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猪生产学复习资料_第1页
2019年猪生产学复习资料_第2页
2019年猪生产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发展现状1、数量多产量低2012 年存栏47492万头,出栏69628万头,头均母猪16头商品猪。2、小规模生产为主体。2012 年统计我国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不到一半,仅占39%3、品种资源丰富,但主导市场的品种主要依靠进口外三元,外二元杂交猪靠国外品种4、设备设施化生产比重低,不利于养猪技术的应用5、市场和疾病依然是困扰养猪业的重要因素三、我国养猪发展趋势1、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大型企业介入2、设备设施化,高科技渗透3、品种资源多层次开发利用4、产量提升5、更强调高效、安全、环保、优质第一章一、猪在动物学上的分类哺乳纲 偶蹄目 不反刍亚目 猪科 猪亚科 猪属野猪种家猪品

2、种二、猪的经济类型1、脂肪型:具脂肪型猪的外型,体长与胸围之比不过 23厘米,胴体脂肪含量高, 皮下脂肪厚达4厘米以上,瘦肉率45%以下。2、瘦肉型:具瘦肉型猪的外型,体长比胸围长15 20厘米,胴体脂肪含量低,皮下 脂肪厚3厘米以下,瘦肉率50鸠上。3、鲜肉型(兼用型):间于以上两者之间三、本地猪的一般特性:1、耐粗饲,对产区环境条件有极强的适应能力:2、性成熟早,母性强,窝产仔数各异3、肉质优良,风味较佳4、体型小,产肉能力差,生长速度慢四、中国地方猪分类:华北:东北民猪 西北八眉猪 华南:贵州香猪 广西陆川猪 华中: 浙江金华猪 湖南宁乡猪 西南:贵州可乐猪 四川内江猪 高原:藏猪 云南

3、迪庆藏 猪 华中华南过渡型:太湖猪 江苏姜曲海猪五、地方猪76培育猪18引入猪6六、我国猪品种资源情况 2006年,138个保护名录,猪34个第二章一、猪外形选择的方法1 2表示品种3 6表示国家认定的猪场号7表示猪场好分号8 9表示出生年份10 13表示窝号14 15表示窝内个体数 女口: DD3840A11500307表示:杜洛克猪, 产于国家标识3840号猪场,产自企业1分场,产于2011年,第5003窝,第7个产出猪。建议个体编号用 耳标加刺标或耳缺做双重标记,耳标编号为个体号第三位至第六位字母,即场号加个体号的最后六位。二、影响繁殖力性状的因素:在遗传上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胎次杂交母体

4、效应应激敏感性猪组织相 容性抗原(SLA及猪蛋白质型:环境因素:配种次数:交配方式:环境温度:营养:疾病:6运动、光照等其它因素。三、猪主要经济性状及遗传 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产活仔数: 出生时同窝仔猪的活仔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产仔间隔:母猪前、后二胎产仔间隔的天数。初产日龄:母猪头胎产仔的年龄 初生重:仔猪初生时的个体重,在出生 12小时内测定,只测定活仔猪的体重。全 窝存活仔猪体重之和为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泌乳力) (litter weight at 20 days):20 日龄同窝仔猪的重量之和, 包括寄入的仔猪,但寄出的仔猪除外,寄

5、养应在3日内完成,注明寄养情况。 育成仔猪数 : 断奶时同窝仔猪的头数,包括寄入的在内,注明寄养的情况。育成率 : 育成仔猪数占产活仔猪数的百分比, 应扣除寄出的仔猪数, 加上寄入的仔猪 数。其公式如下:育成率=育成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出的仔猪数+寄入的仔猪数) 母猪数字生产力:每头母猪年育成的断奶仔猪数。四、育肥性能及遗传 育肥性能 :达目标体重的日龄 : 控制测定的后备公、母猪的体重在一定的范围,称重前停料 12 小时以上,记录测定日期,并转换成达目标体重日龄。日增重:测定日期内日均增重,用克(g)表示。计算公式为: 日增重=(终测体重 -开测体重) / 测定期天数 国内一般为 25-

