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基坑土方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61页)_第1页
综合楼基坑土方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61页)_第2页
综合楼基坑土方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61页)_第3页
综合楼基坑土方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61页)_第4页
综合楼基坑土方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6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楼基坑土方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方案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1 第一部分 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21 h 1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2 1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345450022 h 1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3 1.1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 PAGEREF _Toc345450023 h 1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4 1.2 主要法规、规定 PAGEREF _Toc345450024 h 1 HYPERLINK l _T

2、oc345450025 1.3 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资料 PAGEREF _Toc345450025 h 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6 2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345450026 h 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7 3拟建物周边环境条件 PAGEREF _Toc345450027 h 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8 3.1 拟建场地内地面现状 PAGEREF _Toc345450028 h 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29 3.2 拟建场地周边道路、已有建筑、地下管线情况 PAGEREF

3、_Toc345450029 h 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0 4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345450030 h 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1 4.1 工程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345450031 h 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2 4.2 拟建场区地下水条件概述 PAGEREF _Toc345450032 h 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3 5基坑降水设计 PAGEREF _Toc345450033 h 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

4、4 5.1 降水方案的确定及降水计算 PAGEREF _Toc345450034 h 6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5 5.2 降水井结构设计及设计参数 PAGEREF _Toc345450035 h 7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6 5.3 降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345450036 h 7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7 5.4 分层总和法计算附加沉降 PAGEREF _Toc345450037 h 8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8 5.5 排水管线布设 PAGEREF _Toc

5、345450038 h 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39 5.6 降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监测 PAGEREF _Toc345450039 h 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0 6基坑支护设计 PAGEREF _Toc345450040 h 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1 6.1 基坑支护需要考虑的问题 PAGEREF _Toc345450041 h 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2 6.2 基坑支护剖面划分 PAGEREF _Toc345450042 h 1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

6、43 6.3 各剖面支护结构形式 PAGEREF _Toc345450043 h 1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4 6.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PAGEREF _Toc345450044 h 11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5 7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内力及周围已有建筑沉降监测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45 h 1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6 7.1 桩顶及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PAGEREF _Toc345450046 h 1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7 7.2 锚杆轴力监测 PAGER

7、EF _Toc345450047 h 1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8 7.3 桩体钢筋应力监测 PAGEREF _Toc345450048 h 1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49 7.4 周边已有建筑沉降监测 PAGEREF _Toc345450049 h 16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0 第二部分 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50 h 17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1 1施工组织 PAGEREF _Toc345450051 h 17 HYPERLINK l _Toc345450

8、052 2施工布署 PAGEREF _Toc345450052 h 18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3 2.1施工安排 PAGEREF _Toc345450053 h 18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4 2.2 施工技术准备 PAGEREF _Toc345450054 h 18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5 3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55 h 21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6 3.1降水井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56 h 21 HYPERLINK l

9、 _Toc345450057 3.2 护坡桩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57 h 2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8 3.3 冠梁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58 h 28 HYPERLINK l _Toc345450059 3.4 挡土墙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59 h 2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0 3.5 预应力锚杆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60 h 3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1 3.6 桩间土护壁及坡面挂网锚喷施工方案 PAG

10、EREF _Toc345450061 h 3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2 3.7 土钉墙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345450062 h 3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3 4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63 h 3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4 4.1 质量目标 PAGEREF _Toc345450064 h 3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5 4.2 质量保证体系 PAGEREF _Toc345450065 h 35 HYPERLINK l _Toc

11、345450066 4.3 质量标准 PAGEREF _Toc345450066 h 3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7 4.4 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67 h 36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8 4.5 特殊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68 h 36 HYPERLINK l _Toc345450069 5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69 h 37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0 5.1 施工进度计划 PAGEREF _Toc3454

12、50070 h 37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1 5.2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1 h 37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2 6安全施工措施及环保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72 h 4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3 6.1 施工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3 h 4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4 6.2 环保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4 h 4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5 7消防

13、、节水节能、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5 h 4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6 7.1 消防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6 h 4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7 7.2节水节能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7 h 4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8 7.3 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8 h 4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79 8冬季施工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79 h 45 HYPERL

