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_第1页
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_第2页
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_第3页
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_第4页
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d.wd16/17.wd目 录TOC o 1-3 h z uHYPERLINK l _Toc295759926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 PAGEREF _Toc295759926 h 3HYPERLINK l _Toc2957599271.1概述 PAGEREF _Toc295759927 h 3HYPERLINK l _Toc2957599281.2已有测绘资料的分析利用 PAGEREF _Toc295759928 h 4HYPERLINK l _Toc2957599291.3 坐标系和投影面选择 PAGEREF _Toc295759929 h 5HYPERLINK l _Toc29575

2、99301.4 GPS控制网的布设 PAGEREF _Toc295759930 h 5HYPERLINK l _Toc2957599311.5近井点点位的选取 PAGEREF _Toc295759931 h 6HYPERLINK l _Toc2957599321.6技术标准 PAGEREF _Toc295759932 h 9HYPERLINK l _Toc2957599331.7平面控制网 PAGEREF _Toc295759933 h 11HYPERLINK l _Toc2957599341.8高程控制网 PAGEREF _Toc295759934 h 13HYPERLINK l _Toc2

3、957599351.9数据处理 PAGEREF _Toc295759935 h 16矿山近井点建设技术研究1.1概述在全国范围内都布设了国家一、二等三角网和水准网,在矿区范围内也有国家一、二等三角点和水准点。但是,这些点的密度很小,远远不能满足矿区测量的需要。通常进展的矿区控制测量就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网和水准网的根基上布设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或高精度的光电测距导线作为矿区的平面控制,布设矿区三、四等水准网作为矿区的高程控制。为了满足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需要,建设矿井上、下统一坐标系统,还需在矿井工业广场井筒附近布设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井点和井口水准基点。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4、,为了井口位置和工业广场建筑物的标定,井上、下联系测量,井口之间贯穿测量等,首先需在井口附近地面上建设近井点。高质量的近井点,应是既满足工程施工标定对近井点点位精度的要求又能使观测工作量例如野外观测时所花时间和费用最小,即成本最低的近井点,这种近井点,称为最优点。建设最优近井点,可通过优化设计来实现。它包括最正确点位图形设计和最正确观测权设计。本文只阐述矿区近井点图形最正确设计,并就矿区常用的几种近井点推证了最正确图形、最正确点位精度、非最正确点位精度以及它们之间变化情况。考虑到矿区在长期矿井建设及开采过程中,近井点点面遭到破坏,因此近井点应该设立在有利于长期保存的位置,以满足将来的需要。近井

5、点点位依据工业广场设计图,尽可能悬在不影响工广建设,易于保存、同时状况良好的地方,具体位置由矿方决定。近井点大致高程需要与工广设计高程相近,做到不影响生产、易于保存和利用。由于GPS测量的特殊性,为了保证GPS测量的精度,点位选择还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本文以万福煤矿测区为例阐述矿山近井点测设的方法及相关问题。1.2已有测绘资料的分析利用测区附近有四个三等三角点,分为:郭庄、王水坑西、张庄、后牛楼,是泰安中煤物测队于1987年10月-1988年8月,在改造后的菏泽二等网根基上施测的,称为“巨野三等三角网,采用1954坐标系,三个点保存完好,距离矿区大约为4公里、2公里和7公里,本次测量拟采用其

6、作为近井点的起算数据。上述三等点的高程是泰安中煤物测队于1990年在国家二、三等水准点的根基上不设的四等水准点,采用1956黄河高程系,水准网的高程中误差为0.0192m。选用国家二、三等水准点作为本次测量的高程起算数据。数据见表1.1 表1.1坐标数据 点号点名XmYm高程m备注1郭庄7614.8588354.00342.774柱石面真高2王水坑西2453.8826777.14144.647柱石面真高3张庄2277.2182629.44741.941柱石面真高本次测量前要求对起算数据进展检核,具体检核方案如下:1在郭庄、王水坑西、张庄按照D级GPS点观测标准要求进展静态GPS测量,获得其同步

7、观测数据。2利用GPS随即软件进展数据处理,分析其精度,进展互相推求解算,分析其成果精度。3如果有必要,联测董官屯镇、柳林镇、大谢集镇和董楼C级GPS点80系中的局部点进展坐标转换好精度分析或通过中煤物测队获取更多矿区附近高等级控制点。1.3 坐标系和投影面选择根据万福煤矿的要求,平面控制测量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 根本几何参数为:长半轴a=6378245m短半轴b=6356755.2882m扁率a=1/298.3第一偏心率平方1=0.00669438499959第二偏心率平方 2=0.0067395081947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1.4GPS控制网的布设近

