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i在低合金钢中的应用概况_第1页
Cu、Ni在低合金钢中的应用概况_第2页
Cu、Ni在低合金钢中的应用概况_第3页
Cu、Ni在低合金钢中的应用概况_第4页
Cu、Ni在低合金钢中的应用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u、Ni在低合金钢中的应用概况1.1用于低合金钢中的发展历史从本世纪开始,人们就已知道在钢中添加少量Cu即可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19101911年,美国有两家公司开始出售含Cu的钢.1916年,由美国材料试 验协会对260种试验用钢在工 业地带、半田园地带和海洋地带进行了最早的钢 铁材料的大气暴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 Cu和Ni对耐大气腐蚀的显著效果. 1920年,美国钢铁公司开始大规模地研究钢的耐大气腐蚀规律,用3万片试样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4个地区进行了大气暴露试验,发现钢中Cu、P、Ni、Cr 元素适量的组合,可获得优良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并在1933年作为专利和商用 钢在市场上出售.

2、我国耐大气腐蚀钢的发展较晚.1960年前后,武钢利用其铁矿中含Cu,首 先在国内进行了耐大气腐蚀的含Cu钢和含Cu低合金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 后,在1965年,由于全国推广应用低合金钢,根据用户的要求,各钢铁企业相 继重视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并大规模地研究和开发耐大气腐蚀钢.当时,研 究和开发该种的主要特点是:钢中含Ni、Cr,以Cu或P或Cu加P为主.1978 年始,根据用户要求,仿制了国外耐大气腐蚀钢号,采用了 Ni、Cr等合金元素. 1.2我国含Cu、Ni耐大气腐蚀的主要钢种我国含Cu、Ni耐大气腐蚀的主要钢种见表1 1.标化学成分,%公准适轧司用材钢号与厚名度状CSiMnPSCu T

3、iNiCrRE*称实mm态际标1.0W0.0050.06W0.030W0.准冷20.3122.585武 06CuPR轧055钢E实1.0板0.0630.010.20.00327819际0.020.30.022.08830.11845标2.3W050.07W5W5准热 八、0.120.040.30.01512203武 09CuTi轧055钢RE0.010.20.00.02实2.3板4220.075610际0.0180.030.30.00.0312932

4、042标2.5热 八、W000.07W5准0.10.04鞍08CuP6.0轧20.400.500.1200.45钢实板0.010.36.00.095际116300.20.3标WWW冷0.1000.070.04550准2.5鞍 09CuPC轧00505钢rNiB实1.2板0.0910.0际01262442.5W0.10.2W标W0.1000.070.04550准2.5冷武 09CuPC轧00505钢r

5、NiB0.0760.0实2.0板4413149际0.0920.02.5682JP3662热 八、0.20.3标2.0WW武 09CuPC轧500.07550钢准0.10.04rNiB12板505050.02.0实4030.07 0995际0.10 0.0120720505Cu、Ni作为合金元素对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1CuCu是耐大气腐蚀钢中对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最主要的、最普遍使用的合金

6、 元素,在普通碳素钢中单独添加Cu的Cu钢也是最早使用的耐大气腐蚀钢.Cu之所以能在钢中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一般是认为在钢的大气腐蚀过程 中,Cu起着活性阴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钢产生阳极钝化.从而降低 钢的腐蚀速度.另一种则认为Cu在锈层中的富集能够改善锈层的保护性能,从而 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Cu对抵消钢中S的有害作用有着明显的效果,Cu对改善其高S和低S钢的 耐大气腐蚀作用见图1.图1 Cu对高S和低S钢的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可见,含0.051%0.056%S钢的腐蚀量比含0.026%0.035%Cu钢中增加1 倍,当钢加入0.2%0.3%Cu后,两种含S量钢的腐蚀量都下降到同一水

7、平,说 明钢中含S愈高,Cu对降低腐蚀率的相对效果就愈明显.Cu对其它元素(如P、Ni等)复合使用时,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的效果更好.3 和P对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见图2.为了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在低合金 钢中的Cu含量一般规定在0.2%0.5%.图2 Cu和添加P对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NiNi与Cu对钢质量性能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情况下Ni与Cu同时在钢 中存在,Ni也是对耐大气腐蚀性能有效的元素.Ni对耐大气腐蚀性能的作用随其 含量增加而增大.耐大气腐蚀钢中的Ni含量一般都在1.00%以下.Cu、Ni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3.1 Cu低合金钢中添加较多的Cu主要是用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

