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招贴设计的新时期_第1页
在现代招贴设计的新时期_第2页
在现代招贴设计的新时期_第3页
在现代招贴设计的新时期_第4页
在现代招贴设计的新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现代招贴设计的新时期,招贴消失了本土化、民族化的新趋势。奥运会是全球的体育盛会,不仅是体育的竞技的舞台,更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沟通的平台。所以,在奥运会的招贴设计中,更能凸显各国的民族特色。在奥运会举办早期,沟通和沟通工具比较落后,为了汇合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会议组织者尽印制了大量招贴,作为奥运促销和宣扬最为重要的手段。招贴最早消失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但并没有用于宣扬本届运动会的官方招贴,所以似乎不能称之为正式的奥运会招贴的开头。直到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才正式规划和运作奥运会招贴,自此奥运会的推广和宣扬也开头成为主办城市的重要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畅通、发

2、达的电子媒介解决了沟通和沟通的问题,招贴逐渐演化成奥运会的一种形象代表和标志,与会歌、会标、徽章一起成为奥运会简略“视听”的一部分,为我们供应了一份关于体育和艺术、政治和民族、商业和文化的视觉档案。奥运会招贴以独特的视角介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探究其诞生和演化的过程,展现体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内容涵盖奥运火炬、吉利物、场馆、赛事、运动员、主办城市等与奥运会相关的方方面面,以多样化的视觉语言传递多种信息。作为联结体育、文化与艺术的桥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深受“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推崇。对于沟通奥运会及其主办城市的内在精神,塑造历届奥运会的独特魅力和主办城市的品德,奥运招贴的意义举足轻

3、重。随着现代奥运的百年历程,现代奥运招贴将奥运精神、主办城市气质与艺术创意完善融合,最具艺术性地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招贴已成为奥运会重要的形象标志.颜色与招贴的相关性颜色在招贴广告设计中具有很宽泛的价值, 颜色是体现招贴广告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颜色作用于人的感官,可以产生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能够反映出肯定的审美情趣,与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利用颜色的感知力度,可以激发人们美化生活的欲望和制造生活的动机。一幅优秀的招贴其颜色在审美上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通过颜色,对人产生吸引力,把人的视线吸引过去;二是传递信息,给人以美的享受,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招贴属于户外广

4、告,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就远程效果而言,颜色传达可直接传递出非文字或图形所具有的信息功能,是最重要的一个视觉构成要素。所以,颜色的视觉传达效应直接决定了招贴设计作品的成败。针对招贴对颜色的独特需求,美国广告人托马斯·比提出了广告设计中运用颜色的七条理由:一是能使观者注意广告;二是能够完全忠实地反映人、景、物;三是能突出产品或广告内容的特别部分;四是能表明销售魅力中的抽象原意;五是能使消费者第一眼看到广告就留下深刻视觉印象;六是能为产品、服务项目或广告主树立良好声誉;七是能在消费者记忆里留下深刻视觉印象。因

5、此,颜色设计对招贴设计是致关重要的一环。颜色具有的情感性与象征性,是招贴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颜色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它一方面可以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引起人们视觉的注意与情感的反应,另一方面还能强化形象的共性与招贴的主题,并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招贴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色相、冷暖、对比与调和、单一与单纯、对称与均衡、反复与渐变、比例与节奏等颜色规律与方法可以制造最佳的视觉效果, 营造画面的情调和意境,提示形象共性,强化感知力度,完成构图主题表达,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但是,招贴的颜色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高度概括简洁的颜色更有冲击

6、力。由于其和一般绘画不同,它目的明确、单纯,它的表现对象主要是商品或某种特定的对象、符号,即如何鲜亮强烈地将它们传递给观众。招贴的功能决定颜色设计的首要原则简练。所谓简练是要以最少的颜色语言传递信息,以少胜多,有高度的概括性。招贴用色不能繁杂,力求单纯。简练的颜色更能突出形象,可以使画面单纯,增强观者对画面的注意力。除了简洁概括之外,招贴颜色设计的最根本特性是颜色对比。颜色对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区分的颜色放在一起相比较,在比较中表现它的差别,同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颜色对比。相对于绘画而言,招贴设计中颜色设计的对比要求可以说是招贴的最为根本的特性。颜色对比一般有如下几种:色相对比、明度

