学科教师进行集体性备课,并确定一位教师作为“主备”执笔拿出代表自己学校成果的教学预案。并且附上

22、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供交流之用。(2)联动备课,即在确定时间、确定的地点,五所学校的教研组长和各校的主备教师集合在一起围绕规定的执教内容谈一谈各校教学预案的板块设计、操作方式及设计意图。(3)个性化综合,即每一所学校在教学预案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之处,如何来整合?我们认为最好的教学预案并非全在于它设计的周全,操作的独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合执教者的教学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各校主备充分展示各校的教学预案优势之后,由本课内容的执教者自己去整合。2.以“异地磨课”的方式借助人力资源“请进来指导”和“走出去请教”是教研活动的两种重要形式,但“请进来指导”往往局限于请进

23、来一二名教师,而“走出去请教”往往能获得一大批教师的支持。走到哪里去?走到优质资源最多的地方去。(1)异地磨课我们联动教研的五所学校各有特色,但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塘栖三小是最出色的。他们学校的教师有一大批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他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始终处于一种高位的运行状态。我们把磨课活动放在了塘栖三小,由开课老师进行异地磨课活动。所有参与联动备课的教研组长和教师一起到塘栖三小参加活动,同时邀请塘栖三小更多的教师参与听课研讨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我们的“本土专家”,一起来参与磨课活动。(2)重新设计通过异地磨课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必须要把这些信息通过自己的处理落实到新的教学预案中去,必须

24、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不会“忘得快”,才“记得住”,“才能会”。我们请本课的执教者进行二度备课,将异地磨课中处理得比较好的环节继续保留,将异地磨课中出现问题的环节结合听课教师的建议进行重新设计。3.以“公开展示”的方式实现成效检验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吸取了联动学校教师的优秀设计;通过异地磨课,接受了众多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无论是开课教师还是参与全过程的教师在不断地修正教案与改变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后一个环节是“公开展示”,试图通过公开展示的方式,邀请本区域内更多的教师来参与活动,既是对前期成果的呈现,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教学建议。三、联动教研的操作原则(一)校本教研是联动教

25、研的基础校本教研是联动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校本教研为支撑的联动教研,只是参与主体数量的变化,没有质量的提升,无异于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在操作联动教研的过程中,都把校本教研作为基础性工作来做好、做实。我们在联动教研活动中的教案设计、课堂实践、反思交流,无不经过校本教研的打磨。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联动教研是精彩的,那么我们想说:是由于各校校本教研的精彩才成就了我们联动教研的精彩。(二)注重过程是联动教研的关键问题、设计、行动和总结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环节,校本研究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的联动教研活动正是对这四个环节进行了联动处理,让联动学校的教师全程亲历联动教研的过程。我们推出的每次联动教研活动,从课题组人员的方案拟定,到最后环节的学区公开联动展示,都需近一个月的时间。也许我们联动教研最后一天的公开展示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对于教师们来说,真正产生价值的,给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