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一_第1页
公司治理学一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治理学第一章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第一节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第二节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第三节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第一节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第二节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第三节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第一章: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第一节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一、企业制度的演进古典企业制度时期业主制企业1. 企业归业主所有:2. 业主对企业负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制企业企业归出资人共同所有,共同管理,并分享企业剩余或亏损,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现代企业制度时期公司制企业1.股份公司是一个

2、独立于出资者的自然人形式的经济、法律实体,从理论上讲,有一个永续的生命;2股份可以自由地转让;3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二、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股权结构的分散化1. 有利的方面: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利关系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赖以生存以及资本市场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2. 不利影响:股权分散化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公司的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造成治理成本的提高; 对公司的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存在大量的小股东,他们不仅缺乏参与公司决策和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

3、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PS:1932年,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中提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第二节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一、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1. 主题一: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行为背景:(1)人们普遍对经理人员与日俱增的高报酬感到不满。(2)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3)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增大。2. 主题二: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背景:(1)恶意收购中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1. 主题一: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管理者腐败问题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

4、式:(1)在职消费膨胀,包括利用公款建设或购买更大更好的住房、私人用车,用公款支付国内外旅游费用,用公款吃喝娱乐等。(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暗箱操作”。(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8)抵制兼并重组。2. 主题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1)193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5、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3)两个焦点问题: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如何分配和制衡;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如何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3.1994年,“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概念从国外引入国内。二、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一)国外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1. 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员行为以保护股东利益这一主题,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三种理解:(1)股东、董事和经理关系论。(2)控制经营管理者论。(3)对经营者激励论。2. 围绕着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这一主题

6、,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四种理解:(1)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经理论。(2)利益相关者控制经营管理者论。(3)管理人员对利益相关者责任论。(4)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二)国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在制约经营者腐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个研究主题下,国内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相互制衡论。(2)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同论。(3)保护所有者利益,监督激励经营者论。(4)公司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三)准确把握公司治理的内涵1.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认识上的不足:把公司治理的目的理解为相互制衡,而忽视了科学决策。只关注公司治理结构,而忽视了公司治理机制。2

7、. 要准确把握公司治理的内涵,必须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从相互制衡转向科学决策。从公司治理结构转向公司治理机制。3.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第二章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第一节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一、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公司内部的科层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而公司外部市场与公司之间测主要表现为契约关系。二、公司治理涉及的问题在公司的经营者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取向一般都是背离的大前提下,股份公司在运营中产生的治理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8、:(1)股东需要一种机制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经营者。(2)必须使得一个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或股东团伙的权利受到制约。(3)若“有限责任”被大股东滥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4)公司当事人博弈行为和他们的专用性资产之间的关系构成关键的公司治理微观行为基础,这一微观基础的表征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5)投资者或想成为监督者的其他任何人为了扮演有影响的监督者的角色,必须付出更多的资源,但许多投资者更希望他们的投资中拥有流动性和多样性的优势这一优势不一定与参与监控所付出的始终一致。(6)需要设计一套机制来保证投资者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消息。(7)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之间的双向关系对公司治理的

9、调节问题,是公司治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除股东之外的当事人在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界定。(一)债权者、经营者、雇员1. 公司债权人是以自己的债权向债务人(公司)要求求偿权的,对公司拥有监督权,并在特殊情况下拥有控制权,如破产清算。2. 从人力资本角度做出的公司治理安排要考虑经营者和雇员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及监督权和管理权。(二)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1.供应商对公司治理的关心更多地考虑他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转换成本,而良好的公司治理也是吸引供应商形成特定公司专用性资产的前提,这之间是互为因果的。2.客户是公司发展的决定因素;客户的流动性特点初始的客户关系取决于良好的公

10、司治理,在网络经济中的客户锁定依赖于达到正反馈的临界值,所有这些都构成强烈外部压力规整公司治理情况。3. 公司与社区之间最有可能形成相互套牢关系。4. 政府是一个特殊的公司治理当事人,公司主要是通过纳税、寻租等手段来购买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一)说明责任和问责制1. 代理人一般为信息优势者,说明责任是他与委托人交易的基础,是代理人必须履行的义务。2. 分布于公司治理安排节点上的公司当事人可能面临双边或多边关系,维持这种关系的基础安排就是说明责任和问责制。3. 在理解说明责任和问责制时,关键问题是理解委托-代理关系;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划分主要是看他们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划

11、分的标准是代理人具体的活动、类型和信号。(二)公司治理的架构1.内部治理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1)实现形式:公司法确定的“三权四会”。(2)主要特征:自我实现性;注重设计理性。2.外部治理主要是指通过外在市场的倒逼机制,市场竞争压迫公司要有适应市场压力的治理制度安排。(1)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与公司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连接起来;经营者、雇员和顾客与公司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2)政府对市场的部分替代也构成公司的外部治理,它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3)活动场所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家法律和

