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仅供个人参考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年级:高一 编写:张丽玲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08-30 班次: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能翻译全文。3、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预测】1、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难点: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批
2、注【知识链接】一、了解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 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 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秦晋围郑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
3、亡路过郑 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 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 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 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夜缒(Chu沪而出 共(gOn其乏
4、困 失其所与(yQ郑既知亡矣失其所与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 秦军汜(fai)南佚(y 0之狐B. 越国以鄙(b远君之薄(b。也C. 朝济(j 0)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使杞子、逢(pang孙、杨孙戍之D.若不阙(qu 0秦,将焉取之?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_曰何厌之有微夫人朝济而夕设版焉又欲肆其西封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夜缒而出因人之力而敝之3、翻译下列句子且贰于楚也 译: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无能为也已 译: 不能做什么了。吾其还也 译:我们还是回去吧。焉用亡郑以陪邻译: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
5、这个地步的。敢以烦执事 译: 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你。越国以鄙远 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边邑。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译: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将焉取之 译: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唯君图之 译: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子犯请击之 译: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因人之力而敝之译: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二、诵读作品,整体感悟朗读要求:1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可多读几遍,把文章读流畅,并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理解。2、.理解词语,可与读同步进行。要认真查看课文注释,必要时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以准确把握 有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6、3、圈画出不理解的词或句,请教老师或同学,当堂解决疑问。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2. 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 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 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3. 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4.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 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7、。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 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四、当堂检测学习小组合作口头翻译课文五、总结拓展 模拟人物的语气语调,分角色朗读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导学案年级:高一 编写:张丽玲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08-30班次: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 特殊句式。2、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预测】1、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难点:在理解情
8、节的基础上分析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学法指导】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知识链接】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 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 是词类活用。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
9、 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 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二、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 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 动词。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
10、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时前边有其”或之”。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 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 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四、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五、使动用法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 作时,即是谓
11、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就是使动用法了。这种用法实际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 主语+动词+兼语+宾语”现在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要翻译成兼语式。六、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 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 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 以为”或 认为是” 或把当做【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1. 说说课文每段文字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一一秦晋围
12、郑第二段一一烛之武临危受命第三段一一智退秦师第四段一一晋师撤离二、诵读作品,整体感悟朗读要求:根据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性格。 赏析烛之武精彩的外交辞令,感悟烛之武出色的外交才能。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用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标示出秦、郑、晋三国的位置,理解战争形势。(秦晋郑)2、结合三国的位置图,具体说说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放弃攻郑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点?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从这段说辞中可以看出烛
13、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 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 理由充分。这段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 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 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3、烛之武说秦的结果如何? 秦郑订立盟约;秦国驻兵守郑。4、综合全文,你认为烛之武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知难而上,义无返
14、顾的勇士; 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 们学习。5、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呢?烛之武为何不在“臣之壮也”的时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大胆地“自赞”于郑伯的驾前呢?四、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一一驻军,驻扎越国以鄙远 鄙一一原为名词边邑,此为名词意动用法,以远方为边邑 与郑人盟盟一一订(建)立同盟唯君图之 图一一计划、考虑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一一向
15、东、向西夜缒而出夜在晚上若不阙秦阙使秦阙(减少土地)臣之壮也今老矣 壮壮年人,老老年人共其乏困乏困一一缺少的东西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失其所与,不知(智)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导学案年级:高一 编写:张丽玲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08-30班次:小组:姓名:【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 殊句式。【重点难点预测】1、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难点: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
16、析郑伯等人物形象。【学法指导】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頓,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 握两点: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如:王之蔽甚矣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 (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 (渔人)至其家”等。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女口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承接上
17、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女口失/战,勇气也”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诵读作品,整体感悟熟读课文,通晓课文内容。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指导学生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形象郑伯:(1)善于纳谏。(2)勇于自责。(3)善于言辩。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2、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十万火急)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生机)烛之武发牢骚(波澜)郑公平 息烛之武的怨气(转机)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大功告成)子犯建议
18、攻秦(出现危机)一 晋公再晓之以理(一场虚惊)。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伏笔和照应。文章非常自然的设置了伏笔和照应明确: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 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 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 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
19、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 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从秦晋围郑写到晋师撤离,在这期间应该说发生了许多事,但作者并未一 一罗列,如郑国君臣如何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伯是如何骄横傲慢地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国 家的使臣等,文章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选材上注意到了“精”字,详略得 当,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四、当堂检测1说出下列加线词的古今不同含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 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
20、今义:往,到2翻译句子,并说说它们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于(对)晋无礼 介宾短语后置(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省略介词于”(3)是寡人之过也(4)夫晋,何厌之有五、总结拓展归纳本文“之” “以” “而” “焉”的用法不得用于商业用途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4、之佚之狐(结构助词,的)公从之(指代佚之狐的建议)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许之(指代这件事)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将焉取之(指代土地)唯君图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逢孙、杨孙戍之(指代郑国)子犯请击之(指秦军)亦去之(指代郑国)课堂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APP的个性化学习功能研究
- 商业培训中多元智能的激发与提升方法
- 深入解析教育心理学在领导力培养中的应用
- 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研究
- 教育与商业结合的教育心理学探索
- 中职数学第四册课件
- 当代教育政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教育科技的创新应用教育陪伴机器人探讨
- 2025届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实践探索教育政策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 GB/T 15843.2-2024网络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采用鉴别式加密的机制
- 餐饮场所装修安全协议模板
- 附件3:微创介入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译林版初中英语课件app
- 医院患者输液泵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 GB/T 43983-2024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
- 地下室外墙大截面套管后开洞加固防水处理节点技术
- 中国民族钢琴艺术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
- 中新天津生态城教育系统教职人员(在职)招聘笔试真题2023
- 体检中心医护培训课件
- 干部考察业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