14、INK l _Toc345450080 8.1 冬施准备 PAGEREF _Toc345450080 h 45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1 8.2 各分项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81 h 46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2 9防止扰民和民扰的控制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82 h 4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3 9.1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PAGEREF _Toc345450083 h 4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4 9.2 防止扰民和民扰的控制措施

15、 PAGEREF _Toc345450084 h 49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5 10应急预案 PAGEREF _Toc345450085 h 5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6 10.1 应急预案小组及人员主要职责 PAGEREF _Toc345450086 h 5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7 10.2 基坑变形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87 h 50 HYPERLINK l _Toc345450088 10.3 地表裂缝的处理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88 h 51

16、HYPERLINK l _Toc345450089 10.4 周边已有建筑物沉降、变形超规范时的处理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89 h 51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0 第三部分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345450090 h 5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1 1坡度设置 PAGEREF _Toc345450091 h 5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2 2坡道设置 PAGEREF _Toc345450092 h 5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3 3挖土方法 PAG

17、EREF _Toc345450093 h 5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4 4挖土顺序 PAGEREF _Toc345450094 h 5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5 5标高控制 PAGEREF _Toc345450095 h 52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6 6挖土机械配备 PAGEREF _Toc345450096 h 53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7 7土方运输 PAGEREF _Toc345450097 h 5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8 8土方施工方法 PAGE

18、REF _Toc345450098 h 54 HYPERLINK l _Toc345450099 9挖土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099 h 55 HYPERLINK l _Toc345450100 10挖土安全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100 h 56 HYPERLINK l _Toc345450101 11挖土环保措施 PAGEREF _Toc345450101 h 56 HYPERLINK l _Toc345450102 12开挖注意事项 PAGEREF _Toc345450102 h 56第一部分 设计方案1编制依据1.1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工

19、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北京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199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11-501-200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建筑施

20、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20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021.2 主要法规、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 13 号) 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 15 号) 6) 北京市防火安全工作管理规定 (政府令第 53 号) 7)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政府令第 72 号) 8)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 (京建质2000578) 9)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21、例 (国务院第 393 号令) 10) 北京地区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导则(2010年),市规发【2010】693号文1.3 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资料(1)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1技036)。(2)总平面定位图(电子版)。(3)地下一、二、三层平面及基础平面和剖面图(电子版)。2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工程名称: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建设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勘察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北京市潞运建设工程监理服务中心施工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

22、场地位置: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位于通州区潞河医院东北侧,西侧距新华南路约150m,南侧距玉带河大街约73m,北侧为武定庵胡同,东侧距通州区中医医院约70m。图2.1 本工程卫星地图(3)拟建物特征概述: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及总平面定位图,拟建工程由门诊综合楼及地下车库组成。工程建筑面积约70800,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40800。地下总建筑面积约为30000。表2.1 拟建物结构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建筑物编号建筑层数建筑物高度(m)结构型式基础形式0.00标高(m)基础底板埋深(m)1门诊综合楼4-10F/B3F18.40-41.80剪力墙筏板25.7-16.66m/15.86m

23、/18.86m2纯地下车库0F/B3F/框架3地上连廊2-4层相连,无地下室/框架/3拟建物周边环境条件3.1 拟建场地内地面现状场内原有地上建筑已基本拆除,东南侧有一个配电房为待拆楼房,开工前拆除,西南角为临时建筑,开工前需要拆除。场地地面基本平整,平均地面标高25.24m。3.2 拟建场地周边道路、已有建筑、地下管线情况基坑北侧6层住宅楼,距基坑最近距离为8.61米,基坑西北角6层住宅楼距基坑最近处12.86米,6层住宅楼无地下室,基础埋深约3m;基坑东侧一层平房最近处距基坑10.59米,无地下室;基坑南侧手术病房楼和内科病房楼距基坑最近处19.14米,手术病房楼基础埋深6m,内科病房楼基