8、腐蚀性能.当钢中 的Cu含量高于0.6%时,Cu在钢中将达到过饱和状态,通过一定的温度下时效, 析出8 -Cu相,产生沉淀强化,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杨才福等2通过对低 碳HSLA钢力学性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Cu含量对低碳HSLA钢的强韧性有明显影响,Cu含量增加,钢的强度提 高,韧性有所降低;(2)Cu在时效后可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1%以上的Cu在时效后可以使屈服 强度比时效前提高150200MPa,抗拉强度提高160170MPa;(3)时效温度是影响低碳HSLA钢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在时效过程中,一方 面发生不稳定组织分解导致的软化,另一方面发生Cu析出产生的硬化,两种因 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时

9、效后钢的力学性能,时效温度越高,合金元素对力学性能的 影响越小.NiCu钢在加热和轧制过程中易产生铜脆现象,使钢材表面形成龟裂.铜脆现象 长期困扰着含Cu低合金钢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添加高于二分之一 Cu含量的 Ni,可防止铜脆的产生.Cu、Ni在薄板坯连铸连轧中的危害及防止4.1网裂在耐大气腐蚀钢中添加Cu会产生热加工敏感性.主要原因之一是硫化物的 分布和形态,特别是钢中硫化物夹杂在热轧时易形成长条状,造成热轧后板材性 能有明显的方向性,恶化横向性能3.从而在钢坯钢材表面上产生长条状裂纹 (也称网裂).特别是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由于其生产节奏快,铸坯厚度小 (即压缩比小),成品板材薄(珠

10、钢卷板厚度为1.2mm12.7mm),表面质量要求高. 网裂直接制约了其快节奏生产,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所以网裂在薄板坯连铸连 轧中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防止.其防止措施:1)成分调整.如降低钢中S、 P、O、N的含量,添加一定量的Ni及稀土,加入适量稀土后,可有效改善钢中 硫化物夹杂的形态,使长条状MnS夹杂变质为纺锤状和短条状以全球状,从而使 横向性能提高;2)控制钢锭、钢坯的加热、轧制工艺.如控制加热炉的炉内气氛, 采用还原或弱氧化气氛加热,对钢锭、钢坯采用高温、快烧、快轧的工艺制度等.4.2表面氧化铁皮含Ni、Cu合金元素的耐大气腐蚀钢的板坯或钢坯在均热炉内加热时,会产 生粘的氧化铁

11、皮,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在轧制过程中,就会残留在钢板或钢材 表面上,造成的氧化铁皮的缺陷,轻则需要打磨干净,重则报废.为此,一般采取以下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其在钢板表面上残留的氧化铁皮.1) 在板坯外表面包覆薄铁皮;2)在板坯表面上涂敷耐火材料;3)在加热轧制工艺制 度上采取高温、快烧、大压下以及高压水冲洗氧化铁皮.在薄板坯连铸连轧中,由于其生产的连续性,从连铸到连轧仅经过均热炉一 段很短的时间均热,不能通过传统的扒除表面氧化铁皮,或在板坯表面包薄铁皮 和涂耐火材料等方法进行处理表面氧化铁皮问题.所以,在薄板坯连铸连轧中, 只能通过控制钢中Cu、Ni的含量,调整钢中成分(如在结品器中加稀土),及控

12、 制均热炉的炉内气氛和控制轧制工艺,来防止表面氧化铁皮对其的危害.5钢水中Cu、Ni元素的控制Cu、Ni元素由于是难氧化元素,在冶炼过程中不能去除,基本100%回收. 钢中Cu、Ni的主要来源是原材料,所以对于Cu、Ni要求较严格的钢种,必须通 过控制原料的Cu、Ni带入量来控制钢中的Cu、Ni含量;如出现钢水中Cu出格 则只能改变钢种或分钢水.而对于Cu、Ni含量较高的钢种,则可在原料中Cu、 Ni不足的情况下,在冶炼或精炼过程中直接加入Cu、Ni合金,回收率按100% 计算.6结论Cu、Ni是耐大气腐蚀钢中对耐大气腐蚀性能的有效元素,Cu对抵消钢中 的有害元素S有明显的效果.Cu对HSLA

