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西南政法大学_第1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西南政法大学_第2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西南政法大学_第3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西南政法大学_第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西南政法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按教学方案本课程的教学为60课时谭宗泽 参考文献及网站?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国主干课程教材,方世荣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行政法论丛?1-4卷,罗豪才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2001年版宪行天下 www casky 中国宪政网 calaw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第一章 行政法学概述第二章 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第四章 行政法学的

2、历史开展和理论根底第五章 行政主体第六章 行政行为的概述第七章 抽象行政行为第八章 对主要具体行政行为的分析第九章 行政程序第十章 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第十一章 监督行政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行政复议制度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制度第十四章 行政赔偿制度 第一章 行政法学概述第一节 行政法研究的起点 一、行政法的根本范畴行政 “行政是学习行政法所碰到的第一个概念,也是构建行政法学科最根本的一个概念。何谓行政?现将几种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政治、行政二分说 认为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源于美国早期行政学家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说。 二立法、司法、行政三分说 认为行政是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一类国家的职能

3、,或者说除国家立法作用、司法作用以外的所有国家作用。在此意义上又有形式意义上行政和实质意义上行政之分。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三行政管理说 认为行政就是指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源于东欧,流行于我国。即行政国家管理执行指挥职能实施实际的组织活动。 综合上述观点,结合现代实际,我们给行政法上的行政下一个定义,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是指具有行政权的机关组织或个人依法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决策、组织、管理和协调的活动,是为整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些方面提供管理和效劳。 二、 行政法的核心内容行政权 一行政权的概念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的组织执行法律标准,实现行政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效

4、劳目的所享有的各种权力的总称,它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形态。对此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权的法定性来源、行使、法律监督 2、行政权行使主体的特定性 3、行政权的公益性 二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1、公民权利是行政权得以产生的前提和根底从本质上说是来源于公民权利,行政权是公民权利得以保障的手段。行政权存在的目的是维持和保障公民权利,而不是侵犯公民权利,但最易侵犯和危险公民权利的那么是行政权。二者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2、“法无明文规定不得有权与“法不禁止皆自由 三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关系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历史开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国家的重要的部门法之一,与民法、刑

5、法并称三大部门法。何谓行政法?简单讲,就是有关行政权的法,即关于行政权的设定、行政权的运行和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标准和原那么的总称。目前,关于行政法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 1、行政法即“管理法,建立在管理论根底之上,流行于原苏联、东欧各国和早期的我国。 2、行政法即“控权法,建立在控权论学说根底之上,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 3、行政法即“平衡法,平衡公益和私益。建立在罗豪才教授提出的“平衡论学说根底之上。 4、行政法即“效劳法,其价值取向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法治社会。其建立在“效劳论 学说根底之上。 二行政法的历史开展1、西方兴旺国家行政法的开展历史2、中国行政法的开展历史初创阶

6、段1949-1957;停止和遭受摧残阶段1957-1978;重建和开展阶段1978-1989;开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 三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法的地位 1 行政法是三大部门法之一,是宪法的实施法,又被称为小宪法。 2 行政法与民法、刑法、经济法的关系 2、行政法的作用 1行政法对于标准行政权的行使,特别是监督和控制行政权具有重要作用。 2行政法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行政法的渊源成文法渊源非成文法渊源 宪法法律国际条约和协定 习惯法 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先例 法律解释 行政判例 第三节 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

7、法的渊源又称行政法的表现形式,是指构成行政法的一系列标准和原那么的总称。行政法的渊源以是否成文为标准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 思考题: 1、何谓行政法上的行政? 2、行政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行政权与行政职权、公民权利的关系分别怎样? 3、行政法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效力关系如何? 4、比较行政先例与行政判例 ?第二章 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 第一节 行政法根本原那么概述 一、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的概念 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反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活动的根本特点,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根本准那么。 二、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的特点 1、明确的法律

