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智慧园区&园区IOC平台&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第页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园区IOC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维管理平台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916265 第一章 项目概述 PAGEREF _Toc11916265 h 7 HYPERLINK l _Toc11916266 1.1 园区格局的变化 PAGEREF _Toc11916266 h 7 HYPERLINK l _Toc11916267 1.1.1 传统安防面临的不足与挑战 PAGEREF _Toc11916267 h 7 HYPERLINK l _Toc11916268 1.
2、1.2 园区安防未来的发展趋势 PAGEREF _Toc11916268 h 7 HYPERLINK l _Toc11916269 1.2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269 h 8 HYPERLINK l _Toc11916270 1.2.1 平台集成化 PAGEREF _Toc11916270 h 8 HYPERLINK l _Toc11916271 1.2.2 数据可视化 PAGEREF _Toc11916271 h 8 HYPERLINK l _Toc11916272 1.2.3 管控全面化 PAGEREF _Toc11916272 h 8 HYPERLINK l _T
3、oc11916273 1.2.4 覆盖高清化 PAGEREF _Toc11916273 h 9 HYPERLINK l _Toc11916274 1.2.5 指挥简易化 PAGEREF _Toc11916274 h 9 HYPERLINK l _Toc11916275 1.2.6 建设智能化 PAGEREF _Toc11916275 h 9 HYPERLINK l _Toc11916276 1.3 建设思路 PAGEREF _Toc11916276 h 9 HYPERLINK l _Toc11916277 1.3.1 一套平台 PAGEREF _Toc11916277 h 9 HYPERLIN
4、K l _Toc11916278 1.3.2 两个中心 PAGEREF _Toc11916278 h 9 HYPERLINK l _Toc11916279 1.3.3 三类管控 PAGEREF _Toc11916279 h 9 HYPERLINK l _Toc11916280 1.3.4 四道防线 PAGEREF _Toc11916280 h 10 HYPERLINK l _Toc11916281 1.3.5 四大业务 PAGEREF _Toc11916281 h 10 HYPERLINK l _Toc11916282 1.3.6 五大支撑 PAGEREF _Toc11916282 h 11
5、HYPERLINK l _Toc11916283 1.4 建设原则 PAGEREF _Toc11916283 h 11 HYPERLINK l _Toc11916284 1.5 建设依据 PAGEREF _Toc11916284 h 14 HYPERLINK l _Toc11916285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PAGEREF _Toc11916285 h 17 HYPERLINK l _Toc11916286 2.1 系统架构设计 PAGEREF _Toc11916286 h 17 HYPERLINK l _Toc11916287 2.2 建设内容 PAGEREF _Toc11916287 h
6、 18 HYPERLINK l _Toc11916288 2.2.1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88 h 18 HYPERLINK l _Toc11916289 2.2.2 人员管理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89 h 19 HYPERLINK l _Toc11916290 2.2.3 行为分析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90 h 19 HYPERLINK l _Toc11916291 2.2.4 车辆管理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91 h 19 HYPERLINK l _Toc11916292 2.2.5
7、 地图系统的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92 h 19 HYPERLINK l _Toc11916293 2.2.6 安全管控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93 h 19 HYPERLINK l _Toc11916294 2.2.7 运维管理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11916294 h 19 HYPERLINK l _Toc11916295 第三章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295 h 21 HYPERLINK l _Toc11916296 3.1 前端设计 PAGEREF _Toc11916296 h 21 HYPERLI
8、NK l _Toc11916297 3.1.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297 h 21 HYPERLINK l _Toc11916298 3.1.2 场景点位设计 PAGEREF _Toc11916298 h 22 HYPERLINK l _Toc11916299 3.1.3 前端摄像机选型(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PAGEREF _Toc11916299 h 26 HYPERLINK l _Toc11916300 3.2 传输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00 h 31 HYPERLINK l _Toc11916301 3.2.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
