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的人性冲突——从《无人生还》看人性弱点分析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1页
罪与罚的人性冲突——从《无人生还》看人性弱点分析研究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罪与罚的人性冲突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看人性弱点The humannity conflict between crime and punishment摘 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堪称推理小说界的一部扛鼎之作。在推理小说爱好者群体内一直享有盛名。小说家精心设置的故事情节让人欲罢不能,所呈现出的完美犯罪手法令人倒吸凉气。这两大特色,让无人生还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多次搬上舞台乃至大荧幕,并被翻拍成同名英剧,受到推理小说迷的热捧。但长期被人忽略的是,无人生还除了故事情节和犯罪手法令人欲罢不能之外,最大的闪光点在于对人性深处阴暗面和正义外衣下的人心污点的无情揭露和讽刺。而本文将以这一被长期忽略的小

2、说高光之处为对象作出简要的解读,只求为后来的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思路。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 人性弱点;矛盾冲突 IAbstractAgatha Christies ten little indians is a masterpiece in the field of reasoning fiction. It has been well-known among the fans of reasoning fiction. The plot carefully set by the novelist is beyond ones control, and the perfect

3、criminal technique presented by the novelist is breathtaking. These two features have enabled No One Lives to be put on the stage and even on the big screen many times worldwide, and remake into English drama of the same name, which is popular with fans of reasoning fiction. But what has been neglec

4、ted for a long time i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plot and criminal techniques, the greatest flashpoint of Nobody Survives lies in the merciless exposition and irony of the dark side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human heart stains under the cloak of justice.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brief interpretation of

5、 this long-neglected highlight of the novel,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reading idea for later readers.Key words:Ten little indians; Human Nature; Weakness目 录摘 要Abstract目 录引 言1一、无人生还基本介绍 (一)无人生还写作背景 (二)无人生还内容梗概二、无人生还中所呈现的人性弱点 (一)难以抑制的过度欲求3 (二)自我与本我的冲突4 (三)生存的强烈渴望5三、罪与罚的人性堕落与救赎6 (一)人性内心生出的罪与恶6 (二)渴望救赎

6、的良善本性7 (三)惩罚罪恶的执行者7 (四)善与伪善的对决7四、阿加莎克里斯蒂拷问下的“正义”8 (一)人人心中都有正义的魔鬼8 (二)杀戮本身就是最大的恶行8结 语9参考文献10 引 言作为一个单纯的文学爱好者,如果没有听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字,或许没人会觉得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在璀璨繁星一般的文学巨匠名录之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只是其中的一颗星星而已。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推理迷,没有听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字的话,那么就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推理迷。因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推理侦探小说界的地位,就如同贝多芬莫扎特在音乐界的地位一般。这个从音乐跨行文学,留下无数传世经典的英国才女,在其

7、7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做出了无数堪称经典的传世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捕鼠器、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是她的手笔。闻名世界的大侦探波洛,也是她创造出来的经典人物。她用自己超人的逻辑力和创造力,以及女性特有的直觉,一次次在给我们送上扣人心弦的经典故事的同时,也发出了一次次有关灵魂和良知的拷问。1无人生还可谓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从1939年第一次发行到现在,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一亿本,并被多次改变成影视剧,舞台剧和动漫作品等,在全球推理侦探界造成了轰动性的影响。 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说“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很难写,可它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故事里有十个人要接连死去,但情节不能过于荒诞,

8、凶手也不能过于明显。经过深思熟虑,我终于创作出这部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个故事清晰、直截,虽然谜团重重,但是解释起来合情合理。事实上,为了揭开谜底,这个故事必须有一篇尾声。此书面世以后反响热烈,评价颇高。不过真正感到高兴的人无疑是我自己,因为我比任何评论家都更清楚这本书创作历程之艰辛。”这段话,道尽了其生活的不如意,与创作此书的写作背景。无人生还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黑人岛的别墅主人罗杰斯邀请八位素昧平生的人一起来到岛上度假。当这八人抵达黑人岛以后,却发现传说中的别墅主人罗杰斯先生根本不存在。由此,小说的主要情节开始逐一展开,各种恐怖的气氛开始笼罩在这座黑人岛别墅之中。在经历一系列的阴谋之