8、性 2、客观性 3、普遍指导性 4、极大的稳定性 三、行政法根本原那么的作用意义 1、为进行行政活动指明了方向,为学习和研究行政法在理论上提出了纲要。 2、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行政法根本原那么是行政法的性质和精神实质的集中表现。其效力高于具体的法律条文,根本原那么由法律规定,统率条文、支配条文。 3、弥补法律规定的漏洞,指导行政法的实施。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那么 一、行政合法性原那么的概念 行政合法性原那么,又称依法行政原那么,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依据,符合法定的要求,不得违法行政,否那么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合法性原那么的内容 一法律之上:法律大

9、于权力,权力来源于法律 二法律优位法律优越,是指一个只要经过立法机关制定之法律就是代表民意,享有崇高性。 三法律保存,是落实法律优位原那么的表现。 三、行政合法性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一行政主体合法 二行政权限合法 三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四行政合法性原那么要求职权与职责的统一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那么 一、行政合理性原那么涵义 合理性原那么是行政法原那么中另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指行政主体在合法行使职权的根底上,还要做到客观、公正、适度、符合理性。 行政合理性原那么产生的原因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行政合法性原那么比较,后者贯穿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而合理性原那么以行政合法性为前提,主要适用于

10、自由裁量领域。 二者的关系:合法性原那么是合理性原那么的根底和前提;合理性原那么是在合法性根底上的进一步要求。行政活动就要做到二者的统一。 二、行政合理性原那么内容 1、符合立法的目的;2、建立在正当考虑的根底上;3、平等对待,不能畸轻畸重;4、最小侵害原那么比例原那么,是指行政权力在侵犯公民权利时,必须有法律依据,但是必须选择侵害公民权利最小的范围内行使之。即手段与目的之间要成比例。 思考题: 1、 何谓行政法根本原那么?其对于行政法的作用何在? 2、 简述行政合法性原那么 。3、 简述行政合理性原那么 。4、 行政合法性原那么和行政合理性原那么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 第一节 行

11、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基于对行政权的行使而形成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行政关系一经行政法标准所调整即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因此,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过程中为行政法标准所调整的行政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标准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结果 。二行政法律关系是对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 三对行政的法治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律的调整对象,行政法律关系也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二、特征 1、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即行政主体的恒定性。 2、 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权利与义务具

12、有对应性但不对等。 3、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定性。 4、 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重合性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 一、根据行政主体行政权力作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二、根据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三、根据行政法律关系形成的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行政权主导的行政法律关系和对行政的监督权主导的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

13、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一行政主体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 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权利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者标的。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一物 是指人们能够控制和支配的物质实体和智力成果。 二行为 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作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三智力成果 是指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非物质财富,包括著作、专利、商标和其他智力成果如非专利技术。 四作为客体的人身权 人身权是法律

14、关系主体最重要的权利。 第四节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法定事由出现后,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产生的条件:1、确认或者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标准已经存在。这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和根底。2、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法律事实是指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法律事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已经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因为一定的法律实施出现而发生局部变化的情形。它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行政

15、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存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行政法律关系优位主体消灭而消灭;2、行政法律关系因客体消灭而消灭;3、行政法律关系因权利义务消灭而消灭;4、已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权利人放弃权利而消灭;5、行政法律关系由于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权利义务没有实现条件而消灭。 思考题: 1、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2、 如何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权利与义务具有对应性但不对等。 3、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意义何在? 4、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 第四章 行政法学的历史开展和理论根底 第一节 行政法学的

16、历史开展 一、行政法学的概念 行政法与行政法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是一系列行政法律标准和原那么的总称。行政法学那么属于法学范畴,是一门关于行政法的法律学科体系。它研究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行政法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研究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研究行政法的产生与开展以及人们对行政法的观点、学说和理论。 二、国外行政法学的历史开展 三、国内行政法学的开展 1、我国行政法学的“史前阶段19491978 2、创立阶段19781985 3、全面开展阶段,学术流派逐渐形成1985 第二节 行政法学的根底理论 一、行政法学根底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1、管理论。 认

17、为行政法的根底是国家管理或国家行政管理范围内的社会关系。行政法就是管理法。 2、控权论。 认为行政法就是控制行政权,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以及当行政权被滥用时如何予以补救的法,主要是行政程序法。 4、效劳论。 认为行政法实质上是效劳行政法,它的价值取向在罗豪才教授 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法治社会。 二、对行政法学根底理论的分析 现代行政法学的理论根底应是控权加效劳论。既要控制行政权的恣意运行,同时更应注重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3、平衡论。 认为行政法就是平衡公益和私益的法。 即在国家和公民之间、行政权和公民权利之间追求一种平衡。第三节 行政法学的学科体系 行政法学是行政法的理论概括,

