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醫耳鼻喉科學發展史選擇題一A型題1.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可以說是:C A華佗 B張仲景 C扁鵲 D葛洪 E孫思邈2.最早對耳聾做出定義的古籍是:D A?周禮? B ?山海經? C?禮記? D?左傳? E?史記?3.最早記載鼽嚏,並認識到本病與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有關的古籍是:CA?內經? B?山海經? C?禮記月令? D ?左傳? E ?五十二病方?4.用耳滴法、滴鼻法、吹鼻法以搶救危重患者最早記載于:CA?內經? B?傷寒論? C?金匱要略? D?肘後備急方? E?備急千金要方? 5.?內經?為耳鼻咽喉口腔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其中記載耳鼻咽喉口腔病證達:BA 20多種
2、 B 30多種 C40多種 D50多種 E60多種6.首次記載耳道異物、食道異物等處理方法的醫著:CA?備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 C?肘後備急方? D?外台秘要? E?千金翼方?7.首次記載燒灼烙法治療咽喉病的醫著:EA?備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 C?肘後備急方? D?外台秘要? E?千金翼方?8首次將鼻、口、舌、唇、喉、耳病歸納在一起,並稱之為七竅病的醫籍是:DA?針灸甲乙經? B?肘後備急方? C?諸病源候論? D?備急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9.“升麻揩齒方,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亮,這是最早有關刷牙的記載,見於:E A?本草綱目? B?備急千金要方? C?肘後備
3、急方? D?新修本草? E?外台秘要?10.首先提出“虛火致喉痹病機觀點的醫家是:D A 劉完素 B李東垣 C張從正 D朱丹溪 E嚴用和11.在耳痹咽喉口齒專科古籍中,傳世至今的較早的一本專著是:DA張仲景的?口齒論? B陳葆善的?白喉條辨? C沈之問的?解圍元籔? D薛生白的?口齒類要? E鄭梅澗的?重樓玉玥?12.我國最早記載鼻息肉摘除術的醫家和醫著是:CA王肯堂的?證治準繩? B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 C陳實功的?外科正宗?D齊德之的?外科精義? E鄭梅澗的?重樓玉玥?13.介紹了鼓膜按摩術的醫著是:E A?傷寒雜病論? B?針灸甲乙經? C?聖濟總錄? D?濟生方? E?景嶽全書?
4、14.?重樓玉玥?創立的治療白喉的主要方劑是:CA 除瘟化毒散 B神仙活命飲 C養陰清肺湯 D清瘟敗毒散 E清咽利膈湯15.中醫耳鼻咽喉科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真正在組織上、教育上、臨床上完全獨立的時間是:EA 唐代 B宋代 C1949年 D1958年 E1972年後16.全國中醫耳鼻咽喉科學會成立的時間和地點是:DA. 1972年3月廣州 B. 1978年12月北京 C .1985年5月成都 D.1987年9月南京 E .1988年5月武漢17.國家教委首先批准廣州、成都兩所中醫學院開辦“中醫五官科學專業並開始招生的時間是:E A 1972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87年 E198
5、8年18.由衛生部組織編寫,代表我過當時最高水準的大型醫學全書之分冊?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其主編是:C A耿鑒庭 B張贊臣 C王德鑒 D幹祖望 E蔡福養二、B型題A?周禮? B?山海經? C?禮記月令? D?左傳? E?史記?最早對耳聾作出定義的古籍是:D最早記載鼽嚏的古籍是:C最早將眼、耳、口、前後二陰歸納為九竅的古籍是:A A ?備急千金要方? B?外科大成? C?肘後備急方? D?外台秘要? E?千金翼方?首次記載耳道異物、食道異物等處理方法的醫著是:C首次記載燒灼烙法治療咽喉疾病的醫著是:EA嚴用和 B劉完素 C張從正 D李東垣 E朱丹溪最早描述慢性單純性鼻炎症狀特
6、點的醫家是:B填補了前人對鼽嚏具體症狀描述之空白的醫家是:BA沈之問的?解圍元籔? B龔居中的?紅爐點雪? C薛己的?外科發揮?D樓英的?醫學綱目? E竇夢麟的?瘡瘍經驗全書?首次記載喉麻風的醫家和醫著是:A首論喉結核的醫家和醫著是:B10.首載喉菌、耳菌、耳痔的醫家和醫著是:EA?外科發揮? B?外科正宗? C?外科大成? D?重樓玉玥? E?紅爐點雪?11.首次明確提及咽喉梅毒的醫著是:A12.首次提及白喉白纏喉的醫著是:D13.對頸部腫塊即失榮的診治有較多論述,並認識到犯此俱為不治的醫著是:BA王肯堂的?證治準繩? B王洪緒的?外科證治全生集? C陳實功的?外科正宗?D 齊德之?外科精義
7、? E鄭梅澗的?重樓玉玥?14.我國最早記載鼻息肉摘除術的醫家和醫著是:C15.對耳鼻喉舌口齒外傷有較全面論述如氣管吻合術、耳廓外傷整形術、舌外傷整形術的醫家和醫著是:AD型題1.1973年在長沙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填補了我國先秦時期臨床史料的空白,其中在耳鼻咽喉口腔方面:BDA涉及內容十餘處 B涉及內容二十餘處 C涉及內容三十餘處 D涉及病證十餘個 D涉及病證五個2.朱丹溪的學術思想,在耳鼻咽喉口腔科學領域的反映,主要有兩方面:AB A重視陰虛,首先提出虛火致喉痹的觀點 B重視痰證 C重視扶正祛邪D注重氣虛挾痰 E重視病因病機的分析3.國家教委於1988年首先批准哪兩所中醫學院開辦“中醫
8、五官科學專業,並開始招生:廣州中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學院上海中醫學院成都中醫學院AE4.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ACA 首創“喉痹皆屬於夥的觀點 B首先提出虛火致喉痹的病因病理由C 首先報導內腔鏡取異物的原始方法:紙卷成筒,放入口內,再用筷子縛住小鉤,把誤吞的銅錢取出D.首先記載耳道異物的處理方法:百蟲入耳,好酒灌耳內而出 E 首先報導魚刺鯁喉的取出方法(四)X型題1.在?周禮?中,被稱作九竅的功能器官是:ABCDEA眼 B耳 C鼻 D口 E前後二陰2.?金匱要略?最早記載“救卒死而目閉者使用的方法是:BCDA 滴眼 B滴耳法 C滴鼻法 D吹鼻法 E吹喉法3.?傷寒論?治療少陰咽痛證運用
