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法硕-法制史--给力题及答案_第1页
在职法硕-法制史--给力题及答案_第2页
在职法硕-法制史--给力题及答案_第3页
在职法硕-法制史--给力题及答案_第4页
在职法硕-法制史--给力题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非常给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有所值啊!1(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2(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3(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墨)是贪得无厌,(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4不用命戮于社”是夏启尚书。甘誓中记载得一条最早的军法。5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三赦是:一日(幼弱),二日(老耄)三日(盘愚)。6西周有三宥之法,即(过失)(弗知)和(遗忘)。7西周时期过失称为(管),故意称为(非管),惯犯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8西周时期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契约事宜,称为(司约),(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傅别)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9西

2、周时期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同姓不婚)(一夫一妻)(父母之命)。10(法经)集各国立法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11西周时期,凡是民事案件一般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12西周时期在审判结束后,要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称为(读鞠),犯人不服判决的,可以要求上诉再审,称为(乞鞠)。13圜土”所关押的是特定对象,即未达到处以五刑程度的轻微犯罪者,当时称为(罢民),并由(司圜)专门管理。14(桎)是加在脚上的木制刑具,(梏)是加在颈上的木制刑具。15汉律有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和朝律。16东魏的麟趾格有刑事法律的性质。17西魏编有大统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法律形式。18官当

3、正式规定在北魏律和陈律中。19秦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责任,凡是故意加重或减轻判刑,承担(不直)的责任;凡是故意有罪不判或通过篡改案情,使罪犯达不到判刑标准的承担(纵囚)责任;由于过失而造成适用法律的错误,承担(失刑)责任。20汉朝规定治安官吏凡群盗起而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构成(沈命)罪。21徒刑最早在(秦)朝时已有。22秦朝把讯问被告称为(讯狱),庭审案件称为(治狱)。23秦朝规定在押犯在接到判决后,如表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24秦朝规定(髡)(耐)(完)等耻辱刑。25汉代死刑分为三种(枭首)(腰斩)和(弃市)。26汉朝统治者为了禁止官吏结党,对有朋党行为的官吏及其亲属,实行终

4、身不得为官的处罚,此种刑罚称为(禁锢)。27秦朝(廷尉)作为中央司法机关长官,审理全国案件。28秦朝时在发生重大案件时,还实行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官吏组成的共同审理制度,时称(杂治)。29西汉武帝以后,在京师设置(司隶校尉),凡是京师与中央机关有滞狱和冤狱及司法官违法行为,都有权加以监督。30北齐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31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把称为(非公室告)。32汉起诉形式分为两种:当事人或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称为(告诉);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称为(举劾)。33西晋已在朝堂外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屈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34

5、汉朝审讯被告,称为(鞫狱),在审讯取得口供后,为防止犯人翻供,实行(复传)制度;判决后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读鞫)。35南朝创立(测囚之法),如囚犯不服罪,则断绝饮食,过三日才许进食少量的粥,以之逼供。36«开皇律在吸收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37自贞观律修订完后,唐基本法典即告定型。38«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39宋朝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还有(编敕)和(编例)。40«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41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体现为(议)(请)(减)(赎)(当)等特权方面。42宋刑统对动

6、产中的(宿藏物)阑遗物(漂流物)无主物(生产蕃息)等所有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43唐朝时不计利息的借贷称为(负债),附计利息的称为(出举)。44宋朝实行盐茶(酒)(矶)官营专卖。45唐代职掌中央司法审判权的是(大理寺)。46唐代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47唐代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长官会同审判,称为(三司推事)。对于地方上的大案,如不便解送中央审理,则派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和监察御史为(三司使)前往审理。48唐代起诉制度存在两种形式,分别是(告诉)和(举劾)。唐还规定了直诉制度,凡有冤无处申者,可以通过(登闻鼓)和(邀车驾)向皇帝告诉。49宋太祖为加强对中央司法

7、机关的控制,又另立(审刑院)是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50唐代在地方上州设(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加强司法机关,又在县上设(司法佐、史等)。51宋代在州县上设立(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52宋代实行(翻异别勘)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改由另一法官或司法机关审理,改换司法官审理,称为(别推);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别移)。53唐太宗时期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改为(五复奏54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是(至元新格);后来又修订了一部完备的法典是(大兀通制)。55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先例的是(大明律集解附例)。5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例)。57大清会典也

