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_第1页
最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_第2页
最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_第3页
最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_第4页
最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的测量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1人员管理控制程序2文件管理控制程序3计算机软件管理控制程序4记录管理控制程序5标识管理控制程序6测量设备分类管理控制程序7测量设备流转管理程序8测量设备环境管理控制程序9检定、校准试(实)验室管理程序10测量设备外部供方控制程序11计量确认过程控制程序12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13测量设备封印管理程序14测量过程控制程序1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16测量设备溯源控制程序17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和分析控制程序18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9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程序20不合格控制程序2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依据GBT19022&1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编制

2、人员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人员的控制管理,从而使公司测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涉及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人员。3职责分配3.1公司经理负责对测量管理体系的人员需求提供管理支持。3. 2岗位培训部负责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内外部培训和考核工作。3.3人力资源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调动、晋级和组织培训。3.4企业管理办公室配合岗位培训部和人力资源部参与对测量管理体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管理。4术语测量管理体系人员:从事测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关人员。5要求和过程实施5.1测量管理体系人员控制过程识别输入杲对管理、测试和维修人员能力要求的规定;

3、输出是合格能胜任工作的人员;活动是技能培训、 考核、定职、定岗等;资源是需要培训的人员、教师、培训资料、培训机构、培训地点等。5.2测量管理体系人员控制过程实施5. 2.1测量管理体系人员控制要求5. 2.1.1岗位培训部和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应确保所有从事检验、测量、校准和检定人员胜任测量 工作的能力。5. 2.1.2从事测量管理、检测和维修等工作的人员应经过有关的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书。5. 2.2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分类5. 2.2.1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体系设计及内部审核与评审以及对测量相关专业进行监督管理的人员。5. 2.2.2检测人员:主要从事设备检定、校准、测试、对比等各

4、种活动,确定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人 员。5. 2.2.3测量设备调试、维修、使用人员:负责测量设备的调试、修理以及使用,使检测设备恢复到 所规定的计量特性要求的人员。5. 2.2.4内审人员:公司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人员,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内部审核。5. 2.3测量管理体系人员资格要求5. 2. 3.1管理人员a)熟悉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文件。b)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书。c)掌握测量管理和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d)具有一定的测量管理实践经验。5. 2. 3. 2检测人员a)熟悉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文件。b)具有中技或相当于中技以上文化程度。c)能掌握不确定度的评定

5、方法以及所从事检定、校准项目的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取得计量检定员 证等相应资格证书。5. 2. 3. 3设备调试、修理、使用人员a)熟悉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文件。b)具有中技或相当于中技以上文化程度或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书。c)能熟练掌握检测设备调试和修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d)能熟练掌握测量设备的操作维护方法。5. 2.4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培训5. 2.4.1各相关部门、专业施工处应拟定每年培训计划进行定期培训,同时还应积极参加网公司、电 力试研院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它上级举办的相关学习班。5. 2.4.2测量管理体系检测人员应学习掌握计量基本知识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 熟悉新测

6、量设备的有关技术性能和使用要求。5. 2. 4. 3体系管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木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5. 2.4.4公司相关部门应遵循“自学为主,外培为辅,学以致用,着重提高技能”的原则,开展多 种多样的人员培训。5. 2.5测量管理体系人员考核与任用5. 2. 5.1任用部门应建立测量体系人员的岗位职责,考核合格者才能从事相关的体系活动,管理体系 人员的考核统一由岗位培训部、人力资源部和企业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和管理。5. 2. 5.2管理、检测、维修、使用和调试人员在任用期间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有关部 门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5. 2. 5.3检测人员在任用期间出

7、现了计量事故,应按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接受相应的处罚,处罚 条款见测量管理手册附录B的规定。5. 2. 5. 4检测人员必须持有效的计量检定员证或其它职业资格证才能从事检定和测量工作。证书有效 期满后,必须根据证书要求进行复查,复查考核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及格否则不能任用。5. 2. 5.5测量人员从事新的检定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增项考核。5. 2.6体系人员职责见测量管理手册附录A的规定。5. 2. 7记录有关部门应对测量管理体系人员管理过程进行记录。5. 2. 8有效性评价及改进各有关部门应对根据人员管理控制程序进行有效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使测量管理体 系人员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8、和提高。6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测量管理手册GDE/CGSC -2018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奖惩登记表DXC 6. 101 -01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取证登记表DXC 6. 101 -02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奖惩登记表DXC 6. 1 01 -01编号:姓名部门奖惩形式日期内容:审核签字:批准人签字: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取证登记表DXC 6. 101 -02制表日期:2007年01月05日序号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文化程度部门证件编号备注1制表部门:文件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与体系活动有关场所使用的文件都是有效版本。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文