9、的方劑是:ABCDA豬膚湯 B甘草湯或桔梗湯 C苦酒湯 D半夏散及湯 E吳茱萸湯4.夏商時期,對耳鼻咽喉口齒病已有初步認識,甲骨文中除有疾耳、疾齒、疾舌等文字外,還有:ADEA疾口 B疾咽 C疾喉 D疾自 E疾言5.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首次記載了多種異物的處理方法,肺氣腫異物有:ACDA耳道異物 B鼻腔異物 C氣管異物 D食道異物 E口腔異物二、非選擇題名詞解釋1.貞旨自疾 2.耳目痹醫 3.咽中如有灸臠肉 4.顙叫子 5.太醫署二填空題1.?周禮?中,將、稱作“九竅。2.據?史記?記載,可算是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3.最早對耳聾做出定義的古籍是?。4.最早記載鼽嚏,並認識到此病與氣候、環
10、境等異常變化有關的古籍是?。5.滴耳法、滴鼻法、吹鼻法最早記載於?,用以。6.?最早描述婦人咽中如有臠肉一證,即現稱之,用湯治療也運用至今。7.?傷寒論?對少陰咽痛證進行辨證施治,運用、等方法治療,至今仍為臨床所採用。8.西元624年,唐朝政府設立,可以說是世界商最早的醫學校。其醫科中有專業,使五官科在臨床及醫學教育中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9.唐代著?,首次將歸納在一起,稱為“七竅病,整卷獨立地介紹了五官科病證。10.金元醫家首先報導內腔鏡取異物的方法,紙卷成筒,放入口內,再用筷子縛小鉤,把誤吞入的銅錢取出。11.金元時代,李東垣的法,給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內治法開闢了一條新途徑。朱丹溪的學說至今
11、在耳鼻咽喉口腔科領域裏仍佔有重要的地位。12.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首先提出 致喉痹的病因病機,其學說至今在耳鼻咽喉口腔科中仍佔有重要位置。13.薛己的?一書,使傳世至今的耳鼻咽喉口齒專科書中較早的一本。14.在?一書中最早了鼻息肉摘除術。15.明代曹士衍的?記載了咽鼓管自行吹張法治療耳重的方法,比?靈樞刺節真邪?記載的方法更加明確具體。16.張景嶽的?卷二十七中介紹了有效實用的治療白喉的主要方劑。18.西元年月,全國中醫耳鼻喉科學會在市正式成立。三判斷說明題1.?內經?為我國最早記載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古籍。2.中醫耳鼻喉科早在唐朝已建立了。3.?內經?最先描述了有關梅核氣的症狀。4.扁鵲市
12、我國最早的五官科醫生。5.?內經?為中醫耳鼻咽喉口齒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寄出。6.?諸病源候論?最早記載了耳道異物、氣道異物及食道異物的處理方法。7.劉完素首先報導內腔鏡取異物的原始方法:用紙卷成筒,放入口內,再用筷子縛小鉤,把誤吞的銅錢取出。8.?外科大成?首先報導鼻息肉摘除的手術方法。9.?景嶽全書?首先記載了耳咽管自行吹張法。10.?醫宗金鑒?首先記載鼓膜按摩法。11.?口齒類要?是傳至今日的最早的咽喉口齒科專書。12.第一本?中醫耳鼻喉科學?專門教材於1960年出版。四簡答題1.?周禮?中,被稱作九竅的功能器官包括哪些?2.?禮記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請
13、簡述其在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發展史上的意義。3.清代有哪些重要的疫喉專著請列出6部以上?4.清代在喉科方面有哪些綜合性的重要著作不含疫喉專著,請列出6部以上?5.新中國成立後,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的新興,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請簡述之。五論述題1.?傷寒雜病論?對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治療,主要有哪些貢獻?2.試述?內經?對耳鼻咽喉口腔科發展的影響。3.兩晉至隋唐時代,耳鼻咽喉口腔科有哪些重大發展?4.試述金元四大家對耳鼻喉科的貢獻。5.明清時代在耳鼻咽喉口腔科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參考答案非選擇題名次解釋語出夏商時代的卜辭,意為一個叫旨的人,鼻子害了病。“自是鼻的意思。2.見於?史記?,為我國最早的五官
14、科醫生的名稱。據說扁鵲國洛陽時曾當過耳目痹醫。3.見於?金匱要略?,意為咽中如有異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現在稱之“梅核氣。4.見於宋代的?夢溪筆談?,一種以竹木牙骨之類做成的類似于現代的人工喉的裝置。5.為唐朝政府設立的一種培養醫學人才並兼顧醫療的專門機構。二填空題1.眼 鼻 耳 口 二陰2.扁鵲3.禮記月令4.金匱要略 搶救危重患者6.金匱要略 梅核氣 半夏厚樸7.豬膚湯 甘草湯 桔梗湯 苦酒湯 半夏散及湯8.太醫署 耳目口齒9.孫思邈 備急千金藥方 鼻口舌唇齒喉耳10.張從正11.益氣升陽 養陰12.虛火 養陰13.口齒類要14.外科正宗15.保生秘要16.景嶽全書 鼓膜按摩術17
15、.養陰清肺湯18.1987 9 南京三判斷說明題1.不正確。早在夏商時代的甲骨文卜辭已有關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記載。2.不正確。唐朝的醫學分科中有耳目口齒科,並非現代概念上的中醫耳鼻喉科。3.不正確。最早描述有關梅核氣症狀的醫籍時?金匱要略?。4.正確。此事蹟見於?史記?。5.正確。6.不正確。最早記載耳道異物、氣道異物及食道異物的處理方法的古籍時晉代葛洪所撰的?肘後備急方?。7.不正確。此方法為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首先報導。8.不正確。鼻息肉摘除手術的原始方法為?外科正宗?首先報導 。9.不正確。耳咽管自行吹張法系?靈樞刺節真邪?中首先記載。10.不正確。鼓膜按摩法為?景嶽全書?中首先記載。
16、11.正確。12.不正確。第一本?中醫耳鼻喉科學?專門教材出版於1980年。四簡答題1.包括眼、耳、口、前後二陰共九竅。2.有兩層含義:一是現存古籍中對鼻鼽的最早記載,說明中醫學歷史悠久;二是說明當時已認識道疾病與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有關。3.清代除產生了大量的疫喉專著外,還有近50部綜合性咽喉科專著,較重要的有:?尤氏喉科秘書?、?喉科指掌?、?咽喉經驗秘傳?、?經驗喉科紫珍集?、?重樓玉玥?、?喉科心法?等。4.從乾隆十二年至光緒二十八年的一百多年間,白喉、疫喉痧等傳染病幾度流行,對人民生命危害極大,同時也促進了對疫喉的防治研究,其間有40餘部疫喉專著問世,較重要的有:?時疫白喉摘要?、?