12、社会舆论等。(三)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对于公司治理一般模式的构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可以对公司治理的不同类别的制度安排做出描述和分析;应能说明特定公司治理安排产生的条件;必须说明一种公司治理安排的不同构成之间的联系,它们与金融体系以及经济系统的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 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1)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亦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2)形成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40多年前政府鼓励。(3)缺点:需要的大量资金需大多来自借款,使企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大。2. 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1)股票市场发达,但从中的数量有限,企业负债率较高,股权相对集中且主要由产业法人股东

13、持有(企业间交叉持股现象普遍)。(2)两个概念:“内部人集团”、内部治理模式。(3)日本公司的治理模式: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德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共同决定主导型模式。交叉持股1概念:又称相互持股或交互持股,是指一公司与他公司之间通过相互投资,相互持有对方一定比例的股份,相互成为对方股东,进而形成的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抑制的公司联合形式。因此,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实质上就是两家以上企业相互之间进行转投资。需要说明的是:在非股份公司类型的公司和企业中,投资人的出资是不被称为"股份”的,因此它们之间和它们与股份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不能称之为"相互持股”,但其本质与股份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是一

14、样的。2优势:有利于巩固经营权,促进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公司相互持股就会使公司之间形成以股份为纽带的联系,使本来互不相干的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存共荣、利益均享的局面。有利于减少公司经营风险。通过相互持股,公司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从而进一步维持和促进相互之间的经营合作关系。有利于对抗敌意收购和增强公司的留存资金。相互持股的情况下,公司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结成“命运共同体”,而且,它们之间基于一定的协议或契约建立起来的互信,能够防止股份的自由流动。3劣势:虚增公司资本,危害公司资本三原则。资本真实是现代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资本确定、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三原则,然而

15、公司之间出现相互持股现象则会导致公司资本空洞化的结果。公司治理结构失去制衡,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的后果。导致真正的出资者股东却被排除在股东大会之外,其股东权成为虚设,股东大会的决策权被经营者支配。3. 英国和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1)英美等国企业的特点:股份相当分散,个别股东发挥作用相当有限。(2)公众公司控制权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外部监控机制发挥着主要的监控作用,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相当发达。(3)一个概念:“外部治理模式”,也被称为“外部人系统”。(4)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股东决定相对主导型模式。第二节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一、现代公司与公司边界(一)财产边界1公司的财产边界是现代公司

16、以其法人身份所拥有或使用的全部财产所形成的范围,其实质则是公司产权;财产边界也称产权边界。2.公司以其法人身份拥有法人财产。3. 法人财产权是是公司对全部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的独立支配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4. 公司的法人财产具有以下性质:(1)它以独立财产和实体为基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具有严格的规范条件和法律界定;(2)其独立性表现为占有、支配、使用和处分财产的全部权力,公司的终极所有者不能干预这些权利的行使;(3)法人财产具有永恒的性质,只要其法人身份不变,这种权利就不会改变。(二)组织边界1.现代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业组织;从形式上看,公司表现为一个由法人结构规制

17、下的组织实体。2.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公司的组织边界决定于公司的组织特征。(三)法人边界1.法人边界反映公司的人格特征,是公司财产边界和组织边界的最终体现。2.公司边界与公司治理边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论上的公司治理边界是公司中所有专用性资产当事人的行为集合;而公司边界主要是静态上以公司作为视角主体来判断它的财产边界、组织边界和法人边界。二、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一)交易维度差异和专用性资产1.交易的主要表现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次数。如果初始交易没有达成,该项投入在另一最好用途上或由其他人使用时的机会成本要低得多。2.专用性资产的形成,会使合约的性质发生“根本转换”。3. 策略

18、型不确定性归因于机会主义,这种机会主义被威廉姆森成为行为上的不确定性。面对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治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寻找弱化这种行为不确定性的机制。4. 交易次数被用来表征专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当交易次数频繁时设计专门的治理机制是合算的。5. 在交易的三个主要维度上,资产专用性是最主要的。从最广泛的交易角度来推演公司治理边界的内在逻辑也取决于资产专用性(二)公司的治理边界1.公司治理边界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2.公司治理边界内生于资产的专用性;不同专用性资产的补偿,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又有先后顺序,这可根据状态依存所有权的理念做出一般界定。3设I为公司的总收入,且