18、行政法学的体系那么是这种理论概括的系统化。一般认为,我国的行政法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局部,行政法的根本理论,包括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 渊源、行政法的历史开展,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以及 行政法学的历史开展;第二局部,行政法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第三局部,行政法的行为;第四局部,行政监督和行政救济。 思考题: 1、现代行政法学的研究趋势是什么? 2、行政法学的根底理论有哪集中观点? 第五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根据此定义,行政主体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

19、、行政主体必须享有行政权力,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了代表国家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资格的组织。 第二、行政主体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第三、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此外,受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二、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一行政职权 1、概念。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2、内容 。包括以下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分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司法权。 3、性质:行政优先权 行政优先权不是行政职权的内容,而属于行政职权

20、的保障性权力。它包括:1推定有效权;2获得社会协助权;3先行处置权 二行政职责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表达,二者相伴生,是辨证统一的。 三、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一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属于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除了行政机关外,还包括相对主体。 二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但行政主体并不仅限于行政机关。 三行政主体 公务员 行政主体只能是一种组织,公务员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二者是一种职务委托关系。 第二节 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 一、 行政机关的概述 一

21、概念 行政机关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机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广义的行政机关不仅包括各级人民政府,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 二特点 1、行政机关国家机关的组成局部。 2、行政机关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专门机关。 3、行政机关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法定组织。 4、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局部,是国家行政权的行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并运用行政权实现国家的行政职能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三法律地位:1、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2、是具有主体地位的管理机关。3、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二、行政机关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命令服从模式二)首长负责制 我国行政机关中

22、央国家行政机关一般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事机构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关派出机构三、我国行政机关结构体系 以政府为分类根底第三节 作为行政主体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概述 1、概念 。是指依照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组织。 2、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与区别 。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形态 1、行政机关内部机构 2、行政机关派出机构 3、其他社会组织,包括行政性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四节 行政机关委托组织 一、涵义和特点 1、涵义。是

23、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2、特点 二、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 行政授权: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局部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一组织的法律行为。 行政委托: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局部,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二者之间的区别:第一、依据。第二、方式。第三、法律结果。 三、委托的条件 1、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任务的工作人员。3、履行受委托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其应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 一、国家公务员概念 1、涵义: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4、的规定,在我国行政机关中工作的除了公勤人员之外的人员。 2、派出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派,在各国有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二、分类 1、中国:根据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公务员。而领导职公务员又可以分为政府组成人员的领导职公务员和一般领导职公务员。 2、西方公务员: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有的称为公务员有的称为文官。一般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 三、法律地位 1、公务员与国家 2、公务员与行政机关 3、公务员与行政相对人 4、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2、义务 五、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委托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

25、产生:1考任。2选任。3聘任。4调任。 2、变更:退休、辞职、辞退、死亡、开除、聘任合同期限届满。 六、公务员的责任 1、含义:公务员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2、分类:身份处分、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刑事责任。 1、何谓行政主体?其资格要件有哪些? 2、行政组织、行政主体、行政法主体、行政机 关、行政机构相互之间的区分如何? 3、简述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分。 4、简述我国行政机关体系 5、我国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是什么? 6、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有哪些? 思考题:第六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26、 行政行为是指具有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提供公共效劳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对此概念,应从以下几点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 第二,行政行为是基于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而实施的行为。 第三,行政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法律要素。 总之,主体要素、职权职责要素和法律要素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是我们界定是否为行政行为的根本标准。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对行政行为概念的界定是分析和探讨行政行为特征的根本前提,反过来对行政行为特征的分析,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政

27、行为的概念和内涵。行政行为的特征表现为: 一附属法律性 二单方意志性三强制性 四效劳性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分类 一、 行政行为的内容 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行政行为所包含的意思及其所要到达的目的,具体讲,是指行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直接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归纳起来,行政行为所能反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赋予权利或剥夺权利 赋予权利,是指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而获得一定利益或从事某项职业的权能和资格。 剥夺权利,就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剥夺原赋予相对人的某种权利和权能。 二科以义务或免除义务 科以义务,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使行政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有科