17、喉科白腐要旨?、?白喉全生集?、?白喉治法表抉微?、?白喉條辨?、?疫痧草?、?疫喉淺論?、?爛喉輯要?、?白喉正義?等。5.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進入新興時期,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 1 * GB3 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真正獨立,專業隊伍不斷擴大。 = 2 * GB3 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專業教育快速發展。 = 3 * GB3 不斷整理和提高本學科理論。 = 4 * GB3 中西醫結合使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出現了廣闊的前景。五論述題1.主要有一下三方面的貢獻: = 1 * GB3 運用辨證施治的方法號子裏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在?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中,對少陰咽痛證就有:虛火上炎者用豬膚湯
18、;客熱上幹者用甘草湯或者桔梗湯;咽喉生瘡者用苦酒湯;客寒上犯者用半夏散及湯。較以前之一方治一病前景了一大步,因而療效確切。 = 2 * GB3 介紹了不少治療本專科疾病的經驗。入?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最早記錄了現稱之為“梅核氣一病,並用半夏厚朴湯治療。?金匱要略?還論述了衄血的病機、證治、預後、治療禁忌等,至今仍有臨床價值。其數十首方劑,至今仍用於本專科臨床。 = 3 * GB3 外治法的使用:?金匱要略?不僅臨證處方豐富多彩,劑型及外治法亦多種多樣。除傳統的湯、丸、散、酒、洗劑外,還有滴耳、滴鼻、吹鼻等劑型及方法。入“救卒死而目閉者,用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末鼻中“滴耳法、滴鼻法、吹鼻法
19、均最早記載於此。2.主要有五方面: = 1 * GB3 概括的論述了耳鼻咽喉口腔的生理功能。入?靈樞憂患無言?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 = 2 * GB3 認識搗耳鼻咽喉口腔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通過經絡聯繫,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繫,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心主舌在竅為舌、“肺主鼻在竅為鼻等。 = 3 * GB3 對本專科疾病的病因病機也有不少的論述。?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濁涕下不止也。?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等等。 = 4 * GB3 總結出一系列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除“標本緩急
20、、“正治反治、等對本專科疾病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外,在具體病證的內治、針灸、導引方法上亦有不少內容,如“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甘藥,“嚏者,補足太陽滎眉本等。在?靈樞刺節真邪?中,還有類似于咽鼓管自行吹張法的記述,比國外的介紹早約2000年。 = 5 * GB3 對本專科臨床作了較全面的總結。共記載病證30多種,如耳鳴、耳聾、鼽嚏、鼻淵喉痹、齲齒等。3.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發展: = 1 * GB3 五官科的建立。由於五官科疾病的客觀存在和醫著中的病證和醫學規類問題,必然促進了五官科學的形成。?針灸甲乙經?和?肘後備急方?最早將耳鼻咽喉口腔等五官病證做專卷論述,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在卷6中,首次將
21、鼻、口、舌、唇、喉、耳病歸納為七竅病,整卷獨立的介紹了耳鼻咽喉口腔科病證。在臨床及醫學教育中,亦開始成為獨立的專科。西元624年,唐代政府設立太醫署,分為醫、針、按摩等四科,其中醫科又分為體療、瘡瘍、少小、耳目口齒等五個專業。耳目口齒科學生經過4年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考試成績優良者,才成為合格的醫生 = 2 * GB3 認識疾病方面有進步。?諸病源候論?對疾病的觀察比較詳細,對病證的病因病理、證候及對病情的發生、發展都作了較詳盡而精闢的闡述。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卷21中,收載水銀中毒發生口腔炎,並提出預防中毒的措施 = 3 * GB3 治療方法豐富多彩。?針灸甲乙經?涉及本科用穴60多
22、個。?肘後備急方?首載耳道異物、氣管異物、食管異物的多種處理方法。?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用滴鼻、吹鼻、塗鼻等方法治療鼻病;用含服、濕貼、熱敷治口病;用薰牙法治牙痛;用吹喉、含嗽、烙法治療咽喉病等方法。4.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中,對一些專科病證的描述於病因病機的分析較深入細緻。如明確指出鼻窒的主症是“但側臥上竅通利,而下竅閉塞。對鼽嚏的定義也有較確切的認識, “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癢而氣噴作聲也。填補了前人對此病證狀描述的空白。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提出“喉痹皆屬於火的觀點,治療熱性咽喉病時常配合針刺出血以泄其熱,並首先報導內腔鏡取咽中異物的方法。李東