6、90公斤的平均日增重代表;国外一般为 30-100公斤为代表。饲料转化率 : 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计算公式为:饲料转化率 =测定期间饲料总耗量 / 测定期间总增重五、胴体品质及遗传:胴体性状指标: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比值。公式表示如下:屠宰率(% =(胴体重/宰前活重)x 100膘厚(cm :指6-7肋间背部膘的厚度;或三点式测量取平均值:肩部最厚处、胸腰 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三点背部膘厚平均值。皮厚( cm : 6- 7肋间背部皮肤的厚度,用游标卡尺量取。 眼肌面积: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眼肌 的横断面面积。切下背最长肌横断面后, 用硫酸纸描下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用求积议计

7、算,或量取描绘图的长和宽,用公式 计算:眼肌面积(cm2)=长x宽x 0.7 腿臀比例:沿倒数第一、二腰椎间垂直切下的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胴体长:耻骨联合前沿到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前沿的长度。 胴体瘦肉率:用手工剥离半片胴体,分成瘦肉、脂肪、皮、骨四部分,分别称重, 再相加,作为 100%;计算瘦肉占瘦肉、脂肪、皮、骨的比例(不计算分割过程 中的损耗)为胴体瘦肉率。胴体脂肪率:用手工剥离半片胴体,分成瘦肉、脂肪、皮、骨四部分,分别称重, 再相加,作为 100%;计算脂肪占瘦肉、脂肪、皮、骨的比例(不计算分割过程 中的损耗)为胴体脂肪率。生长发育:体长: 枕骨脊至尾根的距离,用软尺沿背线量取

8、。体高: 鬃甲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硬尺量取。胸围: 切于肩胛软骨后角的胸部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腿臀围:自左侧膝关节前缘, 经肛门、绕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离, 用软尺紧贴体表 量取。胸深: 切于肩胛软骨后角的背部至胸部下缘的垂直距离,用硬尺或测杖量取。胸宽: 切于肩胛后角胸部左右两侧之间的水平距离,用硬尺或测杖量取。腹围: 腹部最粗壮处的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六、肉质为猪肉的品质,主要评价指标为:肌肉的肉色;肌肉的大理石纹;肌肉的ph值肌肉的嫩度;肌肉的多汁性;肌肉 的系水率;肌内脂肪;脂肪酸的组成;肌酸激酶活性等;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七、影响数量性状选出择的因素如下:1、遗传

9、力( h2):在家畜数量性状中,遗传力有高有低,高遗传力表示性状表型值中能稳定 遗传的部分占的比例大,其选择的效果就好;低遗传力表示表型值中能稳定遗传的 部分少,其选择的效果就差。2、选择差与选择强度:3、世代间隔:世代间隔的长短影响到数量性状的年改进量,世代间隔长、年改 进量小;世代间隔短、年改进量大。4、被选性状的多少:如果把单一性状的选择反应作为“ 1”的话,选择 n 个性状的 反应则为1/V n。也就是说一次改进的性状数量越多,各性状的反应就越小。5、近交:近交会降低家畜的生命力、 生活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使大部分数量 性状的表型值降低,近交会降低群体的均值,会影响数量性状的选择效

10、果。6、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改变会改变家畜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影响选择的准确性, 在实践中为保证选种的准确性,必须保持环境的一致性。繁殖性状的选择方法 :八、超多产选择 :九、家系指数选择 :十、后裔测定法 :。 十一、提高猪繁殖性状的育种有效措施:1、 复合育种值估计.2、BLUP(最优线性无偏差估计)法的应用,3、高产猪品种的 利用: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2、日增重和瘦肉率的选择由于日增重与饲料利率呈强的负相关( rA=-0.7 ),胴体的膘厚与瘦肉率呈强的 负相关( r A=-0.79 ), 十二、猪不同阶段种用价值评定内容:1、断奶阶段:主要作以下选择: 1.1 、亲代系谱选择; 1.2