28、以义务,必然就有免除义务。而免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使行政相对人原来应负有的义务,由于某种情况的出现而予以免除。 三确认法律事实和法律地位 确认法律事实,是指行政主体对某种行政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否存在,依法加以确认。 确认法律地位,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范围加以确认。 二、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种类繁多,内容庞杂,表现形式多样。现介绍如下: 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二)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法律是否对之严格拘束,是否给行政主体留有

29、选择、自由裁量余地为标准划分。 (一)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划分。如何区分?有以下几个标准:1、行政行为针对的对象是否有特定性。2、行政行为的内容可否反复适用。3、是否直接产生法律上的效果。即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否产生直接影响。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能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使行政职权的条件、范围、标准、形式及程序等来行为,而没有自由斟酌、选择和裁量的余地。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那么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而有一定自主选择和裁量余地所作出的行政行为。 (三)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以行政主体是否

30、可以主动实施为标准划分。 行政行为的这一分类有利于分析行政行为的实施条件和判断行政主体是否不作为。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形成。只有成立的行政行为才会发生法律效力,才会对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相对人不服,也才可以寻求法律救济。尚未成立的行政行为不是行政行为,更不会发生任何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具有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受行政委托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这是行政行为成立的主体要件。2必须是实际已经行使了行政职权或

31、履行了行政职责,即有实际行为的意思表示。这是行政行为成立的客观要件。3行政行为必须是已经成熟和确定。4行政行为还必须具有法律效果,即对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否那么,即使有行为的意思表示,也不能称为行政行为的成立。 二、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成立,必然发生法律效力,但已成立并发生法律的效力的行政行为并不一定是合法行为。行政行为合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法定条件。 (一) 行为主体合法 (二) 行为权限合法 (三) 行为内容合法 (四) 行为程序合法 (五)行为形式合法 总之,只有同时具备上述要件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行政行为。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效力 一、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 行政行为一

32、经成立,便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产生法律上的效果。不同的行政行为因产生的原因、针对的事项、行为的内容和实现方式的不同,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法律效果,但一般而言,行政行为具有以下效力内容: 一公定力 二确定力 三拘束力 四执行力 公定力,又称推定有效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管合法与否,先推定合法有效而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或个人必须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确定力,又称不可变更力,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确定性,非经有权主体、依照法定程序,而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 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的法律效力,也即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必须遵守和服从行政行为所设定的权利和义

33、务,而不得拒绝。 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相对人都应当有保证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法律效力,即执行力包括“自执行力和强制执行力。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 一 行政行为的生效 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发生行政法的效力。行政行为何时生效,因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又有不同的生效规那么: 行政行为的生效即时生效 受领生效 告知生效 附条件生效 二行政行为的失效无效、撤销与废止 1、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 行政行为无效,是指行政行为因为明显、重大违法导致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而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因为查出有一般违法情形而由有权机关给予撤销并使之失去法律效力。可

34、以归纳为: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2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3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4不可能实施的行为;5行政主体受相对人胁迫或欺骗作出的行政行为;6行政主体不明确或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除此之外的违法行政行为那么属于可撤销行政行为了。 2、 行政行为的废止 行政行为的废止,指出现了法定的情形,如果行政行为继续存在将会不合时宜且可能与法律相冲突,从而由有权机关依据法定程序终止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五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除了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外,还有一种不以追求产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政事实行为。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与

35、特征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具有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效劳过程中基于行政职权而作出的不以追求特定行政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行政性 二无追求行政法律效果的主观意图性 二、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 行政事实行为种类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归纳起来,行政事实行为有以下几类表现形式 :一非强制的执行性事实行为 二告知、建议性事实行为三协商性事实行为 四其他建设、维持性事实行为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 行政事实行为尽管不以追求特定行政法律效果为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为,有权力的行使,必然