9、件和资料的控制。3职责分配3. 1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公司使用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3.2各试(实)验室、各相关科室、各专业工程处等相关部门负贵领用或在公司网上下载测量管理 体系程序文件和测量管理手册,并对文件进行控制管理。3.5项目总工办负责本项目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监督管理。4术语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文件:凡是规定活动和过程途径的文件统称为程序文件。5要求和过程实施5.1文件控制过程识别输入是测量管理体系文件、计量法律法规、计量行业标准;输出是对准确、充分、适宜的文件进行 唯一性标识和记录;活动是内部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改版、修订,文件分发控制

10、,文件使用、 保管、归档及销毁等;资源是完成活动所需的人员、设备、资料和保存地点等。文件的形式可以是纸张、照片、标准样品、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或是它们的组合,记录是 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5. 2文件控制过程实施5. 2.1文件管理控制过程要求5. 2.1.1测量管理体系必须建立测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第三层次文件等管理性文件。5. 2.1.2管理性文件应尽量详细。5. 2.1. 3新制定的程序文件或更改的程序文件应经过授权批准并受控。5. 2.2受控文件和资料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按出处分为两类。5. 2. 2. 1内部文件a)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测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

11、录表格等;b)除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外的管理性文件:管理规定、企业标准、培训文件和资料等;c)技术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检验和试验计划、检测或校准方法;d)涉及测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有关合同。5. 2. 2. 2 夕卜来文件国家标准、规程、规范、施工图纸、设计更改通知、公司采购设备和材料的出厂技术文件、质 检证明文件、软件参考数据手册、安全措施等文件。5. 2.3内部文件编制5. 2. 3. 1被授权的编制人员应具有必要的资质。5. 2. 3. 2各部门组织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文件编制工作,涉及两个以上部门业务的文件的编制,可 提请上级组织协调。5. 2. 3. 3制订的文件应

12、有唯一性标识,包括发布日期和(或)修改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 结束的标记和发布机构。5. 2. 3.4文件的检索和格式(包括文件的标识和编号)应规范化。5. 2.4内部文件审批5. 2. 4.1文件应由被授权的人员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清楚、准确、充分、结构恰当后发布实施。文件 审核人应至少具有和编制人相同层次的资历。5. 2. 4. 2负责审核的人员应有权查阅所需文件以及作为审批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审批时应考虑被 审批文件与其他相关文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必要时应组织各有关部门会审,并将会审的意见向批准 人汇报。5. 2. 4. 3文件审批权限见文件审批权限分配表,必要时审批可授权。当合同有规定

13、时,有关文件还 应经顾客或其代表认可。5. 2.5内部文件发布5. 2. 5.1发布时应正式确定文件的版次和修订次标识,确定实施日期,并确定是否需要取代某个被 作废的文件。5. 2. 5. 2公司总部和项目部之间的文件可通过网络发布,各编制单位和部门应建立“文件现行修订 状态表”必要时在网上进行公布。5. 2. 5. 3公司/项目部资料管理部门负贵编制外来文件的有效清单,并备上网査阅。5. 2.6文件分发控制5. 2. 6. 1制订分发文件清单文件审批权限分配表文件名称审核人批准人方针、目标、手册管理者代表公司经理程序文件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公司管理者代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部及各有关部门负

14、贵人项目总工程师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专业工程处技术负责人/相关科室专工相关科室专工(项目总工)其它管理性文件有关部门负责人公司(项目)分管领导内审报告审核组组长管理者代表企业标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签/会审公司经理/公司分管领导)5. 2. 6. 2分发文件清单应保证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并且都能得到相应 文件的有效版木。5. 2. 6. 3文件的分发分受控分发和非受控分发两种。在测量管理体系内使用的文件应受控分发,用 于投标、顾客的使用以及其他特殊发放的文件,不要求对其更改进行控制,此类文件作为非受控文 件明确标识。5. 2.7受控分发根据文件的重要性、修订或改版的可能性及

15、实际分发操作上的可行性,将受控分发分为A、B两类。5. 2. 7. 1 A类受控分发依靠严密的分发程序来控制,用于重要且修订可能性很大的内部文件,如体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设计更改、施工措施、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工程联系单和材料代用审批 手续等。a)在每份文件封面或内页的右上角加盖“受控分发章”并注明分发号,分发号应具有唯一性。b)根据测量管理控制要求编制“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放登记表”。c)按分发名单和分发号进行分发和记录,接受人应签收。d)如发生更改或改版,文件分发部门必须将文件的更改部分或新版按原分发名单发至原文件持有 人,并回收失效文件。若因原持有人将文件丢失致使不能回收,应

16、由原持有者签名承担潜在的文件 误用或泄密的责任。5. 2. 7.2 B类受控分发除A类之外的其他受控文件。a)不盖受控分发章”,需盖有效”文件章;b)可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放登记表”分发,但不填写分发号;c)文件的接收人应签收,发放登记表应妥为保存,签收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d)如发生修订或改版,文件分发部门应按原分发签收的名单,将更改部分或重新发布的新版发至 原持有人;e)B类文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回收失效文件,如回收则方法同A类文件相同。不回收的失 效文件,由文件持有者对照“文件现行修订状态表”自行撤出或作出明确的“失效”标识。注:各项目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类文件进行调整,并编制相应的