7、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色块对比。当然,招贴的颜色设计讲究对比,更讲究调和。对比是色与色之间的冲突,强调对立。调和则讲究统一,是色与色之间的平衡。总而言之,对招贴广告设计来说应从整体动身,注意颜色的情感、联想及象征性,把颜色的有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体现出科学技术、美学技艺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使招贴的意念或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包括了中国历史进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它博大精深,其内容包括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和无比深厚的思想内蕴,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和才智。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农耕文化以及源远流长、连续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孕育了中华民

8、族勇于奋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其中蕴涵着中国国民名贵的精神气质。中国国民具有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具有求真务实的实践品德,具有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具有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在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国民性格始终蕴涵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乐观因素。以儒家伦理文化及其伦理精神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渐渐积淀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心理和行为方式,凝结成中国特有的国民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了 “五色学说”,它起源于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对颜色的崇尚,萌芽于奴隶社会殷商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完善进展于秦汉时

9、期,其成因缘起于是原始的“五行论”和“阴阳说”。古代中国的“五行论”起源于商代,“五行论”认为,世界是由火、土、金、木、水五种物质构成,是最早的、单一的唯物观点。古代中国的“五色论”就是建立在“五行论”的哲学基点上,并与“五方”(青色东方、赤色南方、黄色中央、白色西方、黑色北方)连结在一起。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五色学说”理论和中国传统颜色体系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用色习惯。中国人古往今来一向青睐明快、鲜艳的颜色,而较为轻视灰色,显然受了阴阳五色学说的影响。直至今日,五色观念仍在潜移默化地规范着我们的用色习惯及颜色审美倾向,并且是中国颜色走向世界的重要形象符号。可以说,古人早在阴阳五行

10、说中提出的“五方正色”,是我国汉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颜色,亦是中华民族颜色审美的重要现象。在中国的颜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红色。中华民族崇尚红色,是由于红色象征喜庆、吉利、幸福等品德,所以红色是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别的情感和美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皇室十分推崇红色,把红色看作特权与富足的象征,比如玉玺的印泥就使用红色,代表权威和庄重。百姓也喜爱在过节和喜庆的场合使用红色来寓意吉利,春联、窗花和婚嫁服装都接受红色,象征珍贵与吉利。用红色象征吉庆最讲究的当算是传统的婚礼了。现代人们对红色依然情有独钟,在新婚寿诞、节日喜庆中大量运用红色。当然,现代设计对红色的概念在传统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又延长了更丰富

11、的含义,成为欢快、激动的象征。所以在现代的设计作品中,要表达一种热忱、吉利、美妙的观念,红色照旧是设计师们情有独钟的选择。中国人认为黄帝是自己最直系的祖宗,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世代栖居之地,所以对黄色有着特别的感情。在古代人的心中,黄色是最尊贵之色,黄色也就成了中国帝王的象征之色。在汉朝儒家思想的提倡下,为了深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专制,强调了五行中“土居中央”的观点,突出黄色的地位。自汉代起黄色就逐步成为作为帝王的专用颜色,禁止平民百姓使用。而且在皇室的家具、宫殿与庙宇的颜色都相应的加强了黄色。黄色的崇高、富贵、威严在传统中是宽阔民众最典型的社会和心理感觉。青色的沉着和稳重,

12、同时又不失其艳度,深为中国百姓喜爱。用青色作为装饰之色,符合中国古传统礼教制约下的人们平淡、朴素的审美趣味;同时也由于其肤浅,远离皇家官府的禁令。另外,对于一般百姓来说:染料价格低,且能较满足地衬托出他们的肤色,因此,青色也就成为民间使用最广的颜色之一。白色由于其文化象征意义是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最具有冲突性的颜色。白色象征贤明、清正廉洁的品德,又有质朴无华之意。白又常被人们认为是不祥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贬斥的意思。如在举办丧葬时用白色来表示哀悼,由于白色是无彩的素色,代表着悲伤。五行说中,黑色居最高位置,作为上天之色,是各颜色的中心,包罗万象。黑的思想不久就成为墨色的思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