9、后,结局换来的是十具无人认领的尸体。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无人生还这一部小说给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场令人窒息的“吃鸡”游戏。所不同的是,参与“游戏”的十个人没有重来的机会,游戏也没有所谓的胜利者。他们看似道貌岸然的身上,其实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而那个看不见的凶手,仿佛如同上帝一般,给这十个人一一下达了死刑判决。对别墅里的十个人来说,生命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在这样的绝境中,人性的阴暗和丑恶被作者无限放大,被无情地鞭挞。而最终,这些人都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恰恰就是处在绝望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要达到的创作初衷用别人的故事,来恶骂和反抗命运的黑暗与不公。PAGE 13一、无人生

10、还中所呈现的人性弱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创作无人生还时,她的生活和她所处的环境正被一种空前的压抑气氛所笼罩。家庭的变故,配偶的背叛和社会上种种光怪陆离的丑恶,让她从心底认为“人的原罪”是存在的,每一个人哪怕披着无限正义的外衣,也必然有自己最黑暗的灵魂,包裹着自己最为黑暗的过去。这些黑暗的过去哪怕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也必须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审判。作者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艺术家永远不会只满足于创造艺术。他渴望自己的艺术得到世人的青睐,这是人性使然。“由此看出,作者认为即使在伟大的人,也难逃人性的贪念。因此,阿加莎克里斯蒂就用黑人岛别墅内部十个人的遭遇,为我们列举了人世间的种种罪恶和弱点,并以凶手的口

11、吻和视角对这些犯下罪恶行径的人进行了惩罚。3而在小说中,我们所看到的人性的弱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难以抑制的过度欲求无休止的放纵欲望,是无人生还小说所要表现的第一个人性的弱点。因为不管是小说里面凶手布置杀人游戏的原因,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初动机,其实都是一种人性内部过度欲望的宣泄。按照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4这一经典论断的角度来看的话,能对无人生还对无休止欲望的控诉看得更为真切。小说中,道貌岸然的法官虽然举止优雅,对唯一的女受害者处处照顾,恭敬有加。但在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却有着最可怕的,掌控别人性命于股掌之间的变态欲望。因为自身的法官身份,他知道所有来到这

12、座地狱别墅的受害者以前所犯下未被审判的罪恶。但他不愿意按照世间常规的法律方式将这些人加以判决,而是”把这些人当成待宰的羔羊,假借命运的名义诱骗他们来到这一恐怖的“游戏现场”,然后看着他们在这一场没有幸存者的“游戏”中命丧黄泉。在为自己的过去“赎罪”的同时,也用自己的生命满足着这个法官潜意识里极端变态的控制欲的尽情发泄。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因为一个有着和他一样疯狂欲望的杀人犯,把自己的欲望发泄在了明处,让法官在审判时经受着欲望被压抑的痛苦。当这样极端的欲望在法官心中压抑太久之后,那些别墅中的受害者,自然而然就成了过度极端的欲望为了追求平衡而爆发的牺牲品。小说中“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

13、喉,十个只剩九。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5 这正是一部我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的一段故事。而漂流瓶最终揭示的也不仅仅是谜底,还有人性深处的罪与罚。此外小说中的一个细节也可以表现这种过度欲望带来的破坏:杀人游戏的设计者在诱骗这些受害者前往黑人岛别墅时,用了不同的口吻来发出同一种死亡邀请。这些受害者本有机会逃脱这一切,但是凶手却基于对这些人的了解,从这些人过度的欲望出发,设计了不同的口吻,让他们处于满足过度欲望的目的走上了不归路。其实,这样一种过度欲望,也表现在阿加莎克里斯

14、蒂自己对这个故事的创作过程中。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在无人生还所表述的这一场恐怖“吃鸡”游戏中,自我和本我的冲突也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所重点刻画。而探讨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本我”和“自我”这两种概念进行简要的说明。按照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的观点:所谓“本我”,是一种无意识的精神人格。让自身获得快乐是这一人格的唯一目标,任何人类本身产生的欲望,无论善恶都会被这样的人格所包容和释放。如果一个人完全按照“本我”来行事,那么他的唯一行为准则就是在第一时间满足自身的本能欲望而不在乎周遭环境的评价及自身的行为影响;所谓“自我”,则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引入部分现实性理智判断机制所造就的一种人格。这样的人格虽然可以

