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课件_第1页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课件_第2页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课件_第3页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课件_第4页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7 7章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与防治(fngzh)(fngzh)原则原则第一页,共三十三页。【掌握掌握】 1 1)临床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临床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2 2)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的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熟悉熟悉】 1 1)细菌学诊断的一般程序;)细菌学诊断的一般程序; 2 2)常用血清学试验)常用血清学试验(shyn)(shyn)的原理;的原理; 3 3)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方式;)获得性免疫产生的方式;【了解了解】其它内容。其它内容。学习(xux)要求第二页

2、,共三十三页。避免杂菌污染避免杂菌污染不同期不同标本不同期不同标本用抗菌素以前用抗菌素以前采集病变明显部位采集病变明显部位标本必须新鲜标本必须新鲜运送注意保存运送注意保存一、细菌学诊断一、细菌学诊断(zhndun)(zhndun)检材容器贴上标签检材容器贴上标签,并填写好化验单并填写好化验单第三页,共三十三页。直接直接(zhji)涂片涂片染色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生化试验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明明确确诊诊断断初步诊断初步诊断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细菌的快速鉴定细菌的快速鉴定形态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常规培养或特殊培养)(凝集试验、(凝集试验、 沉淀反应、免

3、疫标记技术等)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等)(微生物数字编码分类鉴定法、血培养自动化检测系统、核酸杂微生物数字编码分类鉴定法、血培养自动化检测系统、核酸杂交技术、交技术、PCR技术、技术、DNA芯片技术等)芯片技术等)药药物物敏敏感感试试验验第四页,共三十三页。药物药物(yow)(yow)敏感试验敏感试验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一种防治体获得免疫力的一种防治(fngzh)(fngzh)微生物感微生物感染的措施。染的措施。第六页,共三十三页。主要(zhyo)的生物制品 (1)死疫苗)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经人工大量培养后

4、,用理化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lhu)方法杀死而成。如伤寒、霍乱、狂犬病。方法杀死而成。如伤寒、霍乱、狂犬病。 (2)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卡介苗、脊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区别点死疫苗活疫苗制剂特点死,强毒株活减毒株接种剂量与特点量较大,23次量较小,1次保存及有效期易保存,约1年不易保存,4数周免疫效果较低,维持数月2年较高,维持35年甚至更长第七页,共三十三页。主要(zhyo)的生物制品(3 3)类毒素:)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细菌外毒素经0.3%-0.4%0.3%-0.4%甲

5、醛液甲醛液作用作用3-43-4周后,毒性消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周后,毒性消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白百破三联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4 4)新型)新型(xnxng)(xnxng)疫苗疫苗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第八页,共三十三页。抗毒素抗毒素二、人工二、人工(rngng)(rngng)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kngt)(kngt)的免疫血清或纯化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kngt)(kngt),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主要主

6、要(zhyo)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抗菌免疫血清抗菌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制剂细胞因子制剂第九页,共三十三页。人工(rngng)主动免疫与人工(rngng)被动免疫人工(rngng)主动免疫与人工(rngng)被动免疫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出现时间慢,24周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长,数年数月短,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第十页,共三十三页。第三节 细菌(xjn)感染的治疗一、抗菌药物的种类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1. 1.生物生物(shngw)(shngw)来源:来源: 细菌:多黏菌素、杆菌肽 真菌:青霉素、头胞菌素 放线菌:链、卡那、四、红、

7、两性霉素B、放线菌素D -内酰胺类:青霉素、头胞菌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氨基糖苷类:链、卡那霉素 四环类:四环素 氯霉素 人工合成:喹诺酮类、磺胺类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二、抗菌药物(yow)的杀菌机制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抗菌药物在发挥杀菌作用的过程中,病原菌又是如何(rh)应对的?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v细菌的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xingdu)抵抗性。抵抗性。v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指细菌同时具有对多种作用机制不指细菌同时具有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同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三、细菌(xjn)的耐药性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8、。(一)细菌(一)细菌(xjn)耐药性的分类耐药性的分类1 1、天然耐药性、天然耐药性/ /固有耐药性:固有耐药性: 青霉素青霉素对对G G肠道杆菌无效;肠道杆菌无效;二性霉素二性霉素B B与真菌与真菌(zhnjn)(zhnjn)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膜通透性膜通透性,细胞内重,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要物质外漏真菌真菌(zhnjn)(zhnjn)死亡,而细菌细胞膜缺乏固死亡,而细菌细胞膜缺乏固醇类物质。醇类物质。2 2、获得性耐药:、获得性耐药:敏感的细菌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如敏感的细菌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如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第十五页

9、,共三十三页。1.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耐药性突变株在接触药物前即已出现,抗菌药的作耐药性突变株在接触药物前即已出现,抗菌药的作用只是选择耐药株,淘汰敏感株而已;以用只是选择耐药株,淘汰敏感株而已;以单一耐药单一耐药性性为主;相对稳定,很少自然丢失。为主;相对稳定,很少自然丢失。2.2. 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质粒介导的耐药性v19551955年日本首先分离出对磺胺、氯霉素、链霉素和年日本首先分离出对磺胺、氯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同时耐药的志贺菌。四环素同时耐药的志贺菌。v耐药质粒耐药质粒R R可携带多个耐药基因,以可携带多个耐药基因,以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常常见,但见,但容易丢失容易丢失,可经结