24、础埋深7m;场地南侧的玉带河路距基坑60.89米,场地西侧的新华南路距基坑114.34米,道路下的市政管道距基坑均较远;据了解场地内有一条东西走向电力管沟从基坑南侧通过,电力管沟顶埋深1m左右,底埋深2m左右,宽度1.5m,距槽边约1.5m。4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4.1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编号:2011技036,日期2012年8月14日),本工程场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下:1)气候条件北京市根据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比较炎热,冬季比较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112,7月份平均气温2526,

25、1月份平均气温-4-5,北京地区属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为南北风向转换季节;风速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年最大风速可达22m/s。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660mm之间,降水量季节性和年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冬季(12月至来年2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北京地区日照时数约2700小时,年总辐射约5350兆焦耳/平方米年。北京地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43.8m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拟建

26、场取地基土标准冻结深度为0.8m。2)场地现状地形及地物概况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勘察期间测量的钻孔孔口处自然地面标高为23.6325.48m。目前场地范围内原有房屋已基本拆除。场区附近分布有现状医院办公楼,居民楼及施工临设等。3)地层土质及岩性特征概述根据对现场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将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33.0m)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一般厚约1.35.20m(局部12#孔附近为10.00m左右)的人工堆积之放渣土 = 1 * GB3 层及粘质

27、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 = 1 * GB3 1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 2 * GB3 层,重粘质粉土、粘质粉土 = 2 * GB3 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 2 * GB3 2层及粘土、重粘质粉土 = 2 * GB3 3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 3 * GB3 层及粉质粘土、重粘质粉土 = 3 * GB3 1层;细砂、中砂 = 4 * GB3 层,圆砾 = 4 * GB3 1层及砂质粉土 = 4 * GB3 2层;中砂、细砂 = 5 * GB3 层及粉质粘土、重粘质粉土 = 5 * GB3 1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 6 * GB3 层,细砂、中砂

28、= 6 * GB3 1层,重粘质粉土、粘土 = 6 * GB3 2层及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 6 * GB3 3层;细砂、中砂层及粘质粉土、粉质粘土1层。上述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其工程性质指标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表1(“地层岩性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4.2 拟建场区地下水条件概述1)勘探期间实测地下水位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1年3月上旬及2012年7月上旬中旬)于钻孔中实测到2层地下水,现场实测的各层地下水水位情况及类型参见下表2。表4.1 地下水水位量测情况一览表 序号地下水类型地下水静止水位(承压水测压水头)量测时间埋深(m)标高(m)1层间水8.0010.8014

29、.6816.332011年3月上旬10.7012.5012.7414.042012年7月上旬中旬2承压水21.4023.002.113.832011年3月上旬16.3018.306.938.122012年7月上旬中旬根据场区地层及区域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工程场区浅部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2)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工程场区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2m。工程场区承压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3m。3)历年高

30、水位调查工程场区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18.50m左右(不含上层滞水)。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22.00m左右。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期间于4#、5#、7#及21#钻孔内分别采取上述第1层地下水及第2层地下水试样各1件,于5#、7#及21#钻孔内分别采取上述第2层地下水各1件(共7件),并进行了水质分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有关标准并按不利原则综合评价:拟建场地上述各层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5基坑降水设计根据北京地区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导则(20

31、10年),市规发【2010】693号文,本基坑含水层为层砂质粉土、层细中砂、1层圆砾层、层中细砂,基底以下含水层厚度按大面积基底标高-16.66m计算,隔水层顶板最大深度6.21m,大于5.0m,已经过专家论证,可以采用基坑降水方案。5.1 降水方案的确定及降水计算将地下水抽将至基底以下0.5m。按最深基底标高-18.86m计算,水位需要降至6.34m(绝对标高)含水层为层砂质粉土、层细中砂、1层圆砾层、层中细砂,渗透系数综合取值为15m/d,含水层厚度按2012年7月测得的平均水位标高13.39m计算为8.32m,水位降深s=7.05m,降水计算如下:潜水完整井计算模型基坑潜水涌水量计算(1