15、为“本我”人格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很多时候,“自我”会对“本我”的施展做出评判,并按照自身所包含的意识标准对“本我”进行控制。5现实环境下,大部分人类的行为之所以不会出现严重偏差而给世界和自身造成灾难性影响,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自我”无意识管控机制的作用。就如故事主人公最后所说“是因为我立志制造一场无人可以解释的神秘谋杀案。但是我现在才明白,没有哪个艺术家能够满足于单纯创造艺术。他渴望自己的艺术得到世人的承认,这种天性是无法克服的。我必须承认(尽管我觉得这有些丢脸),我也有这种可怜的天性,我想叫别人知道我在这件事上是干得多么巧妙。”这就是本我超越了自我所造成恶果最好的典例。而作为人的一种

16、自我理智机制也就此逐步被破坏,直至瓦解殆尽。在无人生还中,绝对化的“本我”和带有一定判断和控制力的“自我”之间始终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而这样的人格冲突,给小说中的十个主人公造成了严重的心里折磨。举例来说:作为整个杀人游戏始作俑者的法官,他的那一段自白就可以看作是小说中“自我”和“本我”之间强烈冲突的最直接代表一方面,法官内心的“本我”带着强烈的,掌控欲和施虐欲,对于所有被他审判过的罪犯,他的内心都希望这些人能在他的面前受尽百般折磨最终痛苦死去,而自己就像是上帝一般。但是,却因为多年法官的经历和现实的洗礼,让他的“自我”也对自己这样的行为产生了愧疚的心理。在这样的“自我”和“本我”之间反复的冲

17、突之中,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对“本我”犯下的恶也进行了惩罚,同时也让这一场“本我”和“自我”的冲突有了一个结果。生存的强烈渴望阿加莎克里斯蒂通过无人生还一书,把一种全新的侦探推理小说模式引入了大众的视野,也就是现在十分流行的“孤岛模式”。这其实也是把求生欲和罪恶之间的联系推到了一个近乎极致的位置上。6因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虽然人类在活动时会因为“自我”乃至“超我”的存在,对“本我”的行为进行控制,以保障自身的行为合乎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或理智需要。但是,一旦将某个人放在一种即将面对死亡并且无处逃生的绝境中,那么这个人对生命的渴望就会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内心带有理智性的“自我”和“超我”都会被

18、求得生存的原始“本我”彻底取代。如果把一群人同时放在这样的绝境之下,并不断加强对这些人的生命威胁。那么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求生“本我”放在首位,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存渴望。在这样的欲望驱使下,原有的社会准则和理智都会失去效用,人会因为求生欲望的驱使而相互防范甚至自相残杀。这样的心理在无人生还中十分明显:瓷瓶一个个摔碎,别墅里的人一个个遇害。孤岛别墅,没有他人,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每个人也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越来越少的幸存者面对着无处可逃的绝境,撕下了平日里道貌岸然的面具,开始互相防备,互相指责。在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下,他们从被迫迎战变成互相揭发,不遗余力地想让别人成为下一个

19、受害者。求生的“本我”欲望让这些人的阴暗面彻底曝光,一切道德都荡然无存。在所谓“正义”的裁决下,求生的欲望,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实现。罪与罚的人性堕落与救赎虽然无人生还看起来像是一个单纯的“血浆”型故事,除了压抑的基调和让人窒息的杀戮过程之外看似毫无其他内容。全篇所表述的都是在求生“本我”驱使下撕掉伪善面具后的人性堕落的过程。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人性堕落的过程中,对罪恶的救赎也同样穿插其间。所以,整个无人生还的情节其实依旧是一个先堕落后救赎的人性循环过程。在用大篇幅的罪恶谋杀情节将人性的罪恶和堕落尽情展现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终还是直面承认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虽然黑人岛别墅里,没有一个人活着离开

20、。但这些人都实现了对自己曾经犯下罪孽的救赎。人性内心深处的罪与恶无人生还的故事情节既有惩恶也有扬善。那么在“扬善”之前,就必须将所有的“必惩之恶”加以表现。而这个“恶”并非已经存在于世上的各种犯罪行为,而是每个人内心的黑暗过去。没有一个人逃出这座象征最后审判的别墅,是因为每个进入别墅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恶”不光彩的过去。有人肇事逃逸,却让人顶包逃避惩罚;有人看似耽误救援时间,却是为了获得被救者的大笔遗产;有人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因酒后手术致人死命;有人为了自己的名誉或草菅人命,或用道德欺压弱者进入古堡之前,这些人素昧平生,冠冕堂皇,内心却都有着这样那样不愿面对的“黑历史”。他们的“黑历史”或许