9、oc11916301 h 32 HYPERLINK l _Toc11916302 3.2.2 网络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02 h 33 HYPERLINK l _Toc11916303 3.3 存储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03 h 37 HYPERLINK l _Toc11916304 3.3.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04 h 37 HYPERLINK l _Toc11916305 3.3.2 存储模式对比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05 h 38 HYPERLINK l _Toc11916306 3.3.3 存
10、储设备选型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06 h 39 HYPERLINK l _Toc11916307 3.3.4 IP SAN存储系统(可选) PAGEREF _Toc11916307 h 41 HYPERLINK l _Toc11916308 3.3.5 云存储系统(可选) PAGEREF _Toc11916308 h 42 HYPERLINK l _Toc11916309 3.3.6 存储清单配置 PAGEREF _Toc11916309 h 45 HYPERLINK l _Toc11916310 3.4 显示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10 h 46 HYP
11、ERLINK l _Toc11916311 3.4.1 LED显示屏 PAGEREF _Toc11916311 h 46 HYPERLINK l _Toc11916312 3.4.2 LCD液晶拼接屏 PAGEREF _Toc11916312 h 48 HYPERLINK l _Toc11916313 3.4.3 分控管理 PAGEREF _Toc11916313 h 49 HYPERLINK l _Toc11916314 3.4.4 视频解码器选型 PAGEREF _Toc11916314 h 49 HYPERLINK l _Toc11916315 3.4.5 视频解码器特点 PAGEREF
12、 _Toc11916315 h 50 HYPERLINK l _Toc11916316 3.5 平台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16 h 52 HYPERLINK l _Toc11916317 3.5.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17 h 52 HYPERLINK l _Toc11916318 3.5.2 基础监控业务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18 h 55 HYPERLINK l _Toc11916319 3.5.3 消安一体化报警联动 PAGEREF _Toc11916319 h 61 HYPERLINK l _Toc11916320 3
13、.5.4 特色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20 h 65 HYPERLINK l _Toc11916321 第四章 深度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21 h 73 HYPERLINK l _Toc11916322 4.1 外来人员管理 PAGEREF _Toc11916322 h 73 HYPERLINK l _Toc11916323 4.1.1 访客录入 PAGEREF _Toc11916323 h 73 HYPERLINK l _Toc11916324 4.1.2 权限管理 PAGEREF _Toc11916324 h 74 HYPERLINK
14、l _Toc11916325 4.1.3 访客记录查询 PAGEREF _Toc11916325 h 75 HYPERLINK l _Toc11916326 4.2 特殊人员管理 PAGEREF _Toc11916326 h 75 HYPERLINK l _Toc11916327 4.3 内部人员管理 PAGEREF _Toc11916327 h 76 HYPERLINK l _Toc11916328 4.3.1 人脸门禁系统 PAGEREF _Toc11916328 h 76 HYPERLINK l _Toc11916329 4.3.2 人脸考勤系统 PAGEREF _Toc11916329
15、 h 78 HYPERLINK l _Toc11916330 4.4 人脸会议签到 PAGEREF _Toc11916330 h 81 HYPERLINK l _Toc11916331 4.4.1 工作原理 PAGEREF _Toc11916331 h 81 HYPERLINK l _Toc11916332 4.4.2 功能介绍 PAGEREF _Toc11916332 h 82 HYPERLINK l _Toc11916333 4.5 人员轨迹呈现 PAGEREF _Toc11916333 h 84 HYPERLINK l _Toc11916334 第五章 深度智能行为分析系统设计 PAGE
16、REF _Toc11916334 h 85 HYPERLINK l _Toc11916335 5.1 拌线入侵 PAGEREF _Toc11916335 h 85 HYPERLINK l _Toc11916336 5.2 禁区防范 PAGEREF _Toc11916336 h 85 HYPERLINK l _Toc11916337 5.3 离岗检测 PAGEREF _Toc11916337 h 86 HYPERLINK l _Toc11916338 5.4 物品遗留 PAGEREF _Toc11916338 h 86 HYPERLINK l _Toc11916339 5.5 物品移除 PAGE
17、REF _Toc11916339 h 87 HYPERLINK l _Toc11916340 第六章 智慧车辆管理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40 h 88 HYPERLINK l _Toc11916341 6.1 车辆管理概述 PAGEREF _Toc11916341 h 88 HYPERLINK l _Toc11916342 6.2 出入口控制收费系统 PAGEREF _Toc11916342 h 88 HYPERLINK l _Toc11916343 6.2.1 设计思想 PAGEREF _Toc11916343 h 89 HYPERLINK l _Toc1191634