13、钢的强韧性有明显的影响,Cu含量增加,钢的强度提高,韧 性有所降低.而时效温度是影响低碳HSLA钢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时效温度越 高,合金元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越小.Cu会产生热加工敏感性(网裂),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有所制约,但通过调 整钢水成分,降低钢中S、P、0、N的含量,添加1/2Cu含量的Ni,及在结品器 中加稀土等措施可防止网裂.Cu、Ni是难氧化元素,在冶炼过程中不能去除,所以应通过严格控制入 炉原料和合理的配料来控制这些元素.合金模具钢的合金元素主要起什么作用?合金元素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临界点的影响 Mn、Co、Ni、C、Cu、N等元素合A3温度下降,A4温度升高;V、C

14、r、Ti、Mo、W、 Al、P、Sn、Sb、As、B、Zr、Nb、Ta、S、Ce等元素使A3温度升高,A4温度下降。对铁-碳合金临界点的影响 Mn、Ni、C、Cu、N等元素使铁碳相图中的S点和E点向下并向左移,A3 线(GS 线)也向下移(Co 除外);V、Cr、Ti、Mo、W、Al、P、Sn、Sb、As、B、Zr、Nb、Ta、S、Ce 等元素使S点和E点上升并向左移。与模具钢中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一些合金元素与晶界结合,形成晶界偏聚;与位错结合形成柯垂耳气 团。对钢的组织及性能产生影响,如产生晶界强化、出现晶界脆性、出现晶间腐蚀等。对C、N形成碳化物、氮化物Ti、Zr、Nb、V为强碳化物形成元

15、素,W、Mo、Cr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 素,Mn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为强氮化物形成元素,W、Mo为中强氮化物形成元素,Cr、 Mn、Fe为弱氮化物形成元素。碳化物与氮化物作为钢组织中的强化相,起到提高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以及 细化晶粒的作用。 固溶于基体组织中起固溶强化作用 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W、Mo、Cr、Mn等与非碳化物 形成元素Ni、Si、Al、Co、Cu、P、S、N等,在高温时能固溶于奥氏体中,相变后遗留固溶于室温组织中, 对基体组织起固溶强化作用。 对C曲线影响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Al、Cu以及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等使C曲线右移而不改 变曲

16、线形状。Co使C曲线左移。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V等不仅使C曲线右移而且使其形状改变 为具有上、下两面三刀个“C”形曲线。提高临界点的元素如Si、Al、Co、Cr、Mo、W、V等使C曲线的“鼻 子”向上移动,降低临界点的元素如Mn、Ni、Cu等则使C曲线的“鼻子”向下移动。 对奥氏体化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加入提高了钢奥氏体化温度和延长了奥氏体化的时间。Al、Ti、Nb、V 元素强烈阻止了奥氏体晶粒长大,W、Mo中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C、P、Mn (高碳时)促进奥氏体晶 粒长大。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影响Ti、Nb、V、W、Mo等强和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 推迟贝氏体转

17、变较少;升高珠光体转变温度范围,降低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明显出现珠光体和贝氏体两 条C曲线。铭和锰等中、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推迟后者更显著,因而出现了另一种两 条C曲线形式。非碳化物形成元素铝和硅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而推迟贝氏体转变更强烈。镍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 钻降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但镍和钻不改变碳钢C曲线的形状。钢中晶界偏聚强烈的元素如硼、磷、稀土等元素使先共析铁素体转变显著推迟,对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推 迟较弱,但不改变碳钢C曲线的形状。 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多数合金元素使马氏体点MS降低,其中Cr、Mn、Ni元素的作用最强。只有Al、 Co元素是提高马氏体点MS的,Si元素则影响不大。对回火组织转变的影响多数合金元素推迟马氏体在第二阶段的分解,阻止碳化物的分解和聚集,升高 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温度,改善钢的回火稳定性。同时合金元素也催了二次硬化、二次淬火现象。对工艺性的影响加入大量的合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