11、 、自身发育状况; 1.3 、 同窝仔猪的整齐度;2、四月龄阶段:主要注意被选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体重体型的变化。淘汰 不符合要求的个体。3、六月龄阶段: 此阶段是瘦肉型猪的选择的标准体段, 可获取自身的日增重、 饲料 利用率、生长发育成绩,瘦肉率、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等同胞成绩,可根据以上 成绩进行种用价值评定。在机能形态方面重点考虑以下内容:3.1 、性征表现程度; 3.2 、外形评分评价; 3.3 、身体发育协调程度; 3.4 、采 食行为好坏; 3.5 、品种特征; 3.6 、四肢及骨骼发育。 3.7 、健康状况。4、配种前:此阶段为 8-12 月龄,对生殖器官有病的、不能配种的

12、,精液品质不好的 进行淘汰。参加配种的猪称为鉴定种猪。5、初产时期:些阶段为初产 - 断奶,对初产产仔数、初生个体重、母猪母性、泌乳 力、猪的育成率进行评价,再作取用和淘汰。此次鉴定合格的猪称为种(公或母) 猪。十三、品系繁育的方法: 新品系的建立主要有系祖建系法;近交系建系法;群体继代选育法。 下面着重介绍群体继代选育法: 群体继代选育法是在选出的群体基础上,以此群体为遗传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继代的选育和培育,建立新品系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 、确定建系的目标: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今后的发展确定建系的目标,在群体中 如发现生产性能特殊的小群体,也可以此为目标。2 、建立零世代基础群:基础群的

13、大小主要根据每代估计的近交增量和公母比例而 定。一般品系育成后,为了使基因纯合,群体近交系数应达到12-13%,每代的近交增量控制在 2-3%以下。公母比例多为 1 :4-5 ,公畜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S=(n+1) / (8n F )( S为公畜数;n为公母比中的母畜数)如果近交增量控制为 2%,公母比列为 1:5,则基础群公猪数应为:S=(5+1) / (8 5 2% ) =7.5 8 (头),母畜数为 8 5=40 (头)基础群中的公母畜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a、群内需有广泛的遗传基础b、基础群品种特征一致c、群内公畜没有血缘关系。3、选择方案和方法: 4、品系的推广和杂交利用。 5、新

14、品系的鉴定和验收。 第三章杂种优势(Hj ):杂交一代表型平均值(Fj )与杂交亲本平均值(MP的差异。 杂种优势率(RH :杂种优势与杂交亲本平均值的比值。杂种优势 :杂交后代表现上优于双亲均值的部分易于产生杂种优势的性状 :( 1)遗传力低的性状;( 2)近交时易于退化的性状;( 3)纯种选择难于提高的性状。如:产仔数;泌乳率; 母性;适应能力;抗病力。不易产生杂种优势的性状 :( 1)遗传力高的性状;( 2)近交时不易退化的性状;(3) 纯种选择易于提高的性状。如:瘦肉率;屠宰率;膘厚;肉质指标。较易产生杂种优势的性状 :( 1 )遗传力中等的性状; 。如:增重速度;饲料报酬。父本选择的

15、一般原则:1、父本品种要在生产性能上符合市场的需要, 在与市场一至的经济性能上表现特出;2、要求体格大,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3、产仔性能一般,不作严格要求。公猪精液品质好。4、四肢粗壮、结实。 5、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母本选择的一般原则:1、适应能力强; 2、群体数量大; 3、繁殖率高、产仔数高、母性好、泌乳力高;4、生产性能上要基本符合市场要求方向纯种猪选育繁殖基地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以第一母本为主的核心群和生产群并进行 世代选育。建立生产终端父本的繁殖群体并进行世代选育。向“二元杂交母猪繁殖 基地”提供纯种第一母本;向“三元杂交商品猪繁殖基地”提供终端父本。 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基地

16、的主要任务是:用第一父本与第一母本杂交,生产二元杂交 母本,满足“三元杂交商品猪繁殖基地”对二元杂交母本的需要。三元杂交商品猪繁殖基地的主要任务是 :饲养二元母猪,用二元母猪与终端父本杂 交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满足“三元杂交商品猪育肥基地”对三元杂交商品仔猪 的需要。三元杂交商品猪育肥基地的主要任务是 :进行瘦肉型猪育肥生产,向市场提供商品 瘦肉型猪。外三元杂交繁殖体系品种配套: 第一母本最好选为:大约克猪 。原因如下:(1)产仔数高,符合作第一母本的要求;(2)瘦肉率高,符合市场的需要;( 3)在引入品种中最适应贵州省的环境条件;(4)在三元杂交体系建设中,分布最多、需要量最大;(5)易于