23、垣提出“脾胃虛則九竅不通,治療則強調補脾胃、升清陽、通清竅的益氣升陽法,如用柴胡聰明湯治療耳鳴耳聾,用溫衛湯、溫肺湯治療鼻窒等,對後世頗有啟發。朱丹溪在本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一是重視陰虛,其養陰學說至今在本科中仍占重要地位;二是重視痰證,有些著名觀點,至今仍為人們所接受,還準確描述了內耳性眩暈的症狀特點:“眩者,言其黑運轉旋起則欲倒。5.明清時代在耳鼻咽喉口腔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 = 1 * GB3 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內容不斷豐富和創新。這一時期,有不少醫著問世,其中不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病證內容,如?普濟方?、?景嶽全書?、?證治準繩?等均有本科專著專篇。?口齒類要?是本專科書中較早的一本。
24、這時有不少病證首次論及,如喉麻風、喉結核、咽喉梅毒、喉瘤、耳菌、耳痔、白喉等。另外,治療方法也趨於科學實效和完善合理。如?外科正宗?記載的鼻息肉摘除術,其原理就與現代相同。曹士衍介紹的咽鼓管自行吹張法,則沿用至今。 = 2 * GB3 咽喉科學不斷發展,一支獨秀。由於疫喉在一百多年間數次大流行,促進了醫家對咽喉病的防治研究,可以說,清代對本科的最大貢獻在喉科方面:一是疫喉的防治研究,其間有40餘部疫喉專著問世,如?時疫白喉捷要?、?白喉全生集?、?白喉條辨?、?疫痧草?等;二是喉科專著陸續問世,計有近50部,較著名的有?尤氏喉科秘書?、?喉科指掌?、?重樓玉玥?等,特別是鄭梅澗的?重樓玉玥?為
25、清代影響最大的喉科名著。同時,醫家們還創造了一些專科檢查和治療器械,如壓舌板、對光檢查法、蒸薰壺等。第二章 耳科學耳科概述選擇題一A型題1.顳骨由5個局部組成CA鱗部、頂骨、蝶骨、乳突部、莖突 B頂骨、鱗部、枕骨、額骨、顴骨 C鱗部、乳突部、岩部、鼓部、莖突 D蝶骨、岩部、乳突部、鼓部、莖突 D顴骨、鱗部、岩部、鼓枕骨2.成人外耳道平均長度為CA 1.52.0cm B 2.02.5cm C 2.53.5cm D 3.54.0cm E 4.04.5cm3.鼓膜由外向裏分3層CA複層鱗狀上皮層、肌層、粘膜層 B粘膜層、肌層、複層鱗狀上皮層、C複層鱗狀上皮層、纖維組織層、粘膜層 D粘膜層、纖維層、複
26、層鱗狀上皮層、E纖維層、肌層、粘膜層4.前庭窗的位置CA骨岬的前上方 B骨岬的前下方 C骨岬的後上方 D骨岬的後下方 E骨岬的中央5.聽骨鏈的排列自外向內是AA錘骨 砧骨 鐙骨 B砧骨 錘骨 鐙骨 C砧骨 鐙骨 錘骨 D錘骨 鐙骨 砧骨 E鐙骨砧骨錘骨6.附著在前庭窗上的鐙骨部位是EA鐙骨頭 B鐙骨頸部 C鐙骨前腳 D鐙骨後腳 E鐙骨足板7.咽鼓管的開口AA一端在鼓室,另一端在鼻咽部 B 一端在鼓室,另一端在鼻腔底部 C一端在鼓室,另一端在中鼻部 D一端在鼓竇,另一端在上鼻道E 一端在鼓竇,另一端在鼻咽部8.小兒咽鼓管的解剖特徵AA鼓室口與咽口水平,管腔較短,內徑較寬B鼓室口低於咽口,管腔較長
27、,內徑較寬 C鼓室口高於咽口,管腔較長,內徑較寬 D鼓室口低於咽口,管腔較短,內徑較窄 E鼓室口高於咽口,管腔較短,內徑較窄9.鼓索神經是哪一條神經分出的DA迷走神經 B舌咽神經 C三叉神經 D面神經 E舌下神經10.聲音傳入內耳的途徑是AA外耳 鼓膜 聽骨鏈 前庭窗 B外耳 鼓膜 聽骨鏈 圓窗 C外耳 鼓膜 聽骨鏈 半規管D外耳 鼓膜 聽骨鏈 球囊 E外耳 鼓膜 聽骨鏈 橢圓囊11.正常人能聽見聲波頻率範圍是CA 20 1000Hz B 20 10000 Hz C 20 20000 Hz D 20 35000 Hz E 30 35000 Hz12.鼓膜的有效振動面積約為DA 25mm 2 B
28、 35mm2 C 45 mm2 D 55mm2 E 75mm2 13.聲波經過鼓膜、聽骨鏈到達鐙骨足板時可提高EA17倍 B 21.1倍 C 27倍 D 20.1倍 E 22.1倍14.咽鼓管的鼓室端開口在CA 鼓室頂部 B 鼓室底部 C 鼓室前部 D 鼓室後壁 E 鼓室內壁15.人耳感覺最為敏感的聲波頻率為EA.200 1000 Hz B.400 1500 Hz C.600 2000 Hz D. 800 2500 Hz E.1000 3000 Hz16.測試鐙骨是否固定的試驗為DA 林納試驗 B 韋伯試驗 C 施瓦巴赫試驗 D蓋萊試驗 E 言語測聽17.光錐位於鼓膜的AA 前下方 B 後下方
29、 C 前上方 D 後上方 E 中央區18.前庭功能檢查冷熱實驗時,受檢查者取仰臥位,頭前傾DA 60度 B 50度 C 40度 D 30度 E 20度19.前庭功能檢查冷熱試驗時,向受檢查者外耳道內灌水的時間是CA 60秒 B 50秒 C 40秒 D 30秒 E 20秒 20.前庭功能檢查冷熱試驗時的水溫是DA (407)0 C B. (397)0 C C. (387)0 C D (377)0 C E (36 7)0 C21.前庭功能檢查冷熱試驗結果,一側耳對冷、熱均無反應或者反應減弱表示BA耳蝸病變 B半規管病變 C橢圓囊病變 D球囊病變 E 外淋巴痿22.前庭功能檢查冷熱空氣法適用於BA
30、鼓膜正常 B 鼓膜穿孔 C鼓膜內陷 D 鼓膜粘連 E 鼓膜鈣質沈著23.聽性腦幹反應測聽中,用來估計聽閾的波是EA I波 B = 2 * ROMAN II波 C = 3 * ROMAN III波 D = 4 * ROMAN IV波 E = 5 * ROMAN V波24.常用於預防耳鳴耳聾的方法是CA 耳穴注射 B 鼓膜穿刺術 C 鳴天鼓 D 咽管自行吹張法 E 耳針25.對於風熱之邪侵犯耳竅,病屬初起,證見耳微脹痛、堵塞感、聽力減退,最適宜的治法是CA 溫肺固表 B 疏風散寒 C 疏風清熱 D 泄火解毒 E 清泄肝膽26.對於耳部流膿火鼓膜後由滲出液之證,常配合使用的治法是EA 清肝瀉火 B