8、称五朝会典:(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58清政府专门设立了(理藩院)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59元代设立(刑部)取代大理寺主持审判。60元代设立(大宗正府)专理蒙古贵族王公案件;设立(宣政院)专理宗教审判;还设立(枢密院)兼掌军法审判。61奸党罪为(明)朝创立,上言大臣德政罪也为(明)创立。62明朝死刑分为(斩)(绞)两种,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种处理情形。63明朝凌迟刑正式载入了大明律。64枷号是(明)朝创立的耻辱刑。65*元朝把居民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族)(色目人)(汉人)(南人)66清入关后,即在北京周遍地区(圈地),分配给满洲贵族及八旗军士。67明清在有关遗

9、失物埋藏物和无主土地方面,突出了(先占)原则。68明清时成立契约一般都有附署人,主要有(中人)和(保人),合称(中保)。在各种民间契约中附署的中间人为(中人),借贷租赁契约的附署人称为(保人)。69(元)朝开始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70清朝第一部正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71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刑部和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72明清家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教令权)权和(主婚权)权两种,其中教令权又包括(惩戒权)和(送惩权)权。73*明清时以一人而为两家之后”即一子继两房为(独子承佻)。74明按省把全国划分为(13道),共设(监察御史)110人,直属督察院,分掌地方监

10、察工作。75明清主审机关是(开喑B),(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76明起诉方式与前代相同,分为(控告)(劾告)两种。77明朝凡发生重大疑难案件,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共同审问罪犯,然后将审理结果奏报皇帝,称为(三司会审)。78明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制度,称为(庭杖制度)。79明成祖建立宦官特务机构,称(厂卫)。80清案件经秋审或朝审后,分为四种情况处理,分别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81(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82清预备立宪”活动中,颁布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83(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84(大清民

11、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民法典草案。85清末商事立法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商部)负责,第二阶段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8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采用(刑事民事诉讼合一)的体例。87清末曾改刑部为(法部),大理寺为(大理院),在各级审判厅设置相应的(检察厅),并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四级三审制)。88清时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及随后的(虎门条约)中。89中国历史上唯一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0*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开皇律)律中。91准五服以制罪”首立于(晋律)律中。9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3 (贿选宪法

12、)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94 (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分编草拟,分期公布。9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96中华民国时期,诉讼程序为(三级三审)制。97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地区最广,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98抗日时期边区创设新罪名为(破坏坚壁财物罪)和(汉奸罪),并创设新刑种为(管制)。99规定六禁”的法律是(法经)。100清末公布的过渡性刑法典是(大清现行刑律)。101与大清新刑律篇章体例相同,并且是在大清新刑律基础上稍加删除而成的是(暂行新刑律)。102八

13、议”确立于(魏)律中。103千恶”确立于(开皇律)律中。104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于(解放战争)时期。105陕甘宁施政纲领公布于(抗日战争)时期。10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公布于(解放战争时期)时期。107北洋政府的审判机关分为四级,中央设(大理院)。108名例律最先规定于(北齐)律中。109夏朝普通监狱称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110商时的监狱称为(圜土,囹圄)。111春秋决狱”的特点是(论心定罪)。112重罪十条”首立于(北齐律)律中。非常给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有所值啊!1 (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2 (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3(昏)

14、是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美名,(墨)是贪得无厌,(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4不用命戮于社”是夏启尚书。甘誓中记载得一条最早的军法。5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三赦是:一日(幼弱),二日(老耄)三日(盘愚)。6西周有三宥之法,即(过失)(弗知)和(遗忘)。7西周时期过失称为(管),故意称为(非管),惯犯称为(惟终),偶犯称为(非终)。8西周时期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契约事宜,称为(司约),(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傅别)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9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同姓不婚)(一夫一妻)(父母之命)。10(法经)集各国立法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11西周时期

15、,凡是民事案件一般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12西周时期在审判结束后,要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称为(读鞠),犯人不服判决的,可以要求上诉再审,称为(乞鞠)。13圜土”所关押的是特定对象,即未达到处以五刑程度的轻微犯罪者,当时称为(罢民),并由(司圜)专门管理。14(桎)是加在脚上的木制刑具,(梏)是加在颈上的木制刑具。15汉律有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和朝律。16东魏的麟趾格有刑事法律的性质。17西魏编有大统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法律形式。18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和陈律中。19秦明确规定了法官的责任,凡是故意加重或减轻判刑,承担(不直)的责任;凡是故意有罪不判或通过篡改案情,使罪犯达不到判刑