36、可能造成权利的侵害。因此,行政事实行为的采取必然可能造成相对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客观上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违法的行政事实行为。有侵权,有损害,就应该给予救济和赔偿,这是现代法治的精神。根据行政法治原理,对行政事实行为造成的损害的救济途径应当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思考题: 1、什么是行政行为?它有哪几个要素?有哪几个特征? 2、简述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与区分。 3、简述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与区分。 4、何谓行政行为的效力?其内容如何? 5、简述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第七章 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立法行为 一、概念 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根据

37、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除了行政立法行为外,还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其它标准性文件的行为。 行政立法行为的性质既具有立法性,又具有行政性。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 1、根据立法权的来源,行政立法分为授权立法和职权立法。 2、根据行政立法的功能,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3、根据行政立法的主体,行政立法行为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4、根据行政立法的性质,行政立法行为分为法规性立法和规章性立法。 三、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权力机关的监督 2、行政机关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第二节 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外

38、的行政标准性文件行为 一、概念 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标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 二、种类 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行政标准性文件的发布权。包括国务院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乡镇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和命令等等。 三、效力 行政标准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活动的依据,也可以是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依据,但对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没有约束力。人民法院对于合法有效的标准性文件可以在判决书中引用,但不得作

39、为判决的依据。 思考题: 1、何谓行政立法行为?它与抽象行政行为区别何在? 2、行政立法的主体包括哪些? 3、对行政立法的监督途径有哪些? 4、其它标准性文件的效力如何? 第八章 对主要具体行政行为的分析 第一节 行政物质帮助 一、概念 行政物质帮助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由政府直接承担的社会救助义务的行为;狭义上,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失业、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或者政策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本书采用狭义概念。 二、行政物质帮助的种类 一 抚恤金 二 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三 社会救济、福利

40、、农村社会救济 四 自然灾害救济金以及救济物资。 第二节 行政征收 一、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想对人强制的、无偿的征缴一定数量金钱或实物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征 1是单方行政行为。2实质上是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的财产所有权。 3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 三几组概念的比较:行政征收 行政征用 行政征收 行政没收 行政征收 行政征购 二、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分类 内容:税收个人收入所得税、资源费征收、建设资金征收、排污费、管理费征收、滞纳金 分类:因使用权引起的征收;因行政法上的义务引起的征收;因违反行政

41、法的规定引起的征收。 第三节 行政确认 一、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认、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1是要式行政行为。2羁束的行政行为。3往往与技术鉴定书的形式出现。 二、形式 有多种,主要形式有确定、认定、认证、证明、登记、鉴证等。 三、内容 一 法律事实 二 法律关系 第四节 行政许可 一、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是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向对人的申请,依法准予申请人从事特定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力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二特征 1、是依申请行政行为 2、是单方行政行为 3、其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4、是赋权性行政

42、行为授益性 5、是要式行政行为 6、具有可诉性 二、行政许可的种类 种类普通许可特别许可 排他性许可非排他性许可 独立证书许可附文件许可 权利性许可附义务的许可 三、行政许可的范围 一可设定许可的事项 1、直接涉及到国家平安、公共平安、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平安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效劳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平安、人身健康、生命

43、财产平安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标准,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二排除设定许可的事项 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 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四、行政许可的原那么 一许可法定原那么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那么 三 便民和效率原那么 四 保障相对人权利原那么陈述权、申辩权、救济权和请求赔偿权 五 信赖保护原那么 六 不得非法转让原那

44、么 五、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1、申请与受理 2、审查与决定 3、期限 4、听证 5、变更与延续 6、特别规定 第五节 行政裁决 一、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是指依法有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二特征 1、对特定的民事纠纷的裁决 2、由具有法律授权的主体进行裁决 3、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4、依申请行政行为 二、行政裁决的种类 一 权属纠纷的裁决 二 侵权纠纷的裁决 三 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 第六节 行政处分 一、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

45、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 (1)主体是行政主体。(2)对象是作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3)前提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标准的行为。(4)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体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三几组概念比较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 行政强制执行 二、行政处分的原那么 一 处分法定原那么主体、依据、程序 二 公正公开原那么 三 处分与教育结合原那么 四 保障相对人权利原那么 五 一事不再罚原那么 三、行政处分的种类 一人身自由罚:第一、行政拘留。第二、劳动教养。 二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撤消、暂扣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 三财产罚:罚款、没收财物、责令金钱或物质赔偿。 四声誉罚:警告、通