17、规定,对具体的控制过程进行描 述。5. 2.8非受控分发5. 2. 8. 1内部文件的非受控分发名单由发布部门决定,决定时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5.2.&2非受控分发的文件由分发部门进行记录。5. 2. 9文件补领办法因客观原因未领到文件时,或因文件丢失、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文件分发部门办理文 件补领手续。5. 2. 9. 1因破损而补领:分发号照I口(破损文件回收销毁)。5. 2. 9.2因丢失而补领: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5. 2.10内部文件评审、改版、修订5. 2. 10. 1文件在实施中应由原编制部门组织进行定期评审,确定是否需要改版或修订。5. 2.10.

18、2文件少量修改为修订,多次修订或一次有较大修改时,原文件应改版。5. 2.10.3已发布的内部文件需作修订时,由修订提出人填写“内部文件修订单”,说明修订原因和 修订内容(与原文对照方式),对技术参数的修改还应附有证据。5. 2. 10.4修订或改版应进行审批,以确定是否需要改版和修定。5. 2.10.5文件在修订后,应在原文件上做出修订记录,并将修订单粘贴在原文件中。如原文件修 订后有失效页,应撤出上交或在该页上盖上失效”章。5. 2.10.6内部文件的发布部门应建立文件修改台帐,格式如“文件更改一览表”每次文件修订、 改版后应及时填写,并反映到文件现行修订状态表”中。5. 2. 10. 7

19、文件的使用、保管、归档及销毁a)文件必须使用“文件受控目录清单”中列出的受控文件,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清洁,不得随意涂 改或破坏。文件的保管和归档要易于检索,以便于查阅和使用:b)文件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水、防盗、防鼠害、虫蛀、防霉等;c)各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持有的文件的清单;d)内部文件的正本及其历次修订单、改版文件的正本由发布部门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归档:e)失效回收文件应予以销毁,销毁应登记、批准,必要时(如保密文件)应有人监督销毁。5. 2. 11 外来文件管理对外来文件应进行有效识别,具体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5. 2.12电子文木电子文本的管理按信息中心制定的有关电子文本管理规定执行,项目

20、部可根据工程需要的具体情况制定电子文本管理的规定和实施方法。5. 2.13记录对所有涉及测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文件都应进行记录。5. 2. 14有效性评价及改进各有关部门应对本程序进行有效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使文件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 进和提高。6相关文件测量管理手册GDE/CGSC -2018记录管理控制程序XXX 6. 2.304 -2018文件现行修订状态表DXC6. 2. 102-01内部文件修订单DXC6. 2. 102-02文件发放登记表DXC6. 2. 102-03文件签收登记表DXC6. 2. 102-04文件更改一览表DXC6. 2. 102-05文件受控目录清单DXC6

21、. 2. 102-06内部文件修订单DXC 6. 2. 1 02 -02编号:修订部门人员需修订文件名称需修订文件编号文件更改前的断木/修订次修订原因:修订前的内容(可加附页)修订后的内容(可加附页)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实施日期说明:此表由文件修改部门填写,审查批准后,应复制分发到原文件每一个持有者手中,持有者应 签收,然后在原文件上做修改记录,将修改单粘入原文件中。如原文件修改后有失效页,应撤出上 交,如需保留,应加盖作废章。文件发放登记表DXC 6.2. 1 02 -03编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审批:日期:序号分发号部门领用人签名日期备注文件签收登记表DXC 6. 2. 1 02 -04

22、编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序号来文部门领用人签名日期备注文件更改一览表编号:DXC 6. 2. 1 02 -05文件名称条款号更改前内容更改后内容备注受控文件目录清单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编号:DXC 6. 2. 1 02 -06计算机软件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活动中计算机软件的管理控制,从而使管理体系工作更加准确快捷。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场所。3职责分配3. 1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资监督管理本程序。3.2各相关部门负责贯彻执行本程序。4术语病毒:一种人为编制的、对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具有破坏性的程序,它具有隐藏、复制、传播 等特性,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具有

23、很大的影响。5要求和过程实施5.1计算机软件控制过程识别输入是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软件;输出是满足各种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活动是策划满足测量和管理要求的各类软件的采购、使用、保护、管理、修改确认等;资源是计算机、软件、人员和文件 资料等。5.2计算机软件控制过程实施5. 2.1计算机软件控制要求5. 2. 1. 1编制计算机软件使用的管理办法。5. 2.1. 2对自行编制的软件要进行测试。5. 2. 1. 3对购买的软件应加以管理控制以确保测量过程的完整和有效。5. 2. 1. 4对软件复制应加强管理。5. 2.2计算机软件的采购5. 2. 2. 1软件的采购必须由熟悉测量设备、数据报表规范和计算

24、机测量技术的专人负责。5. 2. 2. 2软件在采购时必须明确。软件所应达到测量、控制所需的功能和测量指标。软件所应提供的统计报表应完整、准确。软件应与相应的计算机匹配,并具备相应的测量速度。软件所附的技术说明、操作指南应完整详尽。软件的生产厂家应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软件的换代升级服务。换代升级的软件,其人机对话功能应考虑使用人员的操作习惯。5. 2.3 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维护5. 2. 3.1软件至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备份。5. 2. 3. 2软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5. 2. 3.3软件的维护必须有专人负责,并采用编译、加密等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修改。5. 2.