31、散淤排膿 C 行氣通竅 D 益氣升陽 E 利水滲濕27.耳病內治法中常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的治法濕EA 疏風清熱法 B 瀉火解毒法 C 補腎填精法 D 散淤排膿法 E 行氣通竅法二B型題A外耳生理 B中耳生理 C耳蝸生理 D中樞聽覺生理 E前庭生理1.能刺激聽覺神經,將聲音變成神經活動的是C2.辨別聲源方向,協同集聲作用的是A3.通過鼓膜與聽骨鏈的傳聲變壓,把聲能傳入內耳的是BA 前庭窗 B 咽鼓管的鼓室開口 C 頸靜脈竇 D 鼓竇開口 E 鼓室蓋4.鼓室前壁的重要結構是B5.鼓室後壁的重要結構是D6.鼓室上壁的重要結構是EA 鼓膜 B 前庭窗、圓窗 C 頸靜脈竇 D 面神經乳突段骨管 E咽鼓管
32、的鼓室開口 7.鼓室內壁的重要結構是B8.鼓室下壁的重要結構是C9.鼓室外壁的重要結構是AA 提高共振頻率 B 傳遞聲能 C 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 D 轉換聲能形式,使聲音變成神經活動參數 E防止或減輕耳蝸的聲損傷10.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是C11.鼓室肌的生理功能是E12.鼓膜的生理功能是BA林納試驗 B韋伯試驗 C施瓦巴赫試驗 D蓋萊試驗 E純音聽力計檢查法13.比較兩側的骨導聽力常用B14.檢查鐙骨是否活動常用D15.瞭解聽敏度,估計聽覺損害程度等常用EA 自發性眼震 B 位置性眼震 C 變位性眼震 D 疲勞性眼震 E 中樞性眼震16.無須通過任何誘發措施即已存在的眼震是A17.在重複檢查中
33、原有的眼震補再出現或強度減弱的眼震是D18.患者頭部處於某種位置時方才出現的眼震是B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腎19.開竅於耳的是E20.寄竅於耳的是A21.氣通於耳的是BA 足少陽膽經 B 足陽明胃經 C 手少陰心經 D 足太陽膀胱經 E 手太陽小腸經22.從巔至耳上角的經脈是D23.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的經脈是A24.從頰車上耳前的經脈是BA 足厥陰肝經 B 足陽明大腸經 C 手少陽三焦 D 手太陽小腸經 E 足太陽膀胱經25.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的經脈是C26.由目銳眥入耳中的經脈是DA 肝腎缺乏 B 脾虛濕濁停聚 C 肝膽火熾,濕熱壅盛釀膿 D 火毒內攻,邪犯心包 E 火熱邪毒
34、,上攻耳道作腫成膿27.耳病已久,耳內微不適或脹塞感,耳鳴重聽,無流膿史,多為A28.耳痛加劇,耳膿驟然增多或減少,頭痛劇烈,壯熱,嘔吐,多為D29.耳部疼痛,牽引耳郭或壓迫耳屏時更疼痛,多為EA 參苓白術散 B 六味地黃湯 C 仙方活命飲D 通氣散 E 龍膽瀉肝湯30.常用於健脾滲濕的方劑是A31.常用於行氣通竅的方劑是D32.常用於散淤排膿的方劑是C三D型題1.鼓膜與聽骨鏈的共同生理功能是CDA 保持傳入聲波的音色 B 保持中耳內外壓力的平衡 C傳導聲音 D提高聲壓 E 緩衝高聲強2.鐙骨肌與鼓膜張肌的相互作用能ADA減弱聲音傳導 B 使鼓膜的緊張度增加 C 減弱聲音傳導D 減輕過強的聲音
35、對耳蝸的損害 E 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3.鼓室滴藥法與導管吹張法BDA 適用於鼓膜未穿孔者 B 適用於鼓膜穿孔者 C 可聽察鼓膜振動聲D 瞭解咽鼓管是否通暢 E 可觀察鼓膜運動情況4.主觀測聽法與客觀測聽法ACA 適用于成人 B 適用于嬰幼兒 C 適用于主觀意識正常者 D不需受試者行為配合 E 能完全反映受試者的實際聽功能水平5.純音聽閾測試法與聲導抗測試法ACA 適用于成人 B 適用于嬰幼兒 C 可用于診斷傳導性耳聾 D不需受試者行為配合 E 能完全反映受試者的實際聽功能水平6.音叉試驗與純音聽力計檢查ADA 適用于成人 B 適用于嬰幼兒 C 適用于偽聾 D 需受試者行為配合 E 能完全反映
36、受試者的實際聽功能水平7.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的經脈試BCA 足陽明胃經 B 足少陽膽經 C 手少陽三焦經 D 手太陽小腸經 E足太陽膀胱經8.濕濁內停,耳流膿與鼓膜後有滲出液,適用AEA 利水滲濕法 B 健脾燥濕法 C 配入散邪通竅藥 D 配入活血通竅藥 E 配入行氣通竅藥9.對於耳閉的耳堵塞脹悶與鼓膜內陷最適宜的療法是BEA 鳴天鼓 B 咽鼓管自行吹張法 C 灸百會穴 D 耳部按摩 E 鼓膜按摩術四X型題1.將鼓膜分成緊張部和鬆弛部的是ABA 錘骨的前襞 B 錘骨的後襞 C 光錐 D 錘骨柄 E錘骨短突2.中耳包括ABCDA 鼓室 B 鼓竇 C 咽鼓管 D 乳突 E面神經3.聽骨鏈的生理功
37、能是ABCA實現有效的阻抗匹配 B 對高聲強起緩衝作用 C 提高聲壓 D 保持體位平衡 E 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4.聽神經在內聽道內分為ABA 前庭神經 B 蝸神經 C 面神經 D 三叉神經 E鼓索神經5.與人體維持平衡有關的因素是ABCA 前庭 B 本體感覺 C 視覺 D 大腦 E骨迷路6.骨半規管包括ABCA外半規管 B 上半規管 C 後半規管 D 左半規管 E右半規管7.內耳骨迷路包括ABCA 耳蝸 B前庭 C 半規管 D岩錐 E 枕骨8.根據氣化程度,乳突可分為ABCEA 氣化型 B 板障型 C硬化型 D 軟化型 E 混合型9.鼓膜的正常標誌有ABCEA 前皺襞 B 後皺襞 C 光錐