8、年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开展,GPS相对定位精度在几十千米的范围内可以到达1/1000000-1/10000,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二、三等网的精度要求。GPS网的网形在很大程度上与使用接收机的数量和作业方式有关。目前,在地铁及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首级网的布设很多都是采用了GPS网。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一般经过以下过程:首先根据建设控制网的目的、要求和控制范围,经过图规划也野外选点,确定控制网的图形并决定参考基准起始点;根据测量仪器条件拟定观测纲要观测方法和观测值的预期精度;根据观测所需的人力、物力进展成本预算;根据控制网图形和观测精度进展目标成果的精度估算和分析,并与预定的要求进展对比,作必要的方案修正

9、,以上称为控制网的设计工作。然后是付诸实施,埋设标志,建设观测墩、台和观测标志,按预定纲要进展观测,按观测数据评定观测精度。最后进展成果处理、平差计算,平差值及目标成果的精度评定。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控制网的质量是控制网设计的核心和宗旨。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控制网的质量好坏,不仅却取决于工程的性质和要求,而且取决于标准制定的合理与否。因此,标准的制定对控制网的设计非常重要。而这个标准就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又称为质量指标或质量准那么。通常,我们用一些数值指标来描述控制网质量的好坏。根据对控制网的要求不同,一般有以下4个方面的质量指标:1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2可靠性,发现

10、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3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4经济,建网费用。1.5近井点点位的选取近井点点位依据工业广场设计图,尽可能在不影响工厂建设,易于保存、同时情况良好的地方,具体位置由矿方决定。另外,工厂设计高程约为44.5m,近井点大致高程需与该设计高程相应,做到不影响生产、易于保存和利用。由于GPS测量的特殊性,为保证GPS测量的精度,点位选择还需遵循以下的技术要求。1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当近井点必须设置于井口附近工业厂房顶上时,需保证观测时不受机械震动的影响和便于向井口敷设导线。2每个井口附近需设置一个近井点和两个高程基点。

11、近井点和连测导线点即近井点至定向连接点或斜井、平哃口之间的导线点据可作为高程基点用。3近井点至定向连接点或斜井、平哃口的导线点之间的连测导线边数需不超过3个。4多井口矿的近井点应统一规划,合理布置,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控制网中的一条边或力求间隔的边数最少。5近井点和井口高程基点表示的埋设深度在无冻土地区应不小于0.6m,在冻土地区盘石顶面与冻结先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0.3m。6为使近井点和井口高程基点免受损坏,在点的周围应设置保护桩和栅栏或刺线。在标石上方宜堆放高度不小于0.5m的碎石。7在实地选点前,应收集有关布网任务与测区资料,

12、包括1:10000地形图,已有的控制点、站的资料;并充分熟悉测区的情况。8点位均选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9点位目标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内障碍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10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防止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11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承受的物体,并尽量避开了大面积反射墙。12所选点形成的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的连接。13交通方便,有利于水准、加密等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连测边的连接。14近井点的选择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根基上应尽量选

13、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根据以上技术要求和万福煤矿的需要,选择6个点作为近井点,如图1-1所示,点位设计坐标如表1.2。另外,在工广区之外埋设3-4个近井点,以便备用和长期保存。 表1.2 近井点分布表点名坐标X坐标Y备注W-11167.595925.58W-20971.085946.64W-30967.126355.32W-40666.096354.67W-50662.825985.28W-60528.756000.99图1.1 近井点分布由于GPS观测站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所以选点工作较常规测量要简便的多。因为GPS点点位的选择,对GPS观测工作的顺利进展并得到可靠地成果有重要影响,所以,应根据

14、测量任务的目的和测区范围、精度和密度的要求等,从分收集和了解测区的地理情况及原有控制点的分布和保存情况,恰当地选取GPS点的点位。在选定GPS点点位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定位周围便于安置天线和GPS接收机。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2定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及微波通道等及高压电线,以免周围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3为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定位周围不应有对电磁波发射强烈的物体。4定位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提高作业效率。5选点时,应考虑便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6点位应选择在地面根基稳固的地方,以便于保存。为了长期保存点位,GPS控制点一般应设置具有