25、 3. 4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测试和校准数据完整必需的环境和 运行条件。5. 2. 3.5现行使用的软件(如文字处理、数据库和统计程序),在其设计的应用范围内可认为是充 分有效的,不需要测试。5. 2.4计算机软件的检验5. 2. 4.1轨道衡、汽车衡、电子秤等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配置的软件,在规定的确认间隔期内 必须联系相应的检定单位进行检定。5. 2. 4.2其它未要求进行检定的软件,维护部门应按常规的维护办法进行管理。5. 2. 4. 3在检验过程中不能达到要求的软件,应停止使用。5. 2.5计算机软件的修改5. 2. 5. 1软件已经不能满足运行要求,而新

26、的版本尚未出版发行时,该软件应该立即进行修改。5. 2. 5. 2软件的修改必须由专业人员承担。5. 2. 5.3对软件的修改,必须经相关部门的领导审查批准后进行。5. 2. 5. 4软件在修改前后都应建立备份,以防止损坏和丢失。5. 2. 5. 5修改后的软件,投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测试,确认所进行的修改对软件的技术性能未 产生任何副作用并满足使用要求,才能投入使用。5. 2.6软件的管理5. 2. 6. 1新近釆购、升级的软件在使用前必须由计算机管理工程师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查、软件备份 和台帐登记。5. 2. 6. 2软件的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非法软件,并有权监督和禁止他人

27、非法 使用计算机。5. 2. 6.3软件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发现非法修改、病毒侵入、精度不够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处理,待所有缺陷得到解决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5. 2. 6.4软件应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采用专用软件柜存放。5. 2. 6. 5存放的软件磁盘应严格防磁、防潮、防尘,严禁挤压和激烈震动。5. 2. 6. 6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订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获得批 准后才能投入使用。5. 2. 6.7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 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5.2.7记录各相关部门应对本管理控制

28、过程进行记录。5. 2.8有效性评价及改进5. 2. 8. 1测量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应对本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使用的软件满足测量和管理 工作需要,并具有先进性和准确性。5. 2. & 2企业管理办公室计算机管理工程师应确保使用的测量和管理软件必须是经过相应的检定 或校准,并得到使用许可的软件。6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测量管理手册GDE/CGSC -2018记录 管理控 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活动过程记录的管理控制,确保记录的准确、可靠、完整、适时、有效, 为体系良好运行提供客观证据,从而保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记录的管理控制。3

29、职责分配3.1企业管理办公室为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资测量管理体系活动过程中的有关记录的控制和管 理。3.2项目部总工办负责对本项目部测量管理体系活动中记录工作的监督管理。3.3各试(实)验室及测量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应记录有关的过程活动。4术语4.1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4.2检定印证:测量设备的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5要求和过程实施5.1记录过程识别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输出是具有证实记录管理控制活动过程的各种 资料、报告和填写后的相关表格;活动是策划、编制、标识、填写、贮存、保护、检索、借阅、保 存、归档、处置;资源是记录管理控制

30、过程使用的设备、人员和文件资料等。5.2记录过程实施5. 2.1记录过程要求5. 2. 1. 1记录应清晰明了,便于存取、识别、维护和管理,并按规定时间保存。5. 2.1.2测量过程记录应详细、完整。5. 2.1.3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5. 2.1.4检定与校准记录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出具、修改和删除。5. 2. 1. 5电子存储的记录要有足够的备份。5. 2.1. 6必要时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5. 2. 2 记录白勺分类5. 2. 2.1测量管理体系工作记录:计量目标实施记录、体系审核报告、管理评审记录、工作计划、 会议记录、作业记录、验收记录、事故处理记录、改进记录等。5. 2.