38、D 鼓環 E 錘骨短突10.面神經管可分為ABDA迷路斷 B 鼓室段 C 內耳道段 D 乳突段 E 莖乳孔段11.顳骨內面神經自上而下的分支為ABCA 岩淺大神經 B 鐙骨肌神經 C 鼓索神經 D 顳面支 E 頸面支 12.外耳的神經來源主要有ABA 下頜神經的耳顳支 B 迷走神經耳支 C 岩淺大神經 D 鼓索神經 E 翼管神經13.主觀測聽法包括ABCDEA 秒錶檢查 B 音叉檢查 C 純音閾上功能測試D 言語測聽 E 純音聽閾測試14.客觀測聽法包括ACEA 電反應測聽法 B音叉檢查 C 聲導抗測試 D 純音聽閾測試 E耳聲發射測試15.確定面神經麻痹受損部位的檢查方法有ABCDA 舌前2
39、/3味覺功能測定 B淚液分泌功能測定 C 鐙骨肌反射功能測定 D 唾液腺分泌功能測定 E 電反應測聽16.鼓竇的解剖特點有ACDEA 為鼓室後上方的含氣腔 B 為鼓室前上方的含氣腔 C 外壁為乳突皮層,相當於外耳道上三角D 內壁前部有外半規管凸及面神經管凸 E 內覆纖毛黏膜上皮17.直接循行入耳的經脈有ABA 足少陽膽經 B 足陽明胃經 C 手陽明大腸經 D 足太陰脾經 E足少陰腎經18.直接循行入耳中的經脈有ACDA 足少陽膽經 B 足陽明胃經 C 手少陽三焦經 D 手太陽小腸經 E足太陽膀胱經19.直接循行於耳前的陽經有ABDEA 足少陽膽經 B 足陽明胃經 C 手陽明大腸經 D 手太陽小
40、腸經 E 足太陽膀胱經20.耳病致病外邪多為ACEA 風 B 寒 C 熱 D 燥 E 濕21.邪毒外犯所致耳病多有ACDEA 耳癢 B 耳閉 C 耳痛 D 耳鳴 E 耳聾22.中醫望診在耳科的應用包括ABCEA 望耳郭 B 望外耳道 C 望耳膿 D 音叉檢查 E 望鼓膜23.肝膽濕熱、火毒熾盛所致的耳病實證多有ACDA 憎寒壯熱 B 低熱 C 耳根紅腫痛 D 耳根穿潰流膿 E 譫語24.邪犯心經所致的耳病實證多有ACDEA 高熱煩躁 B 耳膿稀 C 耳痛劇 D 神昏譫語 E 昏睡25.腎臟虧損所致的耳病虛證多有ABCA 耳聾 B 耳鳴 C 眩暈 D 耳脹 E 耳痛 26.肝腎陰虛所致耳病多有C
41、DEA 耳癢 B 耳痛 C 耳鳴 D 耳聾 E 眩暈27.脾虛濕困所致耳病多有BCDEA 耳痛 B 耳部皮膚濕爛 C 耳流膿 D 耳鳴、耳聾 E 眩暈28.對耳流膿的辨證應注意ABCDA 起病時間的長短 B 膿液的質地 C 膿液的顏色 D 膿液量的多少 E 鼓膜穿孔的位置 29.耳病疏鳳散熱法常用方劑有BCA 疏風清熱湯 B 銀翹散 C 桑菊飲 D 薄荷連翹方 E 竹葉柳蒡湯30.耳病瀉火解毒法常用方劑有ABDA 龍膽瀉肝湯 B 五味消毒飲 C 涼膈散 D 清瘟敗毒散 E 瀉白散31.耳病補腎填精法常用方劑有ABDEA 六味地黃丸 B 知柏地黃丸 C 真武湯 D 金匱腎氣丸 E 杞菊地黃丸32
42、.耳病散淤排膿法常用方劑有ABA 仙方活命飲 B 托裏消毒散 C 內疏黃連湯 D 烏金散 E 一粒金丹33.耳病常用通竅藥物有ABCDA 藿香 B 石菖蒲 C 青皮 D 香附 E 木香34.對耳痛的辨證應注意ABCDA 耳痛起病的長短 B 痛勢的輕重 C 耳痛的部位 D 流膿與否 E 眩暈與否 非選擇題 一名次解釋1.聽骨2.迷路3.Corti器4.聽閾5.行為測聽6.客觀測聽法7.聽覺誘發電位8.聽覺疲勞9.聲導抗10.眼震11.自發性眼震12.位置性眼震13.按摩導引14.咽鼓管自行吹張法16.鳴天鼓17.耳郭18.耳門19.耳輪20.耳墜 21.耳根22.耳孔23.完骨24.耳底25.龍
43、蔥26.耳中二填空題1.顳骨由_ _ _ _ _5個局部組成2.成人外耳道長約 _,其外1/3為 _,其內2/3為 _。3.中耳包括 _ _ _ _ 4個局部4.以鼓膜緊張部的上、下邊緣為界,將鼓室分為 _ _ _3個局部5.鼓室的前壁下部以骨板與 _相隔,上部由二口:上為 _的開口,下為 _的鼓室口。6.鼓室的上壁與 _分隔,此壁的岩鱗裂在 _時常未閉合,可成為中耳感染進入 _的途徑之一。7.鼓室的下壁以骨板與 _分隔,其前方即為 _的後壁,下壁內側有一小孔 _為所通過。8.聽骨為人體中 _的一組小骨,自外向內由 _ _ _ 連接而成 _。9.當 _ _ _ _時,借助齶帆張肌、齶帆提肌、咽
44、鼓管咽肌的收縮,可使咽鼓管咽口開放。10.鼓竇向前與 _相通,向後下與 _相通,上方與 _相隔,後壁與 _相隔。11.乳突根據氣房發育程度可分為 _ _ _ _4種類型。12.骨迷路包括 _ _ _ 3個局部。13.膜迷路可分為 _ _ _ 4個局部。14.空氣傳導過程,為聲波經 _ 傳入內耳而感音。15.咽鼓管由 _ _ _ _ 4個主要生理功能。16.外耳道及鼓膜徒手雙手檢查法,檢查者應一手將耳郭向 _ _ _ 方輕輕牽拉,另手食指將耳屏向 _方推壓;檢查嬰幼兒時應向 _方牽拉耳郭,方能使外耳道變直,以便刊清楚外耳道及鼓膜。17.耳鏡檢查法,將耳鏡前端置入外耳道抵達 _即可,注意勿超過 _
45、和 _交界處,以免引起。18.觀察鼓膜,如鼓室內有積液時,鼓膜色澤呈 _或 _色,透過鼓膜可見 _或 _19.觀察鼓膜時,可先找到 _,然後相繼觀察 _ _及 _等標誌,區分鼓膜的鬆弛部和。20.音叉林納試驗,氣導骨導記錄為 _;骨導氣導記錄為 _;氣導與骨導相等以 _示之。21.音叉林納試驗結果評價:兩側相等提示 _或 _,偏向患側或耳聾較重提示患耳為 _,偏向健側提示患耳為 _。23.音叉施瓦巴赫試驗,受試耳骨導延長以 _表示,縮短以 _表示,兩者相似以 _表示。24.音叉施瓦巴赫試驗結果評價:+為 _,-為 _,+/-為 _。25.音叉蓋萊試驗,音叉聲在由強變弱的過程中尚有強弱的不斷波動
46、,為 _,無強弱波動感者為 _。耳硬化症或聽骨鏈固定時,本試驗為 _。26.普通純音聽力計發生頻率範圍為 _的純音, _以下為低頻段, _為中頻段, _以上為高頻段。27.耳蝸病變時,聲強在某種程度上的增加卻能引起響度的,稱為 _現象,或稱 _現象。28.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當兩耳最終在同一聲級上感到響度一致時,表示 _。假设雖經調試,兩耳始終不能在同一聲級上達到相同的響度感,表示 _29.耳司 _,主 _,是 _上通之處,屬 _之一。30.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在耳部的循行,均從 _人,走 _。31.足陽明胃經在耳部的循行,從 _上 _。32.手太陽小腸經在耳部的循行,由 _人 _。33