15、中心标志的标石,准确标志点位。GPS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稳固。对于研究三维变形的GPS监测网的点位,更应该建造便于保存的标志,为提高GPS测量精度,可以建造带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1.6技术标准D级GPS网测量作业 根本技术规定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1.3 D级GPS网测量作业 根本技术规定 工程级别卫星高度角1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D154151.6455-15GPS观测所选有效观测卫星与测站组成的几何图形尽可能坚强,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D级网小于或等于10。GPS观测,需事先制定观测方案,统一指挥,做到同时开机,同

16、时关机,观测员应将GPS接收机天线准确置于测点上方,对中误差2mm。保证每个时段观测的有效性,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为校核,两次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量后结果。观测员认真仔细填写GPS测量野外观测手簿,做到填写及时、正确,在作业过程中严禁作业人员离开现场,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技术要求:1在 GPS网设计时,根据 ?煤矿测量规程? 中对矿区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可选择精度为四等或一级的 GPS 网,一般建议选择四等的 GPS网。2布网时应考虑与国家坐标系统统一起来,即联测国家高等级控制点,将国家高等级控制点作为控制网中的点来使用。3在 GPS网的图形设计时宜采用边点混

17、合连接方式,这样既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又能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成本。4选点时应遵守原那么是:远离高压输电线及大面积水域等影响精度的地方,同时考虑 GPS控制点与近井点和井口的水准基点重合,这样可提高井下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及节省成本。5观测时要严格按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标准? 或?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的相关规定进展观测,同时根据设计精度,注意保证足够的观测时间。6在 GPS基线平差中,应先采用无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测量的根基上,在以国家坐标系的一个点和一个基线的方向作为起算数据,平差将 GPS基线向量观测值及其方差阵转换到国家坐标系的二维平

18、面上。7在 GPS网的平差得出大地高后,求解正常高时,可采用 GPS水准高程或者是 GPS三角高程的方法。但根据煤矿应用的实际,笔者建议采用水准测量进展直接测设高程,同时联测至井口附近对矿山建设有用的 GPS控制点上即可。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的根基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等方法测设。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 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井口水准基点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此外近井点和高程水准基点的布设还要满足以下要求: (1) 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2) 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

19、应不超过3条;(3) 高程水准基点应不少于两个近井点可作为高程水准基点。1.7平面控制网用天宝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1ppm*D;GPS控制网按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观测。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作业方法是,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设备分别安置在几个点上,同步观测1-2h,当测站间距离不超过5km时,观测时间可缩短到45min左右。天线安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情况下,天线应尽量利用三角架安置在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直接对中。当点上建有寻常标,在觇标下安置天线应适当延长观测时间。2天线底板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雷雨天气安置天线时,应注意将其底盘接地,以防雷击,在雷雨过境时应暂时关机停测,卸下

20、天线。 观测应本卷须知:1观测组中各接收机的观测员应按观测方案规定的时间作业,确保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2在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联接结无误后,才能接通电源。在接收机预置状态正确时,才可启动接收机。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记录工程,开机后接收机的仪表数据显示正常时,才能进展自测试和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3接收机开场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应使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注意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量、卫星号、各通道噪音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和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天线安置后,应在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

21、的天线高。假设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观测记录。4在一个观测段中,接收机不得关闭并重新启动;不准改变卫星高度角的限值和天线高;观察员应注意防止承受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不得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5经检查所有作业工程均按规定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观测记录由GPS接收机自动形成,并记录在存储介质翅磁卡或记忆卡等上,其内容有:载波相位观测值,相应的GPS时间,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测站初始信息,包括测站点名和点号、时段号、近似坐标、天线高等,测站信息先由观测人员输入接收机。测量手簿是在观测过程中由观测人员填写完整,不得测后补记。在G

22、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中,要保证GPS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有效地发现观测结果中的差粗差,必须将GPS控制网中的独立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是由数条GPS独立边构成的非同步多边形称为非同步闭合环,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但如果要保证GPS控制网的精度,GPS控制网的闭合环中的边数应限制在一定的数目内。这个数目一般根据GPS控制网精度要求和应用的目的性来确定。当对GPS控制网精度要求较高时,建议GPS控制网闭合环中的边数不超过4条-5条,要求精度较低时,闭合环中的边数也不应超过6条-7条。如图1.2,本次近井点平面测量采用静态GPS观测,利用泰安中煤物测队建设的三个巨野三等三角点作为起算