31、2.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记录:测量设备校准、检定、维修、台帐、确认间隔等过程记录。5. 2. 2. 3测量过程记录:不合格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测量、监视、验证记录、人员培 训记录等。5. 2. 2. 4供方的有关记录:合同协议记录等。5. 2.3记录的编制、填写和修改5. 2. 3.1各部门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做好记录。5. 2. 3. 2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记录的整理、编目和保管等工作。5. 2. 3. 3记录单位按法定计量单位填写,填写记录内容要齐全、准确、公正,字迹要清晰,文字记 录、表格填写等应使用墨汁、碳素墨水、黑墨水等规定材料手工书写,或采用电子文本输入,并采 用

32、激光打卬机打印。5. 2. 3. 4检定记录填写时,检定员签全名后审核人员再签名,最后盖上专业检定章,签名必须手工 签写。原始数据,检定、审核人员应签字留存。5. 2. 3. 5所有记录应填写记录日期和审核日期,以便追溯。5. 2. 3. 6己产生并己移交相关部门的记录一般不允许修改,若确实需要修改或增补时,需说明修改 或增补的原因,由该记录的产生部门实行修改或增补。修改不能将原记录涂掉,应在原记录中间划 两条细线表示,并在此处注明修改或增补执行人的姓名及日期。5. 2. 4记录的标识5. 2. 4. 1记录编号按公司、项目部要求编号。5. 2. 4. 2记录名称应与测量体系过程活动内容相对应

33、。5. 2. 4. 3记录所标明的工程项目名称及编号应符合公司统一规定。5. 2. 4.4技术记录标识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5. 2.5记录的收集和检索5. 2. 5.1记录的收集工作分别由各程序(过程)的主管部门负责,各部门应对接收的记录表格分类登记,建立受控文件目录潘单,对记录实施动态管理。5. 2. 5. 2供方提供的记录,由检测部门负责收集。5. 2. 5. 3各部门使用中的记录应保持整洁,便于查阅。5. 2. 5. 4记录一般仅供本公司内部使用,外单位要查阅或复制有关记录,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办理相 关手续后才能提供所需记录。5. 2. 5. 5对供方提供的记录应按另类目录建立管理档案。5

34、. 2.6记录的移交记录的移交按公司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竣工资料移交管理程序和工程档案管理规定 的规定执行。5. 2.7记录的换版记录表格在使用中无法操作或操作困难时,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一份换版的新表格交企 业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实施更改。5. 2.8记录的贮存和保护5. 2. & 1各部门的记录应按规定期限由专人妥善保管。5. 2. 8. 2记录应贮存在干燥、防潮,防虫、严禁丢失、损坏的环境中。5. 2. 8. 3 X光射线胶片、工程照片胶卷、底片、计算机CD盘等特殊记录的贮存和保管,应根据生 产厂家推荐的包装和贮存方法进行包封和贮存。5. 2. 8.4档案管理员应定

35、期检查,确保贮存设施、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确保记录不会由于贮存或操 作不当而发生变质,确保以前签收的记录无短缺,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5. 2. 8. 5检测和试验设备种类较多的部门,记录应按类保存。5. 2.9记录的保存期限tz周定 检 期期年年年年个 长长五三五三三测量管理工作 测量标准资料 测量设备台帐 测量设备周检确认计划 测量设备统计报表(每台机组) 测量设备抽验、复验、维护、记录 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记录 5. 2.10记录的销毁 5. 2.10.1检验测量的工作记录,超过保存期限,由记录保存单位自行销毁。5. 2.10.2需要销毁的记录,执行过程应有人监督,并作好记录。5. 2.10

36、.3对超过保存期限,但仍有参考价值的记录,可以分发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作参考资料, 但应作好标识。5. 2.11记录各相关部门应对木管理控制过程进行记录,记录见相关表格。5. 2. 12有效性评价和改进5. 2. 12. 1企业管理办公室应对记录管理控制过程进行监视。记录表格的审批、发放、换版应作为 监视点,记录表格应使用有效控制(文件受控目录清单)的表格。5. 2. 12.2各相关部门应按记录的控制要求对本部门的文件管理控制过程进行有效性评价。定期的 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实施记录的持续改进。6相关文件测量管理手册GDE/CGSC -2018文件管理控制程序XXX 6. 2. 102 -

37、2018接收/移交记录DXC 6. 2.304 -01查阅记录DXC 6. 2.304 -02记录处置审批表DXC 6. 2.304 -03接收/移交记录编号:DXC 6. 2.3 04 -01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移交人/日期接收人/日期备注查阅记录编号:DXC 6. 2. 3 04 -02记录保管部门管理人员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査阅人时间备注记录处置审批表编号:DXC 6. 2.3 04 -03记录名称记录编号原记录填写时间处置原因/方法:签字:审批意见:签字:处理执行情况:执行人:标识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的标识管理控制,防止使用人员错用测量设备,提高测量设备分类 管理

38、功能,使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符合规定的要求。1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涉及测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关部门。2职责分配1企业管理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2.2项目总工办负责对本程序的监督和考核。2.3各试(实)验室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贯彻实施。3术语3.1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 证书。3.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 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3.3标记:(标识的近义词)物品上的记号。3.4标志(标识):用作标记的或用来识别的东西。3.5标签:贴在或系在物

39、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塑料卡、金属卡等。4要求和过程实施5. 1 标识管理过程识别输入是策廟测量设备翁测量过程所需要的标识;输出是己经填写了有关数据的各种用途的标识; 活动是标识的选型、采用、管理、防止错用标志的措施;资源是标识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人员、 资料等。5.2标识管理过程实施5. 2.1标识管理要求5. 2.1.1使用部门应漬楚的标识所有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单独或集中的标识。5. 2.1. 2使用部门应清楚的标识重要的测量过程。5. 2. 1. 3使用部门应淸楚的标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状态。5. 2.1.4由企业管理办公室统一申购和发放计量标识。5. 2.1.5项目