47、.足太陽膀胱經在耳部的循行,從 _至 _。34.致耳病之外邪多見於 _ _ _邪。35.咽鼓管自行吹張法及鼓膜按摩術,多用於治療 _ _等病。36.鳴天鼓多用於防治 _ _ _ 。三判斷說明題1.當患者牙痛時,同時可伴有同側耳痛。2.檢查成人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時,需將耳郭向後牽拉。3.小兒咽部的急性感染較成人更易傳入鼓室,導致中耳的炎症。4.人的耳郭雖不能活動,但仍由辨別聲源方向的功能。5.外耳道對聲波也有類似鼓膜和聽骨鏈的增壓作用。6.咽鼓管異常開放時,可聽導到呼吸聲。7.耳蝸不僅具有感音功能亦有傳音功能。8.咽鼓管導管吹張法用於無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受試者,可以用力吹氣,易於瞭解咽鼓管是否通暢
48、。9.檢查嬰幼兒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時,需將耳郭向下牽拉。10音叉施瓦巴赫試驗+/-,表示聽力正常。11.音叉林納試驗+,即可確定受試者為感音神經性耳聾。12.純音聽閾測試,聽閾提高说明聽力下降。13.瘺管試驗陰性,可排除受試者骨迷路瘺管存在。14.耳屬“清竅。15.耳鳴聲音大,多為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16.低音調耳鳴,多為心腎虛損所致。17.耳鳴如潮聲、風聲者,多屬於氣血虧耗,耳失濡養。18.高聲調耳鳴,多為肝膽熱盛、邪氣壅阻耳竅所致。四簡答題1.怎樣將鼓膜劃分為4個象限?2.嬰幼兒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為什麼易出現腦膜刺激症,甚至顱內併發症?3.鼓室由於構造方面的什麼原因,可使感染或膽脂瘤有暫
49、時性的局限?4.耳蝸的生理功能如何?5.中耳的生理功能如何?6.鼓膜的生理功能如何?7.外耳的生理功能如何?8.觸診耳郭及耳周時,應注意哪些方面?9.檢查外耳道時,應注意哪些方面?10.行咽鼓管導管吹張法時,有哪些注意事項?11.行咽鼓管導管吹張法時,如何判斷咽鼓管功能正常?12.主觀測聽法包括哪些檢測方法?13.客觀測聽法包括哪些檢測方法?14.如何理解聽閾提高是聽力下降的同義詞?15.耳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有哪些方面?16.臨床上如何對耳病進行辨證?17.如何鑒別耳膿的虛證和實證?18.如何鑒別耳鳴的虛與實?19.治療耳部的常用內治法有哪些?20.常用的耳部按摩導引法有哪些?21.滴耳法的適應
50、症及其作用如何?22.灸法常用於治療哪些耳病?指出常用穴位23.耳針常用於治療哪些耳病?請指出操作方法。24.咽鼓管自行吹張法與鼓膜按摩術治療耳病有什麼共同點?五論述題1. 試述咽鼓管的生理功能。2. 試述音叉試驗的臨床診斷意義。3. 試述純音測聽中掩蔽法的機理及適用範圍。4. 試述聲音強度與響度的關係。5. 試述鐙骨肌反射的機理及臨床意義。6. 試述聽性腦幹反應測聽的臨床意義。7. 試述耳與腎的關係。8. 試述耳與心的關係。9. 試述耳與肝的關係。10. 試述耳與膽的關係。11. 試述耳與脾的關係。12. 試述耳與肺的關係。耳科疾病選擇題一A型題1. 以下哪項不是耳脹的症狀C A 耳脹 B
51、耳痛 C 牽拉耳郭時耳痛加劇 D 耳鳴 E 聽力下降2. 耳脹的病位在DA 耳郭 B 外耳道 C 前庭 D 中耳 E 內耳3. 耳鳴耳聾肝火上擾型,治療主方是C A 蔓荊子散 B 左金丸 C 龍膽瀉肝湯 D 耳聾左慈丸 E 天麻鉤藤飲4. 黃耳傷寒類似于西醫學的EA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B 急性乳突炎 C 耳後骨膜下膿腫 D 耳源性面癱 E化膿性中耳炎顱內併發症5. 斷耳瘡的主要病變部位在C A 耳郭皮膚 B 外耳道皮膚 C 耳郭軟骨 D 外耳道軟骨 E 耳郭軟骨與外耳道軟骨6. 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紅腫突起如椒目,最可能的診斷位B A 耳瘡 B 耳癤 C 旋耳瘡 D 月蝕瘡 E 膿耳7. 耳後縫
52、間潮紅、糜爛,滲出黃色脂水,幹後結痂,最可能的診斷為D A 耳癤 B 耳瘡 C 斷耳瘡 D旋耳瘡 E 膿耳8.對耳郭痰包的處理,以下哪項是正確的D A 切開引流 B 紫金錠外敷 C 反復揉按 D 穿刺抽液 E 針刺排液9. 膿耳多發於A A 小兒 B 少年 C 青年 D 壯年 E 老年10. 耳癤好發部位是CA 耳郭 B 耳屏 C 外耳道軟骨部 D 外耳道骨部 E 外耳道峽部11.耳閉治療,以下哪項是錯誤的E A 咽鼓管自行吹張法 B 鼓膜按摩術 C 鼓膜穿刺抽液 D 使用滴鼻劑 E 使用滴耳劑12.耳脹風邪侵襲,經氣痞塞型治法宜AA 疏風散邪通竅 B 益氣健脾通竅 C 清熱瀉火通竅D 清熱化
53、痰通竅 E 行氣活血通竅13.耳脹早期,鼓膜變化為A A鼓膜微紅內陷 B 鼓膜色紅內陷 C 鼓膜灰藍色內陷 D 鼓膜琥珀色外凸 E 鼓膜橙紅色內陷14. 旋耳瘡日久,耳道、耳郭及周圍皮膚增厚、粗糙、龜裂、上覆痂皮或鱗屑,患者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緩,辨證為E A 膽經鬱熱 B 肝經鬱熱 C 脾經濕熱 D 陰虛火炎 E 血虛風燥15. 比較詳細描述“黃耳傷寒症狀的早期專著是E A 帛書?五十二病方? B ?黃帝內經? C?傷寒論?D?傷寒辨證錄? E?諸病源候論?16. 外耳道彌漫性紅腫赤爛,為何種耳病的主要特徵B A 耳癤 B 耳瘡 C 旋耳瘡 D 斷耳瘡 E 月蝕瘡17. 耵耳、耳脹、耳閉