18、4 6.2.2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11916344 h 89 HYPERLINK l _Toc11916345 6.2.3 应用流程 PAGEREF _Toc11916345 h 91 HYPERLINK l _Toc11916346 6.2.4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46 h 93 HYPERLINK l _Toc11916347 6.3 违章停车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11916347 h 101 HYPERLINK l _Toc11916348 6.3.1 设计思想 PAGEREF _Toc11916348 h 102 HYPERLINK
19、 l _Toc11916349 6.3.2 实现方式 PAGEREF _Toc11916349 h 102 HYPERLINK l _Toc11916350 6.3.3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11916350 h 103 HYPERLINK l _Toc11916351 6.3.4 系统工作原理 PAGEREF _Toc11916351 h 106 HYPERLINK l _Toc11916352 6.4 超速抓拍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11916352 h 110 HYPERLINK l _Toc11916353 6.4.1 设计思想 PAGEREF _Toc11916
20、353 h 110 HYPERLINK l _Toc11916354 6.4.2 实现方式 PAGEREF _Toc11916354 h 110 HYPERLINK l _Toc11916355 6.4.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55 h 113 HYPERLINK l _Toc11916356 6.5 停车场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11916356 h 116 HYPERLINK l _Toc11916357 6.5.1 系统构架 PAGEREF _Toc11916357 h 116 HYPERLINK l _Toc11916358 6.5.2 系统描述 P
21、AGEREF _Toc11916358 h 117 HYPERLINK l _Toc11916359 6.5.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59 h 121 HYPERLINK l _Toc11916360 第七章 可视化指挥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60 h 136 HYPERLINK l _Toc11916361 7.1 AR可视化指挥系统(可选) PAGEREF _Toc11916361 h 136 HYPERLINK l _Toc11916362 7.1.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62 h 136 HYPERLINK l
22、_Toc11916363 7.1.2 系统业务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63 h 137 HYPERLINK l _Toc11916364 7.2 三维实景指挥系统(可选) PAGEREF _Toc11916364 h 139 HYPERLINK l _Toc11916365 7.2.1 概述 PAGEREF _Toc11916365 h 139 HYPERLINK l _Toc11916366 7.2.2 核心技术 PAGEREF _Toc11916366 h 139 HYPERLINK l _Toc11916367 7.2.3 系统架构 PAGEREF _Toc119163
23、67 h 140 HYPERLINK l _Toc11916368 7.2.4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68 h 141 HYPERLINK l _Toc11916369 第八章 大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69 h 159 HYPERLINK l _Toc11916370 8.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70 h 159 HYPERLINK l _Toc11916371 8.2 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11916371 h 159 HYPERLINK l _Toc11916372 8.3 业务功能 PAGERE
24、F _Toc11916372 h 160 HYPERLINK l _Toc11916373 8.3.1 结构化信息检索 PAGEREF _Toc11916373 h 160 HYPERLINK l _Toc11916374 8.3.2 以图搜图 PAGEREF _Toc11916374 h 162 HYPERLINK l _Toc11916375 8.3.3 频次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75 h 164 HYPERLINK l _Toc11916376 8.3.4 轨迹碰撞 PAGEREF _Toc11916376 h 165 HYPERLINK l _Toc11916377
25、 第九章 安全管控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77 h 166 HYPERLINK l _Toc11916378 9.1 安全准入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78 h 166 HYPERLINK l _Toc11916379 9.1.1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916379 h 166 HYPERLINK l _Toc11916380 9.1.2 安全防护策略 PAGEREF _Toc11916380 h 168 HYPERLINK l _Toc11916381 9.1.3 用户价值 PAGEREF _Toc11916381 h 171 HYP
26、ERLINK l _Toc11916382 9.2 轻加密方案设计 PAGEREF _Toc11916382 h 172 HYPERLINK l _Toc11916383 9.2.1 概述 PAGEREF _Toc11916383 h 172 HYPERLINK l _Toc11916384 9.2.2 技术原理 PAGEREF _Toc11916384 h 172 HYPERLINK l _Toc11916385 9.2.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85 h 174 HYPERLINK l _Toc11916386 第十章 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