40、总工办根据部门需求向企业管理办公室提出中请,由企业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核发放。5. 2. 1. 6使用部门对领取的计量标识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不得随意损坏或撕毁。5. 2.2标识采用5. 2. 2. 1公司计量标识采用不干胶彩色标识,必要时覆盖透明保护膜。5. 2. 2. 2公司使用的计量彩色标识有十种类型:A、B、C (三类)合格标识和无分类合格标识(绿 色);准用标识(黄色);A、B类限用标识(蓝色);计量标准标识(红色);封存标识(紫色);禁 用标识(黄色);停用标识(蓝色);降级标识(蓝色);报废标识(粉红色);确认标识(红色)。5.2.3标识内容:编号、有效期、检定员、确认日期、封存日

41、期、报废日期、停用日期、禁用日期、 现有精度、批准人等。5. 2.4标识填写5. 2. 4. 1标识内容的填写必须与原始记录、证书及台帐相符。5. 2. 4. 2标识填写的有关要求见测量管理手册中第6. 2.4条标识管理。5. 2.5标识粘贴及使用5. 2. 5. 1内部检定的测量设备由测量部门根据测量结果粘贴相应的确认标识。5. 2. 5. 2委外检定的测量设备,由检定方负贵出具确认标识,当检定方未出具确认标识时,送检部 门应根据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相关资料及规定对设备进行标识。5. 2. 5. 3标识张贴应不影响读数,位置明显便于检查。5. 2. 5. 4标识不得随意使用和破坏。5. 2

42、. 5. 5标识应按测量设备的A、B、C分类出具。5. 2. 5.6当测量设备的标识遭到破坏时,任何人不得再使用。使用部门必须对设备进行重新确认, 确认合格后粘贴相应标记,对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5. 2.6标识类型与用途5. 2. 6. 1合格标识一一为绿色,用于根据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5. 2. 6.2准用标识一一为黄色,用于一无检定系统、无检定规程,二无量值溯源计量标准而按 有关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的测量设备。5. 2. 6. 3限用标识一一为蓝色,用于虽有检定规程,但限制在某量程某一测量范围内使用的测 量设备。5. 2. 6. 4停用标识一一为蓝色,用于

43、检定过程中出现问题,需处理的测量设备。5. 2. 6. 5报废标识一一为粉红色,用于检定确认,不能再使用的测量设备。5. 2. 6. 6计量标准标识一一为红色,用于经检定合格的公司最高测量标准和工作测量标准。5. 2. 6. 7封存标识一一为紫色,用于生产或流转中暂不投入使用测量设备。5. 2. 6. 8降级标识一一为蓝色,用于确认达不到原有准确度要求,只能降级使用的测量设备。5. 2. 6. 9确认标识一一为红色,用于测量确认过程中,设备处于受控的状态标识。5. 2. 6. 10禁用标识一一为黄色,用于检定过程中出现问题,需处理的测量设备。5. 2. 7标识的记录为了便于在标识损坏后的追溯,

44、标识出具时应予以记录,记录应登记在测量设备确认标识记录 卡上。5. 2. 8记录相关部门应对木控制过程进行记录,记录见相关表格。5. 2. 9 有效性评价及改进5. 2. 9. 1项目总工办应对相关部门标识的使用管理进行不定期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吋提出解决办 法,督促改进。5. 2. 9. 2企业管理办公室应对全公司标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性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取确 保标识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6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测量管理手册GDE/CGSC -2018不合格控制程序XXX 8. 318 -2018测量设备确认标记记录卡DXC 6. 2. 405 -01测量设备确认标识记录卡DX

45、C 6. 2.405 -01出证人:编号:号标识类型测量设备编号确认时间确认单位备注本次下次123456测量设备分类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设备实施控制管理,防止测量设备误用、错用、损坏,确保测量设备讣量特性满足 预期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测量设备。3职责分配1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资建立公司测量设备的第三级台帐。3.2项目总工办负责建立项目部的第二级台帐。3.3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建立第一级台帐。4术语4.1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4.2最高测量标准:公司的最高测量标准器具,接受上级标准的量值传递,用于检定公司

46、的工作测 量标准。4.3工作测量标准:公司的工作测量标准器具,接受最高测量标准或上级标准传递,用于检定现场 使用的测量器具。5要求和过程实施5. 1测量设备管理过程识别测量设备管理过程的输入是确定需要控制的测量设备;输出是满足要求的测量设备;活动是分 类管理、编号、分类代码档案等;资源是测量设备、人员、文件资料等。根据测量设备有关性能和 使用要求,将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5.2测量设备管理过程实施5. 2.1测量设备管理过程要求5. 2.1.1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所需范围的环境中使用。5. 2.1. 2测量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5. 2.1. 3所有的测量