46、报批评。 四、行政处分的设定 一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分,只能由法律设定。 二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分。 三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撤消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分。 四 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在上位法律没有作出规定的,可以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分。 五 除此之外的其他标准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分。 五、行政处分的管辖 行政处分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分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六、行政处分的程序 一简易程序 1、概念 是指行政处分的实施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处分事项,进行当场处分的程序。 2、适用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

47、;2有法定依据;3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分。 3、简易程序的根本要求 1说明执法身份;2告知事实和理由;3听取陈述和申辩;4制作处分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5告知救济权;6备案 二 一般程序 1、概念 是行政处分的根本程序,指除法律特别规定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以外的处分程序。 2、根本内容 1 立案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 2 决定程序 3 送达程序 三听证程序 1、概念 是指行政机关公开举行由全部利害关系人参加的,正式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接受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的质证的程序活动。 2、听证的范围 在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撤消许可

48、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分决定之前。 3、听证的程序 1 申请与决定 2 听证通知 3 听证的形式 4 听证的正式举行 5 制作听证笔录 四行政处分的执行程序 1、执行制度 1 申诉不停止执行原制度 2 罚缴别离制度 2、罚款的执行程序 1 当场收缴罚款程序 2 事后收缴罚款程序 第七节 行政强制 一、概念 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局部履行行政罚义务的象对方履行义务或到达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处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平安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及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二、行政强制执行 一概念 。是指行政主

49、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局部履行行政罚义务的象对方履行义务或到达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征 1、前提是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关于执行主体和执行权;3、目的是实现行政法上的义务;4、对象的广泛性和法定性。非典、自然人可以成为执行的对象、关于二次行为 三种类 1、间接强制:它包括代执行和执行罚。 2、直接强制三、行政强制措施 一概念 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或者处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平安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及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征 。1、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2

50、、基于紧急情况;3、对象是不特定的;4、具有即时性 三种类。 1、对人身及人身自由的强制;2、对土地、建筑物、住宅、经营场所的强行进入、处理、检查等强制; 3、对财产的强制。 第八节 其他行政行为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 一、行政奖励 一概念 是指行政机关对国家、社会、人民做出突出奉献或模范遵守法纪的相对人依法给予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二特征 1、行政主体是行政奖励的主体; 2、奖励的对象可以是公务员、普通公民,也可是组织; 3、奖励的内容既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是精神奖励。 二、行政合同 一含义和特征 1、含义。是指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与行政相对人一方就有关事项经协

51、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2、特征。1 行政性 2 双方性 3 法定性 二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 招标、拍卖、直接磋商。 三行政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 权利:监督权;单方变更、解除合同权;制裁权。 2 义务:承诺兑现的义务;赔偿的义务。 2、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与义务 1 权利:获得报酬权;获得赔偿权;损害补偿请求权。 2 义务:全面履行的义务;接受监督和管理的义务。 三、行政指导 一含义 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行政活动。 二特征 1、非职权活动; 2、表现形式多样; 3、非强制性

52、思考题: 1、列举应予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2、如何理解“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分? 3、简述行政处分的设定 4、简述行政处分实施简易程条件和根本内容 5、比较行政处分和行政处分 6、比较行政处分的罚款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执行罚 7、简述行政处分的听证范围与程序内容 8、如何理解行政强制执行中的代执行与执行罚? 第九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一、 行政程序的含义与特征 一含义 行政程序Adminstrative Procedure,在法学界,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程序包括行政活动程序、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和监督行政的程序,狭义的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活动程序,它与行政行为的实体

53、内容相对称。 本书认为,行政程序既包括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程序标准,又包括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使其权利、履行其义务的程序标准。 二特征 1、与行政实体的密不可分性 2、统一性和分散性 3、法定性 三 与行政诉讼程序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内容不同 四与行政实体的关系 两者密不可分,没有无程序的实体也没有无实体的程序 二、行政程序的作用 一限制行政权力的恣意行使 二行政程序能缓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利益冲突,使行政决定具有确定性和合法性 三行政程序具有明显的条件导向性 四行政程序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设定了义务 三、行政程序的内容和种类 一内容:实施行政活动的程序、监督行政活动的程序