17、与以往的杂交生产兼容; (5)符合二元母猪的选育方向,实践中效果好。 第一父本最好选为:长白猪。原因如下:(1)产仔数高,符合作第一父本的要求;(2)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符合市场的需要;(3)要量最少、分布小,易于做到精管理,弥补适应性差的不足(4)二元母猪为白色,易于推广应用; 终端父本最好选为:杜洛克猪。原因如下 :(1)产仔数低、母性差,最好不作第一父、母本;(2)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好,是终端父本的最佳材料(3)适应性虽然差,但配种量大、效益好,可做到精管理。 第四章注意 :人工授精各项数据(保存精液活率在 70%以上、冷冻输精活率在 60%以上、精液畸形率不高于20%每次

18、输精量 国内80 100ml,40亿;国外80ml, 30亿、采精 量不低于100ml才能稀释保存分装、)种公猪选择淘汰率 3%种母猪为4% 种公猪 :在国家颁发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 第一次配种后鉴定合格的公猪。 母猪性状: 、母猪的初情期:我国地方品种3个月左右初情,培育品种和杂交母猪4-5个月, 国外大型猪种5-6个月初情。总之我国地方品种属于性早熟,经济早熟易肥的品种; 国外的大型猪种属于性晚熟,经济早熟的品种。 、母猪的初配年龄:母猪应在性成熟后,体成熟前进行第一次配种,国内地方品 种一般为7-8个月、体重达50-60公斤进行初配,有的地方品种还可更早一些;培育 品种及国外大型

19、猪种一般为8-10个月,体重达90公斤以上进行第一次配种。 、母猪的发情周期:母猪性成熟后,在非妊娠的生理条件下,猪的发情排卵会出 现周而复始的变化,从上次发情到下一次发情间隔的时间称为发情周期。母猪的发 情周期平均为21天。母猪的发情周期:发情前期:周期的开始;发情期:静立反应、配合反应出现 发情后期:犬坐反应出现,出现拒配 休情期:发情停止,拒配 、母猪的发情持续期:母猪从开始发情到发情结束的时期称为发情持续期,猪一般为3-5天。 、母猪的排卵数及繁殖潜力:母猪的卵原细胞约有 11万个,每次排卵约有20个左 右,平均产仔仅为10头左右,因此,猪有较大的繁殖潜力。 、母猪的妊娠期:母猪的妊娠

20、期平均为 114天,范围为102-140天母猪的妊娠期:卵裂到桑椹胚阶段(靠卵黄提供营养)囊胚阶段(子宫乳提供营养)胚泡附植阶段(子宫乳、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为主,吞噬滋养 层细胞碎屑为次)完成附植阶段(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 、母猪产后子宫的恢复及产后发情:猪的子宫恢复约需10天左右,其过程包含:子宫黏膜变性、脱落,与白细胞、部分血液、残留在子宫内的胎水及子宫腺分泌物 一起形成“恶露”排出;子宫黏膜开始恢复和更新;子宫肌纤维变性、部分被吸收、 体积变小;子宫壁变薄、复原。母猪由于黄体分泌下降,产后3-5天会出现发情不排卵,以后受哺乳的抑制,不再发 情,断奶后约4天(10天以内)开始发情。母猪

21、的发情鉴定:外表行为鉴定、触摸鉴定、外阴变化鉴定人工授精;单次配种(一个情期内配种一次)重复配种(一个情期内隔一定的时间配种二次)双重配种(一个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公猪隔一定的时间配种二次)母畜异常发情有:安静,短促,孕后,持久,孕后,继续母猪妊娠珍断配种以后应注意观察母猪是否已经怀孕。母猪怀孕主要表现为:性情温顺、动作稳;食量增加、增重快;被毛发亮、紧帖身;阴户色淡、一条线。加之配种后21天左右不返情,可判断母猪已经怀孕。母猪怀孕期 114天,根据配种的时间、利用日历可推算母猪的预产期,应 把预产期写在猪圈的醒目位置。待配母猪怀孕以后进入妊娠母猪群。妊娠母猪的特点:、妊娠母猪合成代谢增强、消化