27、916386 h 177 HYPERLINK l _Toc11916387 10.1 概述 PAGEREF _Toc11916387 h 177 HYPERLINK l _Toc11916388 10.2 运维管理功能 PAGEREF _Toc11916388 h 178 HYPERLINK l _Toc11916389 10.2.1 摄像机运维 PAGEREF _Toc11916389 h 178 HYPERLINK l _Toc11916390 10.2.2 云存储运维(可选) PAGEREF _Toc11916390 h 185 HYPERLINK l _Toc11916391 10.2
28、.3 资产管理运维 PAGEREF _Toc11916391 h 186 HYPERLINK l _Toc11916392 10.2.4 系统运维 PAGEREF _Toc11916392 h 189项目概述园区格局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工业4.0(德国)、工业互联网(美国)、制造2025(中国)的提出,企业生产园区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出的同时,企业关于智慧化安防的意识也不断提高。建设一套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安防系统已经成为市场普遍的呼声。传统安防面临的不足与挑战目前,大多数园区都有一定的安防建设,如基本的视频、录像、报警等,满足了园区安防的基本需求,但是同时也面临着
29、一些不足和挑战,例如信息孤岛、智能化不够、设备多样化、大数据检索困难、设备维护难、系统稳定性低等,这些制约了系统的扩建、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整合,从而限制了园区防控体系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安全视频监控图像看不清,看不全,品牌混乱,进行联网困难;存储设备不够稳定,经常导致录像丢失,无证可查;海量数据存储,检索缓慢,查询效率低下;效率低车辆出入口主要以刷卡放行的形式,高峰期易造成拥堵,且园区内部存在乱停、乱开等禁止行为;门禁使用刷卡开门,无法保证人卡一致,存在代刷、盗刷问题;报警系统误报率高,报警产生后,无法进行确认和处理;效果差系统平台主要针对视频监控为主,缺乏对各子系统
30、的统一整合管理。实现安防管理业务单一,且智能识别准确率低下,实际应用效果很差。园区安防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传统安防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园区安防发展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更安全安全是所有工作、生产的前提和必要保障。在高清监控全面覆盖的前提下,未来的园区安防系统除了要求园区内部复杂的人员、车辆进行全面管控,还要对安全事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跟踪和保障。更高效集中统一是减负提效的必经之路。众多的品牌,众多的子系统,众多的操作客户端,众多的数据信息,如何做到最大化的利旧、整合以及数据的统一展示,是传统安防升级到智慧安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节能减负提效的重要手段。更智能智能让安防变得更加简单化
31、和人性化。AI时代的来临,让基于视频和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算法为安防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精准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智慧安防将更大程度上的解放过去投入在人防、物防上面的人力和物力。,需求分析权衡传统安防的弊端和未来安防的发展趋势,本项目根据园区用户的实际管理需求,计划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一套安全、智能、高效的园区安防管理系统。具体需求如下:平台集成化众多的设备品牌需要统一标准接入,做到利旧。众多的子系统需要进行集成联动,多重保障。众多的客户端需要统一界面操作,简化流程。众多的数据信息需要统一门户呈现,更加直观。数据可视化视频监控要实时显示,抓拍图片要及时推送,体现视频监控最大的价值实时预警;指挥调
32、度使用的地图要显示的够大,从而能够进行细节查看;运维的数据要统一界面展示。管控全面化复杂的人员需要明确身份,进行区域或通道的权限划分;拥堵的车辆需要及时疏导,规范停车和行驶;重要的事件要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归档和追溯。形成园区人员、车辆、事件的全面管控。覆盖高清化园区内外要实现安防设备的全覆盖,同时要保证其中视频图像的高清。安防产品要符合各类场景的使用需求,做到立体化安防,全面无死角。指挥简易化一旦发生报警事件,报警信号要通过丰富的联动及时反馈给值班人员或者系统自动处理,值班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或者协调专人去现场处理。建设智能化运用AI、物联网、AR等新兴技术,进行安防的辅助
33、建设,能够帮助客户更加轻松、更加直观、更加准确的了解相关情况。 建设思路根据上面的智慧园区建设的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与之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套平台本次系统平台建设,以可视化报警平台为基础,建设一套消安一体化综合集成平台,横向集成原本独立运行、信息屏蔽的报警、门禁、消防等诸多系统。解决各系统相互孤立,业务无法联动,功能无法集成等问题,从而为应急处置提供最为直观的视频信息,并根据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最佳的处置,构建智慧园区综合安防新高度。两个中心建设以事件为核心的应急作战指挥中心以及以数据管理为核心的数据呈现中心,实现事件管理与数据管理的双中心可视化运行。三类管控针对人员、车辆、事件