54、共有的主要症狀是D A 耳癢 B 耳痛 C 耳流膿 D 耳堵塞感 E 耳眩暈18.新病耳聾,透過鼓膜見有一水平暗影並可隨頭位改變而移動,宜診為B A 耳瘡 B 耳脹 C 耳閉 D 膿耳 E 耳眩暈19. 耳脹、耳閉及膿耳均伴有什麼性質的耳聾DA 神經性 B 感音性 C 感音神經性 D 傳導性 E 混合性20.最適用於治療耳閉的外治法是DA 清潔法 B 滴耳法 C 吹藥法 D 咽鼓管吹張法 E 塗敷法21. 以下哪項不是耳閉的體征EA 鼓膜內陷 B 鼓膜粘連 C 鼓膜鈣化 D 鼓膜灰藍色 E 鼓膜穿孔22. 耳根毒耳後紅腫有波動感時,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方用EA 龍膽瀉肝湯 B 五味消毒飲
55、C 黃連解毒湯 D 透膿湯 E 仙方活命飲23. 耳前瘺的主要病因病機時BA 氣血耗傷,邪毒滯留 B 稟賦缺損,複感邪毒 C 肝腎陰虛,耳竅失養D 脾虛濕困,濕濁困耳 E 痰濁凝滯,困結於耳24. 耳鳴耳聾腎精虧損型,治療主方是E A 真武湯 B 四神丸 C 益氣聰明湯 D 慈珠丸 E 耳聾左慈丸25. “耳聾治肺適用於A A 風熱侵襲 B 痰火鬱結 C 痰濁上蒙 D 肝火上擾 E 脾胃虛弱26. 以下哪項不是耳眩暈的主症E A 天旋地轉感 B 身體向一側傾倒感 C 耳鳴耳聾 D 噁心嘔吐 E 神志不清27. 耳眩暈每因情緒波動、心情不舒時發作,兼口苦咽幹、目赤、心煩衣怒、胸脅苦悶、舌紅少苔、
56、脈細數,辨證為A A 肝陽上擾 B 髓海缺乏 C 上氣缺乏 D 寒水上泛 E 痰濁中阻28. 眩暈而見頭額脹痛,胸中悶悶不舒,嘔惡較甚,痰涎多,心悸,納呆倦怠,舌苔白膩,脈濡滑或兼弦者,治療主方是D A 香砂六君子湯 B 六君子湯 C 真武湯 D 半夏白術天麻湯 E 茯苓丸29. 外耳道異物取出法,以下哪項是錯誤的E A 植物性異物已泡漲,夾成小塊分次取出 B 活昆蟲宜用酒精等物處死後取出 C 紙屑可用鑷子取出 D 質輕而細小異物,可用凡士林或膠粘物塗於棉簽頭粘出E 小珠子等圓球形異物,可用鑷子夾取出30. 耳鳴如蟬,晝夜不息,聽力漸降,兼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辯證為E A 肝火上擾 B 痰火鬱
57、結 C 脾胃虛弱 D 心血缺乏 E 腎精虧損31. 耳鳴如潮聲,或如風雷聲,耳聾時輕時重,每于鬱怒之後突發加重,辯證為A A 肝火上擾 B 痰火鬱結 C 痰濁困結 D 脾胃虛弱 E 腎精缺乏32. 耳瘺氣血耗傷,邪毒滯留型,最適宜選用的治療方劑是D A 仙方活命飲 B 黃連解毒湯 C 五味消毒飲 D 托裏消毒散 E 歸脾湯33. 以下哪項不是膿耳實證的主症E A 耳內疼痛 B 耳內脹悶 C 耳膿 D 聽力下降 E 膿稀量多34. 膿耳變證的危重證是D A 暴聾 B 耳眩暈 C 耳根毒 D 黃耳傷寒 E 口眼渦斜35. 以下哪項不是耳帶狀皰疹的主症E A 耳痛 B 外耳皰疹 C 眩暈 D 口眼渦
58、斜 E 耳內流膿36. 耳眩暈最具特徵的症狀是E A 面蒼白,出冷汗 B 噁心嘔吐 C 耳鳴 D 耳聾 E 旋轉性眩暈37.耳內流膿清晰量多,經年累月,時輕時重,纏綿日久,兼頭暈倦怠,治法宜C A 利濕通竅,活血排膿 B 益氣養血,活血排膿 C 健脾滲濕,補托排膿D 滲濕解毒,活血排膿 E 滲濕消腫,活血排膿38.“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載於AA?黃帝內經? B ?傷寒論? C?金匱要略? D?丹溪心法? E?諸病源候論? 39. 鼓膜按摩術主要用於BA 膿耳 B 耳閉 C 耳瘡 D 耳眩暈 E 暴聾40.以耳痛、鼓膜起血皰為主要特徵的耳病是DA 耳帶狀皰疹 B 耳癤 C 耳瘡 D 大皰性鼓膜炎
59、E 膿耳41. 大皰性鼓膜炎證屬風熱時邪,上犯耳竅型,治法宜AA 疏風散邪,清熱解毒 B 清泄肝膽,解毒瀉火 C 疏風散寒,消腫止痛D 疏風散邪,清利頭目 E 平肝息風,清肝瀉熱 42. 關於耳面癱的論述,以下哪項是錯誤的EA 因耳部脈絡痹阻所致 B 可有面部受風史 C 面癱常突然發生 D 本病好發于成年人,單側面癱多見 E 以耳痛、鼓膜起血皰為主要特徵43. 造成血淤耳竅的耳損傷,外力作用方式多為AA 碰撞 B 撕扯 C 震盪 D 切割 E 噬咬44. 耳損傷後傷處紅赤漫腫、 跳痛、皮色漸黑是因為CA 氣血淤阻 B 寒涼血凝 C 傷處染毒 D 脈絡損傷 E 正虛邪盛二B型題A 傳導性聾 B
60、感音神經性聾 C 混合性聾 D 功能性聾 E 偽聾1. 耳脹、耳閉常伴有A2. 癔病患者常伴有D3. 耳眩暈常伴有 BA 耵耳 B 旋耳瘡 C 耳眩暈 D 腎元虧損,邪毒停聚型膿耳 E 耳郭痰包4. 傳導性聾常發生於A5. 感音神經性聾常發生於C6. 混合性聾常發生於DA 耳瘡 B 耳脹 C 耳閉 D 膿耳 E 大皰性鼓膜炎7. 耳內疼痛,牽拉耳郭時疼痛加劇,最可能的診斷是A8. 耳內疼痛,甚至有如跳痛,牽拉耳郭時疼痛無變化,最可能的診斷是D9. 耳內輕微疼痛,堵塞感,牽拉耳郭時疼痛無變化,最可能的診斷是BA 風邪侵襲,經氣痞塞 B 邪毒滯留,氣血淤阻 C 血虛生風化燥 D肝膽濕熱上蒸 E 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休闲零食合伙人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芯片安全分析
- 区块链赋能教育行业-学生信息透明化与认证
- 亲属赠与房屋合同范例
- alc板劳务合同范例
- app维护服务合同范例
- 中外合营合同范例
- 丽水专业食堂承包合同范例
- 2024年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pt项目合同范例
- 江苏交控笔试试题及答案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 慢阻肺的管理课件
- 新媒体实验影像课件
- HP系列培训手册
- 游戏王统一规则
- 毕业论文-原油电脱水方法与机理的研究
- 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 JJF(鲁) 142-2022 称重式雨量计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