22、吸收率增高、妊娠母猪前期增长高于后期增长、母猪物质转化强烈、物质积累和消耗呈现阶段性胎儿死亡及原因 : 合子附植初期的孕后 9-11 天;器官形成初期的孕后 21天为胚胎 死亡的二个高峰期,占胚胎死亡总数的 30-40%;孕后 60天由于胎儿和胎盘增长的矛 盾导致胎儿又一死亡的高峰期。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包括以下方面 :母猪的维持需要、母猪自身增重的需要、胎盘 增长的需要、胎儿增长的需要 实践中可采取 :抓二头顾中间的饲养方式;步步高 的饲养方式;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初乳和常乳 :对母猪来说,初乳指母猪产仔后 3-5天的乳; 5天以后的乳为常乳 初乳中蛋白含量高,每 100毫升含总蛋白 1500

23、0微克以上,其中 60%-70%是运载抗体 仔猪 10天才开始产生自体免疫抗体, 30-35 天数量很少, 6-7 月龄才达到成年水平。 母猪的泌乳规律:母猪的每一个乳房是由 2-3个乳腺团组成, 乳房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母猪哺乳的次数 昼夜不同,前期多于后期,白天少于夜晚。一般平均每天 21-26次,约 1小时母猪放 一次乳。第五章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1、固定奶头、 吃好初乳, 力争仔猪获取最好的被动免疫力和最佳的哺乳效果。2 、采取温控措施、防冷、防署。初生仔猪最适温度为35度,以后每星期降 2度,直到20-22度,在哺乳期间采取温控措施,提供仔猪垫草、保持最适温度,是养 好哺乳仔猪的

24、必要条件。实践中可用红外灯、铁炉、烟道温炕、养猪专用电热毯等 进行增温。3 、做好防压工作,在圈内应装防压设施,仔猪睡觉时做到母子隔离,防止母 猪踩伤或压死仔猪。4 、仔猪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应做好补铁、 补铜等工作。 在农村可用硫酸亚铁、 硫酸铜溶液涂在母猪乳头上, 仔猪哺乳时, 可得补充。最好是仔猪初生 3天颈部肌肉 注射牲血素或铁、硒合剂,每头仔猪 1毫升。5 、注意补充清洁、卫生的饮水,产房内最好设 2个自动饮水器,一高一短, 母猪用高的;仔猪用短的。6 、保持产房干燥、卫生及良好的保温条件, 防止仔猪下痢。下痢的仔猪应即 时治疗。早期补料、早期断奶的目的和意义 (1)大力开发仔猪早期

25、生长优势,提高仔猪双月个体重和双月窝重 (2)压缩母猪的空怀时间,提高母猪的年产能力;(3)锻炼仔猪的胃肠,尽早地提高仔猪的消化能力;( 4)降低母猪产奶不足和仔猪营养需要增加的供需矛盾 117;(5)保持母猪体况,促进母猪断奶后发情;(6)减少仔猪哺乳期下痢;(7)尽早地以依靠母乳过度到依靠自身采食饲料。无特异病原体猪群的建立 :概念:无特异病原体猪 ( SPF 猪)是指通过净化建立的, 经常规检查没有猪的气喘 病、萎缩性鼻炎、赤痢和弓形体病的猪群。它不是完全净化的无菌猪。SPF猪群的建群方法: 剖腹取胎法:临产猪消毒进入无菌室剖腹产胎盘消毒取胎胎儿消毒 无菌培养人工乳饲喂零世代建立。人工接