34、三类管控对象,依托高清、智能AI、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对人员的智能管理、车辆的智慧管控、事件的有效处置。四道防线整个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可以分为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周界、主要出入口。周界主要采用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以及智能行为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当入侵探测感知源,检测到非法进入时,摄像机联动录像,指挥中心报警预案处置。主入口采用高清智能枪球联动摄像机、人脸识别摄像机、车辆识别摄像机以及人脸识通道等设备,实现对该区域的监控及对进出车辆的车牌识别存档、进出人员的黑名单布控告警、内部人员的白名单放行。第二道防线:园区道路、主要路口、开阔地等公共区域。该部分区域主要采用全景摄像机、高速球型摄像机、人
35、脸抓拍识别系统、车辆违停抓拍、测速抓拍系统,来实现对区域内的人员车辆的管理。第三道防线:办公楼、车间、员工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物出入口。在建筑物入口的安装宽动态摄像机、人脸识别抓拍摄像机、人脸识别速通门以及人脸门禁等设备,实现对进出人员的管理、过人记录留存。第四道防线:建筑物内部。安装在楼梯通道等位置低照度摄像机,安装在电梯轿厢的电梯专用摄像机,安装在地下室红外枪式摄像机以及室内半球摄像机等不同类型的摄像机来实现相应区域内的监控。在财务室、研发室、领导办公室、访客接待室等敏感部位安装轻加密摄像机。在办公室、机房等门口安装人脸门禁、指纹锁等设备。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的智慧管控。四大业务通过告警、研判、
36、指挥、运维这四大平台业务,可以实现对重大事件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全程跟踪,有效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以及更进一步严重化。告警:平台可以自主设置报警预案,兼容接入各种报警信号源,通过平台自带丰富的联动动作,实现报警信号能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或自动处理。做到事前的预防。研判:根据对过往人员、车辆的结构化信息检索,可以实现通过细小线索快速锁定查找对象的功能;根据人员、车辆出现次数、轨迹的碰撞,也可以帮助值班人员发现潜藏的安全隐患。做到事中的线索研判。指挥:通过集成性平台客户端,值班人员可以快速知晓目前园区内的一切状况,一旦事情发生后可以通过集成平台进行远程呼叫、开关门、声光警示等动作,同时可以通过移动
37、APP快速调度附近人员去现场查看处理。做到事中的及时处理。运维:实时监测系统中各项参数,包括摄像机的在线状况、图像质量、录像完整度、告警事件、网络流量、资产管理、风险评估等。主动记录系统运行中发生的一切动作,同时支持手动录入重大事件(可编辑文字、上传图片、视频等附件),做到事后的有源可溯,有记可查五大支撑运用AI、AR、大数据、云存储、安全管控等时下的一些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对传统安防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武装,完成智能化建设。AI:基于图片和视频的深度学习算法,让人脸的识别、抓拍和比对,以及行为分析等技术的准确率大大提高。AR:通过利用地图标签标注技术,将人眼无法感知的资源以标签的方式叠加到高点实
38、况画面中,相比实况能获得更多信息反馈与临场感,让指挥更高效、更精确。大数据:将人员、车辆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存储,这些结构化信息可以用于智能分析中的识别和比对,从而达到目标对象的快速检索。还可以用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来进行时间研判。云存储:将存储资源进行池化,保证高速读取和写入的同时,提高可靠和稳定性,做到数据一秒不丢,重建秒级恢复。安全管控:作为安防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全面安全防护系统的厂家,本着进不来、黑不掉、看不了、拿不走、逃不掉的五个安全原则,时刻保护客户的数据、网络、应用、资产等维度的全面安全。建设原则为了达到国内领先的目标,该系统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系统的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
39、扩展性的原则。合理性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从设备配置到系统构成的合理性,系统设计根据实际状况和建设治安防控系统的具体要求,充分满足用户在使用中的各项功能要求。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使用以及与已建成系统集成的顺利进行,本系统的建设需要提供开放的软件接口,提供底层的API,从而为将来开发出实用而简易的集成软件,完成系统集成打好基础。先进性原则 当前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使得系统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充分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而且还必须考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在系统中不断溶入新技术,使系统始终充满活力,始终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对所有设备和相应软件的设计中,应该选用国际先进的视频监控
40、设备和系统,从而既保持传统监控系统图像质量高的特点,同时能够彻底解决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实用性原则 系统的建设应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系统功能必须满足监、控、存、查、管、用的基本要求,硬件和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图像清晰;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和通信协议,使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能互联互控,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原则 保证安防监控系统安全、正确地完成相应功能,保证系统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恢复性,系统的不稳定因素要从硬件、软件系统协同运行中给予充分的防止。如有发生也应做到可即时地恢复,所有产品均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明和权威机构的质