32、)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0): 式中:r0基坑等效半径(m);F基坑面积(m2);(2)确定降水影响半径(R):式中:R降水影响半径(m);S降水井内深度(m);(s=7.05m)H含水层厚度(m);(8.32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K=15m/d)(3)基坑涌水量(Q) 单井出水量单井涌水量: =42.4m3/d,每小时出水量为1.77方。井数计算 降水井数量:=59.5眼,取60眼井距计算降水井中心距离护坡桩外坡线1.04.0m布置,降水井中心线周长C=486.1m,井间距计算如下:L=c/n=8.10m为了不影响锚杆施工,降水井与护坡桩对齐布置,井距取8.0m。6、潜水泵泵量根

33、据单井出水量,由于前期水量较大,潜水泵采用3m3h的泵量。5.2 降水井结构设计及设计参数基坑四周布置降水井,降水井孔径600mm,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井管为直径400mm的无砂水泥管,井间距为8.0m,对应含水层井管外包裹2层80目的尼龙纱网,井管外填入直径为2mm5mm 砾料(含泥量3%),自地面以下2m井管外采用粘性土充填。井管要高出地面0.5m。管井降水设计参数如下:用途位置类型直径(mm)深度(m)间距(m)数量降水井基坑外侧管井600258.0m60降水井用3m3/d潜水泵;具体井位布置,详见“基坑降水、支护平面布置图”(附图-02)5.3 降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分析本工程基坑降水涉

34、及的含水层主要为层砂质粉土、层细中砂、1层圆砾、层中细砂,各层土的厚度及压缩模量见下表:地层编号及名称层砂质粉土层细中砂1层圆砾层中细砂土层厚度(m)0.923.12.32压缩模量(MPa)16.2305040各层重点附加荷载(KPa)4.624.751.773.2本工程降水目的在于降低第一层潜水水位。对环境的影响在于水位降低产生附加沉降和抽水过程中细颗粒流失形成地下空洞,必须采取措施,将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5.4 分层总和法计算附加沉降考虑土的成层性,运用分层总和法,根据土有效应力增量计算管井降水导致的沉降量。取第i层土的土层微单元。第i层土的沉降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第i层土微单元的沉降,

35、mm;降水深度h处土层的附加应力,即有效应力增量,kPa;第i层土的侧限压缩模量,MPa;第i层土微单元的厚度,m。各土层沉降量累加之和为降水引起总沉降量。水位最大降深4.5米,平均附加应力为45/2=22.5kPa,取细中砂(4)层的压缩模量为25 MPa,代入上式计算得:中砂层为28,地下水在完全疏干情况下引起沉降估算结果如下:S=22.5*4.5/25=4.1mm由于本工程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可进行再次利用,不直接排到的市政污水管道中,达到综合利用的地下水,尽可能地将对环境影响控制到最低。施工降水引起地面沉降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场地较为空旷,周边没有对变形要求严格的管线和建筑

36、物。5.4.1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经过计算得出沉降值为4.1mm,沉降量很小,对周边建筑物不会造成不利影响。5.4.2 防止降水井施工和抽水产生地下空洞的措施1、管井成孔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地层自造浆护壁,预防坍塌;无砂砼滤管外包一层80目尼龙网,防止土颗粒流失。2、严格控制含砂量,选择优质的无砂砼滤管,外包一层80目尼龙网,防止土颗粒流失。将含砂量降水初期控制在半小时内含砂量小于1/10000;降水过程中管井正常运行时含砂量小于1/50000。3、基坑回填后及时用粘性土回填封井。5.5 排水管线布设水泵:施工期间采用扬程大于30.0m、出水量3m3/d的潜水泵,适当增大泵量有利于提高降水速度。

37、排水总管:采用直径250波纹管,根据现场排水出口位置,沿降水井周边布置。排水管线坡度不小于1,排水总管向外侧街道上的雨水管线入口排放。沉淀池:布置在基坑外侧的西侧和南侧,共计2个,单体容积不小于4 m3。5.6 降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监测经理论计算,本次降水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为4.1mm,对周边已有建筑影响极其微弱,但根据规范要求,需要对周围建筑物沉降进行降水沉降监测,在周围建筑物角点及长边外墙上每15m布置沉降监测点。施工期间由甲方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根据上面计算和我公司以往的降水沉降监测经验,本工降水引起的最大沉降不会大于5mm,因此降水引起的沉降很小,并且降水影响半径较大,对于建筑物来说基