26、产无菌培养法:临产猪消毒 - 进入无菌室人工接产胎儿消毒无菌 培养人工乳饲喂零世代建立。康复母猪培育法:利用康复母猪有强的免疫力不再感染,不排毒的特点,建立 零世代。SPF猪建立的技术关键:零世代建立的配套技术,人工乳的配制及人工哺乳技术第六章育肥猪生长规律 : 育肥猪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 研究表明: 猪的体重随年龄而增长, 增长强度前期大于后期;增长速度由低向高,到一定体重后,经短暂稳定,然后下 降。骨髂、肌肉、脂肪、皮的生长也有规律性,骨髂最先发育、最先停止;肌肉居 中;脂肪最晚。幼年猪脂肪沉积少,后期加快。因此,育肥猪在生长的前期,应特 别重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供应,以保证骨髂与肌肉生长,

27、在育肥后期应降低蛋白质 的投放,重视能量的提供。脂肪分腹壁脂肪(板油)、肠系膜脂肪、皮下脂肪、肌间脂肪、肌内脂肪。 其顺序为:先肠油和板油、再者为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瘦肉型猪育肥的主要影响因素 1、品种及杂交2、性别3、育肥前期生长的开发程度 4、营养和饲料 5、温度、湿度和 光照6、密度 7、光照 8、疾病瘦肉型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1 、合理分群: 分群主要注意的问题是防止猪相互打斗。分群遵循下列原则: 折多不折少、夜并昼不并、体重大小分群。2 、正确调教:主要完成“三定”的调教。3 、建立稳定的管理制度: 卫生制度、饲喂制度、工人作习制度、 记录统计 制度等都要求建立并稳定加以实施。4 、合理

28、确定饲养密度: 密度过小会浪费猪圈建筑面积, 密度太大会引起猪争食、争水、相互打斗,严重影响增重。合理的饲养密度为:每圈10-20头, 20-60公斤的猪每头占地 0.8-1.0 平方米, 60公斤以上的猪每头占地 1-1.4 平方米。5 、调整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太高、 太低均不利于肥猪生长。肥猪需要的最适温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T=26-0.06 X体重。做好防冻、防暑工作,保持育肥猪在最 适温度下育肥、其育肥效果最好。6 、 注意排除圈内有害气体:猪的呼吸及排泄的粪尿、垫草、饲料等腐败分 解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损害猪的健康、导致猪的增 重及饲料利用率降低、猪的发病

29、率增高,严重影响猪的育肥。因此,猪圈应有一定 的通风条件,定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7 、灵活应用阉割育肥技术: 对于经济晚熟, 性早熟的育肥猪应采取阉割育肥方 法,例如:本地育肥猪、本地杂交猪、内二元猪、甚至部分内三元猪;对于性晚熟 的猪可不采取阉割育肥方法,例如:快速育肥的外二元、外三元商品猪等。8 、做好育肥猪的免疫与驱虫工作: 育肥猪主要作好以下免疫工作: 20天,猪瘟 弱毒苗; 30天,仔猪副伤寒菌苗; 40天,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60天, O50-60型5号病疫苗。在育肥期中,应作二次驱虫:上圈开始育肥时作第一次驱虫; 公斤时作第二次驱虫。9) 掌握最佳屠宰期、适时屠宰:育

30、肥猪在育肥的后期以生长脂肪为主,其 增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差,因此,饲养大肥猪是不可取的。在实践 中应根据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的高低、 猪肉肉质及经济利益的好坏确定育肥猪的 最佳屠宰期。根据具体情况,一般育肥猪在 105-120 公斤屠宰较为适宜。 阶段饲养 :按照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不同的饲料。(自己理解 )阶段饲养理论基础是 组织器官的发育不平衡 。第七章 工厂化养猪 的概念及特点:1.1 、概念:根据猪的不同生理阶段和固有的生产周期, 设计不同的生产工艺, 配套 相应的房屋(厂房)和设备,按照工厂化流水作业方式,采取全进全出、全价饲料、 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规模化、高

31、效完成养猪生产的过程。1.2 、特点: 工厂化养猪有以下特点 : 、严格遵循猪的生物学规律 、根据生产周期,划分生产点进行流水式作 业;、采取全进全出、全价饲料、阶段饲养的饲养模式;、规模化、集略化生 产;、充分应用养殖科学技术,高效完成养殖生产过程 工厂化养猪场的选址、规划和布局:1、分区布局 :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 要求:1.1 、区区隔离,设更衣、消毒通道; 主风向应为:生活区、 生产区 、 隔离区或偏侧下风处;1.2 、生活区设在地势较高处,生产区其次,隔离区应在下风低洼处;1.3 、生活区为场内人员生活学习之地; 生产区为种猪生产之地; 隔离区含兽医治 疗室,病猪隔离治疗室,死猪处