41、量认证。本系统的规模无论在网络、系统平台,还是在系统应用方面都具有相当的规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是主要性能之一。保证对系统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系统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端系统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数字编解码系统的可靠性视频存储系统的可靠性管理服务器的可靠性网络系统的可靠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以下容错办法:后备电源系统主要设备的备品、备件RAID 5容错机制硬盘MTBF10 万小时图像数据远程复制技术可扩展性原则 可扩展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系统横向和纵向的扩展能力上。在系统横向扩展方面,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满足当前视频监控需求的基础上,应该非常方便的扩展容量,可方便实现
42、更大容量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纵向扩展方面,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的软硬件接口,用户可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功能开发(如图像智能分析等)。随着系统以后的扩展,用户容量将会不断扩大,新的业务功能的要求将会层出不穷。这要求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所以在系统建设的初期,首先立足于近期的应用需求进行系统配置,而以系统的可扩展性来保证今后510年内的发展需求。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选用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各个子系统的设计模块化,使系统可以通过模块堆叠的方式进行扩展;各部分、各小系统的接口规范化,从而使软、硬件能够平滑升级或更新,网络节点的增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不大。系统的可扩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43、系统的可扩展性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数据库系统的可扩展性智能分析系统的可扩展性外围设备的可扩展性应用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保密性原则 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是系统建设中一个优先考虑的关键,所以整个系统数据要充分安全,要严格实行操作按级管理,对关键数据实施特殊保护,各种操作要做好记录,便于查找。图像传输网络的建设需符合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由于本系统涉及到对楼宇内的实时监控、数据传输量大及使用人员多,故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在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时,除应考虑各种外界干扰外,还需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保密措施。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从以下方
44、面加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数字图像网络借助于单位数据专网,因此不允许与其他非内部专网进行物理链接。同时设置安全管理设备对内部数据进行保护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操作系统级的安全规范必须满足国际C2级标准,可以保证不被身份不明的黑客所攻击。数据库的超级用户帐号即密码由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设定,数据库的一般用户帐号和权限由数据库超级用户(数据库管理员)设定。系统维护人员可随时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所有的操作人员进入系统前均应登录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并通过权限管理服务器认证,核对准确后方可进入系统。所有的操作人员均应规定相应的级别及权限,任何越权的操作必须被拒绝。所有的操作、错误均应
45、有日志记录,并可以根据工号或操作查询。除了用户管理的基本资料外,工作人员不得对用户的其它资料和数据进行更改和操作,除非有用户指定授权人的授权。建设依据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道路交通安全违
46、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
47、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0)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规定(YD/T5015-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48-2007);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及施工验收规范(YD