38、本属于均匀沉降,不会引起周围建筑破坏。6基坑支护设计6.1 基坑支护需要考虑的问题1、本工程基坑深度15.4m18.4m,基坑深度大于15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1。2、基坑支护设计首先从安全角度出发,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基坑支护形式应以桩锚支护体系为主,控制基坑变形值达到一级基坑变形要求;3、西北角及北侧、东侧围墙内场地较小,基坑周围建筑物距离基坑较近,桩顶设在地面下1m位置,北侧桩顶以上为杂填土层,采用1:0.5放坡,坡面挂网锚喷;尽量给建筑施工提供施工场地;南侧有电缆沟从槽边经过,电缆沟底部埋深2m,距护坡桩1.5m,为保证电缆沟的安全,南侧桩顶设在地面下1

39、.5m处,由于电缆沟距槽边较近桩顶以上采用挡土墙护坡,西侧与南侧由于靠近围墙及建筑物基础,不具备放坡空间与作业面,为保证边坡安全,西侧桩顶设在地面下1.5m处,桩顶以上采用挡土墙护坡,东侧局部桩顶设置在地面下1m处,桩顶以上采用挡土墙护坡。4、为了保证结构地下施工工作要求,基坑肥槽宽度留0.8米。5、地面考虑施工荷载,取20KPa地面荷载,且作用在基坑边2m以外,周围建筑按楼层取荷载,平房取20KPa,6层住宅楼取90KPa,15层高层考虑基础埋深及CFG桩作用,附加荷载取100KPa。6、南侧手术病房楼基础埋深7m、内科病房楼基础埋深6m,均为筏板基础,基础下有CFG桩,设计锚杆时,锚杆长度

40、控制不进入基础下面,以保证锚杆能够施工,并且不破坏CFG桩。6.2 基坑支护剖面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物荷载及地面荷载的不同以及基坑深度、支护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基坑划分为7个剖面,北侧及西侧G轴以北、东侧-16.66m基底标高段为1-1剖,西侧G轴以南为2-2剖面,南侧槽底标高-16.66m部分为3-3剖面,南侧槽底标高-15.86m部分为4-4剖面,南侧有15层建筑、槽底标高-18.86m段为5-5剖面,南侧无建筑、槽底标高-18.86m段为6-6剖面,槽底标高-18.86m的东侧(吊装井东侧、北侧)为7-7剖面。各个剖面分界线详见附图02:基坑降水、支护平面布置图。6.3 各剖面支护结构形式

41、各剖面支护结构形式见下表:表6.1 支护形式一览表剖面桩顶标高(m)槽底标高(m)基坑深度(m)支护结构形式锚杆道数1-11.46-16.6616.20桩顶以上采用挂网锚喷,桩顶以下桩锚支护31-1(东局部)1.46-16.6616.20桩顶以上采用土钉墙,桩顶以下桩锚支护31-1(西局部)1.46-16.6616.20桩顶以上采用土钉墙,桩顶以下桩锚支护37-71.46-18.8618.40桩顶以上采用土钉墙,桩顶以下桩锚支护42-21.96-16.6616.2桩顶以上采用土钉墙,桩顶以下桩锚支护33-31.96-16.6616.2桩顶以上采用挡土墙,桩顶以下桩锚支护34-41.96-15.