47、设备都应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5. 2.2 A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 2. 2. 1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企业最高测量标准,列入强检的工作测量设备。5. 2. 2.2用于量值传递的企业工作测量标准。5. 2. 2. 3用于重要试验的仪器仪表。5. 2. 2. 4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5. 2.3 B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 2. 3. 1工艺过程中主要测量仪表。5. 2. 3. 2用于质量检测、检修工艺要求较高的长度测量设备。5. 2. 3. 3用于企业内部能源、物质核算的测量设备。5. 2.4 C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 2. 4.1工艺过程中除A、B类外的所有测量设备。5. 2. 4. 2低值易

48、耗的玻璃器具。5. 2. 4.3只作定性分析用,对准确度不严格要求的测量设备。5. 2.5 A类测量设备管理目录5. 2. 5. 1用于量值传递的公司最高测量标准。5. 2. 5.2用于量值传递的公司工作测量标准。5. 2. 5.3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5. 2.6 B类测量设备管理目录5. 2. 6. 1测量过程中使用的试验仪表和仪器。5. 2. 6. 2各类长度计量器具。5. 2. 6. 3 化学分析仪器、精密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探伤仪器、测厚仪、色谱仪等。5. 2. 6. 4经纬仪、水准仪。5. 2.7 C类测量设备管理目录5. 2. 7. 1生产工艺过程a)测量用电压互感器(非计量

49、用)。b)测量用电流互感器(非计量用)。c)一般低压动力设备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d)各项目部使用的氧气表、乙烘表。e)各项目部使用的钳型电流表。f)各项目部使用的温度表。g)个人使用的万用表。h)各班组2m及以上钢卷尺、布卷尺、0.5m以上钢板尺等,使用准确度等级要求不高的长度计量 器具。i)公司内不参与结算的台秤、案秤、杆秤。5. 2. 7. 2生活设施上就地压力表、温度计。5. 2. 7. 3其它准确度要求不高、较简易的仪表。5. 2.8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建立分类台帐、建立技术档案、分类标识、采购控制、确认、不合格控制、流转、使用过程控 制等。各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见表。5. 2. 8

50、. 1测量设备台帐a)企业管理办公室建立公司A、B、C分类第三级台帐,项目总工办建立A、B、C分类第二级台帐, 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建立A、B、C分类第一级台帐。b)公司各相关部门对建立的测量设备分类台帐实行动态管理。c)测量设备台帐分类内容应包括项目、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管 理类别、使用部门、状态、确认单位、确认日期、确认间隔、备注、制表日期和主管等内容。d)测量设备台帐按DXC 6. 3. 10601 -01表格及相关要求填写。e)各级测量设备台帐编制人应在得到测量设备状态变化信息后及吋修正测量设备台帐。5. 2.9测量设备周期确认计划5. 2. 9. 1测量设备周

51、期确认计划按DXC 6. 3. 106 01 -02表格及相关要求填写。5. 2. 9. 2测量设备周期确认吋间按国家标准规定确定,公司某些依法管理的测量设备视具体情况确 定确认时间,但不能违反标准规定的要求,使用部门按计划和使用要求申请送检。5. 2. 9. 3专业施工队和专业科室应在每年11月份上旬制定好下一年度的设备周期确认计划(队、科 级)报送项目总工办、专业处和主管科室。5. 2. 9. 4总工办应根据年度周期确认计划,拟定阶段测量设备的送检计划,报项目部总工审批。这 些计划包括检定预算费用、用车、送检人员等内容,需要时企业管理办公室配合送检,并在有效期 终止前15-30天内组织送检

52、。5. 2. 9. 5项目总工办应在每年11月上中旬制定好测量设备的周期确认计划,上报企业管理办公室。5. 2. 9. 6专业处和总部相应科室的计量兼职管理员应建立(处级、科级)设备周期确认计划、监督 管理各项目施工队的设备送检工作。5. 2. 9. 7企业管理办公室根据各项目部周期确认计划制定公司总的设备确认计划。5. 2. 10测量设备的使用管理5. 2.10.1工程处、施工处和相关科室应对测量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建立本部门测量设备总台帐。5. 2. 10.2项目总工办应在每年11月上中旬把本项目的测量设备的最新台帐、本年度送检情况和年 度总结报送企业管理办公室。5. 2.10.1测量设备的

53、使用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要求,不能超过规定量程,使用环境应符合规定要 求。5. 2. 10. 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的技术人员应制订操作规程,按规定进行审批。5. 2.10.3操作使用人员应熟悉测量设备使用性能、操作方法,并接受必要的培训。5. 2.10.4对特殊、精密的测量设备,应由专职人员来操作使用。5. 2.11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调整和修理5. 2.11.1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使用部门负责,按程序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理。5. 2.11.2调整和修理后的测量设备应进行再校准,合格后粘贴合格状态标识,才能投入使用。5. 2. 12确认5. 2.12. 1公司最高测量标准由试(实)验室负