48、/T 5138-2005);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AQ 9003-2008)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AQ 9003.3-2008)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规范(DB64/T 880-20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集成平台测评规范(GB/T 25483-2010)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指南(GB/T 26327-2010)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GB/T 26335-2010)企业现场管理准则(GB/T 29590-2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49、T 50087-2013)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 总则(JB/T 8514.1-199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系统总体设计目前,整个安防监控行业已经进入了网络监控的时代,联网监控需求的快速增长,对监控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园区内部监控范围不断扩大,海量的视频存储需求不断增加,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和灵活时,由于普通监控厂商无法从网络监控的整体架构角度对所有网络监控的组件进行优化,只能依靠上层软件被动的去整合异构非标的硬件、不同厂商存储、网络等,系统设计已经存在一些不可逾越的瓶颈。因此,才会出现依靠流媒体服务器、网络转存服务器、设备代理服务器等组件来实现不同异构设备之间的
50、媒体处理和信令处理,当面对海量多媒体信息管理存储的需求,这些设备的集群、负载均衡、故障倒换等可靠性设计以及其整体架构的性能瓶颈已经成为阻碍园区安防监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次智慧园区安防监控系统设计采用科技IMOS(IP Multimedia Operation System-IP多媒体操作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IMOS本质上是一个通用的支撑多媒体综合监控、会议通信、语音通信、信息发布应用的中间件平台,即可以支撑科技管理平台组件也可以支撑科技的多媒体编解码终端设备和多媒体应用存储设备,IMOS基于联网监控需求对整个园区安防监控系统的所有组件进行融合优化,满足园区安防监控系统的全局看、控
51、、存、管、用业务需求,它的出现能够解决当前园区安防监控系统不可逾越的瓶颈,满足多媒体融合应用的需求,同时更好的支持合作伙伴面对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应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思路,针对园区使用需求,集成各个安防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门禁、报警、巡更、考勤、停车、对讲、广播、发布等各个系统,同时实现各个系统的联动;在基础建设的基础上,运用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智慧升级,提效减负;还能对接园区内部的其他平台,做到整体运维,比如:消防、电力、环控等过去独立的系统;最终综上所述可以融入园区自身的业务平台,变成日常工作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体架构设计如下:图 SEQ 图
52、* ARABIC 1智慧园区综合安防系统架构图系统设备组网拓扑图如下:图 SEQ 图 * ARABIC 2设备组网拓扑图建设内容结合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本次系统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配置高清网络半球、枪机、球机、全景摄像机等多种网络设备,实现对园区监控前端布点的全面覆盖。利用网线、光纤、无线等多种连接模式,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基于块存储的存储系统,可以实现录像一秒不丢,秒级回放等功能。同时提供多样的显示屏幕,供客户按照使用场景的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最终在监控平台实现统一、便捷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管理系统建设人员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各个基于人脸识别进行建设的子系统组成的
53、,其中主要包含访客管理、特殊人员布控告警管理、人脸门禁、考勤管理、人员身份分析研判以及人员定位、轨迹查询等。行为分析系统建设通过基于对视频的智能分析,从而对人员的各种行为进行记录和预警。主要包括:离岗检测、区域/拌线入侵、物品遗留/移除等。车辆管理系统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得到了大量的普及。众多车辆频繁的进出,给园区管理带来了压力。为了保证车辆出入口的通畅,维护园区内部道路行车、停车的良好秩序,建设一套完整的园区车辆管理系统,其中涉及车辆出入口的控制、道路测速和违章停车、停车场管理等系统,实现车辆的全面、智慧管理。地图系统的建设为了方便设备信息的直观展示以及远程指挥调度的方便性,需要
54、建设一个可以集成各种设备,且能够实现指挥调度业务的地图。安全管控系统建设基于“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目标,本次系统建设计划建设安全管控系统,包括视频图像加密、安全准入以及终端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系统建设为保障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资产信息可查,监控图像可以检测,维护工作可以考察,设备安全可控,监控系统在平台侧需要建设视频监控运维管理系统。视频监控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后可整合监控系统全网设备资产,进行分类运维统计,流程式维修引导,保障视频监控系统的业务质量,实时监测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大程度提高了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和效率。本次建设运维管理系统,集设备管理、故障管理、资产管理、网络管理、视频诊