13、颜色,成为中华民族颜色审美抱负之积淀。另外,在中国的颜色观中,还形成了颜色的等级贵贱观。颜色在中国古代就具有了明确的意义,不同颜色寓示凹凸贵贱的等级,很多颜色要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身份来使用。而且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颜色常常代表着肯定的吉凶观念,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颜色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颜色是丰富的,其表现和传达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多姿多彩的, 青、红、黄、绿、紫、黑、白等色成为了中国人应用的主要颜色图谱,并且对造型艺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五千年的颜色传统,留下了太多值得借鉴的意象,我们应该在传统颜色中寻找文化的精髓,对中国传统颜色进行归纳和运用,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导入传统的颜色,找出

14、更多具有内涵的“中国色”来丰富我们的设计。如“中国红”便是中国传统颜色的一个显著标志,给人一种乐观热烈的视觉心理反映,同时也是吉利、喜庆的象征性语言,在中国传统节日或者具有国际影响的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招贴往往都呈现出红红火火的颜色特征。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在设计奥运宣扬招贴时,考虑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要素。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能充分表达出我们神奇的东方颜色,也能更好地起到国际传播及沟通作用。所以最终从中国文化元素动身, 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识,运用招贴画的特点,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相结合,突出了本土民族文化内涵。另外,奥运会会徽及宣扬品等的用色系统也无不体

15、现着中国传统颜色体系的特点和由此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用色习惯。奥运会专用颜色体系更是由五行色体系中的“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玉脂白”组成。中国北京奥运会招贴作品及颜色的分析(1)这幅招贴整体以“玉脂白”为背景,上半部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会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京”字外形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成功的运动人形。“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并实行了书法的手法。其下是奥运五环标志。会徽整体形象独特,英文的“北京”和2008年以及奥运五环

16、,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善结合。其主体颜色红色是五色体系中的主色之一,也是中国人崇尚的颜色。在这个标志中,“中国红”被演绎的特别强烈,激情被张扬的特别奔放。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传达和代表了多层含义。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运用它作为创意元素,就有着实至名归的意义。在画面的下半部是极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韵味的山川描绘。一群飞翔的和平鸽正拂过下边宽阔壮美的山川云海,环绕直上。寓意随着奥林匹克的到来,也将自由与和平带给世界。(2)奥运会招贴的设计,往往会突出奥林匹克精神及运动的力气与速度。所以历届奥运会的宣扬招贴中

17、,都不乏对运动的表现和展现,这幅招贴主体是一个姿势美丽伸展的跃起的自由体操运动员,完善的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的思想,宣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运动服用中国最尊崇的黄色为主色调,并调和以喜庆热烈的红色,“红与黄”的搭配也符合中国传统颜色朴素的配色统一观念。背景则是高雅的“长城灰”,更对比出跃动的“琉璃黄”。为了协作运动员的动势,在背景中用细细的七彩色线条组成动势相同的两个色带,既象运动场上的跑道,加强了向前的冲击力,同时又象两条彩虹,象征着与世界的连接。由于运动员和色带的动势都是向前的,为了破除这种单一,在背景中又添加了一个单手向后翻腾的人物投影。从姿势上一个是头上脚下,一个是头下脚上

18、,从而相互呼应;从动势上一个向前,一个向后,相互背离;从人物形体的曲线上,又组成统一内化的圆弧。 (3)现代的招贴中,既注意现代设计语言,更注意本土化民族化的传统继承。巍峨的紫禁城在古代是中国皇室的象征,在现代则成了中国的象征,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建筑。怎么把中国典型的传统建筑艺术介绍给世界,把传统融入到奥运会招贴的设计中,紫禁城故宫建筑群自然也就成了中国符合的代名词。在系列的这种组合中,有运用天坛的,有运用天安门城楼的,这幅则独具匠心,选取了中国宫殿的一角进行了创意设计。这幅招贴中,一个宫殿的飞檐成为了主体。但单独的使用一个飞檐,虽然从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但不免失于单调。所以在运用这个民族符号时,在飞檐上添加了几个运动的人形,把传统文化的展现和奥运文化完善的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黄色是皇家的专用色,所以故宫建筑群大量的使用了这种富贵色进行装饰,多数建筑接受了黄色的琉璃瓦覆顶。画面中,中国特有的“琉璃黄”在天空的“青花蓝”映衬下特别闪烁,而且为了调和这两种亮色的冲突,特意加强了飞檐下边的阴影,运用了中国传统颜色观念中“黄与黑”的配色关系。(4)这幅招贴的主体就是一个女性的头部背面,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构图,但细节处却妙趣横生。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