32、理处,粪便存放处,污水处理处;2、分道布局 : 净道,污道 要求:2.1、净道污道分离、不交叉; 2.2 、净道为人员进出,饲料调进等的通,与猪场 生产区大门相通,其宽不应小于 3米,转弯半径不小于 8米; 2.3 、污道为粪便,病猪 的通道;3、 座向布局 :南北座向 要求:3.1、猪舍长轴朝向南面或南偏东、 西300为宜; 3.2 、种猪舍间距10米; 3.3 、 猪舍间距内设有低矮植物绿化带;4、功能布局:功能相近,自然循环要求:4.1 、妊娠舍与产房和待配舍上下相邻、 公猪舍与待配舍相邻三者自然形成一 功能区;保育舍独立成为二功能区;育成舍,测定站成为三功能。 4.2 、观猪室与合 格

33、种猪舍有赶猪通道相通;与外界磅称、装猪台相联。 4.3 、公猪舍、采精室、人 工授精实验室相邻;5、沟道布局 : 粪水沟,天然水沟要求:5.1 、天然水沟与粪水沟分道; 5.2 、天然水沟集天然水, 可直接对外排放; 粪水沟集粪尿水,进入沼气池或污水处理池;第八章一、肉质的概念及肉质研究的意义1.1 、概念:猪宰后肌肉的品质称为肉质。 对肉质的评价是多方面的, 主要从以下几 方面评价:肌肉的外观:是肌肉的直接感观,如颜色、渗水性等肌肉的生理结构:如脂肪的分布、肌纤维的粗细等 肌肉的化学成份: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的含量 胴体中肌肉的比例:如瘦肉的比例,绝对重量等 肌肉的烹饪情况:如肌肉的色、

34、香、味,嫩度、烹饪损失等 目的意义:研究劣质肉产生的原因;降低劣质肉发生的有效方法;提高养殖的最终 效益;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为防患未然。2.1 、应激的概念:应激指“逆境”,“迫害”的意思,畜牧学的应激有如下二种 解释:一种指:不利于家畜健康的环境条件,如病理的、神经性的、营养性的、体 内的、管理方面的、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的剌激。另一种指:动物处于有害因子作用 下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征候群。 前者强调了条件; 后者强调动物的反应。2.2 、猪应激综合症( PSS )及表现 :psS旨猪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紧张、防卫性的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综合症 候群。 其主要表现如下: 、恶性高温综合症

35、(malig nant hyperthermia syn drome MHS ):体 温升高:达43-45C;肌肉颤抖至僵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水和电解质代 谢紊乱;心动加速(由 58-86上升到110-130次/分);呼吸加快(由 20次/ 分上 升到60-90次/ 分); 、生化指标异常: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血中肌酸激酶(CK、磷酸肌 酸激酶(CPK、醛缩酶(ALD增高 、出现劣质肉:有PSE( Pale soft exudative )肉和 DF(Dark firm dry) 肉。产生应激综合症的猪肉称为应激敏感性猪(Stress Suceptible,SS猪)不产生 应激综合症的猪肉称为应激抵抗性猪(Stress Resista nee ,SR猪)PS盼和DF明产生的机制:遗传因素:应激敏感性猪易于产生劣质肉(PS盼或DFD肉),研究表明:猪的 应激敏感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隐性基因控制的,而且呈简单的隐性遗传方式,具有 很强的外显率(Minkema等1976, Smith等1877)。表现为阳性的个体基因型为 Hal Haln,表现为阴性的个体为:Hal N Hal n, Hal N Hal N。SS猪往往导致PS或DF明。3.3、肌肉中能量水平,应激时间长短和强弱因素:当应激时间短而强时往往产生PSE ;当应激时间长时,往往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