21、是自己为之,或者是世道使然,但命运终究会对这些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罪恶做出判决。渴望救赎的良善本性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误点和阴暗面,犯过或大或小的罪恶。但是当真正的绝境降临,死亡成为一种必然之后。人性内部最深处的,或许也是最后一点良善的本性光辉才能展现出来。7当“本我”的求生欲在无数次的尝试后都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反而会因为最后的善良而变得坦然,对于以死赎罪的态度变得安于接受。通过无人生还的故事,阿加莎克里斯蒂也承认了最后一点善的存在:通过不断的自白和揭发,大多数进入别墅的人(包括这一死亡游戏的设计者)都已经了解了自己的罪恶,纷纷采取一种近乎于“自杀”的态度

22、放弃了生命,从而实现了救赎。这其实就是渴望救赎的良善本性最大的体现。即使明知是自己的心态扭曲而造成了孩童溺亡事故的维拉克莱索恩,有了对大海的恐惧之时,也仍然庆幸自己在那时所展现的勇敢。她在法庭上的陈述就是对她曾经所做最大之宽慰。很显然,“庆幸”就是她自我救赎的捷径。换个人物形象感更强烈的菲利普隆巴德,他自私自利,甚至是有些冷酷无情的,毫无悔改之心,可他说“不在乎!什么出界不出界,没那个事!”9 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他难道真的不在乎吗?可能未必。因为人类的性格上有个普遍的共性,就是越强调自己不在乎者,反而越是在乎。“忽视“就成为了他自我救赎的捷径。埃米莉布伦特的“道义”,麦克阿瑟将军的“躲避”,阿

23、姆斯特朗大夫的“戒酒”。安东尼马斯顿,这个纨绔子弟自诩的“倒霉”成为了他们内心救赎和自我救赎的途径。不是谁都有罪,但是谁都有犯过错。因此,多一分从容和淡然的心态去看待小说人物,其实也是在反照这面镜子前的自己,然道作为现代文明人的自己,就没有需要忏悔,需要救赎的事情吗?毫无疑问,这个时代需要救赎的人太多了。惩罚罪恶的执行者 小说中,那位法官虽然极力掩饰自己的行径,但却无法掩盖他作为杀人游戏设计者的真正身份。而且,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将他放在了惩罚罪恶的执行者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断案经验的人,法官知道来到这里的所有人曾经犯下的罪恶。因此,不管是“本我”还是“自我”都将法官放在了罪恶惩罚执行者的位

24、置上。通过“留声机的质控监视下的求生最后的判决”这样的流程,法官对这些人的罪恶一一作出了判决。当然,法官在执行对其他人判决的过程中,也深知自己正在积累着属于自己的恶。每做一件坏事,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便多一分,慢慢下来,内心的罪恶吞噬了心灵。最终,作为惩罚罪恶的执行者,在结束所有人的生命后,也以法官的身份对自己执行了死刑判决。善与伪善的对决现实世界中,善恶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善恶之间也随时进行着表面和本质的转换。但正所谓“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普世众生对于伪善的厌恶程度往往比那些明目张胆的恶行高得多,作为无人生还作者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也是一样。正如前文所述,在创作这部小说时,阿加莎克里斯蒂正经

25、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母亲的离世,配偶的背叛让她对世界万念俱灰,她对人世间伪善的厌恶也达到了最高点。因此,在这部充满仇恨的小说里,法官成为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心中善的代表,而那些被杀掉的人都是她心中伪善的化身。整个“黑人岛别墅”事件其实就是她心中的一场善和伪善的对决,虽然没有人活着走出别墅。但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眼中,法官所代表的善是最后的胜利者。8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道德和正义” 真凶是谁,作为一个读者判断下的凶手总是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迷雾重重,却让人无法自拔,幕后黑手自己将这个迷题解开的时候,我才恍然记起,曾经在一个读书会上,听过关于类似这样的说法:任何一个严肃的小说,首先就会悬置关于

26、道德的判断。这句话听到现在才开始明白其中含义。 在道德的流放地,最终无人生还,最后口述道德的人,还是被欲望吞噬 人究竟都是谁杀的呢?这个迷题至始至终困扰着我,直到最后那段神秘的自白终于揭开了这一切,杀人凶手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法官,此时,人性的悲哀已经无法隐藏,我惊叹于他作案手法的娴熟,却也感叹他终究是在这个有法律制约的世界里,给自己也扣上了不可饶恕的这顶帽子,他杀光了所有有罪的人,就是守护了道德么?一瞬间我竟也不懂评判罪恶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文明在这个岛上已成荒草,所有人就像扒光了衣服的野兽,充满原始的杀戮,而流放道德的这座岛屿,却因为恶念,欲望,和侥幸,最终无人生还。其实,通过上文的论述其实