42、8615.435-51.96-18.8618.446-61.96-18.8618.446.4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1、挡土墙设计2-2剖、3-3剖、4-4剖、5-5剖、6-6剖桩顶标高设在-1.96m,地面平均标高-0.46m,为安全起见,挡土墙高出地面0.2m,雨季可以起挡水作用,挡土墙高度1.7m;1-1剖东西局部、7-7剖桩顶标高设在-1.46m,地面平均标高-0.46m,为安全起见,挡土墙高出地面0.2m,雨季可以起挡水作用,挡土墙高度1.2m,挡土墙宽度240mm,两桩设一构造柱,构造柱间距3.0m,构造柱主筋锚入冠梁45d,构造柱中间砌筑砖墙,砌筑砂浆强度为M5,挡土墙顶部设钢筋混凝土

43、压梁,构造柱、压梁混凝土强度C25,主筋保护层厚度35mm,构造柱中间砌筑砖墙时每5层砖压2根A6.5 HPB235钢筋,构造柱、压梁截面尺寸及配筋见下表: 表6.2 挡土墙构件配筋一览表 结构名称截面尺寸配筋主筋(HRB335)箍筋(HPB235)构造柱2402402B16(基坑内侧)3B16(基坑外侧)A6.5250压梁2402004B16A6.52502、护坡桩及冠梁设计护坡桩桩径为800mm,混凝土强度C25,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护坡桩桩距1.5m,总桩数299根,主筋规格为B22,强度级别HRB335,箍筋规格为A8,强度级别HRB235,箍筋间距200mm,加劲筋为B1620

44、00,强度级别HRB335,各剖面桩长、配筋、桩数见下表:表6.2 护坡桩设计一览表剖面桩冠梁顶标高(m)桩长(含冠梁)(m)嵌固深度(m)桩数配筋主筋箍筋1-1-1.4620.85.614817B22A82002-2-1.9620.35.63417B223-320.86.02217B224-419.96.02317B225-523.46.52219B226-623.46.52619B227-7-1.4623.96.52419B22桩顶设冠梁,冠梁截面900mm(宽)600mm(高),配筋为:主筋3B22+2B16+3B22,箍筋为A8250,冠梁混凝土强度为C25,主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

45、配筋详见各剖面图。3、锚杆设计锚杆直径150mm,拉杆采用75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强度级别1860N/mm2,拉杆每2m设一支架,自由段涂黄油用塑料管密封,锚杆注浆采用P.O42.5水泥浆,水灰比0.5,注浆压力0.30.4MPa,锚固体强度不低于M20,各剖面锚杆设计见下表:表6.3 锚杆设计一览表剖面排号锚位(m)间距(m)倾角()总长(m)自由段(m)锚固段(m)钢绞线根数设计锚力(KN)预加锚力(KN)1-1第1排-3.962.252019.58.511.02292.64230第2排-8.961.52023.07.016.04604.30420第3排-12.961.52021

46、.05.016.04650.634202-2第1排-3.962.252022.08.513.52286.84230第2排-8.961.52024.07.017.04657.62460第3排-12.961.52022.05.017.04663.564303-3第1排-3.962.252023.08.514.52346.90280第2排-8.961.52024.07.017.04609.44426第3排-12.961.52021.05.016.04614.724004-4第1排-3.962.2520208.511.52234.43200第2排-8.461.52024.06.018.03494.47

47、346第3排-12.461.52021.05.016.04623.304005-5第1排-3.962.252019.08.510.52234.43200第2排-8.961.52026.07.019.03452.50340第3排-11.961.52022.06.016.04576.84400第4排-14.961.51520.05.015.04624.624106-6第1排-3.962.252022.58.514.02292.64230第2排-8.961.51524.07.017.03532.09400第3排-12.961.51522.06.016.04595.32420第4排-15.961.51

48、521.05.016.04597.434007-7第1排-3.962.252022.58.514.02234.43200第2排-8.961.51524.07.017.04550.31410第3排-12.961.51522.06.016.04576.58410第4排-15.961.51521.05.016.04588.854004、锚杆钢腰梁设计锚杆钢腰梁规格分两种:所有剖面锚杆钢腰梁规格为25b,锚垫板规格为250*250*20mm。5、桩间护壁设计桩间土采用挂网锚喷护壁,钢板网 HYPERLINK mailto:规格6.5250X250 1.2*12*30mm,喷射混凝土厚度50mm,混凝土

