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记承天寺夜游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课时一、新课导入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

2、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生字注音遂( su )寝( qn)相与 ( y)藻( zo)荇( xng)文言词语(1)重点词语相与:共同,一同。空明:形容月光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2)古今异义1 / 5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古义:想到今义:思念;读(3)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终于,到底)盖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压倒,胜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覆盖,遮盖)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议论)盖竹柏影也(表推测)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纵逸王志(崇沿,重视)然欣然 起行(的样子)不以为然 (对)不知其所以然(代词,那样)然而(表转折)至遂至承天寺(到 )讨厌之至 (极点)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角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6)结合注释译文,教师重点点拨。朗读指导。2 / 5元丰六年 / 十月十二日 / 夜

4、,解衣 / 欲睡,月色 / 入户,欣然 / 起行。 念 / 无与 / 为乐者,遂至 / 承天寺 / 寻张怀民。怀民 / 亦 / 未寝,相与 / 步于中庭。庭下 / 如积水空明,水中 / 藻荇 交横,盖 / 竹柏影 / 也。何夜 / 无月?何处 / 无竹柏?但少 / 闲人 / 如 / 吾两人者耳。作者名片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 22 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新法而被贬黄州。在散文、诗词和书

5、画上均有惊人成就。背景追溯( 1)乌台诗案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 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此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又被称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诗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2)“东坡居士”的由来元丰三年 ( 1080)二月,苏轼到达黄州。作为贬外官员,他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

6、常常是数米而炊,入不敷出。据说他当时每月将三十吊钱挂在屋梁上,每天取一吊,可见其生活之困窘。因为苏轼诗名极高,所以虽然是贬谪官员,但地方上的官吏还是很关照他的,当时的黄州太守特批五十亩官田让其耕种。由于这块地地处城东,苏轼便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称号。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 交流(一)整体感知第一句有什么作用?【点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点拨明确】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

7、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二)深层理解3 / 5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点拨明确】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文中哪一句描写了月夜美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点拨明确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3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明确】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明确】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四、板书设计五、 拓展延伸有关月亮的诗句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