54、、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活动的程序。 二种类 1、从纵向上看,行政程序可分成设定、实施和监督三局部组成。 2、按照行政程序适用的时间顺序,行政程序可分为事前程序和事后程序。 3、以调整对象和范围来划分,行政程序分为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 4、按其强制程度将行政程序可分为任意性行政程序、选择性行政程序和强制性行政程序。 5、以实施行政行为时形成的法律关系的特点为标准,将行政程序可分为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根本原那么和主要制度一、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应有的根本原那么 一程序公正原那么 1、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操作化。 2、为相对人获得权利提供行为导向。 3、贯穿“程序

55、上的正当过程这一法治精神原那么。 二相对人参与原那么 1、保障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 2、保障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三 程序法定原那么 程序法定原那么是指行政活动的主要程序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循,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四行政效率 1、行政程序的时效的规定 2、行政程序的简便易行 3、行政程序的标准化 二、行政程序的根本制度 一说明身份制度 二告知与说明理由制度 三调查制度 四听证制度:公听程序、陈述程序、辩论程序。 五回避制度 六时效制度 七审裁别离制度 八不单方接触制度 九合议制度 十记录和决定制度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几个问题 一是否应当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

56、法? 二应当制定一部什么样的行政程序法典 三应确定哪些行政程序法的根本原那么 四 建立什么样的听证制度 思考题: 1、 何谓行政程序?它有哪些根本特征? 2、简述行政程序的根本原那么 3、简述行政程序的根本制度 第十章 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法行政 一、违法行政的概念和特征 一违法行政的根本含义 行政机关、其他行政公务人员合组织实施的违法行政法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的行政行为。 二违法行政的根本特征 第一、主体是行政主体不是行政相对人。 第二、违法行政以行政法律标准的规定的义务为前提。 第三、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而非民事行为的结果。 第四、承担的是行政法律责任,而非刑事责任。 三

57、合法的行政行为的构成要素 1、主体合法;2、程序合法;3、内容合法;4、依据合法 二、违法行政的分类 一行政法学领域的两种分类方式 二国外违法的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本书对于违法行政行为的分类 1、主体违法 包括主体构成违法、主体职权违法 又分为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行政不作为违法 和主体主观违法三种 2、内容违法 3、程序违法 4、法律依据违法,包括事实根据违法和法律根据违法 三、违法行政的效力问题 1、大陆法系对于违法行政行为的划分 2、我国行政违法中关于无效和可撤销问题第二节 行政法律责任 一、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违法行政法的规定而应承担的

58、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律责任的分类 1、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 2、行政公务员的法律责任 3、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4、监督主体的法律责任 三特征 1、是行政法确立的,违反行政法标准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介于惩罚性和补救性责任之间。 3、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和责任形式是多样的。 4、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主体和追究程序的多样化。 二、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 一行为人已有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的存在。 二行为人具有法定责任能力 三行为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必须在情节上后果上到达一定严重的程度。 三、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承担 一行政主体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承担 二行政公务员法律责任的追究和

59、承担 三行政相对人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承担 思考题: 1、 何谓违法行政?与行政违法的区别何在? 2、违法行政的表现有哪些? 3、行政主体违法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监督行政法律制度 一、含义 是指现代国家关于组织和个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实行监督的主体、内容、权限、方式、程序及其法律责任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二、监督行政法律制度的种类 一以监督的法律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 二以监督的对象为标准,可分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监督。 三以监督的时间顺序为标准,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四以监督主体

60、和监督对象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三、国家监督 一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的监督 二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 1、人民法院的监督 2、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三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1、一般监督 2、主管监督 3、专门监督 四、行政监察监督 1、行政监察的概念 2、行政监察的原那么 3、行政监察的体制 4、监察机关的管辖 5、监察机关的职权 6、监察程序 四、非国家监督 一执政党对行政的监督 1、根本含义 2、执政党对行政监督的内容:政治监督、法律监督、纪律监督 3、执政党监督行政的方式 二社会组织和社会舆论对行政的监督 1、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2、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团体、企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