49、强度C20,钢筋网外侧水平加强筋:B16 HRB335钢筋,垂直间距1.5m一道,两端与植入护坡桩内的短钢筋相焊接(在护坡桩上打孔,孔深10cm,孔径,16mm,采用规格B16、长26cm的钢筋植入桩体孔内)。6、桩顶挂网锚喷设计桩顶挂网锚喷护坡高度为1.0m,放坡比例1:0.5,采用挂网锚喷护坡,网片采用钢板网, HYPERLINK mailto:规格6.5250X250 规格为 HYPERLINK mailto:规格6.5250X250 1.2*12*30mm,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混凝土强度C20,挂网时采用A6.5 (HPB235)“U”形筋固定钢板网,并在坡顶、坡底、坡中打入“T

50、”形钢筋钉B16(HPB235)固定,钢筋钉打入土中深度为1m,水平间距1.5m;钢板网外侧水平压筋:B16 HRB335钢筋,水平压筋与“T”形钢筋钉焊接。7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内力及周围已有建筑沉降监测方案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及基础施工期间,为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对基坑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3.8.3条款,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应进行坡顶水平位移监测、锚索内力监测、桩体内力监测及周围建筑沉降监测。7.1 桩顶及坡顶水平位移监测(1)、监测点的布设在基坑四周的护坡桩顶部设置变形观测点,间距20m,共布置23个桩顶位移监测点。监测点位置详见附图:基坑

51、监测及周围建筑监测平面图。(2)、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及底板施工期间,5m深度范围内2天监测一次,5-10m深度每天监测一次,深度大于10m以后每天监测两次;底板浇筑后7天以内每天两次,7-28天每天一次,28天以后3天一次,出现异常情况,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应提高监测频率。(3)、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剖面1-1、2-2、3-34-45-5、6-6、7-7基坑深度h(m)16.215.418.4桩顶位移相对值2h桩顶位移累计绝对值(mm)272530变化速率2mm/d当基坑桩顶位移达到表中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 控制值两者的小值或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

52、值或连续3天超过规定值的70%应报警。7.2 锚杆轴力监测(1)仪器设备采用MSJ-201型振弦式应变计进行锚杆轴力量测。(2)测定方法及数量在基坑西壁、北壁、东壁、南壁每侧中点位置选取1个有代表意义的位置,每个位置每层锚杆设置1个锚索轴力计,共设置13个锚索轴力计,在锚索安装前,采集振弦式应变计初始数据。并根据施工进度,对轴力计的数值进行采集。表7.1 轴力计数量统计表锚索轴力监测布设工作量南侧壁北侧壁西侧壁东侧壁监测点位数1111锚杆道数4333轴力计数量(个)/单侧壁4333合计(个)13备注轴力计现场安装必须做到精细,以保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3)监测频率重点量测锚杆在张拉锁定后及下步

53、开挖后的轴力计数值,须及时对锚杆的拉力进行量测。基坑开挖及底板施工期间,5m深度范围内2天监测一次,5-10m深度每天监测一次,深度大于10m以后每天监测两次;底板浇筑后7天以内每天两次,7-28天每天一次,28天以后3天一次,出现异常情况,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应提高监测频率。(4)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锚索轴力实际值,及时绘制锚索轴力随土方开挖的时程曲线,分析锚杆施工质量及锚索设计的合理性。(5)监测报警值当锚杆轴力达到设计锚力的70%应进行报警。7.3 桩体钢筋应力监测(1)在护坡桩主筋上设应力计,竖直方向应力计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2m,布置数量见表7.2。(2)应力

54、计量程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低于0.5%FS。(3)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及底板施工期间,5m深度范围内2天监测一次,5-10m深度每天监测一次,深度大于10m以后每天监测两次;底板浇筑后7天以内每天两次,7-28天每天一次,28天以后3天一次,出现异常情况,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应提高监测频率。(4)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的数据,及时绘制钢筋受的拉力随土方开挖的时程曲线,分析桩体配筋设计的合理性。表7.2 桩体钢筋应力计统计表桩体内力监测布设工作量南侧壁北侧壁西侧壁东侧壁安装钢筋应力计桩数(颗)1111安装钢筋应力计数量(个)12111111合计(个)45备注钢筋应力计现场安装必须做到精细,以