55、断、录像巡检等诸多功能于一身。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设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前端、传输、存储、解码显示、管理应用平台等几个部分组成。视频前端系统:前端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本方案配置高清网络枪机、球机、半球、枪球联动摄像机、四目全景摄像机等网络设备,按照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可直接接入网络并进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负责将前端的视频数据传输到后端系统。视频存储系统:视频存储系统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存储,本方案配置专用视频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存储。解码显示:完成视频的解码、拼接、上墙控制,本方案配置视频综合平台实现对前端所有种类视频信号的接入,完成视频信号以多种显示模
56、式的输出。屏幕接收视频综合平台输出的视频信号,完成视频信号的完美呈现。视频信息管理应用平台:负责对视频资源、存储资源、用户等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用户可通过应用平台进行视频预览、回放。前端设计需求分析全天候监控功能:通过安装的全天候监控设备,全天候7*24小时成像,实时监控周界、出入口、主要道路、停车场、办公重要场所、食堂等区域安全状况。高清成像功能: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摄像机,室外的主要路口、开阔区域部署高清快速球型摄像机,利用高清成像技术对区域内实施监控,有利于记录车辆、人员面部等细部特征。昼夜成像功能:方案中涉及到摄像机部分采用红外模式的摄像机,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彩色模式非常适合天气晴朗、能见
57、度良好的状况下对监视范围内的观察监视识别;红外模式则具有优良的夜视性能和较高的视频分辨率,对于照度很低甚至0LUX照度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前端设备控制功能:可手动/自动控制镜头的变倍、聚焦等操作,实现对目标细致观察和抓拍的需要;对于室外前端设备,还可远程除雪、灯光等辅助功能场景点位设计根据园区所具有的场景,结合实际使用的功能需求,将园区四道防线具体部署的设备罗列如下:第一道防线(周界、出入口)周界作为划分园区内外区域的一个重要位置,需要实现白天加黑夜的7X24小时的全时监控,保证图像全天的清晰性。此处计划部署超星光枪型摄像:在黑夜光照亮很低的情况下,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度。 图 SE
58、Q 图 * ARABIC 3非星光和超星光摄像机效果对比超星光相机大门出入口是整个园区安全防范重要的区域,需在每个门口设置监控点,并且要求监控点要看清楚进出车辆的车牌和人员的样貌,为园区的管理提供事实依据。此处计划部署枪球联动一体化摄像机:枪机监控整个场景,满足系统无盲区的要求;球机满足监控系统灵活性要求,自动跟踪进入区域目标,并进行机、非、人结构化信息提取。 图 SEQ 图 * ARABIC 4 枪球联动:全景监控+细节放大跟踪第二道防线(室外公共区域)室外公共区域是指进入园区大门之后,和进入建筑物之前的那片区域,主要包括:路口、道路、开阔地、高点等区域。路口需要清晰地看清近点路口的图像,还
59、需要能够实时跟踪监控远端的图像。此处计划部署全光谱球,在夜间监控区域50米内采用白光补光,保证画面的清晰和色彩;对于50米至150米之间,白光补光无法到达,肉眼看不清的区域,进行变倍放大,同时改为红外不光,保证成像清晰。 图 SEQ 图 * ARABIC 5 全光谱球机的白光、红外效果道路上过往的车辆,在夜间时会开启车灯,强光会对监控产生影响。此处设计部署具备强光抑制的枪型摄像机,不拍强光影响,能够清晰的捕捉车牌和车内的图像。 图 SEQ 图 * ARABIC 6 道路强光抑制效果开阔地通常很难立杆布点,但却要求大场景的监控。此处计划部署4K全景拼接摄像机:四个1080P的镜头对180的场景进
60、行无缝拼接,实现4K高清的全局监控,同时减少多个布点的需求。图 SEQ 图 * ARABIC 7 4K全景拼接效果高点是对园区进行整体把控的最佳位置。此处计划部署44倍球机:保持大场景高清监控的同时,能够360旋转、44倍变倍,快速的对园区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细节的监控和跟踪。第三道防线(建筑出入口)建筑出入口是进入工作生产区域的闭经之路,为了加强对进出人员的管理,需在各楼门口区域设置监控点,考虑到要求能看清楚进出人员的样貌,本区域有全天候工作的要求。由于该区域光线反差比较大,普通摄像机很难看清进出人员的面部细节。因此,需要选用支持宽动态的高清红外摄像机。 图 SEQ 图 * ARABIC 8 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画买卖加工合同2篇
- 2025年心理科心理咨询辅导知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血液内科贫血病因诊断策略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度外科学住院医师真题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处理流程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法医学尸体解剖与法医检验流程考核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木材供货合同与木材采购合同2篇
- 坚果果蔬籽加工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AI产品经理需求分析面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多模态算法研究员噪声处理面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班会
- 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课件
- 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指南
- 食品存储和保鲜技巧
- 《现代服务业》课件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 腾讯基干领导力素质模型V4.0-最后版本
- 河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任务分解表
- 知识表示与处理(人工智能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八德教育核心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