54、责建立,按规定的要求进行申请考核和复查。5. 2.12.2对一般的工作测量标准,由公司最高测量标准进行检定。5. 2. 12. 3对无计量检定规程的设备,应编制自校方法,经项目总工和企管办审核批准后开展检测 工作。5. 2.13测量设备管理类别编写根据“附录” 一一编号及管理类别填写规定”要求进行编写。5. 2. 14测量设备的档案5. 2. 14. 1测量设备中属于固定资产的,其采购档案由机具处保存。5.2. 14.2测量设备的说明书、最近两次周期确认的检定证书或校验报告的复印件由所在项目的计 量管理员保管,当测量设备调动时,前款资料随设备调动,由接受使用部门计量员保存。5. 2. 14.

55、3试(实)验室标准装置的档案资料(装置说明书、建标报告、复查申请、标准证书、主 标准器五个周期的检定证书或测试报告等)、检定记录、温度记录由各试(实)验室保存,复印件由 企业管理办公室和项目总工办保存。5. 2. 14. 4工作测量设备的检定证书、校验报告由各部门保存,复印件由项目总工办和企管办留档 保存。5. 2.14. 5各种检定证书和校验报告保存时应注意防止遗失,方便查找。5. 2.14. 6 记录相关部门应对本程序进行记录。5. 2.15有效性评价及改进各相关部门应对木程序进行有效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确保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工作得到 持续改进和提高。6相关文件电计量(1992)第

56、01号关于发供电企业实施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的通知一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处室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测量管理手册GDE/CGSC -2018测量设备台帐DXC6. 3. 1 06 01-01测量设备周期确认计划DXC6. 3. 1 06 01-02测量设备借用记录DXC6. 3. 1 06 01-03测量设备送检情况记录DXC6. 3. 1 06 01-04附录:编号及管理类别填写规定附录编号及管理类别填写规定编号填写要求:测量设备台帐与测量设备周期确认计划表格右上角编号按专业处或项目部的汉语拼音缩写字母填写。如:焊接专业处用町表示,盘南项目部用PN表示。管理类别填写要求:按照测量设备的分类

57、A、B、C加数字序号进行填写。字母及序号含义如下:A001B (B. B/-)C序号(测量设备的排序,根据数量多少确定选几位数)。A:公司最高测量标准。B:部门强制检定或依法检定的测量设备。带有下角标的,表示某个专业有几个班组。如:B.:汽机队管一班,B2:汽机队管二班等。C:部门依法管理或首次检定的测量设备。3.各部门及项目部汉语拼音缩写字母:专业处:科室:试(实)验室:焊接专业工程处一一 HJ施工管理部一一SG电气试验室一一DS锅炉专业工程处GL质量管理部一一ZL热工试验室一一RS汽机专业工程处一一QJ安全管理部一一AQ土建试验室TS建筑专业工程处 JZ岗位培训部一一GW金属实验室JS机械

58、化施工程处一一 JX机具管理部一一JJ化学实验室HS综合工程施工处 ZH物资管理部一一WZ电自专业工程处一一 DZ职工医院一一YY金属焊接检验中心一一JH项目部:盘南项目部PN发耳项目部一FE大方项目部DF 黔西项目部QX测量设备借用记录DXC 6. 3. 10601 -03部门:机械化施工队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检定借用借用归还备注测量设备送检情况记录DXC 6. 3. 1 06 01 -04时间:2007 年 01 月 05 日序号设备名称设备所属部门送检日期检定单位取回日期数量检定费用(元)备 注单价合计123456测量设备流转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建立测量设备的验收、装卸、运输、贮存、发放

59、和转移制度,确保测量设备处于良好受控 状态,防止测量设备误用、滥用、损坏或计量性能发生变化,以满足预期使用要求。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设备的流转管理控制。3职责分配1项目总工办负贵测量设备流转过程的监督和协调管理工作。3. 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对测量设备流转全过程的操作实施。4术语4.1流转:测量设备的采购、入库、验收、贮存、发放(领用)、借用、转移、送检、确认、降级、 报废、封存、启封和调动程序的全过程。4.2验收:采购部门对购买的测量设备进行合格性检查。4.3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4.4入库:测量设备购买后无使用部门领用而保存在适当场合的操

60、作。4.5发放(领用):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因工作需要,向采购部门领取测量设备的操作。4.6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4.7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4.8封存: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因工作原因,对某些测量设备申请长期停用、存放的一组操作。5要求和过程实施5. 1测量设备流转管理过程识别输入是测量设备;输出是处于良好状态测量设备;活动是测量设备的入库验收、发放、使用、 维护、装卸、搬运、借用、降级、报废、转移等;资源是各类测量设备、保管场地、相关资料等。 5.2测量设备流转管理过程实施5. 2.1测量设备的选型和申购5. 2.1.1应满足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