19、0<I<P,P为公司最大可能的收入;wi为应该支付的各类合同工资,其中w1为支付员工的工资;w2为支付给经理人员的工资;r为应该支付给债权人的本金加利息;n为股东所追求的满意利润;t为公司上缴的税费。(索取权的分布:员工债权人>股东>政府。)(1) 当时,员工的专用性资产首先得到补偿,其他人都在为员工打工,他们继续保持公司运转是寄希望于公司将来盈利;对公司治理有高度要求:除了员工以外的公司当事人。(2) 当wi<I<wi+r时,员工和经理人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债权人的专用性资产处在临界补偿状态,这时股东处在资产专用性补偿的边缘;这时真正为公司操心的只是股东。

20、(3) 当I>wi+r+n时,股东对未来美好的预期变为现实,股东和政府的利益都有了依据;股东和经理人,尤其是股东,仍然有追求公司治理的要求。4. 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内容:一定的制衡关系;在博弈均衡中实现公司治理;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1)董事会一般要具有四项基本职能,即制定战略、确定决策、监督管理者和承担责任。在具体实践中,董事会的活动差异很大。<1独立董事:在公司中不同时担任行政职务;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防止拥有控制权的内部人经理们利用公司资产谋私利。<2执行董事:同时又是本公司的内部行政人员,通常是公司的高级经理。(2)代理权竞

21、争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低成本的改变公司控制权的做法。另外,大股东还可以通过与在位的经营层进行非正式谈判甚至直接取得控制权来实施变革,而其成本却比接管和代理权竞争低。(3)在大型公司里,公司通过董事会这种内部控制治理实施某种转变往往或进展缓慢,或代价太高,没有效率。而接管市场活动却可以自动发生作用。(4)债务对经营者来说,是一个硬预算约束。(5)公司治理既要解决准租金的分配问题,又要达到企业决策的科学,以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增长。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基于企业组织目标对有关当事人的内外部激励和约束而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三、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类型(一)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子公司与母公司1、子公司受

22、母公司的实际控制。所谓实际控制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实际上的决定权,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决定子公司董事会的组成。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母公司自己就可以通过行使权力而任命董事会的多名董事。某些信托机构虽然拥有公司的大量股份,但并不参与对公司事务的实际控制,因而不属于母公司。2、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基于股权的占有或控制协议。根据股东会多数表决原则,拥有股份越多,越能够取得对公司事务的决定权。因此,一个公司如果拥有了另一公司50%以上的股份,就必然能够对该公司实行控制。但实际上由于股份的分散,只要拥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就能够获股东会表决权的多数,即可取得控制的地位。除股份

23、控制方式之外,通过订立某些特殊契约或协议而使某一公司处于另一公司的支配之下,也可以形成母公司、子公司的关系。3、母公司、子公司各为独立的法人。虽然子公司处于受母公司实际控制的地位,许多方面都要受到母公司的管理,有的甚至类似母公司的分支机构,但法律上,子公司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公司企业,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其财产与母公司的财产彼此独立,各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在财产责任上,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互不连带。1. 公司的实际活动往往是超越法人边界的,公司自身的行为往往是忽视法人边界的。在集团公司治理实践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子公司

24、的法人边界作为其治理边界是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权责关系的。(1)有限责任为母公司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在某些情况下,子公司会受到来自母公司的支配与操纵,甚至也可能利用公司的法人资格,借助于有限责任的保护损害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为集团谋取利益,如隐匿财产、逃避清偿债务的责任。(2)对子公司股东和雇员利益的忽视。(3)对消费者潜在债务的责任回避。(4)对政府有关法律和义务的规避。因此,公司的治理边界需要扩大。(二)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企业集团的复杂性使得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具备了双重特征: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关联公司分别有行使治理的职责;企业集团本身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治理机制运作系统。1. 子母公

25、司控制权的关系;集团治理内边界体现了说明责任的范围。2. 子母公司关联关系;集团治理外边界体现了有限责任的范围。(三)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1. 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则:直接经济;超强的正反馈;网络的正外部性;标准化竞争;互补性;信息产品的高固定性和低边际性;消费转移的高成本;注意力经济;系统竞争。2. 网络经济的基本规则引起了公司治理边界的一些变化: 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距离。 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应方规模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导致“双重作用”。 网络的正外部性表明,当我们加入网络时,网络会变得更大更好,对参与方都有好处;与网络的外部性紧密相关的就是总转移成本。 受强烈的网络效应影响的技术一般都会有一个长的引入期,紧接着是爆炸性增长。 互联网必须是众多消费者一起使用才能充分获得它的福利;寸公司来说,消费者同序偏好的专用性资产达到临界是关键。 信息产品的近乎零边际成本和“经验产品”以及注意力经济决定了公司治理边界的自主变量专用性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