55、保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5)监测报警当钢筋应力达到钢筋设计强度的70%进行报警,本工程使用HRB335钢筋,设计强度为300N/mm2,当钢筋应力达到210 N/mm2应进行报警。7.4 周边已有建筑沉降监测本基坑北侧及西北角两栋6层住宅楼、南侧手术病房楼和内科病房楼及东侧平房距基坑较近,需要在基坑开挖、支护及使用期间,对其进行变形监测。表7.3 建筑沉降监测点布置统计表周边已有建筑变形监测布设工作量序 号监测位置监测点监测点数量(个)1西北角6层住宅JC1JC442北侧6层住宅JC5JC1283南侧手术病房楼JC13JC1644南侧内科病房楼JC17JC2045东侧平房JC21JC3212合

56、计(个)32报警值:临近建筑物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率连续3天大于0.0001H/d(H为建筑物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建议: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3.0.3条款,由甲方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和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第二部分 施工方案1施工组织我公司组织有大型基础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组建公司指挥部、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指挥部负责整个项目协调指挥工作,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现场的施工管理。公司指挥部由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组成,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及副经理组成,为保证施工质量并按时完成任务,现场要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全面质量

57、管理。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如下图: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作 业 人 员 公司指挥部配置及主要职责公司总经理: 1人 主管全面工作公司副总经理: 1人 主管生产协调和管理总工程师: 1人 主管技术工作项目人员配置及主要职责:项目经理: 1人 主管项目全面工作项目副经理: 1人 主管生产主任工程师: 1人 主抓技术管理测量员: 1人 放线与测量工作质检员: 2人 质量控制材料员: 2人 材料采购及供应安全员: 2人 安全施工管理施工员: 2人 生产施工管理作业人员: 60人 2施工布署2.1施工安排进场准备3天,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测量放线

58、(施放槽边线等)、现场场地布置、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购置施工材料等。施工准备3天后,开始进行降水井施工,形成封闭降水后,可进行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作。2.2 施工技术准备2.2.1 在接到施工图纸后,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审图核对平面尺寸与坑底标高有无矛盾或错误,在自审和预审的基础上,施工之前组织技术交底。2.2.2.了解各开挖部位的范围及标高,测设好控制水准点的位置高程、布设轴线控制网,放好基坑开挖的上下口线。2.2.3仔细阅读地勘报告,清楚了解本工程地质情况。2.2.4. 组织召开施工与运营配合专题会,分项研究后,明确具体施工时间、施工方法及要求。2.2.5. 及时编制各种材

59、料计划,提前进行加工定货。2.2.6. 备齐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软件,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设备的资料齐全,检验合格。2.2.7.深基坑支护方案与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并经专家论证合格、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后进行施工。2.2.8.建设单位提供场区内地上及地下的障碍物设施分布说明。2.2.9.检查各种资料是否齐全。2.3 施工现场准备2.3.1.土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要与甲方办理好交接桩、验线手续,并拿到测绘部门的验线成果;做好现场轴线和高程控制网测设及复核。2.3.2.负责开工前的环卫、交通等相关手续的申报办理工作;2.3.3.施工前应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全面的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以便确

60、保达到预期的质量、安全、工期要求;2.3.4.清除施工区域内地上障碍物,做好有关单位及周围民众的协调工作。2.3.5.做好雨施期间的准备,包括材料、预防方案及措施、现场抗洪人员的调配。2.4 劳动力组织计划2.4.1集结精干的施工队伍,组织好劳动力进场。本工程施工工期紧,施工任务大,工序衔接多,质量要求高,根据本工程的这些特点,结合北京地区的施工情况,合理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施工队伍进场。要求各专业施工队伍自身管理水平高,施工能力强,施工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有连续施工的能力。既有利于生产的连续,又可保证工程的工期及施工质量。2.4.2做好职工的入场教育培训,搞好全员的各项交底工作:培训应按职工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