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doc_第1页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doc_第2页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doc_第3页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doc_第4页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二、控制方法:1.abo血型、rh(d)血型初检;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交叉配血用盐水和凝聚胺配血法等。三、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1.成分输血。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2、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调配供血。四、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清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2.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3.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4.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是否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有效期、颜色、凝块、是否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6.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共同签字发出。五、保证血液质量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3、。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六、输血不良反应处。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二)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控制方法:加强输血环节管理,重点患者唯一身份信息识别、标本唯一身份识别及患者与标本一致性保证等。二、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控制方法:1、abo血型、rh(d)血型初检;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抗体筛查,必要时做抗体鉴定;4、交叉配血用微柱凝胶配血法;5、疑难配血加用微柱凝胶配血卡(抗人球蛋白加补体)。三、避

4、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控制方法有。1、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成分输血率达_%以上。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四、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控制方法有。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

5、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立即贴好标签,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凡不合格血样标本一律不退回临床科室,要求临床重新采集标本。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确认无误后,共同签字发出。五、保证血液质量。控制方法有。1.储血条件、温度及

6、环境设施设备符合要求。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一)发热反应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制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二)过敏反应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2献血员在采血前_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处理:1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2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3根据医嘱给予_%肾上腺素0.5_

7、ml皮_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三)溶血反应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处理:1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3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衰竭处理6出现休克症状,即按抗休克治疗(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_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

8、容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构橼酸钠中毒等处理。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输入库血_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_%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钠_ml,以补充钙离子。安全输血措施按_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_部_文件,以下简称规范)制定本措施: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控制方法:1.abo血型、rh血型初检(检验科);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

9、.抗体筛查,必要时做抗体鉴定;4.交叉配血用盐水和聚凝胺配血法;5.疑难配血加用卡式抗人球蛋白法等。二、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1.成分输血。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成分输血率达_%以上。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_%,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

10、地调配供血。三、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立即贴好标签,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规范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用治疗盘端回。规范二十五条规定。“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共同签字发出”。四、保证血液质量。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血库)。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一、临床发现输血反应及疑似输血感染的病历,主管医师应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中心血库。二、中心血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