23、数据,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中D级GPS点测量技术规程进展施测,利用4台接收机分8个时段,形成7个同步环和8个异步环、确保有足够的解算、检核数据。图1.2 近井点平面控制网图1.8高程控制网如图1.2,本次近井点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式进展,利用董官屯镇和大谢集镇两个C级GPS点高程为三等作为起算数据,因其高程基准属85基准,特设计水准观测方案如下:1董官屯镇和答谢集镇两个C级GPS点高程改正到黄海高程29mm;2从三等水准点董官屯镇出发,联测四等水准点王水坑西黄海高程进展检核;3继续串联6个近井点;4联测四等水准点郭庄黄海高程进展再次检核;5附合到三等水准点大谢集镇。该方案进展屡

24、次附合与检核,能够满足本次高程控制测量要求。图 1.3 高程控制网?规程?要求井口基点高程应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施测,以满足两相邻井口间进展主要巷道贯穿工程测量的要求。由于两井口间进展主要巷道贯穿时,在Z轴方向即高程的允许偏差M=0.2m,那么其中误差M=0.1m,由于一般要求两井口高程基点相对高程中误差引起贯穿点K在Z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应不超过M/3=0.03m,考虑到两相邻井口高程基点间的测量路线一般为直线并且小于5km,所以在平坦地区应采用四等水准施测。采用S03级laica DNA03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相应铟钢水准尺。施测前,按规程要求进展。符合水准路线或环形闭合差20mm,L为路线长

25、度,单位为km。平差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5mm,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10mm。1水准野外观测设置测站饿要求。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点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展,假设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按下表1.4执行:表1.4四等水准测站视线长度、视线高度要求等级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米前后视距积累差米视线高度仪器类型视距米四等LaicaDNA03503.010.0三丝能读书测站上观测方法和顺序: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仪器自身的全自动读数、存储、校核功能施测。2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a、观测时,须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白色仪器罩;b、转弯除外,每一

26、测站上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尽量接近一条直线;c、一测站上观测时,一般不得两次调焦,仅当视线长度小于10m,且前后视距差小于1m时,可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d、点及近井点任两点间测站数都应为偶数;e、观测过程中作业人员应认真负责,严防尺台被车辆等碰到。水准路线闭合按下表1.5执行: 等级 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平原 山区 四等 20 25注:L为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5mmM=式中:-测段往返测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当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小时,还须按环闭合差W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M=式中:W-

27、水准环闭合差,mm。 F-水准环线周长,km N-水准环数。全中误差M10.0mm1.9数据处理GPS测量的精度标准通常用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来表示,其形式为:=式中: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尺误差系数ppmd相邻点间的距离mm 国家测绘局1992年制定的我国第一部“GPS测量标准将GPS的测量精度分为A-E五等。其中A、B两级一般为国家GPS控制网的标准。我国的国家GPS控制网就按照这一精度标准设计的,其中A级网29个点、B级网有数百个。本次观测采用D级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表 1.6GPS主要技术要求等级A(mm)b(pp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D级101

28、01/45000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小于20mm。基线解算起算点坐标采用不少于30分钟观测时间的定位结果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标。基线解算的数学模型为8km内的基线,采用双差固定解,30km以内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算中选择最优结果,30km以上的基线,可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任何一条基线观测数据剥除率应小于15%。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环全长相对合差的规定如下表1.7:表1.7 技术要求等级限差类型D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6.0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0.0野外数据检核的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均小于或等于/5,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小于

29、或等于/5。或以上两种闭合差D级分别不大于3ppm、5ppm,E级分别不大于6ppm,10ppm。异步环检验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闭合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均符合下式计算规定的限差。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前场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Wx2Wy2Wz2全长闭合差均符合下式的计算规定的限差 :W2式中:n独立闭合环的边数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w=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不超过下式的规定:ds2由于同步观测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展观测,同步解算的基线其误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闭合差限差较严,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解算结果不能满足限差要求。实际上同步观

30、测的基线其同步时间常会有所差异,而导致基线结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观测的同步环中,如果各同步环的同步观测时间有较大差异,这时对同步环闭合差应放宽要求。异步环闭合差的大小,是评价观测成果质量的重要标准。如果Wx或Wy,Wz超过限差规定,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对其中的局部结果进展重测。GPS测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基线解算和GPS网平差。基线数据采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展数据处理求解。基线解算采用消电离层的双差浮点解或加电离层改正的双差整点解,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卫星介质高度角15;电离层模型为standard模型;对流层模型为Hopfield或Computed模型;星历为播送星历;采用L1频率。GPS网的平差计算应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包在WGS-84坐标系下进展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查本次GPS网的内符合精度。同时,为将WGS-84坐标系下的GPS基线观测值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将换到国家1954北京坐标系中,进展三维约束平差。在检查GPS基线、环闭合差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点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展GPS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基线边长以及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