16、标准的承担(纵囚)责任;由于过失而造成适用法律的错误,承担(失刑)责任。20汉朝规定治安官吏凡群盗起而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构成(沈命)罪。21徒刑最早在(秦)朝时已有。22秦朝把讯问被告称为(讯狱),庭审案件称为(治狱)。23秦朝规定在押犯在接到判决后,如表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24秦朝规定(髡)(耐)(完)等耻辱刑。25汉代死刑分为三种(枭首)(腰斩)和(弃市)。26汉朝统治者为了禁止官吏结党,对有朋党行为的官吏及其亲属,实行终身不得为官的处罚,此种刑罚称为(禁锢)。27秦朝(廷尉)作为中央司法机关长官,审理全国案件。28秦朝时在发生重大案件时,还实行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

17、等官吏组成的共同审理制度,时称(杂治)。29西汉武帝以后,在京师设置(司隶校尉),凡是京师与中央机关有滞狱和冤狱及司法官违法行为,都有权加以监督。30北齐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31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把称为(非公室告)。32汉起诉形式分为两种:当事人或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称为(告诉);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称为(举劾)。33西晋已在朝堂外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屈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34汉朝审讯被告,称为(鞫狱),在审讯取得口供后,为防止犯人翻供,实行(复传)制度;判决后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读鞫)。35南朝创立(测囚之法),

18、如囚犯不服罪,则断绝饮食,过三日才许进食少量的粥,以之逼供。36«开皇律在吸收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37自贞观律修订完后,唐基本法典即告定型。38«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39宋朝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还有(编敕)和(编例)。40«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41唐律中规定了贵族官员的封建等级特权原则,集中体现为(议)(请)(减)(赎)(当)等特权方面。42宋刑统对动产中的(宿藏物)阑遗物(漂流物)无主物(生产蕃息)等所有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43唐朝时不计利息的借贷称为(负债),附计利息的称为(出举)。44宋朝

19、实行盐茶(酒)(矶)官营专卖。45唐代职掌中央司法审判权的是(大理寺)。46唐代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47唐代中央和地方发生重大案件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长官会同审判,称为(三司推事)。对于地方上的大案,如不便解送中央审理,则派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和监察御史为(三司使)前往审理。48唐代起诉制度存在两种形式,分别是(告诉)和(举劾)。唐还规定了直诉制度,凡有冤无处申者,可以通过(登闻鼓)和(邀车驾)向皇帝告诉。49宋太祖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又另立(审刑院)是大理寺降为慎刑机关。50唐代在地方上州设(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加强司法机关,又在县上设(司法佐、史等)。51宋代在

20、州县上设立(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52宋代实行(翻异别勘)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改由另一法官或司法机关审理,改换司法官审理,称为(别推);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别移)。53唐太宗时期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改为(五复奏)。54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是(至元新格);后来又修订了一部完备的法典是(大兀通制)。55开创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先例的是(大明律集解附例)。5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例)。57大清会典也称五朝会典:(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58清政府专门设立了(理藩院)作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59元代设立(刑部)取代大

21、理寺主持审判。60元代设立(大宗正府)专理蒙古贵族王公案件;设立(宣政院)专理宗教审判;还设立(枢密院)兼掌军法审判。61奸党罪为(明)朝创立,上言大臣德政罪也为(明)创立。62明朝死刑分为(斩)(绞)两种,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种处理情形。63明朝凌迟刑正式载入了大明律。64枷号是(明)朝创立的耻辱刑。65*元朝把居民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族)(色目人)(汉人)(南人)66清入关后,即在北京周遍地区(圈地),分配给满洲贵族及八旗军士。67明清在有关遗失物埋藏物和无主土地方面,突出了(先占)原则。68明清时成立契约一般都有附署人,主要有(中人)和(保人),合称(中保)。在各种民间契约中附署的

22、中间人为(中人),借贷租赁契约的附署人称为(保人)。69(元)朝开始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70清朝第一部正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71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刑部和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72明清家长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教令权)权和(主婚权)权两种,其中教令权又包括(惩戒权)和(送惩权)权。73*明清时以一人而为两家之后”即一子继两房为(独子承佻)。74明按省把全国划分为(13道),共设(监察御史)110人,直属督察院,分掌地方监察工作。75明清主审机关是(开喑B),(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76明起诉方式与前代相同,分为(控告)(劾告)两种。77明朝凡发生重大疑难案件,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共同审问罪犯,然后将审理结果奏报皇帝,称为(三司会审)。78明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制度,称为(庭杖制度)。79明成祖建立宦官特务机构,称(厂卫)。80清案件经秋审或朝审后,分为四种情况处理,分别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81(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82清预备立宪”活动中,颁布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83(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84(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民法典草案。85清末商事立法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商部)负责,第二阶段由(修订法律馆)主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