10、合和转导传递。,可经结合和转导传递。3.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v转座因子能在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间自行转移转座因子能在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间自行转移(zhuny)(zhuny)位置,是细菌体内可移动的遗传物质。位置,是细菌体内可移动的遗传物质。获得性耐药产生的分子机制获得性耐药产生的分子机制(jzh)如下:如下: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二)(二) 细菌耐药的生化细菌耐药的生化(shn hu)机机制制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1 1、钝化酶的产生、钝化酶的产生(1 1)B-B-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B B内酰胺环内酰胺环(2 2)氨基糖

11、苷类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磷酸磷酸(ln sun)(ln sun)转移酶使链霉素、卡那等羧基磷转移酶使链霉素、卡那等羧基磷酸酸(ln sun)(ln sun)化,而将抗菌药物钝化失活。化,而将抗菌药物钝化失活。(3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4 4)甲基化酶)甲基化酶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2 2、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fshng)(fshng)改变改变v耐药菌株改变药物作用靶位,使抗菌药物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耐药性。如链霉素:核糖体30S亚基上的S12蛋白构象改变;红霉素:核糖体50S亚基上的L12蛋白构象改变。3、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

12、(zhdng)外排机制外排机制1.改变细胞壁通透性:减少药物(yow)吸收;2.主动外排机制:增加药物的排出;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三)抗菌药物应用(三)抗菌药物应用(yngyng)与耐药性产生的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关系1.1.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抗菌药物使用无直接关系;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抗菌药物使用无直接关系;2.2.耐药性突变株在接触药物前即已出现,抗菌药耐药性突变株在接触药物前即已出现,抗菌药的作用的作用(zuyng)(zuyng)只是选择耐药株,淘汰敏感株而已;只是选择耐药株,淘汰敏感株而已;3.3.临床不合理用药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临床不合理用药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这种选择压力

13、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这种选择压力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四)(四) 细菌细菌(xjn)耐药性的控制策略耐药性的控制策略1.1.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3.3.必须规定抗菌药物凭处方供应必须规定抗菌药物凭处方供应4.4.研制新型抗菌药物研制新型抗菌药物5.5.研制质粒消除剂研制质粒消除剂6.6.抗菌药物的轮休抗菌药物的轮休(lnxi)(lnxi)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

14、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抗菌药物临床抗菌药物临床(ln chun)应用指导原则应用指导原则 2004 2004年年1010月月9 9日我国首次制定的全面、系统的日我国首次制定的全面、系统的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性文件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性文件抗菌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指导我国医师抗菌,对指导我国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我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药物的应用,规范我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用药行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合理降低不良反应、

15、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确保应用抗菌药物,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tngsh)(tngsh)降低不合理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小小 结结医院感染:概念、类型及传播途径;医院感医院感染:概念、类型及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判定标准及常见病原体和特点;染的判定标准及常见病原体和特点;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细菌学诊断的一般程序;细菌学诊断的一般程序;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

16、免疫的概念及常用(chn yn)的生物制品;的生物制品;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常用抗菌药物的杀菌机制。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直接涂片(t pin)染色镜检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v 大多数细菌的形态与染色大多数细菌的形态与染色(rns)(rns)并无显著特异性,因此需并无显著特异性,因此需要分离培养。如肠道杆菌均为要分离培养。如肠道杆菌均为G-G-杆菌,菌落形态亦相同。杆菌,菌落形态亦相同。v 培养特征:化脓性链球菌培养特征:化脓性链球菌-小而透明、溶血环。小而透明、溶血环。分离分离(fnl)培养培养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v 生化试验:如肠道杆菌进行乳糖生化试验:如肠道杆菌进行乳糖(r

17、(r tntn) )发酵试验。发酵试验。v 血清学试验:已知抗体测抗原或已知抗血清学试验:已知抗体测抗原或已知抗原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如玻片凝原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如玻片凝集,鉴定菌种和型。集,鉴定菌种和型。v 动物试验:测定细菌的毒力、病原菌动物试验:测定细菌的毒力、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的分离和鉴定。分离分离(fnl)培养培养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原理原理(yunl)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zhndun)(zhndun)种类种类标本标本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常用的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zhndun)(zhndun)方法方法 类型诊断应用举例直接凝集试验伤寒和副伤寒(肥达试验)、立克次体(外斐试验)、钩端螺旋体(显微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抗体沉淀试验梅毒(VDRL、RPR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Q热柯克斯体等抗体中和试验风湿热(抗O试验)ELISA广泛用于病原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玻片凝集玻片凝集(nngj)试试验验试管试管(shgun)凝集凝集试验试验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hyn)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细菌的快速细菌的快速(kui s)(kui s)鉴定鉴定API细菌细菌(xjn)数值鉴定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