27、不难看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群写的书,从不讨论生而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和坚守的正义到底是什么轮廓的,怎么做才是对的呢?他并没有直说,而是在一件又一件事情里面,层层递进,让大家还没来得及省察出人性的时候,不至于去判断谁是正义的,或邪恶的。 阿加莎故事演进过程中,将人性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普通,又让人印象深刻,他并没有像所有的悬疑小说家那样套上套路的外套,而是用技术描写让人信服。阿姆斯特朗的踌躇迟疑,布伦特小姐的固执清高,都让人印象深刻。而法官的描述,更体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拷问正义的过程。在小说中,他似乎是在通过这一无人生还的事件寻找着真正的,纯粹的正义。然而,一场杀戮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却从自己赋予

28、正义审判者的法官身上,找到了下面两个触目惊心的答案:(一)罪与非罪有时候仅存于人的内心 其实这本书在过程中还有很有意思的地方,阿加莎克里斯蒂似乎是深信人性本恶的,因为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被描述得很有嫌疑,而后,所有人都受到了彼此的怀疑和指控,这座岛也就变成了一个审判之岛,这里又回到起初的那句话,没有人能正确定义道德到底是怎么样的,杀或人的人,有的也许面对死亡心头坦荡,不以自己的错误为杵,而有的呢,则是饱受内心的审判只想解脱,而想在道德上得到解脱,确是大部分人的想法,罪恶和非罪恶的判断,有时候有时候真的仅存于人心。(一)罪与非罪有时候仅存于人的内心,有的人犯罪渴望解脱,而有的人却不以罪为杵,充满

29、侥幸 其实这本书在过程中还有很有意思的地方,阿加莎克里斯蒂似乎是深信人性本恶的,因为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被描述得很有嫌疑,而后,所有人都受到了彼此的怀疑和指控,而后,这座岛也就变成了一个审判之岛,这里又回到起初的那句话,没有人能正确定义道德到底是怎么样的,满嘴道德的人,用道德做了挡箭牌满足了自己杀戮的欲望,他们坦然面对批判因为这就是他们世界里所定义的正义,不以自己的错误为杵,逍遥快活;而有的呢,则是饱受内心的审判,面对死亡充满渴望和坦荡,只想在道德上得到解脱。两者皆有,而后者确是大部分人的想法,罪恶和非罪恶的判断,有时候有时候真的仅存于人心自己的定义。(二)无人生还的道德流放地 人究竟都是谁杀

30、的呢?这个迷题至始至终困扰着每一位读者,直到最后那段神秘的自白终于揭开了这一切,人性的悲哀已经无法隐藏,我们才惊叹于他作案手法的娴熟,却也感叹他终究是在这个有规则的世界里,给自己在也扣上了不可饶恕这顶帽子,但就在一瞬间,我们竟然不再懂评判罪恶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文明在这个岛上已成荒草,而流放道德的这座岛屿,却无人生还。在知乎上,看到了很多人并不满意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写的无人生还,不仅仅是因为十个人的杀人动机仅仅只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更多的是无法接受“凶手”不是凶手,但读完无人生还,还是保持第一感受吧,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做成某一件事前,往往动机就是最简单和纯粹的,而相比精密计划过的很多事情,往往因为时机不当,才反而不能成功。这才是无人生还最成功的地方。因为想杀人所以杀人,因为被杀而得到救赎和解脱,又牵引出另一种罪恶,生而为人,总是在犯罪和道德救赎中轮回不止,欲望也永远在人群中生生不息,这是阿加莎严肃的批判,却也是阿加莎笔下最无奈的一点。无法遏制的罪恶,无法评判的道德。是荒岛呈现的绝望,却也是反映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格兰的生活现状结束语: 阿加莎无人生还无疑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一个代表作,很多时候,正义感所带来的道德没有办法压制病态杀戮的欲望,更多时候是愈压愈烈,虽说真的没办法理解小说里的十个人为何要犯下这样的罪行,但正是因为他们有恶念,又有着侥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